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伦理· (暫哲学动态》2006年第9期) 工程活动的伦理问题 朱葆伟(中国社会科学院晢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中图分类号]B82伩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62(200609-003709 工程活动是人类一项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伦理问题。今天我 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人工世界中。工程和科学一起,使人类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它们在带 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使我们遇到了众多的风险和挑战。工程伦理问题实际上已成为我们时 代的诸多问题之一。 工程伦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1.工程与伦理 作为一个哲学分支伦理学集中研究人的行为和价值的道德领域。它要回答“一个人应 当怎样生活?域“一个人应当怎样行动?这样的问题。工程活动内在地与伦理相关,或者说,伦 理诉求是工程活动的一个内在规定。工程是人类的设计和创造。这种创造必须运用自然科学知 识—或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得以实现。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设计和创造都是人的 有目的的活动,它们总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实现某种期望或理想。“实现过程又包含着工 具、方法路径等等的选择,由科学理论到技术规则的形成并非是一个逻辑的必然推理过程,达于 目的的手段也并非确定和唯一。这些目的、期望、手段等等都可以被评价为好或坏、正当或不正 当。正像A阿西莫夫在设计导论冲指出的,技术设计的原则由两种类型的命题组成,类是 有事实内容的命题,另一类是有价值内容的,它反映了当代文明的价值和道德风貌。 工程是“造物恬活动,它把事物从一种状态变换为另一种状态,创造出地球上从未出现过 的物品或过程,乃至今天的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它们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存状况,长远地 影响着自然环境,这是工程活动的意义所在,也是它必须受到伦理评价和导引的根据。而且, 这种造物活动是社会的(例如,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就把工业工程定义为“在本质上是 社会科技的”),它是一个汇聚了科学技术和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环境等要素的系统,伦理 在其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参与工程活动的实际上有不同的利益集团,诸如项目的 投资方,工程实施的承担者、组织者、设计者、施工者,产品的使用者等等。公正合理地分配工 程活动带来的利益、风险和代价,是今天伦理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 在讨论工程技术的伦理问题时,一些研究者常常把设计、制造与产品的使用分开,并认为 伦理问题只产生于产品的社会使用中。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事实上,伦理的考量和冲突在整 个工程过程中都在起作用。马丁和施金格颇为详尽地列出了工程活动各个阶段具有伦理性质 的问题这里有删略) 问题样本 概念设计 产品有用吗?是不是非法的? 确定规格 符合已经颁布的标准和准则吗?在物理上是否可行?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应用伦理 · (《哲学动态 》2006年第 9期 ) 工程活动的伦理问题 朱葆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 100732)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8862 (2006) 09 - 0037 - 09 工程活动是人类一项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伦理问题。今天 ,我 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人工世界中。工程和科学一起 ,使人类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它们在带 来巨大福祉的同时 ,也使我们遇到了众多的风险和挑战。工程伦理问题实际上已成为我们时 代的诸多问题之一。 一 工程伦理 :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1. 工程与伦理 作为一个哲学分支 ,伦理学集中研究人的行为和价值的道德领域。它要回答“一个人应 当怎样生活 ?”或“一个人应当怎样行动 ?”这样的问题。工程活动内在地与伦理相关 ,或者说 ,伦 理诉求是工程活动的一个内在规定。工程是人类的设计和创造。这种创造必须运用自然科学知 识 ———或符合自然规律 ———才能得以实现。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设计和创造都是人的 有目的的活动 ,它们总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 ,实现某种期望或理想。“实现 ”过程又包含着工 具、方法、路径等等的选择 ,由科学理论到技术规则的形成并非是一个逻辑的必然推理过程 ,达于 目的的手段也并非确定和唯一。