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重要种甘薯长喙壳(C.fimbriata):引起甘薯黑斑病。奇异长喙壳(C.paradoxa):引起甘蔗凤梨病榆长喙壳(C.almi):引起榆枯菱病(荷兰)③病例:甘薯黑斑病(2)赤霉属(Gibberella)①属的特征②重要种玉蜀黍赤霉(G.zeae):寄主范围广,为害麦类引起赤霉病。藤仓赤霉(C.fujikuroi):引起水稻恶苗病。③病例:麦类赤霉病(3)黑腐皮壳属(Valsa)①属的特征②重要种和病例苹果黑腐皮壳(V.mali)引起苹果腐烂病五、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一)主要形态特征1、子囊座2、子囊(二)分类本纲分为5个目,其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3个目1、多腔菌目(Myriargiales)2、座囊菌目(Dothideales)3、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三)多腔菌目(Myriargiales)1、主要特征2、重要属、种囊腔菌属(Elsinoe)和痴囊腔菌(E.Ampelina)囊腔菌属(Elsinoe)的无性态(型)为痴圆孢属(Sphaceloma)痴囊腔菌(E.Ampelina)的有性态(型)在我国尚未发现,无性态(型)为葡萄痴圆孢(Sampelinum),引起葡萄黑豆病。(四)座囊菌目(Dothideales)1、主要特征2、重要属、种(1)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①伯克利球腔菌(M.berkeleyi)(无性态为球座尾孢Cercosporapersonata),引起花生黑斑病。②落花生球腔菌(M.arachidicola)(无性态为落花生尾孢C.arachidicola),引起花生褐斑病。(2)球痤菌属(Guignardia)①浆果球痤菌(G.baccae)引起葡萄房枯病②葡萄球痤菌(G.bidwelli)(无性态为葡萄黑腐茎点霉Phomauvicola)引起葡萄黑腐病(五)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1、主要特征2、重要属、种黑星菌属(Venturia)(无性态为黑星孢属Fusicladium)①梨黑星菌(V.pyrina)(无性态为梨黑星孢F.pyrina)引起梨黑星病②苹果黑星菌(V.inaequalis)(无性态为树状黑星孢F.dendritichum)引起苹果黑星病六、盘菌纲(Loculoascomycetes)(一)主要特征1、子囊果2、子囊
② 重要种 甘薯长喙壳(C. fimbriata):引起甘薯黑斑病。 奇异长喙壳(C. paradoxa):引起甘蔗凤梨病 榆长喙壳(C. almi):引起榆枯萎病(荷兰) ③ 病例:甘薯黑斑病 (2)赤霉属(Gibberella) ① 属的特征 ② 重要种 玉蜀黍赤霉(G. zeae):寄主范围广,为害麦类引起赤霉病。 藤仓赤霉(C. fujikuroi):引起水稻恶苗病。 ③ 病例:麦类赤霉病 (3)黑腐皮壳属(Valsa) ① 属的特征 ② 重要种和病例 苹果黑腐皮壳(V. mali)引起苹果腐烂病 五、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 (一)主要形态特征 1、子囊座 2、子囊 (二)分类 本纲分为5个目,其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3 个目 1、多腔菌目(Myriargiales) 2、座囊菌目(Dothideales) 3、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 (三)多腔菌目(Myriargial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种 痂囊腔菌属(Elsinoe)和痂囊腔菌(E. Ampelina) 囊腔菌属(Elsinoe)的无性态(型)为痂圆孢属(Sphaceloma)。 痂囊腔菌 (E. Ampelina) 的有性态(型)在我国尚未发现,无性态(型)为葡萄痂圆孢 (S. ampelinum),引起葡萄黑豆病。 (四)座囊菌目(Dothideal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种 (1)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① 伯克利球腔菌(M. berkeleyi)(无性态为球座尾孢Cercospora personata),引起花生黑斑 病。 ② 落花生球腔菌 (M. arachidicola)(无性态为落花生尾孢C. arachidicola),引起花生褐斑病。 (2)球痤菌属(Guignardia) ① 浆果球痤菌(G. baccae) 引起葡萄房枯病 ② 葡萄球痤菌(G. bidwelli)(无性态为葡萄黑腐茎点霉Phoma uvicola)引起葡萄黑腐病 (五)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种 黑星菌属(Venturia)(无性态为黑星孢属Fusicladium) ① 梨黑星菌(V. pyrina)(无性态为梨黑星孢F. pyrina)引起梨黑星病 ② 苹果黑星菌(V. inaequalis)(无性态为树状黑星孢F. dendritichum)引起苹果黑星病 六、盘菌纲(Loculoascomycetes) (一)主要特征 1、子囊果 2、子囊
