、名词解释 1、民族 2、种 族 3、民族同化 4、民族问题 5、民族平等 、民族 间事实上不平等 7、民族主义 8、民族区域自治 9.民族风俗习 惯 10、宗教 11、民族观 二、判断并改错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仅回答某一具体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问 题,也回答一般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的问题。() 2、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四大要素的核心要素。() 3、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民族,但同一民族不能分属不同种族。() 4、民族是与地域无关的文化共同体。() 5、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从部落到民族”的发展过程。() 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一般只在两个民族之间进行。() 7、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 8、消灭了阶级便消除了民族问题。() 9、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应和民主问题结合起来考虑。() 10、民族观是一个民族的观念,没有阶级性。() 11、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义民族观就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主义。()
一、名词解释 1、民族 2、种 族 3、民族同化 4、民族问题 5、民族平等 6、民族 间事实上不平等 7、民族主义 8、民族区域自治 9.民族风俗习 惯 10、宗教 11、民族观 二、判断并改错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仅回答某一具体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问 题,也回答一般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的问题。( ) 2、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四大要素的核心要素。( ) 3、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民族,但同一民族不能分属不同种族。( ) 4、民族是与地域无关的文化共同体。( ) 5、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从部落到民族”的发展过程。() 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一般只在两个民族之间进行。( ) 7、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 ) 8、消灭了阶级便消除了民族问题。( ) 9、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应和民主问题结合起来考虑。( ) 10、民族观是一个民族的观念,没有阶级性。( ) 11、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义民族观就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主义。( )
12、要实现民族自主,就必须保证每个民族有自己单独的国家。() 13、我们要坚持爱国主义,就必须坚持本国利益至上。() 14、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毫无历史进步性可言。() 15.我国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一般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四级。() 16.“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 17.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18.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不尊重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不尊重这个民族。() 20.文字是语言产生的基础。() 21.我国56个民族共使用56种语言() 22.提倡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就是语言不平等。() 风俗习惯具有世代传承之特点。() 24、风俗习惯之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 风俗习惯主要来源于宗教 26、风俗习惯对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7、消灭宗教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重要原则。() 28、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教徒可按自己的信仰干任何事情。() 29、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程度上 30、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已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31、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 32、解放前,彝族还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 、选择题 1、目前,我国有()个民族。 A、56B、75C、400
12、要实现民族自主,就必须保证每个民族有自己单独的国家。( ) 13、我们要坚持爱国主义,就必须坚持本国利益至上。( ) 14、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毫无历史进步性可言。( ) 15.我国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一般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四级。() 16.“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 17.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 18.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9.不尊重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不尊重这个民族。( ) 20.文字是语言产生的基础。( ) 21.我国 56 个民族共使用 56 种语言( ) 22.提倡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就是语言不平等。( ) 23、风俗习惯具有世代传承之特点。() 24、风俗习惯之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 25、风俗习惯主要来源于宗教。() 26、风俗习惯对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7、消灭宗教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重要原则。() 28、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教徒可按自己的信仰干任何事情。() 29、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程度上。 ( ) 30、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已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 31、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 () 32、解放前,彝族还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 三、选择题 1、目前,我国有 ( ) 个民族。 A、 56 B、 75 C、 400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书中提出了“三个过渡”的理论。 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识形态》C、《论波兰》 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 4、()阐述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应区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 5、()指出了在资本主义时代民族发展的两个趋向 A、列宁B、周恩来C、斯大林 6、()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 A、列宁B、斯大林C、毛泽东 7、《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作者是() A、邓小平B、刘少奇C、毛泽东 8、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 A、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某一具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 C.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9、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A.