这些目的、期望、手段等等都可以被评价为好或坏、正当或不正 当。正像 A. 阿西莫夫在《设计导论 》中指出的 ,技术设计的原则由两种类型的命题组成 ,一类是 有事实内容的命题 ,另一类是有价值内容的 ,它反映了当代文明的价值和道德风貌。 工程是“造物 ”活动 ,它把事物从一种状态变换为另一种状态 ,创造出地球上从未出现过 的物品或过程 ,乃至今天的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它们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存状况 ,长远地 影响着自然环境 ,这是工程活动的意义所在 ,也是它必须受到伦理评价和导引的根据。而且 , 这种造物活动是社会的 (例如 ,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 A IIE就把工业工程定义为“在本质上是 社会科技的 ”) ,它是一个汇聚了科学技术和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环境等要素的系统 ,伦理 在其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参与工程活动的实际上有不同的利益集团 ,诸如项目的 投资方 ,工程实施的承担者、组织者、设计者、施工者 ,产品的使用者等等。公正合理地分配工 程活动带来的利益、风险和代价 ,是今天伦理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讨论工程技术的伦理问题时 ,一些研究者常常把设计、制造与产品的使用分开 ,并认为 伦理问题只产生于产品的社会使用中。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事实上 ,伦理的考量和冲突在整 个工程过程中都在起作用。马丁和施金格颇为详尽地列出了工程活动各个阶段具有伦理性质 的问题 (这里有删略 ) [ 1 ] : 功能 问题样本 概念设计 产品有用吗 ? 是不是非法的 ? 确定规格 符合已经颁布的标准和准则吗 ? 在物理上是否可行 ? 37
合同 费用估算和日程安排都现实吗?是否为了获得合同故意压低标准 然后指望拿到合同后再谈判提高标价? 分析 是否有能够判断计算机程序的可靠的、富有经验的工程师? 设计 探讨替代方案了吗?提供安全出口了吗?强调对用户友好了吗?有 没有侵犯专利 选购 收到部件和材料后现场检验其质量了吗? 制造部件 工作场所是否安全,有没有噪音和毒烟?有充分的时间保证高质量 的工艺吗? 组装、建造 工人熟悉产品的目的和基本性能吗?谁监督安全? 产品的最终检验检验者是否受同时负责制造或建造的管理者的领导? 产品销售 存在贿赂吗?广告内容真实吗?给顾客提供好的建议了吗?需要知 情同意吗? 安装、运行 用户受到训练了吗?安全出口检验了吗?邻居了解可能的有毒排放 吗? 产品的使用 保护用户免于伤害了吗?告诉用户风险了吗? 维护和修理 维护是否定期由称职的人员进行?制造者是否有充足的备件? 产品回收 是否有监视使用过程和如果必要收回产品的承诺? 拆解 在产品达到使用期限时,如何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再利用和有毒的 废物进行处理? 上表没有提到工程决策。在工程活动中,决策是一个关键环节,尤其要涉及到伦理的思考 和利益的权衡。例如,按照马丁和施金格的看法,工程伦理这个概念有两种用法,其中之一即 工程伦理是对决策、政策和价值的研究 2工程伦理学的兴起 由于工程直接关乎人们的福利和安全,在古代,工匠的活动要受到伦理和法律的约束。中 国古代的匠人们把道德良心当做发挥工艺技能的基础或前提,而在著名的巴比伦法典中,则有 对造成房屋倒塌事故的工匠的严厉处罚的规定 直到18世纪,工程( Engineering词在欧洲都主要是指战争武器的制造和执行服务于军 事目标的工作,因而工程师的主要义务是服从。尽管在18世纪已有公共设施建设的兴起,乃 至后来机械、化学和电力工程等领域的发展,但是都没有改变这种状况,因为它们从属于已有 的企业体制中除了追求效率以外似乎也没有独立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准则。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桥梁学家莫里森( G S Morison)等人提出,工程师“是有着广泛责任以确保技术改 革最终造福人类的人”。然而,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各工程师专业学会在制定自己 的伦理准则时,还只是主要强调对雇主的义务。主题的最初转变是在二战末期。原子弹投放 的毁灭性后果和纳粹医生的罪行引起了科学家的反思。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 委员会(ECP后来成为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在1947年起草的第一个跨学科的工 程伦理准则中,对工程师提出了“公众福利感兴趣“的要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工程伦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或跨学科研究领域蓬勃发展起来。1980 年,在美国伦斯勒( Resse laer)工学院首次召开了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跨学科会议。美国的工程 伦理研究主要从职业伦理学的学科范式入手,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可能面 对的道德问题和如何做出选择。这一研究还与技术评估的实践相互促进。注重工程伦理教学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