3、营养方式4、分类:柔膜菌目(Helotiales)和星裂菌目(Phacidiales)(二)柔膜菌目(Helotiales)1、主要特征2、重要属、种(1)链核盘菌属(Monilinia)和核果链核盘菌(M.laxa):引起核果褐腐病。(2)核盘菌属(Sclerotinia)和核盘菌(S.sclerotiorum):引起多种植物的菌核病(如油菜核盘菌)。第五节担子菌亚门真菌(Basidiomvcotina)一、概述二、形态特征(一)营养体1、初生菌丝2、次生菌丝3、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1)什么叫锁状联合(2)锁状联合过程(二)无性繁殖(三)有性生殖1、性结合方式(1)菌丝结合(2)孢子配合(3)性孢子与受精丝结合2、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过程(四)担子果及其类型1、担子果的定义2、担子果的类型(1)裸果型(2)半被果型(3)被果型三、分类1、冬孢菌纲(Teliomycetes)2、层菌纲(Hymenomycetes)3、腹菌纲(Gasteromycetes)四、冬孢菌纲(Teliomycetes)(一)概述1、主要特征2、分类:锈菌目(Uredinales)和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二)锈菌目(Uredinales)1、概述2、形态特征(1)营养体(2)无性繁殖(3)有性生殖3、生物学特性(1)多型(态)现象o.性孢子(pycniospore):单核,性孢子器(pycnium)I.锈孢子(aeciospore):双核,锈孢子器(aecium)
3、营养方式 4、分类:柔膜菌目(Helotiales) 和星裂菌目(Phacidiales) (二)柔膜菌目(Helotial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种 (1)链核盘菌属(Monilinia) 和核果链核盘菌(M. laxa):引起核果褐腐病。 (2)核盘菌属(Sclerotinia)和核盘菌(S. sclerotiorum):引起多种植物的菌核病(如油菜核 盘菌)。 第五节 担子菌亚门真菌(Basidiomycotina) 一、概述 二、形态特征 (一)营养体 1、初生菌丝 2、次生菌丝 3、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 (1)什么叫锁状联合 (2)锁状联合过程 (二)无性繁殖 (三)有性生殖 1、性结合方式 (1)菌丝结合 (2)孢子配合 (3)性孢子与受精丝结合 2、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过程 (四)担子果及其类型 1、担子果的定义 2、担子果的类型 (1)裸果型 (2)半被果型 (3)被果型 三、分类 1、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2、层菌纲(Hymenomycetes) 3、腹菌纲(Gasteromycetes) 四、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一)概述 1、主要特征 2、分类:锈菌目(Uredinales)和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二)锈菌目(Uredinales) 1、概述 2、形态特征 (1)营养体 (2)无性繁殖 (3)有性生殖 3、生物学特性 (1)多型(态)现象 0. 性孢子(pycniospore):单核,性孢子器(pycnium) I. 锈孢子(aeciospore):双核,锈孢子器(aecium)
I.夏孢子(urediospore):双核,夏孢子堆(uredium)IⅢI.冬孢子(teliospore):双核,冬孢子堆(telium)IV.担孢子(basidiospore):单核,担子(basidium)(2)生活史型①长生活史型:0,I,I,IⅢ,IV;0,I,IⅢI,IV;0,II,III,IV②短生活史型:0,IⅢI,IV(3)寄生性4、分类(1)柄锈菌科(Pucciniaceae):柄锈菌属(Puccinia)和单孢锈菌属(Uromyces)(2)栅锈菌科(Melampsoraceae):栅锈菌属(Melampsora)和层锈菌属(Phakopsora)5、主要锈菌及锈病(1)禾柄锈菌(Pucciniagraminis)与麦类秆锈病①形态特征第六节半知菌亚门真菌(Deuteromycotina)一、概述1、半知菌的定义2、半知菌的重要性及分布二、形态特征1、营养体及菌组织2、无性繁殖三、产孢场所1、分生孢子梗2、孢梗束(束丝)3、分生孢子座4、分生孢子盘5、分生孢子器四、产孢方式1、体生式(thallic)(菌丝型)(1)全壁体生式(holothallic)(2)内壁体生式(enterothallic)2、芽生式(blastic)(芽殖型)(1)全壁芽生式(holoblastic)①合轴式②环痕式③芽生式(2)内壁芽生式(enteroblastic)①瓶梗式②孔生式五、分类主要根据孢子类型、孢子排列、孢子颜色和产孢细胞类型分为3个纲:1、芽孢纲(Blastomycetes):大都腐生,少数寄生于人和动物上,无植物病原菌2、丝孢纲(Hyphomycetes):许多是植物病原菌3、腔孢纲(Ceolomycetes):许多是植物病原菌六、丝孢纲(Hyphomycetes)