民族差异B、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C、阶级问题的影响D、国家 政策的影响 10、马克思主义主张的民族平等包括()。 A.一切民族平等B、一切民族的一切权利平等 C、消灭阶级D、社会主义国家应帮助弱小民族达到事实上平等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 ) 一书中提出了“三个过渡”的理论。 A 、《神圣家族》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论波兰》 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 、列宁 4 、 ( ) 阐述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应区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5、 ( ) 指出了在资本主义时代民族发展的两个趋向。 A、列宁 B 、周恩来 C 、斯大林 6 、 ( ) 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 A、列宁 B 、斯大林 C 、毛泽东 7、《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作者是 ( ) A、邓小平 B、刘少奇 C 、毛泽东 8、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 ) A、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某一具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 C.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9、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 A.民族差异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C、阶级问题的影响 D、国家 政策的影响 10、马克思主义主张的民族平等包括( )。 A.一切民族平等 B、一切民族的一切权利平等 C、消灭阶级 D、社会主义国家应帮助弱小民族达到事实上平等
11、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 A.民族平等B、团结C、民族文化自治 12、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我国的主要表现为()。 A、地方民族主义B、大汉族主义C、大民族主义D、种族歧视 13、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族人口最多。 A、壮B、古C、回D、满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年颁布的。 A、1979B、1952C、1984D、1956 15、建立和实施民族区域内治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祖国统一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C.充分保 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 16、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的级别主要是() A.盟旗B.自治区C.自治州D.自治县 17、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按照()的顺序组成。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 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18、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C.自治地 方的统战部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19、、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
11、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 )。 A.民族平等 B、团结 C、民族文化自治 12、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我国的主要表现为( )。 A、地方民族主义 B、大汉族主义 C、大民族主义 D、种族歧视 13、在我国少数民族中,( )族人口最多。 A、壮 B、古 C、回 D、满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 )年颁布的。 A、1979 B、1952 C、1984 D、1956 15、建立和实施民族区域内治的基本原则是( )。 A.维护祖国统一 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充分保 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 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 16、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的级别主要是( )。 A.盟旗 B.自治区 C.自治州 D.自治县 17、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按照( )的顺序组成。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 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18、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 C.自治地 方的统战部 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19、、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 )
A、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B、巩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 系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教事业D、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 20、我国少数民族中通用汉语的民族主要有()族 A.满B.回C.畲D.土家 21、“泼水节”是()族的传统节日。 A.京B.壮C.傣D.苗 22、“天葬”是()族通行的葬俗 A.蒙古B.鄂伦春C.藏D.羌 23、风俗习惯的特点有() A.民族性B.社会性C.历史的连续性D.相对的稳定性 24、我国以下少数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有()族。 A.维吾尔B.回C.东乡D.保安 25、我国以下少数民族中,信仰佛教的有()族 A.傣B.蒙古C.畲D.藏 26、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有() A.自然崇拜B.图腾崇拜C.祖先崇拜D.各种巫术 27、我国宗教信仰的特点是()。 A.群众性B.民族性C.国际性D.全民性 28、区分宗教与迷信的标准是()。 A.有无系统理论B.有无宗教组织C.有无规范化的礼仪D.是否具 有传承性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消亡的前提有() A.消灭剥削制度和私有制B.发展生产力、普及科学技术 C.克服认识上的盲目性D.克服认识上的主观性 30、在旧中国,封建领主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有()。 A.藏B.傣C.彝D.佤 31、政教合一的制度曾在()族中实行。 A.蒙古B.回C.藏D.哈尼 32、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方针是()
A、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B、巩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 系 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教事业 D、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 20、我国少数民族中通用汉语的民族主要有( )族。 A.满 B.回 C.畲 D.土家 21、“泼水节”是( )族的传统节日。 A.京 B.壮 C.傣 D.苗 22、“天葬”是( )族通行的葬俗。 A.蒙古 B.鄂伦春 C.藏 D.羌 23、风俗习惯的特点有( ) A.民族性 B.社会性 C.历史的连续性 D.相对的稳定性 24、我国以下少数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有( )族。 A.维吾尔 B.回 C.东乡 D.保安 25、我国以下少数民族中,信仰佛教的有( )族。 A.傣 B.蒙古 C.畲 D.藏 26、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有( ) A.自然崇拜 B.图腾崇拜 C.祖先崇拜 D.各种巫术 27、我国宗教信仰的特点是( )。 A.群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全民性 28、区分宗教与迷信的标准是( )。 A.有无系统理论 B.有无宗教组织 C.有无规范化的礼仪 D.是否具 有传承性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消亡的前提有( )。 A.消灭剥削制度和私有制 B.发展生产力、普及科学技术 C.克服认识上的盲目性 D.克服认识上的主观性 30、在旧中国,封建领主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有()。 A.藏 B.傣 C.彝 D.佤 31、政教合一的制度曾在( )族中实行。 A.蒙古 B.回 C.藏 D.哈尼 32、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方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