合同 费用估算和日程安排都现实吗 ? 是否为了获得合同故意压低标准 , 然后指望拿到合同后再谈判提高标价 ? 分析 是否有能够判断计算机程序的可靠的、富有经验的工程师 ? 设计 探讨替代方案了吗 ? 提供安全出口了吗 ? 强调对用户友好了吗 ? 有 没有侵犯专利 ? 选购 收到部件和材料后现场检验其质量了吗 ? 制造部件 工作场所是否安全 ,有没有噪音和毒烟 ? 有充分的时间保证高质量 的工艺吗 ? 组装、建造 工人熟悉产品的目的和基本性能吗 ? 谁监督安全 ? 产品的最终检验 检验者是否受同时负责制造或建造的管理者的领导 ? 产品销售 存在贿赂吗 ? 广告内容真实吗 ? 给顾客提供好的建议了吗 ? 需要知 情同意吗 ? 安装、运行 用户受到训练了吗 ? 安全出口检验了吗 ? 邻居了解可能的有毒排放 吗 ? 产品的使用 保护用户免于伤害了吗 ? 告诉用户风险了吗 ? 维护和修理 维护是否定期由称职的人员进行 ? 制造者是否有充足的备件 ? 产品回收 是否有监视使用过程和如果必要收回产品的承诺 ? 拆解 在产品达到使用期限时 ,如何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再利用和有毒的 废物进行处理 ? 上表没有提到工程决策。在工程活动中 ,决策是一个关键环节 ,尤其要涉及到伦理的思考 和利益的权衡。例如 ,按照马丁和施金格的看法 ,工程伦理这个概念有两种用法 ,其中之一即 工程伦理是对决策、政策和价值的研究。 2. 工程伦理学的兴起 由于工程直接关乎人们的福利和安全 ,在古代 ,工匠的活动要受到伦理和法律的约束。中 国古代的匠人们把道德良心当做发挥工艺技能的基础或前提 ,而在著名的巴比伦法典中 ,则有 对造成房屋倒塌事故的工匠的严厉处罚的规定。 直到 18世纪 ,工程 (Engineering)一词在欧洲都主要是指战争武器的制造和执行服务于军 事目标的工作 ,因而工程师的主要义务是服从。尽管在 18世纪已有公共设施建设的兴起 ,乃 至后来机械、化学和电力工程等领域的发展 ,但是都没有改变这种状况 ,因为它们从属于已有 的企业体制中 ,除了追求效率以外似乎也没有独立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准则。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 ,桥梁学家莫里森 ( G. S. Morison)等人提出 ,工程师“是有着广泛责任以确保技术改 革最终造福人类的人 ”。然而 , 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 ,各工程师专业学会在制定自己 的伦理准则时 ,还只是主要强调对雇主的义务。主题的最初转变是在二战末期。原子弹投放 的毁灭性后果和纳粹医生的罪行引起了科学家的反思。在这一背景下 ,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 委员会 ( ECPD,后来成为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 ABET)在 1947年起草的第一个跨学科的工 程伦理准则中 ,对工程师提出了“对公众福利感兴趣 ”的要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 ,工程伦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或跨学科研究领域蓬勃发展起来。1980 年 ,在美国伦斯勒 (Rensselaer)工学院首次召开了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跨学科会议。美国的工程 伦理研究主要从职业伦理学的学科范式入手 ,结合案例分析 ,探讨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可能面 对的道德问题和如何做出选择。这一研究还与技术评估的实践相互促进。注重工程伦理教学 38
也是美国工程伦理学发展的重要方面。美国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要求工程学科的教育规划 中必须包括工程伦理的内容。19%6年起,他们还把工程伦理的内容纳入注册工程师“工程基 础考试中 如果说,美国的工程伦理研究由于分析哲学和经验主义背景的影响而在微观上十分深入 注重案例分析是他们的一大优长),相比之下,德国的研究则依托了实践哲学的发展而显示 出不同的风格。一般说来,在德国,人们并不对工程与技术做明确的区分。20世纪70年代 初,伦克( H Lenk)和萨克塞( H Sachse)等人就提出,对技术发展的人道的和理性的评价问 题,它的目的、意义、道德责任以及与新的社会总的状况相符合的价值观等“已成为日益紧迫 的和开放性的问题而进入有责任感和善于反思的设计人员的视野。德国的技术伦理研究更 多地着眼于工程和技术伦理问题的解决原则和战略选择,重点是伦理责任和技术评估问题 德国工程师协会(ND颁布的仁匚程伦理的基本原则脂在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提高对工程伦理 的认识,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基本的伦理准则和标准在责任冲突时提供判断的指南和支持,以及 协助解决与工程领域有关的责任问题的争议,保护工程技术人员;同时要求工程师对他们的职业 行为及其带来的后果负责,对职业准则、社会团体、雇主和技术使用者负责,尊重国家制定的、与 普遍道德原则不相违背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对技术的质量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责任,发明与发 展有意义的技术和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他们还将“人与技术的关系纳入技术评估大纲,并专 门成立了相应的委员会,德国工程师协会3780号文件建议用个性发展、社会质量、舒适、环境质 量、经济性、健康、技术功能、安全性等八大价值取向来表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复杂联系。 