II. 夏孢子(urediospore):双核,夏孢子堆(uredium) III. 冬孢子(teliospore):双核,冬孢子堆(telium) IV. 担孢子(basidiospore):单核,担子(basidium) (2)生活史型 ① 长生活史型:0,I,II,III,IV;0,I,III,IV;0,II,III,IV ② 短生活史型:0,III,IV (3)寄生性 4、分类 (1)柄锈菌科(Pucciniaceae):柄锈菌属(Puccinia) 和单孢锈菌属(Uromyces) (2)栅锈菌科(Melampsoraceae):栅锈菌属(Melampsora)和层锈菌属(Phakopsora) 5、主要锈菌及锈病 (1)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与麦类秆锈病 ① 形态特征 第六节 半知菌亚门真菌(Deuteromycotina) 一、概述 1、半知菌的定义 2、半知菌的重要性及分布 二、形态特征 1、营养体及菌组织 2、无性繁殖 三、产孢场所 1、分生孢子梗 2、孢梗束(束丝) 3、分生孢子座 4、分生孢子盘 5、分生孢子器 四、产孢方式 1、体生式(thallic)(菌丝型) (1)全壁体生式(holothallic) (2)内壁体生式(enterothallic) 2、芽生式(blastic)(芽殖型) (1)全壁芽生式(holoblastic) ① 合轴式 ② 环痕式 ③ 芽生式 (2)内壁芽生式(enteroblastic) ① 瓶梗式 ② 孔生式 五、分类 主要根据孢子类型、孢子排列、孢子颜色和产孢细胞类型分为3个纲: 1、芽孢纲 (Blastomycetes):大都腐生,少数寄生于人和动物上,无植物病原菌 2、丝孢纲 (Hyphomycetes):许多是植物病原菌 3、腔孢纲 (Ceolomycetes):许多是植物病原菌 六、丝孢纲 (Hyphomycetes)
(一)主要特征(二)分类1、无孢目(Agonomycetales)2、丝孢目(Moniliales,或Hyphomycetales)3、束梗孢目(Stilbellales)4、瘤座菌目(Tubereculariales)(三)无孢目(Agonomycetales)1、主要特征2、重要属、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丝核菌属(Rhizoctonia)和立枯丝核菌(Rsolani)病例:水稻纹枯病(四)丝孢目(Moniliales,或Hyphomycetales)1、主要特征2、重要属、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1)梨孢属(Pyricularia)和灰梨孢((P.grisea=P.oryzae稻梨孢)病例:稻瘟病(2)青霉属(Penicillium)和意大利青霉(Pitalicum)病例:柑桔青霉病(3)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maydis=Helminthosporiumlarismaydis)病例:玉米小斑病(五)瘤座菌目(Tubereculariales)1、主要特征2、重要属、种和专化型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镰孢属(Fusarium)尖镰孢(F.oxysporium)尖镰孢菱焉专化型(F.oxysporiumf.sp.vasinfectum)病例:棉花枯萎病七、腔孢纲(Ceolomycetes)(一)主要特征(二)分类1、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2、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三)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1、主要特征2、重要属、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病例:柑桔炭疽病3、关于Colletotrichum、Vermicularia和Gleosporiopsis的关系Colletotrichum:过去叫刺盘孢属Vermicularia:丛刺盘孢属Gleosporiopsis:盘长孢属(四)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1、主要特征2、重要属、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1)茎点霉属(Phoma)和毁灭茎点霉(P.destuctiva)病例:番茄、辣椒黑腐病(2)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和褐纹拟茎点霉(P.destuctiva)病例:茄褐纹病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1、目的要求要求掌握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重要属的特征和重要种引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一)主要特征 (二)分类 1、无孢目 (Agonomycetales) 2、丝孢目 (Moniliales, 或Hyphomycetales) 3、束梗孢目 (Stilbellales) 4、瘤座菌目 (Tubereculariales) (三)无孢目 (Agonomycetal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 丝核菌属 (Rhizoctonia) 和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病例:水稻纹枯病 (四)丝孢目 (Moniliales, 或Hyphomycetal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 (1)梨孢属 (Pyricularia) 和灰梨孢 (P. grisea = P. oryzae 稻梨孢) 病例:稻瘟病 (2)青霉属 (Penicillium) 和意大利青霉 (P. italicum) 病例:柑桔青霉病 (3)平脐蠕孢属 (Bipolaris) 和玉蜀黍平脐蠕孢 (B. maydis=Helminthosporiumlaris