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培养基(medium) 定义:应科研或生产的需要,由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 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 特点:任何培养基都应具备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 且应比例适当。所以一旦配成必须立即灭菌。 用途:促进微生物生长;积累代谢产物;分离微生物菌种; 鉴定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细胞计数;菌种保藏;制备微生物 制品
第五节 培养基(medium) 定义:应科研或生产的需要,由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 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 特点:任何培养基都应具备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 且应比例适当。所以一旦配成必须立即灭菌。 用途:促进微生物生长;积累代谢产物;分离微生物菌种; 鉴定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细胞计数;菌种保藏;制备微生物 制品
➢ 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目的明确) ➢ 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营养协调) ➢ 物理化学条件适宜(条件适宜) ➢ 根据培养目的选择原料及其来源(经济节约) 一、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一)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即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不同营养 类型的微生物,其对营养物的需求差异很大。如自养型微生物 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质组成。异养微
➢ 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目的明确) ➢ 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营养协调) ➢ 物理化学条件适宜(条件适宜) ➢ 根据培养目的选择原料及其来源(经济节约) 一、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一)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即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不同营养 类型的微生物,其对营养物的需求差异很大。如自养型微生物 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质组成。异养微
生物的培养基至少需要含有一种有机物质,但有机物的种类 需适应所培养菌的特点。 按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来说,它们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也 不同: 细菌: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LB (Luria-Bertani) 放线菌: 高氏一号培养基 真菌: 查氏合成培养基;PDA (Potato-Dextrose-Agar) 酵母菌; 麦芽汁 当对试验菌营养需求特点不清楚的时候,可以采用“生 长谱”法进行测定
生物的培养基至少需要含有一种有机物质,但有机物的种类 需适应所培养菌的特点。 按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来说,它们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也 不同: 细菌: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LB (Luria-Bertani) 放线菌: 高氏一号培养基 真菌: 查氏合成培养基;PDA (Potato-Dextrose-Agar) 酵母菌; 麦芽汁 当对试验菌营养需求特点不清楚的时候,可以采用“生 长谱”法进行测定
●浓度过高——微生物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浓度过小——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碳氮比(C/N)直接影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及代谢物的形 成与积累,常作为考察培养基组成时的一个重要指标; ●速效性氮(或碳)源与迟效性氮(或碳)源的比例 ●各种金属离子间的比例 碳源中的碳原子的mol数 氮源中所含的氮原子的mol数 C/N比值= 例:谷氨酸生产中 C/N =4/1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积累少; C/N=3/1 时,菌体生长受抑制,而谷氨酸大量增加。 (二)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
●浓度过高——微生物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浓度过小——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碳氮比(C/N)直接影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及代谢物的形 成与积累,常作为考察培养基组成时的一个重要指标; ●速效性氮(或碳)源与迟效性氮(或碳)源的比例 ●各种金属离子间的比例 碳源中的碳原子的mol数 氮源中所含的氮原子的mol数 C/N比值= 例:谷氨酸生产中 C/N =4/1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积累少; C/N=3/1 时,菌体生长受抑制,而谷氨酸大量增加。 (二)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
(1)pH:各类微生物的最适生长pH值各不相同: 细 菌:7.0~8.0 放线菌:7.5~8.5 酵母菌:3.8~6.0 霉 菌:4.0~5.8 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和 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培养基的初始pH值会发生改变,为 了维持培养基pH值的相对恒定,通常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内源调节:在培养基里加一些缓冲剂或不溶性的碳酸盐;调 节培养基的碳氮比。 外源调节:按实际需要不断向发酵液流加酸或碱液 (三)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1)pH:各类微生物的最适生长pH值各不相同: 细 菌:7.0~8.0 放线菌:7.5~8.5 酵母菌:3.8~6.0 霉 菌:4.0~5.8 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和 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培养基的初始pH值会发生改变,为 了维持培养基pH值的相对恒定,通常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内源调节:在培养基里加一些缓冲剂或不溶性的碳酸盐;调 节培养基的碳氮比。 外源调节:按实际需要不断向发酵液流加酸或碱液 (三)物理化学条件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