还有一些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工程伦理学之所以兴起于20世纪70 年代,显然与当时人们对环境破坏、核威胁等问题,以及一些重大的工程事故,例如斑马车油箱 事件和DC-10飞机坠毁事件的严重关切紧密相关。但是如果仅仅把它简单地看做是对工程 和技术发展的“负作用的回应,乃至只是要对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道德约束,还是肤浅的 科学技术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无比巨大的力量,它以空前的速度在发展着。但是科学和工程 并不就是自然而然地造福人类的,它们的发展又内在地具有不确定性并使我们处于风险之中 然而我们对今天的科学技术和它们引发的各方面的变化还缺乏深刻的理解,我们的制度、法 律道德实践等等也都还不能够跟上这种发展,不足以合理地运用和导引这种巨大的力量。这 些比起“负作用来更能说明问题的根源。正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沃尔夫(W.Awui所指 出的,当代工程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带来了过去未曾考虑的针对工程共同体而言的宏观伦 理问题,这些问题导源于人类越来越难以预见自己构建的系统的所有行为,包括灾难性的后 果。由此,工程将成为一个需要更加密切地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工程师共同体和伦理学家共同 体必须参与对话,共同解决现代工程技术带来的根本问题。21 3工程伦理学是多层次和跨学科的 人们常常把工程伦理学等同于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工程伦理学的一个基本的 层次,但远不是它的全部。从宏观上说,自觉地担负起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福利的责任,是工程 伦理学的第一主题。例如,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ECPD)伦理准则的第一条就要求工 程师‘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促进人类福利”,其“基本守则的第一条又规定“工程师应当将公众 的安全、健康和福利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3。德国工程师学会的《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 被称为是“关于工程师特殊责任的文件”,文件开宗明义即指出:“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决定未 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施加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专业的工程领域对施加这 些影响具有一种特别的责任。州4上述准则还包括了“工程师应明白技术体系对他们的经济、 201994-2010ChinaAcademie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
也是美国工程伦理学发展的重要方面。美国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要求工程学科的教育规划 中必须包括工程伦理的内容。1996年起 ,他们还把工程伦理的内容纳入注册工程师“工程基 础 ”的考试中。 如果说 ,美国的工程伦理研究由于分析哲学和经验主义背景的影响而在微观上十分深入 (注重案例分析是他们的一大优长 ) ,相比之下 ,德国的研究则依托了实践哲学的发展而显示 出不同的风格。一般说来 ,在德国 ,人们并不对工程与技术做明确的区分。20世纪 70年代 初 ,伦克 (H. Lenk)和萨克塞 (H. Sachsre)等人就提出 ,对技术发展的人道的和理性的评价问 题 ,它的目的、意义、道德责任以及与新的社会总的状况相符合的价值观等“已成为日益紧迫 的和开放性的问题 ”而进入有责任感和善于反思的设计人员的视野。德国的技术伦理研究更 多地着眼于工程和技术伦理问题的解决原则和战略选择 ,重点是伦理责任和技术评估问题。 德国工程师协会 (ND I)颁布的《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 》旨在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提高对工程伦理 的认识 ,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基本的伦理准则和标准 ,在责任冲突时提供判断的指南和支持 ,以及 协助解决与工程领域有关的责任问题的争议 ,保护工程技术人员;同时要求工程师对他们的职业 行为及其带来的后果负责 ,对职业准则、社会团体、雇主和技术使用者负责 ,尊重国家制定的、与 普遍道德原则不相违背的法律法规 ,明确自己对技术的质量、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责任 ,发明与发 展有意义的技术和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他们还将“人与技术 ”的关系纳入技术评估大纲 ,并专 门成立了相应的委员会 ,德国工程师协会 3780号文件建议用个性发展、社会质量、舒适、环境质 量、经济性、健康、技术功能、安全性等八大价值取向来表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复杂联系。 还有一些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工程伦理学之所以兴起于 20世纪 70 年代 ,显然与当时人们对环境破坏、核威胁等问题 ,以及一些重大的工程事故 ,例如斑马车油箱 事件和 DC—10飞机坠毁事件的严重关切紧密相关。