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本品性升散、走窜,可引药势上行,为祛风痰 常用药,可止痉、止痛;生用可解毒散结。《别 录》:“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 应用:1、风痰口眼歪斜、惊风、癫痫、破伤风 偏正头痛、痰厥头痛等。 2、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量用法:3-6克。研末0.5-1克 注意:阴血虚动风、孕妇忌用。 按:白附子来源原为毛艮科黄花乌 头,商品称关白附。其毒性较大, 善于止痛。 图98黄花鸟头(关白附
• 性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 本品性升散、走窜,可引药势上行,为祛风痰 常用药,可止痉、止痛;生用可解毒散结。《别 录》:“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 • 应用:1、风痰口眼歪斜、惊风、癫痫、破伤风、 偏正头痛、痰厥头痛等。 • 2、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 用量用法:3—6克。研末0.5—1克。 • 注意:阴血虚动风、孕妇忌用。 • 按:白附子来源原为毛艮科黄花乌 • 头,商品称关白附。其毒性较大, • 善于止痛
白芥子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别名:胡芥 蜀芥、辣菜子、北芥子、苦芥子等。 ·炮制:生用;炒黄。 白芥子 黄芥子
白芥子 •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别名:胡芥、 蜀芥、辣菜子、 北芥子、苦芥子等。 • 炮制:生用;炒黄。 黄芥子 白芥子
性能: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本品辛温走散,可温宣肺气、化寒痰、利气 机;又可通经络,搜逐胁下和皮里膜外之痰而散 结、止痛 ·应用:1、寒痰壅肺。 痰涎停聚胸胁的悬饮。 ·3、阴疽漫肿。 ·4、痰湿阻络的关节疼痛、麻木。 ·按:研末醋调外敷可疗疮肿初起及关节疼痛;穴 位贴敷可疗寒痰咳喘。 用量用法:3-10克。 ·使用注意: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忌用;外敷可使 皮肤起泡;用量过大可刺激胃肠道
• 性能:辛,温。归肺、胃经。 •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 本品辛温走散,可温宣肺气、化寒痰、利气 机;又可通经络,搜逐胁下和皮里膜外之痰而散 结、止痛。 • 应用:1、寒痰壅肺。 • 2、痰涎停聚胸胁的悬饮。 • 3、阴疽漫肿。 • 4、痰湿阻络的关节疼痛、麻木。 • 按:研末醋调外敷可疗疮肿初起及关节疼痛;穴 位贴敷可疗寒痰咳喘。 • 用量用法:3—10克。 • 使用注意: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忌用;外敷可使 皮肤起泡;用量过大可刺激胃肠道
皂荚 来源:豆科乔木皂荚树的果实。别名:皂角、皂 子、眉皂、黑煞神、胰皂。按:可分为大皂荚、 猪牙皂两种。 ·炮制:生用;炒用
皂荚 • 来源:豆科乔木皂荚树的果实。别名:皂角、皂 子、眉皂、黑煞神、胰皂。按:可分为大皂荚、 猪牙皂两种。 • 炮制:生用;炒用
性能:辛、咸,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化痰、开窍搜风、杀虫 ·本品辛温走窜,性锐利,又可软坚,为作用峻 烈的祛痰药;又可开窍、启闭;尚能杀虫 应用:1、顽痰胶结,咳喘胸满。 2、风痰闭窍,神昏口噤,或兼痰声漉漉 ·3、疮肿未溃、皮肤瘙痒。 用量用法:1.5-5克;多研末服—1~1.5克 注意:用量过大会中毒;孕妇阴亏、出血倾向者 慎用。 附:皂角刺——为皂荚树枝、干上的棘刺。长于 活血散结、托毒排脓,常用于痈疸初起及脓成未 溃者,尤以后者多用
• 性能:辛、咸,温。归肺、大肠经。 • 功效:化痰、开窍搜风、杀虫。 • 本品辛温走窜,性锐利,又可软坚,为作用峻 烈的祛痰药;又可开窍、启闭;尚能杀虫。 • 应用:1、顽痰胶结,咳喘胸满。 • 2、风痰闭窍,神昏口噤,或兼痰声漉漉。 • 3、疮肿未溃、皮肤瘙痒。 • 用量用法:1.5—5克;多研末服—1~1.5克。 • 注意:用量过大会中毒;孕妇阴亏、出血倾向者 慎用。 • 附:皂角刺——为皂荚树枝、干上的棘刺。长于 活血散结、托毒排脓,常用于痈疽初起及脓成未 溃者,尤以后者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