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概述 【案例】1995年12月,浙江医科大学决定,从1996年起该学校不招收吸烟的学生,其理由 是:吸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不良生活习惯之一,为保护公共洁净环境和人类健康,应该积极 提倡不吸烟,而培养健康卫士的医学院更应该带头 此消息被国内几家有影响的文摘报纸转摘。在此后的1996年初在北京召开的第10届世界 烟草和健康大会组委会上,大会发出了《全国医学院校开展禁烟活动的倡议》,倡议从1996 年开始医学院校不招收吸烟的学生 问题:1、学校决定能否与宪法规定相违背?能否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和平等权? 2、宪法基本权利和公共道德冲突时应该如何处理? 3、关于《宪法》的适用,《先法》是如何规定的? 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宪法的概念 在通常的意义上宪法是作为与普通法律之间不同来使用的,一般比较强调的是宪法作为根本 法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研究宪法和使用宪法中过多的强调其政治意义上的作用,而忽略宪法 作为一种法律,它与普通法律一样具有同样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在具备普通法律的功能之后,宪 法才能完成它的特殊使命。正是宪法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含义,使宪法处于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位 使公民对宪法的认识产生偏差,认为宪法仅仅规定国家的重要大事,而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对宪
第二章 宪法 第一节 宪法概述 【案例】1995 年 12 月,浙江医科大学决定,从 1996 年起该学校不招收吸烟的学生,其理由 是:吸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不良生活习惯之一,为保护公共洁净环境和人类健康,应该积极 提倡不吸烟,而培养健康卫士的医学院更应该带头。 此消息被国内几家有影响的文摘报纸转摘。在此后的 1996 年初在北京召开的第 10 届世界 烟草和健康大会组委会上,大会发出了《全国医学院校开展禁烟活动的倡议》,倡议从 1996 年开始医学院校不招收吸烟的学生。 问题:1、学校决定能否与宪法规定相违背?能否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和平等权? 2、宪法基本权利和公共道德冲突时应该如何处理? 3、关于《宪法》的适用,《宪法》是如何规定的? 一、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宪法的概念 在通常的意义上宪法是作为与普通法律之间不同来使用的,一般比较强调的是宪法作为根本 法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研究宪法和使用宪法中过多的强调其政治意义上的作用,而忽略宪法 作为一种法律,它与普通法律一样具有同样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在具备普通法律的功能之后,宪 法才能完成它的特殊使命。正是宪法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含义,使宪法处于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位, 使公民对宪法的认识产生偏差,认为宪法仅仅规定国家的重要大事,而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对宪
法产生不应有的忽视,因而敬而远之。其实强调宪法的政治性很强并没有错,这种政治性表现在 宪法规定了国家制度、公民权利等政治性内容。但这些规定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规范性、操作性 和可诉性的特征。法院和律师可以在诉讼中引用,公民也可以用宪法来保护自己。这样宪法才能 真正的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宪法的产生和使用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胜 利以后,强调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因此,宪法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对 国家机构的组成、其权力与义务的划分、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作出了规定,国家权力机关在行使权 力时,必须以宪法为依据,政府权力的行使被限定在宪法的范围内,公民可以据此来监督国家机 关是否越权,同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也使政府明确哪些公民的权利政府不能侵犯和剥夺 从这个意义上讲,宪法的权利条款为公民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政府的权力,换 言之,就是说宪法增加了政府对公民权利尊重和保护的义务。 (二)宪法的特征 1、从内容上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这些规定主要包 括国体、政体、政府权力的划分与行使、国家的结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保护、国家机关与公民 之间关系等。 2、从法律的效力上看。虽然宪法同普通法律一样具有相同的特征,但相对于普通法律来讲, 宪法是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的法律、法规的创制都必须依据宪法 的规定而产生,必须符合宪法的要求,如果与宪法相抵触,就应当宣布其违宪,同时应对其进行 修改或废除。当然如何认定法律违反宪法的规定,对其是否合宪进行审查,就必须有被授予独立 权力的机构依据宪法来作出判断,这种具有司法性质的独立机构应当是具有最高权力的机构,它 对是否符合宪法作出权威性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政府行为符合法律,所有的法律符合宪法 的规定。这种司法审査的存在,可以使宪法和普通法律一样具有实际效力,能够赋予当事人权利
法产生不应有的忽视,因而敬而远之。其实强调宪法的政治性很强并没有错,这种政治性表现在 宪法规定了国家制度、公民权利等政治性内容。但这些规定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规范性、操作性 和可诉性的特征。法院和律师可以在诉讼中引用,公民也可以用宪法来保护自己。这样宪法才能 真正的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宪法的产生和使用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胜 利以后,强调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因此,宪法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对 国家机构的组成、其权力与义务的划分、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作出了规定,国家权力机关在行使权 力时,必须以宪法为依据,政府权力的行使被限定在宪法的范围内,公民可以据此来监督国家机 关是否越权,同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也使政府明确哪些公民的权利政府不能侵犯和剥夺。 从这个意义上讲,宪法的权利条款为公民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政府的权力,换 言之,就是说宪法增加了政府对公民权利尊重和保护的义务。 (二)宪法的特征 1、从内容上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这些规定主要包 括国体、政体、政府权力的划分与行使、国家的结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保护、国家机关与公民 之间关系等。 2、从法律的效力上看。虽然宪法同普通法律一样具有相同的特征,但相对于普通法律来讲, 宪法是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的法律、法规的创制都必须依据宪法 的规定而产生,必须符合宪法的要求,如果与宪法相抵触,就应当宣布其违宪,同时应对其进行 修改或废除。当然如何认定法律违反宪法的规定,对其是否合宪进行审查,就必须有被授予独立 权力的机构依据宪法来作出判断,这种具有司法性质的独立机构应当是具有最高权力的机构,它 对是否符合宪法作出权威性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政府行为符合法律,所有的法律符合宪法 的规定。这种司法审查的存在,可以使宪法和普通法律一样具有实际效力,能够赋予当事人权利
或义务,因此也就能被法院直接引用而作为判案的依据。这实际上涉及宪法司法化的问题。国外 通常是由宪法法院来作出判断和解释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具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对普通法律来讲,普通的 立法只需要受到多数人的赞同就可以获得通过,因而立法所代表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而非全体人 的利益。而宪法则不同,它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因而比普通法律具有更高的权 威性和民主合法性。宪法作为“母法”,它直接来自于全体人民,代表所有人的基本利益,宪法权 力来自于人民。这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宪法的概念,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 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并且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更为严格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部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 (一)《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是我国建国初期的一部临时宪法 (二)1954年宪法 在《共同纲领》实施几年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已经完成 《共同纲领》中的许多规定已不适应当时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制定一部正式宪法的条
