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学时:63总学分:3.5理论学时::45实验学时:18面向专业:烟草专业课程代码:BB009046大纲执笔人:张广民大纲审定人: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植物病理学是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农学等作物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作物的抗病育种和加强栽培管理,防治病害的理论基础课程。植物病理学的任务是预防病害的发生,控制病害的为售,便其不致于影响国民经济,保障作物的丰产、稳产和高产优质。学习和研究植物病理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植物病理学的基木知识和技能,分析形成植物病害的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去保护植物。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适合在农学专业基础上的烟草专业本科生,学生须具备一定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作物裁培学、育种学、微生物学等学课程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病害防治的策略和方法,为保护农作物乃至烟草稳产优质及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和应用基础。3.课程简介(100字左右)本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两部分。课程理论知识部分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基本原因、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基本原理,此基础上选择生产上重要的,理论上代表性强的作物病害,具体讲解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在实践技能方面主要学习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特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病害的诊断技术及其研究等实践实用技术。4.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将在大农学知识基础背景下,结合烟草专业的特点,突出烟草病害的特点安排教学。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以多媒体、光盘、实验标本及现场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烟草病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大纲内容课程理论教学I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绪论(1学时)防治烟草病害的重要性二、我国植物(烟草)病害的研究取得的成就、进展及现状三。植物(烟草)病理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及分类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定义、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第三节植物病害的类别本章要点:植物病害、症状、病原、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等概念,病原生物的种类,病害三角植物病害的分类等。思考题:1.植物病害、症状及病原的概念。2.病原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3.何谓植物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9学时)第一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第二节:植物病原真菌真菌的一般性状,真菌的生活史、分类和命名,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植物病原真菌所致病害发生的特点及其诊断方法。第四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和主要类群,原核生物病害发生的特点及其诊断方法。第五节:植物病毒病毒的定义,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和成分,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以及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移动和植物病毒在间的传播,植物病毒的分类、命名和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植物病毒病害的发生的特点及其诊断方法。第六节:植物病原线虫线虫的形态与解剖结构特征,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线虫的分类和主要致病线虫的类群及其所致病害。植物线虫病害的特点及其诊断方法。第七节:寄生性植物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和防除。第八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营养失调致病如:缺素症,肥害等:水分失调致病如:干早缺水,涝害等。温度失调致病如:日灼伤,冻伤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毒,空气污染伤害等:土壤次生盐渍化:非侵染病害的发生特点和诊断防治。本章要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各类生物病原的概念、形态结构、繁殖方式、致病症状及特点等,非侵染病害病害的病原及其所致病害特点,各类病害诊断识别方法。思考题1、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的致病性。2、简述植物病原真菌五个亚门(类群)的主要特征,各自引起的病害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植物病毒是分子生物,植物病毒是如何进行复制增殖的?4、植物病原细菌和线虫引起的病害症状各有什么特征?5、怎样诊断非侵染性病害?第三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抗病性(2学时)第一节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总学时: 63 总学分: 3.5 理论学时: 45 实验学时: 18 面向专业: 烟草专业 课程代码: BB009046 大纲执笔人: 张广民 大纲审定人: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植物病理学是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农学等作物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 作物的抗病育种和加强栽培管理,防治病害的理论基础课程。植物病理学的任务是预防病害的发生,控制病害的为售,便 其不致于影响国民经济,保障作物的丰产、稳产和高产优质。学习和研究植物病理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植物病理学的基 木知识和技能,分析形成植物病害的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去保护植物。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适合在农学专业基础上的烟草专业本科生,学生须具备一定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育种学、微 生物学等学课程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病害防治的策略和方法,为保 护农作物乃至烟草稳产优质及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和应用基础。 3.课程简介(100字左右) 本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两部分。课程理论知识部分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基本原因、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 基本原理,此基础上选择生产上重要的,理论上代表性强的作物病害,具体讲解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在实践技 能方面主要学习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特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病害的诊断技术及其研究等实践实用技术。 