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技术。 、输液目的 1.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 2.纠正血容量不足,维持血压和改善微循环的灌注量。 3.解毒、控制感染和治疗疾病。 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常用溶液 一)晶体溶液电解质溶液、葡萄糖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乳酸钠溶液、髙渗溶液、 (二)胶体溶液胶体溶液相对分子量大,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效果显著。 1.右旋糖酐常用的溶液有两种:中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 2.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 3.血液制品有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等 输入溶液的种类及量应根据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确定,一般遵循“先 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的原则。输液后,当尿量增加到40ml/h,需适当补钾, 并注意补钾的“四不宜”原则,即: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过早。 、输液技术 常用的输液法有以下几种: (一)周围静脉输液法 通过四肢浅表静脉进行输液。上肢常用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 下肢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网。 1.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
1 第十七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技术。 一、输液目的 1.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 2.纠正血容量不足,维持血压和改善微循环的灌注量。 3.解毒、控制感染和治疗疾病。 4.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二、常用溶液 (-)晶体溶液 电解质溶液、葡萄糖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乳酸钠溶液、高渗溶液 、 (二)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相对分子量大,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效果显著。 1.右旋糖酐 常用的溶液有两种:中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 2.羟乙基淀粉(706 代血浆)。 3.血液制品 有 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等。 输入溶液的种类及量应根据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确定,一般遵循“先 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的原则。输液后,当尿量增加到 40ml/h,需适当补钾, 并注意补钾的“四不宜”原则,即: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过早。 三、输液技术 常用的输液法有以下几种: (一) 周围静脉输液法 通过四肢浅表静脉进行输液。上肢常用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 下肢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网。 1.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
(1)用物密闭式输液器一套,另备无菌小纱布、止血带、开瓶器、胶布、另备瓶套、输 液标签、注射器、静脉输液记录卡及巡视记录卡、弯盘,必要时备止血钳或小夹板及绷带。 (2)操作方法 ①无菌操作前,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核对药液 ②倒贴好输液标签,套上输液瓶套,常规消毒瓶塞。 ③将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头卡及患者,再次核对输液所用药液。 ④将输液瓶倒挂于输液架上,排气。 ⑤选择静脉,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上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嘱患者握拳 ⑥再次排气,关闭调节器,穿刺前再次核对,按静脉注射法进行穿刺见回血后,酌情将针 头再送入少许,固定针柄 ⑦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⑧输液毕,关闭调节器,撤去胶布,将无菌小纱布或干棉签放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 按压至不出血。 4、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3)如有多瓶药液输入,应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输液顺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4)连续输液超过24h者,每天要更换输液管。 (二)中心静脉输液法 1.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在下颌角后方垂直下降,越过胸锁乳突肌后缘,于锁骨 上方穿过深筋膜,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其行径表浅,位置较恒定,易于穿刺。 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 1、用物
2 (1)用物 密闭式输液器一套,另备无菌小纱布、止血带、开瓶器、胶布、另备瓶套、输 液标签、注射器、静脉输液记录卡及巡视记录卡、弯盘,必要时备止血钳或小夹板及绷带。 (2)操作方法 ① 无菌操作前,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核对药液。 ② 倒贴好输液标签,套上输液瓶套,常规消毒瓶塞。 ③ 将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头卡及患者,再次核对输液所用药液。 ④ 将输液瓶倒挂于输液架上,排气。 ⑤ 选择静脉,在穿刺点上方约 6cm 处扎上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嘱患者握拳。 ⑥ 再次排气,关闭调节器,穿刺前再次核对,按静脉注射法进行穿刺见回血后,酌情将针 头再送入少许,固定针柄。 ⑦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⑧输液毕,关闭调节器,撤去胶布,将无菌小纱布或干棉签放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 按压至不出血 。 4、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3)如有多瓶药液输入,应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输液顺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4)连续输液超过 24h 者,每天要更换输液管。 (二)中心静脉输液法 1.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在下颌角后方垂直下降,越过胸锁乳突肌后缘,于锁骨 上方穿过深筋膜,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其行径表浅,位置较恒定,易于穿刺。 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 1、用物
(1)注射盘一套,另加1%甲紫、0.4%枸椽酸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注射液、宽胶布、无 菌手套、输液器。 (2)无菌穿刺包内:穿剌针2枚、硅胶管2条、射管水枪、8~9号平针头、小纱布、纱布、 5m1注射器、孔巾、弯盘、镊子。 (3)操作方法略。 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通过头皮浅表静脉进行输液的方法,小儿多选此部位。小儿头皮静脉分支多,互相沟通 交错成网,且表浅易见,不宜滑动,便于固定,较大的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及 枕静脉 Ⅰ、用物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选择合适规格的输液器,另备4~5↓头皮针1枚,5m1 注射器和备皮用物。 2、操作方法略。 (三)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1.用物同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另加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无菌纱布、无菌手 套、肝素溶液、必要时备孔巾 2.操作方法略 (四)微量输液泵输液法 微量输液泵是电子或机械的输液控制装置,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或注射器达到控制输液 速度的目的,能将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入人体内。常用于危重患者、心血管 疾病患者及患儿的治疗和抢救 输液泵输液法 1、用物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另加输液泵。 2、操作方法略 四、输液速度的计算