或义务,因此也就能被法院直接引用而作为判案的依据。这实际上涉及宪法司法化的问题。国外 通常是由宪法法院来作出判断和解释。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具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对普通法律来讲,普通的 立法只需要受到多数人的赞同就可以获得通过,因而立法所代表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而非全体人 的利益。而宪法则不同,它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因而比普通法律具有更高的权 威性和民主合法性。宪法作为“母法”,它直接来自于全体人民,代表所有人的基本利益,宪法权 力来自于人民。这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宪法的概念,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 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并且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更为严格。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部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 (一)《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是我国建国初期的一部临时宪法。 (二)1954 年宪法 在《共同纲领》实施几年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已经完成。 《共同纲领》中的许多规定已不适应当时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制定一部正式宪法的条
件已经完全成熟。在1954年召开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在1954年9月20日正 式通过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的第一部宪法。 (三)1975年宪法 1975年宪法是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制定的,这部宪法总体上强调的是以阶级斗 争为纲的所谓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对资产阶级实行全 面专政的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在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定上取消了法 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这一部写法与1954年宪法相比,是一次大倒退 (四)1978年宪法 1978年宪法是在极左势力被粉碎,开始拔乱反正,于1978年3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这一部宪法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的极左倾向,但由于当时在 理论上和政治许多是非问题并未彻底搞清,因此,这部宪法也未能完全摆脱极左思想的影响。 (五)1982年宪法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改革开放方 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就,1978年的宪法与当时的 现状已不相适应,对其进行全面的修改是非常必要的。在1982年12月4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1982年宪法。 三、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精神
件已经完全成熟。在 1954 年召开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在 1954 年 9 月 20 日正 式通过了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的第一部宪法。 (三)1975 年宪法 1975 年宪法是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制定的,这部宪法总体上强调的是以阶级斗 争为纲的所谓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对资产阶级实行全 面专政的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在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定上取消了法 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这一部写法与 1954 年宪法相比,是一次大倒退。 (四)1978 年宪法 1978 年宪法是在极左势力被粉碎,开始拔乱反正,于 1978 年 3 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这一部宪法一定程度上纠正了 1975 年宪法的极左倾向,但由于当时在 理论上和政治许多是非问题并未彻底搞清,因此,这部宪法也未能完全摆脱极左思想的影响。 (五)1982 年宪法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改革开放方 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就,1978 年的宪法与当时的 现状已不相适应,对其进行全面的修改是非常必要的。在 1982 年 12 月 4 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 1982 年宪法。 三、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精神
(一)我国宪法的指导思 我国现行宪法是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而制定的。在2004年3月对宪法修改的 过程中,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宪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二)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精神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通过行使选举权选举人大代表的方式委托自己选出的代表,在人代会上代表 自己行使权力。并通过其他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2、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而且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努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我国建设物质文明具体 内容,还规定了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方针和任务。 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自由和权利,同时还规 定了公民实现这些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上的保障,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的享受自己 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或国家机关都不得非法的干涉。当然具体实施中如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使宪法在实施过程真正发挥其效力,使其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根本法,这就要求宪法司法化,在 我国宪法司法化在具体的案件中有所体现,如1990年山东齐玉苓的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案件,就
(一)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现行宪法是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而制定的。在 2004 年 3 月对宪法修改的 过程中,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宪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二)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精神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通过行使选举权选举人大代表的方式委托自己选出的代表,在人代会上代表 自己行使权力。并通过其他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2、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而且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努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我国建设物质文明具体 内容,还规定了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方针和任务。 3、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自由和权利,同时还规 定了公民实现这些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上的保障,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的享受自己 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或国家机关都不得非法的干涉。当然具体实施中如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使宪法在实施过程真正发挥其效力,使其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根本法,这就要求宪法司法化,在 我国宪法司法化在具体的案件中有所体现,如 1990 年山东齐玉苓的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案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