4.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将在大农学知识基础背景下,结合烟草专业的特点,突出烟草病害的特点安排教学。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以多 媒体、光盘、实验标本及现场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烟草病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大纲内容 课程理论教学 Ⅰ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 绪论(1学时) 一、 防治烟草病害的重要性 二、我国植物(烟草)病害的研究取得的成就、进展及现状 三.植物(烟草)病理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及分类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定义、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类别 本章要点: 植物病害、症状、病原、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等概念,病原生物的种类,病害三角, 植物病害的分类等。 思考题: 1.植物病害、症状及病原的概念。 2.病原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 3.何谓植物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9学时) 第一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 第二节: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的一般性状,真菌的生活史、分类和命名,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植物病原真菌所致病害发生 的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第四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和主要类群,原核生物病害发生的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第五节:植物病毒 病毒的定义,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和成分,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以及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移动和植物病毒在田间的 传播,植物病毒的分类、命名和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植物病毒病害的发生的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第六节: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的形态与解剖结构特征,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线虫的分类和主要致病线虫的类群及其 所致病害。植物线虫病害的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第七节: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和防除。 第八节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营养失调致病如:缺素症,肥害等;水分失调致病如:干旱缺水,涝害等。温度失调致病如:日灼伤,冻伤等;有害 物质如:重金属中毒,空气污染伤害等;土壤次生盐渍化;非侵染病害的发生特点和诊断防治。 本章要点: 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各类生物病原的概念、形态结构、繁殖方式、致病症状及特点等,非侵染病害病害的病 原及其所致病害特点,各类病害诊断识别方法。 思考题: 1、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的致病性。 2、简述植物病原真菌五个亚门(类群)的主要特征,各自引起的病害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植物病毒是分子生物,植物病毒是如何进行复制增殖的? 4、植物病原细菌和线虫引起的病害症状各有什么特征? 5、怎样诊断非侵染性病害? 第三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抗病性 (2学时) 第一节 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等概念。二、病原物的致病作用和机制酶、毒素、生长调节剂、胞外多糖等。三、 病原物致病性变异变异途径:有性杂交、无性重组、突变和适应性变异。第二节寄主的抗病性及其变异一、 寄主的抗病性抗病性的类型:1、表现型抗病性免疫、过敏性反应、抗病、感病耐病、避病2、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二、抗病机制三、抗病性的变异变异途径第三节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一、 基因对基因学说二.定向选择和稳定化选择本章要点:生理小种的概念及在抗病育种中的意义: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致病机制、变异途径:植物的抗病性概念、类型、抗病性的机制及变异原因: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稳定化选择原理及意义。思考题:1、生理小种、寄主的抗病性、稳定化选择等概念。2、简述病原物的致病作用和机制。3、病原物变异有哪些?4、寄主的抗病性类型有哪些?第四章、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4学时)第一节植物传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一、侵染过程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概念、内涵及其特点。二、病害循环病害循环概念及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意义。(一)病原物越冬和越夏越冬越夏场所、方式,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三)病原物的传播传播方式、媒介和途径第二节植物病害的流行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类型二、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三、植物病害流行的变化第三节植物病害的监测和预报、病害预测的类型二、病害预测的依据三、病害预测的方法本章重点:侵染过程、病害循环、初次侵染、再次侵染、潜育期等概念: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及影响侵入的条件、局部侵染、系统侵染,影响潜育期长短的条件: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和传播途径: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思考题1、何谓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2、病原物的侵染途径有哪些?3、何谓病害的循环?病害循环与病害的防治有什么联系?4、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和传播途径有哪些?5、病原物病原物的传播有哪些?6、试分析病害流行因素的相互关系。第五章植物病害的防治(3学时)第一节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一、植物病害防治的概念““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O第二节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植物检疫检疫的重要性和定义、植物检疫的任务、植物检疫的对象、国内、国外检疫。二、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的意义、抗病品种的选育方法、抗病品种的鉴定、抗病品种的利用。三、农业防治建立无病留种地及培育无病壮苗、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的概念及优缺点、农药的类型及其作用、杀菌剂的种类和防治对象、化学防治的方法和应注意事项。五、物理防治汰除、热力处理等