3 (1)注射盘一套,另加 1%甲紫、0.4%枸椽酸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注射液、宽胶布、无 菌手套、输液器。 (2)无菌穿刺包内:穿刺针 2 枚、硅胶管 2 条、射管水枪、8~9 号平针头、小纱布、纱布、 5ml 注射器、孔巾、弯盘、镊子。 (3)操作方法 略。 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通过头皮浅表静脉进行输液的方法,小儿多选此部位。小儿头皮静脉分支多,互相沟通, 交错成网,且表浅易见,不宜滑动,便于固定,较大的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及 枕静脉。 1、用物 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选择合适规格的输液器,另备 4~5 2 1 头皮针 1 枚,5ml 注射器和备皮用物。 2、操作方法 略。 (三)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1.用物 同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另加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无菌纱布、无菌手 套、肝素溶液、必要时备孔巾。 2.操作方法 略。 (四)微量输液泵输液法 微量输液泵是电子或机械的输液控制装置,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或注射器达到控制输液 速度的目的,能将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入人体内。常用于危重患者、心血管 疾病患者及患儿的治疗和抢救。 4.输液泵输液法 1、用物 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另加输液泵。 2、操作方法 略。 四、输液速度的计算
(一)滴系数每毫升溶液所需要的滴数为该输液器的滴系数,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 外包装上。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三种型号。 (二)输液速度的计算公式 1.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的时间 输液时间(h) 要输入的液体总量(m1×滴系数 每分钟的滴数×60 2.已知输液总量与计划所用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液体总量(m1)×滴系数 预计输液时间(分) 五、输液故障的排除 (一)滴液不畅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疼痛,一般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滴入,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滴注 通畅 3.压力过低输液瓶与患者的垂直距离过短所至,可适当抬高输液瓶位置 4.静脉痉挛滴液不畅,回抽时有回血,可局部热敷缓解痉挛。 5.针头阻塞滴液不畅,回抽时无回血,应考虑头皮针头阻塞,此时切忌强行挤压导管或 冲洗,以免使堵塞物进入血管造成栓塞,应拔出被堵塞的头皮针头,更换头皮针,另行穿 刺。 (二)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 将输液瓶从输液架上取下,倾斜液体面,使输液管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上,必要 时用手挤压输液管上端,瓶内空气即进入输液管内,让液体缓缓流下,直至露出液面,再 挂于输液架上,继续进行输液 (三)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
4 (一)滴系数 每毫升溶液所需要的滴数为该输液器的滴系数,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 外包装上。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 10、15、20 三种型号。 (二)输液速度的计算公式 1.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的时间。 输液时间(h)= 60 每分钟的滴数 要输入的液体总量(ml) 滴系数 2.已知输液总量与计划所用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 预计输液时间(分) 液体总量(ml)滴系数 五、输液故障的排除 (-)滴液不畅 1.针头滑出血管外 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疼痛,一般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妨碍液体滴入,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滴注 通畅。 3.压力过低 输液瓶与患者的垂直距离过短所至,可适当抬高输液瓶位置。 4.静脉痉挛 滴液不畅,回抽时有回血,可局部热敷缓解痉挛。 5.针头阻塞 滴液不畅,回抽时无回血,应考虑头皮针头阻塞,此时切忌强行挤压导管或 冲洗,以免使堵塞物进入血管造成栓塞,应拔出被堵塞的头皮针头,更换头皮针,另行穿 刺。 (二)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 将输液瓶从输液架上取下,倾斜液体面,使输液管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上,必要 时用手挤压输液管上端,瓶内空气即进入输液管内,让液体缓缓流下,直至露出液面,再 挂于输液架上,继续进行输液。 (三)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
手反折茂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另一手轻轻挤压滴管,待液体进入茂菲氏液管内后松 开手。 (四)输液过程中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査上端输液管和茂菲氏滴管的衔接是否松动,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 六、输液反应及其防治 (一)发热反应 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多由于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彻底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 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所致,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 技术操作等原因所致 2.症状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一小时,表现为 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C左右,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C以上,并 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3.预防与处理措施 1)输液前严格检査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2)一旦出现发热反应,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3)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1.原因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呼吸急促、出冷汘、面色苍白,咯粉 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可由口鼻涌出,患者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听诊肺部有广泛湿啰 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3.预防与处理措施
5 一手反折茂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另一手轻轻挤压滴管,待液体进入茂菲氏液管内后松 开手。 (四)输液过程中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上端输液管和茂菲氏滴管的衔接是否松动,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 管。 六、输液反应及其防治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输入致热物质。多由于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彻底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 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所致,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 技术操作等原因所致。 2.症状 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一小时,表现为 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 38o C 左右,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 40o C 以上,并 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3.预防与处理措施 (l)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2)一旦出现发热反应,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3)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1.原因 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呼吸急促、出冷汗、面色苍白,咯粉 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可由口鼻涌出,患者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听诊肺部有广泛湿啰 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3.预防与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