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第一节医院内感染 、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医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住院病人、家属、医院职工等)在医院内获得感 染并出现症状。 、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及原因 (一)医院内感染的传播形式 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是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病人抵抗力下降时, 可由于位移等原因导致感染。 2.外源性感染(1)交叉感染(2)环境感染 (二)影响医院内感染的因素 药物 2.侵入性诊治手段的广泛应用。 3.环境污染 4.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不足,医院内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灭菌不严或无菌 操作不当 5.易感人群的增加 (三)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1.感染源即感染的来源,是指带有病原体的人或环境。 2.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 (2)空气传播 (3)输液、输血传播 (4)饮水、食物传播 3.易感人群医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病人。 三、医院内感染的监控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
1 第十二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医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住院病人、家属、医院职工等)在医院内获得感 染并出现症状。 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及原因 (一)医院内感染的传播形式 1.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是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病人抵抗力下降时, 可由于位移等原因导致感染。 2.外源性感染 (1)交叉感染 (2)环境感染 (二)影响医院内感染的因素 1.药物 2.侵入性诊治手段的广泛应用。 3.环境污染 4.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不足,医院内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灭菌不严或无菌 操作不当。 5.易感人群的增加 (三)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1.感染源 即感染的来源,是指带有病原体的人或环境。 2.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空气传播 (3)输液、输血传播 (4)饮水、食物传播 3.易感人群 医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病人。 三、医院内感染的监控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清洁清洁是用清洁剂和清水去除物体表面和污逅及部分微生物的方法,常用 于地面、墙壁、家具、餐具等处理或消毒、灭菌前的准备 (二)消毒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芽孢以外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消毒的 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 (三)灭菌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的过程,经过灭 菌处理后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 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灭菌的方法是利用热力和辐射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 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一)干热消毒灭菌法 1.干烤法是指将物品放入特制的烤箱进行灭菌的方法.常用于玻璃,搪瓷,金属材 料器具的灭菌 2.燃烧法 (1)焚烧法(②火焰燃烧法(3)酒精燃烧法 (二)湿热消毒灭菌法 1.煮沸消毒灭菌法是一种经济、方面的消毒灭菌方法,效果也比较可靠。将水煮 沸至100射适度,保持5~10分钟达到消毒,1~2H达到灭菌效果。在水中加上1%~2%碳 酸氢钠,沸点达到105摄氏度,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有去污防锈作用。 注意事项如下 (1)煮费消毒前应将物品洗净后放入水中,水面应高出物品3cm,煮锅应加盖 (②)不同种类的物品应做好相应的处理,如玻璃物品用纱布包好,从冷水或温水放入,橡胶物 品用纱布包好,从水沸后放入 (3)水沸后开始计时,如中途加入药品,应丛第二次水沸后开始计时
2 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一)清洁 清洁是用清洁剂和清水去除物体表面和污逅及部分微生物的方法,常用 于地面、墙壁、家具、餐具等处理或消毒、灭菌前的准备。 (二)消毒 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芽孢以外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消毒的 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 (三)灭菌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的过程,经过灭 菌处理后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 二、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灭菌的方法是利用热力和辐射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 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一)干热消毒灭菌法 1.干烤法 是指将物品放入特制的烤箱进行灭菌的方法.常用于玻璃,搪瓷,金属材 料器具的灭菌. 2.燃烧法 (1)焚烧法 (2)火焰燃烧法 (3)酒精燃烧法 (二)湿热消毒灭菌法 1.煮沸消毒灭菌法 是一种经济、方面的消毒灭菌方法,效果也比较可靠。将水煮 沸至 100 射适度,保持 5~10 分钟达到消毒,1~2H 达到灭菌效果。在水中加上 1%~2%碳 酸氢钠,沸点达到 105 摄氏度,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有去污防锈作用。 注意事项如下: (1)煮费消毒前应将物品洗净后放入水中,水面应高出物品 3cm ,煮锅应加盖. (2)不同种类的物品应做好相应的处理,如玻璃物品用纱布包好,从冷水或温水放入,橡胶物 品用纱布包好,从水沸后放入. (3)水沸后开始计时,如中途加入药品,应丛第二次水沸后开始计时
2.流通蒸汽法 3.压力蒸汽灭菌法 (1)适用范围 (2)灭菌原理 (3)灭菌方法①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②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③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4)灭菌效果监测①工艺监测 ②物理监测 ③化学监测法④生物监测法 (5)注意事项①灭菌包装和容器合适②灭菌物品装填合理 ③防止蒸汽过热④安全操作⑤重视监测灭菌效果 (三)紫外线消毒 1.适用范围及条件(1)紫外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 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②)紫外线照射能量底,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 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 (3)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4)紫外线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射适度,温度过高过底都会形象消毒效果,可适当延 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 时间。 (5)用紫外线照射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空气和水中的悬浮粒子也可影 响消毒效果。 2.使用方法(1)对物品表面消毒 (2)对室内空气消毒 (3)对水和其他液体消毒 3.注意事项(1)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一般每2周用酒精棉球清洁一次,发 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3 2.流通蒸汽法 3.