maydis ) 病例:玉米小斑病 (五)瘤座菌目 (Tuberecularial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种和专化型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 镰孢属 (Fusarium) 尖镰孢(F. oxysporium) 尖镰孢萎蔫专化型 (F. oxysporium f. sp. vasinfectum) 病例:棉花枯萎病 七、腔孢纲 (Ceolomycetes) (—)主要特征 (二)分类 1、黑盘孢目 (Melanconiales) 2、球壳孢目 (Sphaeropsidales) (三)黑盘孢目 (Melanconial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 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和胶孢炭疽菌 (C. gloeosporioides) 病例:柑桔炭疽病 3、关于Colletotrichum、Vermicularia和Gleosporiopsis的关系 Colletotrichum:过去叫刺盘孢属 Vermicularia:丛刺盘孢属 Gleosporiopsis:盘长孢属 (四)球壳孢目 (Sphaeropsidal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种及其引起的植物病害 (1)茎点霉属 (Phoma) 和毁灭茎点霉 (P. destuctiva) 病例:番茄、辣椒黑腐病 (2)拟茎点霉属 (Phomopsis) 和褐纹拟茎点霉 (P. destuctiva) 病例:茄褐纹病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1、目的要求 要求掌握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重要属的特征和重要种引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2、讲授内容(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2)分类和鉴定方法(3)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3、重点、难点(1)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2)细菌的分类和鉴定。(3)噬菌体和质粒(尤其是Ti质粒),根癌土壤杆菌的致癌机制。(4)细菌的遗传变异。(5)产毒素、酶、激素的重要细菌。(6)重要属的学名和特征,重要种的生活史及引致病害的症状特点。(7)软壁菌门的特点。4、教学方式和手段以自学加重点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电化教学设备及真菌形态挂图等手段。5、教学内容:第一节原核生物一般概念原核生物(Procaryotes)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一般是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的单细胞微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没有核膜包围,没有明显的细胞核,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原来的蓝藻现改称为蓝细菌,也属于原核生物界)和菌原体等。通常以细菌作为原核生物中有细胞壁类群的代表,以菌原体或螺原体作为无细胞壁但有细胞膜类型的典型。一、形态和结构(一)形态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个体大小差别很大。细菌大都单生,也有双生、串生和聚生的。球状细菌的直径为0.5~1.3μum,杆状细菌的大小为0.5~0.8um×1~5um,也有更小一些的。螺旋状细菌较大,有的可达13~14um×1.5um。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μm×1~3um,少数为球状。因此要用苯酚品红染色后在100×10的油镜下才能观察到。大多有鞭毛。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周鞭——着生在菌体一侧或四周。鞭毛着生位置是分类的依据,一般要对鞭毛染色后再镜检。(二)结构1、细胞壁(革兰氏染色反应)在细菌细胞的外层,贴近细胞质膜之外,是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具有一定弹性的膜,其主要化学组成是肽聚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细胞壁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持细菌一定的外形,并保护其免受外物的损害。细胞壁又是一种相对透性的膜,对排斥某些较大外物的进入和阻留菌体内某些物质的逸出,也起着选择性分子筛的屏障作用。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与细菌的某些染色反应和药物敏感性”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革兰氏染色(细菌分类一个重要依据)。其是用结晶紫草酸铵对细菌染色,经酒精脱色后再用番红复染以便观察。未能脱色的为阳性(紫色),脱色的为阴性(红色)。2、细胞质膜位于细胞壁内和细胞质外,电镜下明显见到有三层结构,内外两层是电子稠密层,中间是电子透明层。