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案COLLEGE OFLIFESCIENCE学范大学生命科学万生物化学课程名称:学习主体: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第三学期(大学二年级)李玥莹主讲教师:采用教材:《普通生物化学》2021年5月修订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学习主体: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 第三学期(大学二年级) 主讲教师: 李玥莹 采用教材: 《普通生物化学》 2021 年 5 月修订
课程说明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02100280课程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学科必修生物科学专业基本情况学时64学分4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闭卷考试成绩占60%教材:《普通生物化学》陈均辉、张冬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六版教材及参考书:参考1.《生物化学》,王镜岩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资料2.《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聂剑初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8年第三版3.《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张丽萍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15年第五版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介于生物学与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现代技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本科生教学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学习生物学其他课程最重要的基础。目的使学生掌握生物体内的物质组成、变化与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认识和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通过合作式的理论教学方式和自主、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分析与创造知识与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
课程说明 课程 基本 情况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课程代码 02100280 授课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性质 学科必修 学时 64 学分 4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 40%,闭卷考试成绩占 60% 教材 及 参考 资料 教材: 《普通生物化学》陈均辉、张冬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年 第六版 参考书: 1.《生物化学》,王镜岩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第三版 2.《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聂剑初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8 年 第三版 3.《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张丽萍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15 年 第五版 教学 目的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介于生物学 与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现代技术 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 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本科生 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学习生物学其他课程最重要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生物体内的物质组成、变化与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培 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认识和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 力和自学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通过合作式 的理论教学方式和自主、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 知识、分析与创造知识与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
生物化学教案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章次内容总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糖类化学4学时第三章脂质化学2学时第四章蛋白质化学8学时第五章核酸化学4学时第六章酶化学8学时第七章维生素化学2学时第八章糖代谢8学时第九章脂质代谢4学时第十章蛋白质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4学时第十一章核酸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2学时第十二章生物氧化4学时第十三章2学时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第十四章DNA的生物合成4学时第十五章2学时RNA的生物合成第十六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4学时合计64学时3
生物化学教案 3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章次 内容 总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第二章 糖类化学 4 学时 第三章 脂质化学 2 学时 第四章 蛋白质化学 8 学时 第五章 核酸化学 4 学时 第六章 酶化学 8 学时 第七章 维生素化学 2 学时 第八章 糖代谢 8 学时 第九章 脂质代谢 4 学时 第十章 蛋白质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4 学时 第十一章 核酸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2 学时 第十二章 生物氧化 4 学时 第十三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2 学时 第十四章 DNA 的生物合成 4 学时 第十五章 RNA 的生物合成 2 学时 第十六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 学时 合计 64 学时
生物化学教案教案设计思路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课程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的核心课,面向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本课程,能够让学生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解释生命现象。表1教学内容层级划分层级教学内容基础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功能代谢过程等知识进阶从分子水平认识解释生命现象拔高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辩证关系,形成跨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二、学情分析通过前期的教学观察,学生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能够按照教师制定的自主学习行为规范和教学评价量规完成课前学习。2.学生具有较好积极性,在课堂和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记笔记,但学生的整体学习风格偏内向,部分学生在课堂发言和讨论中不善于表达自己观点。3.学生基础能力差异逐渐扩大,部分学生将考研作为学习目标,他们的学习基础扎实,对课程核心内容比较感兴趣,少部分学生将就业作为学习目标他们基础相对薄弱,对课程前沿知识的兴趣比较大。三、设计思想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调整,具体教学流程如下1.课前,教师利用SPOC平台向学生推送课程学习的项目任务、微课视频、专题讨论、习题测验等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聚焦讨论的话题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观测,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优秀学生作品和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课后,通过学习平台、社交软件讨论、互评、点评对知识进行反思,形成高阶思维。4
生物化学教案 4 教案设计思路 "#$%&'() 本课程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的核心课,面向大学二年级的 学生,学习本课程,能够让学生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解释生命现象。 ! " $%&'()*+ 层级 教学内容 基础 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功能代谢过程等知识 进阶 从分子水平认识解释生命现象 拔高 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辩证关系,形成跨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 *#%+,- 通过前期的教学观察,学生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能够按照教师制定的自主学习行为 规范和教学评价量规完成课前学习。 2.学生具有较好积极性,在课堂和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记笔记,但学生的 整体学习风格偏内向,部分学生在课堂发言和讨论中不善于表达自己观点。 3.学生基础能力差异逐渐扩大,部分学生将考研作为学习目标,他们的学 习基础扎实,对课程核心内容比较感兴趣,少部分学生将就业作为学习目标, 他们基础相对薄弱,对课程前沿知识的兴趣比较大。 .#/012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调整,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课前,教师利用 SPOC 平台向学生推送课程学习的项目任务、微课视频、 专题讨论、习题测验等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一 步聚焦讨论的话题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观测,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 难点,利用优秀学生作品和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等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课后,通过学习平台、社交软件讨论、互评、点评对知识进行反思,形 成高阶思维
生物化学教案四、教学目标本节课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共包括以下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功能、代谢过程,生物能的转化利用,生物遗传信息储存、传递、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知识。能力目标: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结构决定功能”逻辑主线,熟悉生物大分子组成、含量、性质、序列分析测定等方法和技术,具备解决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素质目标:了解生物化学与农学、医学、环境学等学科的辩证关系,运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端粒酶与衰老癌症、青蒿素作用等前沿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评价,形成跨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五、教学方法、手段与工具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课堂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3.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使用超星SPOC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教室、学习通智慧教学工具和微信群等信息技术工具:开展签到、即时测验、小组讨论等数字化学习活动;支持学生进行课前导学、课上研学、课后思学,如图1所示。SPOC平台社交软件智慧教室环境+智慧教学工具电ew名称生物化护丰#二期时福.hn#管理格注血软无为车鱼免打比A课上研学课前导学课后思学图1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六、教学资源1.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课件5
生物化学教案 5 3#$%45 本节课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共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功能、代谢过程, 生物能的转化利用,生物遗传信息储存、传递、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蛋 白质工程等知识。 能力目标: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结构决定功能”逻辑主线,熟悉生物大 分子组成、含量、性质、序列分析测定等方法和技术,具备解决从分子水平认 识生命现象,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素质目标:了解生物化学与农学、医学、环境学等学科的辩证关系,运 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端粒酶与衰老癌症、青蒿素作用等前沿知识,对社会现象 进行科学评价,形成跨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 6#$%78#9:;<= !"#$%&'采用讲授、课堂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 ,"-./01234'使用超星 SPOC 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教室、学习通智 慧教学工具和微信群等信息技术工具;开展签到、即时测验、小组讨论等数字 化学习活动;支持学生进行课前导学、课上研学、课后思学,如图 1 所示。 ! " $%&'()*+, >#$%?@ 1. 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