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等概念。 二、病原物的致病作用和机制 酶、毒素、生长调节剂、胞外多糖等。 三、病原物致病性变异 变异途径:有性杂交、无性重组、突变和适应性变异。 第二节 寄主的抗病性及其变异 一、寄主的抗病性 抗病性的类型: 1、表现型抗病性 免疫、过敏性反应、抗病、感病耐病、避病 2、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 二、抗病机制 三、抗病性的变异 变异途径 第三节 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一、基因对基因学说 二.定向选择和稳定化选择 本章要点: 生理小种的概念及在抗病育种中的意义;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致病机制、变异途径;植物的抗病性概念、类型、抗 病性的机制及变异原因;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稳定化选择原理及意义。 思考题: 1、生理小种、寄主的抗病性、稳定化选择等概念。 2、简述病原物的致病作用和机制。 3、病原物变异有哪些? 4、寄主的抗病性类型有哪些? 第四章、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4学时) 第一节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一、侵染过程 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概念、内涵及其特点。 二、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概念及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一)病原物越冬和越夏 越冬越夏场所、方式,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 (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三)病原物的传播 传播方式、媒介和途径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类型 二、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 三、植物病害流行的变化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监测和预报 一、病害预测的类型 二、病害预测的依据 三、病害预测的方法 本章重点:侵染过程、病害循环、初次侵染、再次侵染、潜育期等概念;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及影响侵入的条 件、局部侵染、系统侵染,影响潜育期长短的条件;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和传播途径;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影响病害流 行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思考题: 1、何谓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2、病原物的侵染途径有哪些? 3、何谓病害的循环?病害循环与病害的防治有什么联系? 4、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和传播途径有哪些? 5、病原物病原物的传播有哪些? 6、试分析病害流行因素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3学时) 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 一、植物病害防治的概念 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 第二节 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一、植物检疫 检疫的重要性和定义、植物检疫的任务、植物检疫的对象、国内、国外检疫。 二、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的意义、抗病品种的选育方法、抗病品种的鉴定、抗病品种的利用。 三、农业防治 建立无病留种地及培育无病壮苗、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概念及优缺点、农药的类型及其作用、杀菌剂的种类和防治对象、化学防治的方法和应注意事项。 五、物理防治 汰除、热力处理等
六、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原理、机制,生物防治方法。本章重点:植物病害防治的概念、基本方针、原理;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植物检疫、合理使用抗病品种、栽培防病的措施、农药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综合防治。思考题:1、简述植物检疫的重要性。2、比较抗病品种、栽培防病、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方法在病害防治效能、经济及其作用等方面的优缺点。3、如何根据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拟定综合防治措施。Ⅱ、作物的重要病害(根据烟草专业特点,重点讲授烟草病害)第六章烟草真菌病害(7学时)第一节:烟草苗期真菌病害:烟草炭疽病(Colletotrichumnicotianae),烟草立枯病(RhizoctoniasolaniKuhn),烟草猝倒病(Pythiumsp)第二节:烟草根茎部真菌病害,烟草低头黑病(Colletotrichumcapsicif.nicotianae)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var.nicotianae)第三节:烟草叶部真菌病害,烟草赤星病(Alternariaalternata),附:烟草霜霉病(Peronosporatabacina)教学重点:了解烟草生长过程中真菌病害的基本种类、主要病害及其烟草不同生长阶段病害的危害性。重点学习掌握苗期真菌病害(烟草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茎部病害(烟草黑胫病、低头黑病),叶部真菌病害(烟草赤星病、霜霉病)的发生、分布及危害,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及生理特性,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思考题:1.烟草苗床期常发生哪些真菌病害?怎样识别?如何控制苗病的发生及危害?2.简述烟草黑胫病、低头黑病的症状特点,病害循环过程,并设计综合防治措施。3.怎样识别烟草赤星病、蛙烟病?防治上应采取什么措施?第七章烟草细菌病害(4学时)第一节:烟草野火病(Pseudomonassyringaepv.tabaci),烟草角斑病(Pseudomonastabaci)第二节:烟草青枯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教学重点:烟草生长过程中细菌病害的基本种类及其危害性。重点学习掌握烟草野火病、烟草角斑病、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分布及危害,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及生理特性,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思考题:Iv试比较烟草野火病、角斑病的症状及病原形态的的差别,简述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2、简述烟草青枯病的发病规律,设计综合防治措施。第八章烟草病毒病害(5学时)第一节: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obaccomosaicvirus,TMV)第二节: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ucumbermosaicvirus,CMV)第三节: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otatovirusY,PVY),烟草马铃薯X病毒病(Potato virus X,PVx)教学重点:烟草生长过程中病毒病害及其病毒的基本种类及其危害性。重点学习掌握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发生、分布及危害,症状特点,病毒形态及株系变化,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思考题:1.我国及山东烟区发生的病毒病害主要种类有那些?2.概述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和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症状的异同点及各自病毒粒体形状、传播方式。3、设计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第九章烟草线虫病害(4学时)第一节:烟草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spp.)第二节:烟草胞囊线虫(Heteroderatabacum)教学重点:烟草生长过程中线虫病害及其线虫的基本种类及危害性。重点学习掌握烟草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及危害,症状特点,病原线虫形态及生理小种类群,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思考题:1、我国及山东烟区发生的线虫病害有那些?以何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2、怎样从症状和病原形态上区分烟草根结线虫病和胞囊线虫病?3、试设计线虫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第十章烟草其他病害(2学时)第一节烟草植原体病害、蒄丝子、列当等第二节烟草非侵染性病害教学重点:烟草植原体病害、范丝子、列当的识别及控制措施:烟草非侵染性病害的类别、症状特点、发病因素及控制措施。思考题:1、简述我国烟草上发生的植原体病害、范丝子、列当害的发生危害情况。2、按照病因烟草非侵染性病害有哪几大类?3、怎样诊断烟草营养失调症?课程实验教学