但是如果仅仅把它简单地看做是对工程 和技术发展的“负作用 ”的回应 ,乃至只是要对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道德约束 ,还是肤浅的。 科学技术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无比巨大的力量 ,它以空前的速度在发展着。但是科学和工程 并不就是自然而然地造福人类的 ,它们的发展又内在地具有不确定性并使我们处于风险之中。 然而我们对今天的科学技术和它们引发的各方面的变化还缺乏深刻的理解 ,我们的制度、法 律、道德实践等等也都还不能够跟上这种发展 ,不足以合理地运用和导引这种巨大的力量。这 些比起“负作用 ”来更能说明问题的根源。正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沃尔夫 (W. A. W uif)所指 出的 ,当代工程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带来了过去未曾考虑的针对工程共同体而言的宏观伦 理问题 ,这些问题导源于人类越来越难以预见自己构建的系统的所有行为 ,包括灾难性的后 果。由此 ,工程将成为一个需要更加密切地与社会互动的过程 ,工程师共同体和伦理学家共同 体必须参与对话 ,共同解决现代工程技术带来的根本问题。 [ 2 ] 3. 工程伦理学是多层次和跨学科的 人们常常把工程伦理学等同于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工程伦理学的一个基本的 层次 ,但远不是它的全部。从宏观上说 ,自觉地担负起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福利的责任 ,是工程 伦理学的第一主题。例如 ,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 ( ECPD )伦理准则的第一条就要求工 程师 “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促进人类福利 ”,其“基本守则 ”的第一条又规定“工程师应当将公众 的安全、健康和福利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 [ 3 ]。德国工程师学会的《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 》又 被称为是“关于工程师特殊责任的文件 ”,文件开宗明义即指出 :“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决定未 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施加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专业的工程领域对施加这 些影响具有一种特别的责任。” [ 4 ]上述准则还包括了“工程师应明白技术体系对他们的经济、 39
社会和生态环境以及子孙后代生活的影响”“有义务发展理性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等条款。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BO)也把承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寻求人类生存中所遇到 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作为自己的基本宗旨。2004年第二届世界工程师大会的《上海宣言渲布 “为社会建造日益美好的生活,是工程师的天职”。《上海宣言“创造和利用各种方法减少 资源浪费,降低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幸福和生态环境”“用工程技术来消除贫困,改善人类健 康幸福,增进和平的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承诺,以及工程技术活动的目标。显然,这是一 种扩展了的、普遍化的也是更为积极的责任观念。它超出了那种只是把伦理责任看做一种担 保责任和过失责任,并立即指向对少数过失者或责任人的追究的狭隘理解。 美籍德裔学者汉斯·尤那斯率先从哲学上研究了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责任问题,为解 决当代人类面临着的复杂课题提供了一些适当且重要的原则。但是他把责任原理建基于“恐 惧与敬畏则是片面的。在笔者看来,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大、它们的发展以及后果的不确定 性,使我们置身于巨大的风险之中,这才是我们试图提出责任伦理的根本原因。我们已日益生 活在一个人工的世界中,人工安排(包括按照技术理性和方法设计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影响下的自然已取代原有的自然构成了我们生存的基本环境。这样的环境系统还具有脆弱性 和易受攻击性。这些因素和其他一些因素,例如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开发已臻于某种极限,多 数人都在使用技术而很少理解它,等等,与经济的、政治的因素一起,共同把我们的社会推入 个“风险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超越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纠缠,以一种更为积极、主动和前 瞻性的态度,去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并且把责任扩大为人类的集体责任,通过 政府、企业、公众与科学家、工程师携手合作,共同引导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4工程伦理是一种实践伦理 当我们着手对一项工程或一种新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或试图去解决某个伦理冲突,或 提出某种规范时,都要首先确定事实,然后运用社会的公共道德和伦理学理论来对自己的判断 做出论证和辩护,以使人们可以达到共识。