细胞质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类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数碳水化合物和其它物质。细胞质膜作为细菌细胞的主要渗透屏障,选择性地调节着细胞质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3、细胞质细胞质膜内包含着细胞质,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类脂质、多糖类、核糖核酸和少量无机盐等,具有明显的胶体性质。在细胞质内还含有核质体、核糖体和异染颗粒、类脂质、脂肪、淀粉、气泡等内含物。细菌细胞质中没有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4、核体
2、讲授内容 (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 (2)分类和鉴定方法 (3)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3、重点、难点 (1)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 (2)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3)噬菌体和质粒(尤其是Ti质粒),根癌土壤杆菌的致癌机制。 (4)细菌的遗传变异。 (5)产毒素、酶、激素的重要细菌。 (6)重要属的学名和特征,重要种的生活史及引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7)软壁菌门的特点。 4、教学方式和手段 以自学加重点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电化教 学设备及真菌形态挂图等手段。 5、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一般概念 原核生物(Procaryotes)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一般是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 膜包围的单细胞微生物。无真正的细 胞核,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没有核膜包 围,没有明显的细胞核,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 、放线菌、蓝 细菌(原来的蓝藻现改称为蓝细菌,也属于原核生物界)和菌原体等。通常以细菌作为原核生物中 有细胞壁类群的代表, 以菌原体或螺原体作为无细胞壁但有细胞膜类型的典型。 一、形态和结构 (一)形态 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个体大小差别很大。细菌大都单生,也有双生、串生和聚 生的。球状细菌的直径为0.5~1.3μm,杆 状细菌的大小为0.5~0.8μm×1~5μm,也有更小一些的。 螺旋状细菌较大,有的可达13~14μm×1.5μm。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 大小为0.5~0.8μ m×1~3μm,少数为球状。因此要用苯酚品红染色后在100×10的油镜下才能观察到。 大多有鞭毛。 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 周鞭——着生在菌体一侧或四周。 鞭毛着生位置是分类的依据,一般要对鞭毛染色后再镜检。 (二)结构 1、细胞壁(革兰氏染色反应) 在细菌细胞的外层,贴近细胞质膜之外,是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具有一定弹性的膜,其主要 化学组成是肽聚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持细菌一定的外形,并保护其免受外物的损害。细胞壁又是一种相对 透性的膜,对排斥某些较大外物的进入和 阻留菌体内某些物质的逸出,也起着选择性分子筛的 屏障作用。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与细菌的某些染色反应和药物敏感性 有关,其中 最重要的是革兰氏染色(细菌分类一个重要依据)。其是用结晶紫草酸铵对细菌染色,经酒精脱色 后再用番红复染以便观察 。未能脱色的为阳性(紫色),脱色的为阴性(红色)。 2、细胞质膜 位于细胞壁内和细胞质外,电镜下明显见到有三层结构,内外两层是电子稠密层,中间是电子 透明层。 细胞质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类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数碳水化合物和其它物质。细胞质膜作为 细菌细胞的主要渗透屏障,选择性地调节 着细胞质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3、细胞质 细胞质膜内包含着细胞质,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类脂质、多糖类、核糖核酸和少量无机盐 等,具有明显的胶体性质。 在细胞质内还含有核质体、核糖体和异染颗粒、类脂质、脂肪、淀粉、气泡等内含物。细菌细 胞质中没有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4、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