六、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原理、机制,生物防治方法。 本章重点:植物病害防治的概念、基本方针、原理;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植物检疫、合理使用抗病品种、栽 培防病的措施、农药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综合防治。 思考题: 1、简述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2、比较抗病品种、栽培防病、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方法在病害防治效能、经济及其作用等方面的优缺 点。 3、如何根据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拟定综合防治措施。 Ⅱ、作物的重要病害 (根据烟草专业特点,重点讲授烟草病害) 第六章 烟草真菌病害(7学时) 第一节:烟草苗期真菌病害:烟草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nicotianae),烟草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烟草猝倒病 (Pythium sp) 第二节:烟草根茎部真菌病害,烟草低头黑病(Colletotrichum capsici f.nicotianae)烟草黑胫病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第三节:烟草叶部真菌病害,烟草赤星病(Alternaria alternata ), 附:烟草霜霉病(Peronospora tabacina) 教学重点: 了解烟草生长过程中真菌病害的基本种类、主要病害及其烟草不同生长阶段病害的危害性。重点学习掌握苗期真菌病 害(烟草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茎部病害(烟草黑胫病、低头黑病),叶部真菌病害(烟草赤星病、霜霉病)的 发生、分布及危害,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及生理特性,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 思考题: 1. 烟草苗床期常发生哪些真菌病害?怎样识别?如何控制苗病的发生及危害? 2. 简述烟草黑胫病、低头黑病的症状特点,病害循环过程,并设计综合防治措施。 3. 怎样识别烟草赤星病、蛙烟病?防治上应采取什么措施? 第七章 烟草细菌病害(4学时) 第一节:烟草野火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tab aci),烟草角斑病(Pseudomonas tabaci) 第二节:烟草青枯病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教学重点: 烟草生长过程中细菌病害的基本种类及其危害性。重点学习掌握烟草野火病、烟草角斑病、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分布 及危害,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及生理特性,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 思考题: 1、 试比较烟草野火病、角斑病的症状及病原形态的的差别,简述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2、简述烟草青枯病的发病规律,设计综合防治措施。 第八章 烟草病毒病害(5学时) 第一节: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第二节: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 第三节: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otato virus Y,PVY),烟草马铃薯X病毒病 (Potato virus X, PVX) 教学重点: 烟草生长过程中病毒病害及其病毒的基本种类及其危害性。重点学习掌握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烟草黄瓜花叶 病毒病(CMV)、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发生、分布及危害,症状特点,病毒形态及株系变化,发病规律、发病条件 及综合防治措施。 思考题: 1.我国及山东烟区发生的病毒病害主要种类有那些? 2.概述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和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症状的异同点及各自病毒粒体形状、传播方式。 3、 设计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九章 烟草线虫病害(4学时) 第一节:烟草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p.) 第二节:烟草胞囊线虫(Heterodera tabacum) 教学重点 : 烟草生长过程中线虫病害及其线虫的基本种类及危害性。重点学习掌握烟草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及危害,症状特 点,病原线虫形态及生理小种类群,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 思考题: 1、我国及山东烟区发生的线虫病害有那些?以何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2、怎样从症状和病原形态上区分烟草根结线虫病和胞囊线虫病? 3、试设计线虫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十章 烟草其他病害(2学时) 第一节 烟草植原体病害、菟丝子、列当等 第二节 烟草非侵染性病害 教学重点 : 烟草植原体病害、菟丝子、列当的识别及控制措施;烟草非侵染性病害的类别、症状特点、发病因素及控制措施。 思考题: 1、简述我国烟草上发生的植原体病害、菟丝子、列当害的发生危害情况。 2、按照病因烟草非侵染性病害有哪几大类? 3、怎样诊断烟草营养失调症? 课程实验教学
《烟草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植物病理学实验》是《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烟草等作物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学习诊断、识别植物常见病害的症状及病原的方法。(二)、实验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是配合理论讲授课程,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害及其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及研究方法,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植物病害症状的表现和类型:2、植物病原生物的一般形态特征:3、植物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4、植物病害的一般诊断及其研究技术。(三)、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烟草病理学实验(BB009046)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必开选开实验类型内容提要验证基本操作综合设计1植物病害症状类型的识别F3V验证观察标本,认识植物病害的各类症状类型,巩固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3V综合2植物病原真菌一般形态观察观察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紧殖体类型等的一般形态:学习一般显微镜使用及其制片技术。