在工程伦理学中,最常用到的伦理学理论和方法有 两类:目的的( ethics of ends.亦可称后果的)和义务的( ethics of duty)伦理学。后果论的好处 是关注一个决定对人们的实际影响。它顺应现实,并要求对世界和人的行为本身有正确的认 识。它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可用来权衡一种结果胜于另一种结果的标准。此外,尽量全面地发 现并确定我们的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无论如何是个困难的任务。义务论的好处是它的出发 点清晰明确,工程伦理学中導尊重人的伦理学川6可以看做是义务论的表现。义务论的主要问 题是对于结果的不敏感。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乃至今天人类遇到的各种挑战,都使后 果论方法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义务论也可以用来补充后果论的不足,反之亦然。总之,两种 理论和方法各有其适用的情境和限度。人们在解决伦理问题时,往往把它们结合起来。 但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难题不是简单地搬用原则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宁愿把工程伦理学称 为一门“实践伦理学”,以区别流行的“应用伦理学”。因为在这里,位应用呢是一个容易引起误 解的说法。近代以来流行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二元论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往往把应用 理解为首先获得一种纯理论的知识,或者从这种知识中制定出一个普遍有效的行为原则然后 把它现成地搬用到一个特殊的情境中去。这种看法没有正确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尤其是 没有把握实践的特征和丰富内涵。如怀特伯克等人指出的在道德实践中,关于可以接受什么 的判断不是“上而下地来自原理。实践伦理开始于问题,即那些生活、实践中提出的而以 往的伦理原则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或原则之间的冲突与对抗,其目的也首先是要解决问题 (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以后伦理学向应用或实践伦理学的转变,正是缘于大量困扰着今日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社会和生态环境以及子孙后代生活的影响 ”、“有义务发展理性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 等条款。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 (W FEO)也把承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寻求人类生存中所遇到 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作为自己的基本宗旨。2004年第二届世界工程师大会的《上海宣言 》宣布 “为社会建造日益美好的生活 ,是工程师的天职 ”。《上海宣言 》把“创造和利用各种方法减少 资源浪费 ,降低污染 ,保护人类健康幸福和生态环境 ”、“用工程技术来消除贫困 ,改善人类健 康幸福 ,增进和平的文化 ”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承诺 ,以及工程技术活动的目标。显然 ,这是一 种扩展了的、普遍化的也是更为积极的责任观念。它超出了那种只是把伦理责任看做一种担 保责任和过失责任 ,并立即指向对少数过失者或责任人的追究的狭隘理解。 美籍德裔学者汉斯 ·尤那斯率先从哲学上研究了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责任问题 , [ 5 ]为解 决当代人类面临着的复杂课题提供了一些适当且重要的原则。但是他把责任原理建基于 “恐 惧与敬畏 ”则是片面的。在笔者看来 ,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大、它们的发展以及后果的不确定 性 ,使我们置身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这才是我们试图提出责任伦理的根本原因。我们已日益生 活在一个人工的世界中 ,人工安排 (包括按照技术理性和方法设计的社会环境 )以及人类活动 影响下的自然已取代原有的自然构成了我们生存的基本环境。这样的环境系统还具有脆弱性 和易受攻击性。这些因素和其他一些因素 ,例如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开发已臻于某种极限 ,多 数人都在使用技术而很少理解它 ,等等 ,与经济的、政治的因素一起 ,共同把我们的社会推入一 个“风险社会 ”。这就要求我们超越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纠缠 ,以一种更为积极、主动和前 瞻性的态度 ,去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 ,并且把责任扩大为人类的集体责任 ,通过 政府、企业、公众与科学家、工程师携手合作 ,共同引导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4. 工程伦理是一种实践伦理 当我们着手对一项工程或一种新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或试图去解决某个伦理冲突 ,或 提出某种规范时 ,都要首先确定事实 ,然后运用社会的公共道德和伦理学理论来对自己的判断 做出论证和辩护 ,以使人们可以达到共识。