压力蒸汽灭菌法 (1)适用范围 (2)灭菌原理 (3) 灭菌方法 ①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②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③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4)灭菌效果监测 ①工艺监测 ②物理监测 ③化学监测法 ④生物监测法 (5)注意事项 ①灭菌包装和容器合适 ②灭菌物品装填合理 ③防止蒸汽过热 ④安全操作 ⑤重视监测灭菌效果 (三)紫外线消毒 1.适用范围及条件 (1)紫外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 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2)紫外线照射能量底,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 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 (3)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4)紫外线最适宜温度范围是 20~40 射适度,温度过高过底都会形象消毒效果,可适当延 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 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 时间。 (5)用紫外线照射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空气和水中的悬浮粒子也可影 响消毒效果。 2.使用方法 (1)对物品表面消毒 (2)对室内空气消毒 (3)对水和其他液体消毒 3.注意事项 (1)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一般每 2 周用酒精棉球清洁一次,发 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消毒室内空气时,室内保持清洁千燥,减少尘圾和水雾,温度底于20射适度或高于 40射适度,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3)紫外线消毒时应达到足够剂量,如灯管强度底于70Uw/cm2时,应予以更换。或建立 使用时间登记卡,使用时间超过1000H,应予以更换。 (4)照射时间从灯亮5~7min后开始计时.关灯后,待灯管冷却3~4min再开灯或移动灯管, 防止损坏 5)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均有损伤作用,使用时不得直接照射人的眼睛或皮肤,以免引 起损伤 (四)电离辐射灭菌 三、化学消毒灭菌的方法 一)概念化学消毒灭菌是利用化学药物渗入细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干扰 细菌酶的活性,仰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渗透性,干扰其生理功 能等,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1.浸泡法浸泡法是将物品浸没于消毒溶液中,在标准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 用的方法 2.喷雾法喷雾法是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喷洒于空间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方 常见于地面、墙壁等消毒。 3.擦拭法 4.熏蒸法5.环氧乙醇气体密闭消毒 (三)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1.选择消毒剂 2.掌握浓度、消毒时间和方法 3.注意物品 (四)化学消毒剂的分类 1.高效消毒剂 2.中效消毒剂
4 (2)消毒室内空气时,室内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圾和水雾,温度底于 20 射适度或高于 40 射适度,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3)紫外线消毒时应达到足够剂量,如灯管强度底于 70Uw/cm2 时,应予以更换。或建立 使用时间登记卡,使用时间超过 1000H,应予以更换。 (4)照射时间从灯亮 5~7min 后开始计时.关灯后,待灯管冷却 3~4min 再开灯或移动灯管, 防止损坏. (5)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均有损伤作用,使用时不得直接照射人的眼睛或皮肤,以免引 起损伤. (四)电离辐射灭菌 三、化学消毒灭菌的方法 (一)概念 化学消毒灭菌是利用化学药物渗入细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干扰 细菌酶的活性,仰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渗透性,干扰其生理功 能等,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1.浸泡法 浸泡法是将物品浸没于消毒溶液中,在标准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 用的方法. 2.喷雾法 喷雾法是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喷洒于空间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方 法,常见于地面、墙壁等消毒。 3.擦拭法 4.熏蒸法 5.环氧乙醇气体密闭消毒 (三)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1.选择消毒剂 2.掌握浓度、消毒时间和方法 3.注意物品 (四)化学消毒剂的分类 1.高效消毒剂 2.中效消毒剂
3.低效消毒剂 第三节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有关的概念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 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区( aseptic area):指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操作技术。 非无菌区(non- aseptic area):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 区域 无菌物品( aseptic supply):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s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防止尘埃飞 扬 2.工作人员要求修剪指甲、洗手,戴好口罩、帽子。必要时穿无菌衣,带无菌手套, 3.无菌管理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4.操作时要求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手必须保持在腰 部水平或治疗台以上,注意不可跨越无菌区。 5.一物一人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1.持物钳的类别(1)三叉钳可夹取盆罐等较重物品,不能夹取细小物品。 (2)卵圆钳可夹取镊、剪、盘等物,不能夹取较重物品。 (3)镊子使用于夹取棉球、缝针、注射器等物品 2.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 (1)保持无菌无菌持物钳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广口有盖容器内,容器深度与钳长度比
5 3.低效消毒剂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 无菌技术有关的概念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 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操作技术。 非无菌区(non-aseotic area):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 区域。 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y):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防止尘埃飞 扬。 2.工作人员要求 修剪指甲、洗手,戴好口罩、帽子。必要时穿无菌衣,带无菌手套。 3.无菌管理 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4.操作时要求 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手必须保持在腰 部水平或治疗台以上,注意不可跨越无菌区。 5.一物一人 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1.持物钳的类别 (1)三叉钳 可夹取盆罐等较重物品,不能夹取细小物品。 (2)卵圆钳 可夹取镊、剪、盘等物,不能夹取较重物品。 (3)镊子 使用于夹取棉球、缝针、注射器等物品。 2.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 (1)保持无菌 无菌持物钳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广口有盖容器内,容器深度与钳长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