3植物病原细菌、线虫、病毒等一般形态观察3综合观察病原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等的一般形态4培养基的制作与灭菌J综合3配制原理及常用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3VV5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病原真菌、细菌的分离及纯化,培养性状观察3V综合6烟草病害症状及病原观察识别和掌握烟草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形态特征。(四)、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结束后,应用统一的山东农业大学实验报告纸,根据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及时而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一般采用以下格式:(一)、作物病害症状及病原观察基本格式:1、目的与要求2、实验结果室内实验绘制主要病害症状及病原形态图(二)、实验操作及专业研究技术训练实验一般采用以下格式:目的要求v2、实验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3、4、结论与讨论(五)、实验成绩评定方法采用平时实验操作考核与实验报告相结合方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每次实验结束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及实验报告划定成绩,作为学期课程综合成绩依据之一。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考试与实验相结合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的方式,附一: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1、谈文、吴元华主编,烟草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张广民编写,烟草病理学(校自编教材)19923、张广民编写,烟草病害实验指导(自编)4、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5、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第二版)2001(第一版)6、吴淘耻等,植物病理学,主编:,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7、王智发等主编(张广民等副主编),中国烟草病害,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王智发等主编(张广民等副主编),中国烟草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参考教材:附二:实验应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以一个实验教学班为标准)36显微镜(包括示范用镜)台,解剖镜1台生化培养箱、冰箱、烘箱、超净工作台各2台恒温水浴3个槽恒温摇床、离心机各3台移液枪1ml、5ml
《烟草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植物病理学实验》是《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烟草等作物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学习诊断、识别植物常见病害的症状及病原 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配合理论讲授课程,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害及其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实践操作 技能及研究方法,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 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1、植物病害症状的表现和类型; 2、植物病原生物的一般形态特征; 3、植物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 4、植物病害的一般诊断及其研究技术。 (三)、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烟草病理学实验(BB009046)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必开 选开 实验类型 内容提要 验证 基本 操作 综合 设计 1 植物病害症状类型的识别 3 √ 验证 观察标本,认识植物病害的各类症状类型,巩固植物病害症 状的概念 2 植物病原真菌一般形态观察 3 √ √ 综合 观察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繁殖体类型等的一般形 态; 学习一般显微镜使用及其制片技术。 3 植物病原细菌、线虫、病毒等一般形态观察 3 √ √ 综合 观察病原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 等的一般形态 4 培养基的制作与灭菌 3 √ √ 综合 配制原理及常用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 5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3 √ √ 病原真菌、细菌的分离及纯化,培养性状观察 6 烟草病害症状及病原观察 3 √ 综合 识别和掌握烟草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形态特征。 (四)、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结束后,应用统一的山东农业大学实验报告纸,根据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及时而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根 据实验内容一般采用以下格式: (一)、作物病害症状及病原观察 基本格式; 1、 目的与要求 2、实验结果 室内实验绘制主要病害症状及病原形态图 (二)、实验操作及专业研究技术训练实验一般采用以下格式: 1、 目的要求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五)、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采用平时实验操作考核与实验报告相结合方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每次实验结束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及实验报告划定成绩,作为学期课程综合成绩依据之一。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考试与实验相结合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的方式, 附一: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1、谈文、吴元华主编,烟草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张广民编写,烟草病理学(校自编教材)1992 3、张广民编写,烟草病害实验指导(自编) 4、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第二版)2001(第一版) 6、吴洵耻等,植物病理学,主编:,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7、王智发等主编(张广民等副主编),中国烟草病害,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王智发等主编(张广民等副主编),中国烟草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参考教材: 附二:实验应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以一个实验教学班为标准) 显微镜(包括示范用镜) 36 台, 解剖 镜 1台 生化培养箱、冰箱、烘箱、超净工作台 各2台 恒温水浴 槽 3个 恒温摇床、离心机 各3台 移液枪1ml、5ml
各2支高压灭菌锅、紫外分光光度计各1台30套植物显微玻片制作工具(尖头镊子、解剖刀、解剖针、瓷盘等)标本采集工具(标本纸、标本夹、铁铲等)30套
各2支 高压灭菌锅、紫外分光光度计 各1台 植物显微玻片制作工具(尖头镊子、解剖刀、解剖针、瓷盘等) 30套 标本采集工具(标本纸、标本夹、铁铲等) 3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