在工程伦理学中 ,最常用到的伦理学理论和方法有 两类 :目的的 ( ethics of ends,亦可称后果的 )和义务的 ( ethics of duty)伦理学。后果论的好处 是关注一个决定对人们的实际影响。它顺应现实 ,并要求对世界和人的行为本身有正确的认 识。它的主要问题是 ,缺乏可用来权衡一种结果胜于另一种结果的标准。此外 ,尽量全面地发 现并确定我们的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 ,无论如何是个困难的任务。义务论的好处是它的出发 点清晰明确 ,工程伦理学中“尊重人的伦理学 ” [ 6 ]可以看做是义务论的表现。义务论的主要问 题是对于结果的不敏感。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乃至今天人类遇到的各种挑战 ,都使后 果论方法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义务论也可以用来补充后果论的不足 ,反之亦然。总之 ,两种 理论和方法各有其适用的情境和限度。人们在解决伦理问题时 ,往往把它们结合起来。 但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难题不是简单地搬用原则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宁愿把工程伦理学称 为一门“实践伦理学 ”,以区别流行的“应用伦理学 ”。因为在这里 ,“应用 ”是一个容易引起误 解的说法。近代以来流行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二元论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往往把应用 理解为首先获得一种纯理论的知识 ,或者从这种知识中制定出一个普遍有效的行为原则 ,然后 把它现成地搬用到一个特殊的情境中去。这种看法没有正确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尤其是 没有把握实践的特征和丰富内涵。如怀特伯克等人指出的 ,在道德实践中 ,关于可以接受什么 的判断不是“自上而下 ”地来自原理。 [ 7 ]实践伦理开始于问题 ,即那些生活、实践中提出的而以 往的伦理原则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 ,或原则之间的冲突与对抗 ,其目的也首先是要解决问题 (事实上 , 20世纪 60年代以后伦理学向应用或实践伦理学的转变 ,正是缘于大量困扰着今日 40
世界的道德的、社会的、政治的难题,缘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问题)。实践的判断和推理也 不同于理论的,它不是简单的逻辑演绎,而是包含着类推、选择、权衡、经验的运用等等的复杂 过程;其结果也不是抽象的普遍性,而是丰富的具体,是针对问题情境的“这一个”。因而,实 践的推理是综合的、创造性的,它把普遍的原则与当下的特殊情境、事实与价值、目的与手段等 等结合起来,在诸多可能性中做出抉择,在冲突和对抗中做出明智的权衡与协调。对理论或原 则的“应用”的理解也不同于以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新的现象,在实践推理中,我们总是往来 于对情境的理解和对原则的理解之间,根据当下的情境来理解原则,又依据原则来解释和处理 这些情境。这需要一种实践的智慧而不只是逻辑的运用 上述过程并不只是想”同时也是做”,是行动。实践推理(或实践的伦理)不仅是导向 行动的,而且是响行动中的”。当代许多伦理学家都十分强调对话,不同的社会角色、各种价值 和利益集团的代表包括广大公众)的参与、对话并力求达到共识,是解决工程伦理问题的最 重要的环节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 职业伦理是工程伦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所谓职业伦理是指职业人员从业的范围内所采 纳的一套行为标准。职业伦理不同于个人伦理和公共道德。对于工程师来说,职业伦理表明 了在职业行为方式上人们对他们的期待;对于公众来说,具体化到伦理规范中的职业标准使得 潜在的客户和消费者对职业行为可以做出确定的假设,即使他们并没有关于职业人员个人道 德的知识。这样,职业伦理规范实际上表达了在职业人员之间以及职业人员与公众之间的 种内在的一致,或职业人员向公众的承诺确保他们在专业领域内的能力;在职业活动范围内 促进全体公众的福利。 因而,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定了工程师职业活动的方向。它还着重培养工程师在面临义 务冲突、利益冲突时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前瞻性地思考问题、预测自己行为的可能后 果并做出判断的能力。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把认同、接受、履行工程专业的伦理规范作为职业工 程师的必要条件。 1质量和安全 质量是工程和技术产品发挥功能、实现其内在的和外在的价值的基础。几乎所有的工程 规范都要求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是实现这 目标的基本条件。反之,劣质工程和产品则会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健康、生命安全带来巨大 的危害。据几年前的统计,我国每年仅因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损失就达上千亿元。美国“9 l]事件中有如此众多的人员伤亡,除人为破坏外,放宽建筑标准和未按规定进行检测也是一 个原因。因而,保证工程质量是工程师的首要责任 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在工程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不同机构和人员参 与其间并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而且,工程师通常也不掌握工程的决策权。然而,由于工程师直 接参与了工程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如立项、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等,并且掌握着专业知识, 因而最有发言权,理应担负着更大的责任 与安全密切联系的还有风险。工程师必须保护公众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这对工程师来 说意味着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如前所述,工程必然涉及到风险,在不断的创新中,很多东西在 缺乏它们对人类和环境长远影响的充分知识的情况下被生产出来,日益复杂的技术系统会产 生意想不到的失效,这些都使我们今天面对的风险大大地增加了。新的风险还可能来自曾被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世界的道德的、社会的、政治的难题 ,缘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问题 )。实践的判断和推理也 不同于理论的 ,它不是简单的逻辑演绎 ,而是包含着类推、选择、权衡、经验的运用等等的复杂 过程 ;其结果也不是抽象的普遍性 ,而是丰富的具体 ,是针对问题情境的“这一个 ”。因而 ,实 践的推理是综合的、创造性的 ,它把普遍的原则与当下的特殊情境、事实与价值、目的与手段等 等结合起来 ,在诸多可能性中做出抉择 ,在冲突和对抗中做出明智的权衡与协调。对理论或原 则的“应用 ”的理解也不同于以往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新的现象 ,在实践推理中 ,我们总是往来 于对情境的理解和对原则的理解之间 ,根据当下的情境来理解原则 ,又依据原则来解释和处理 这些情境。这需要一种实践的智慧而不只是逻辑的运用。 上述过程并不只是“思 ”,同时也是“做 ”,是行动。实践推理 (或实践的伦理 )不仅是导向 行动的 ,而且是“行动中的 ”。当代许多伦理学家都十分强调对话 ,不同的社会角色、各种价值 和利益集团的代表 (包括广大公众 )的参与、对话并力求达到共识 ,是解决工程伦理问题的最 重要的环节。 二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 职业伦理是工程伦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所谓职业伦理是指职业人员从业的范围内所采 纳的一套行为标准。职业伦理不同于个人伦理和公共道德。对于工程师来说 ,职业伦理表明 了在职业行为方式上人们对他们的期待 ;对于公众来说 ,具体化到伦理规范中的职业标准使得 潜在的客户和消费者对职业行为可以做出确定的假设 ,即使他们并没有关于职业人员个人道 德的知识。这样 ,职业伦理规范实际上表达了在职业人员之间以及职业人员与公众之间的一 种内在的一致 ,或职业人员向公众的承诺 :确保他们在专业领域内的能力 ;在职业活动范围内 促进全体公众的福利。 因而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定了工程师职业活动的方向。它还着重培养工程师在面临义 务冲突、利益冲突时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瞻性地思考问题、预测自己行为的可能后 果并做出判断的能力。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把认同、接受、履行工程专业的伦理规范作为职业工 程师的必要条件。 [ 8 ] 1. 质量和安全 质量是工程和技术产品发挥功能、实现其内在的和外在的价值的基础。几乎所有的工程 规范都要求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是实现这一 目标的基本条件。反之 ,劣质工程和产品则会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健康、生命安全带来巨大 的危害。据几年前的统计 ,我国每年仅因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损失就达上千亿元。美国“9· 11”事件中有如此众多的人员伤亡 ,除人为破坏外 ,放宽建筑标准和未按规定进行检测也是一 个原因。因而 ,保证工程质量是工程师的首要责任。 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在工程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不同机构和人员参 与其间并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而且 ,工程师通常也不掌握工程的决策权。然而 ,由于工程师直 接参与了工程活动的每一个步骤 ,如立项、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等 ,并且掌握着专业知识 , 因而最有发言权 ,理应担负着更大的责任。 与安全密切联系的还有风险。工程师必须保护公众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 ,这对工程师来 说意味着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如前所述 ,工程必然涉及到风险 ,在不断的创新中 ,很多东西在 缺乏它们对人类和环境长远影响的充分知识的情况下被生产出来 ,日益复杂的技术系统会产 生意想不到的失效 ,这些都使我们今天面对的风险大大地增加了。新的风险还可能来自曾被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