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4)② 和[] 0 (5)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生物膜 解析题图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才能被①组织细胞利用。 ④为淋巴液、⑤为红细胞。(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 (3)①②③④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液和淋巴液。题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 一般情况下,②和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血浆和③组织液。(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 用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1层红细胞膜十1层毛细 (4)某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其主要原因是图中 血管壁细胞(2层生物膜)十1层组织细胞膜十2层线粒体 的蛋白质含量减少。 膜=6层生物膜。(3)一般情况下,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在 (5)直接参与并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四大系统是 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4)某 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其主要原因是②血浆中的蛋 答案(1)②血浆③组织液 白质含量较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的水分进入组织液, (2)6 造成组织水肿。(⑤)雏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四大系统是呼 (3)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课后 ·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是( ) 细胞 外界 A细胞内液 B.消化液 环境 C.尿液 D.胃液 答案A A.细胞内液 B.血液 2.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 C.组织细胞 D.淋巴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答案D 细胞外液 解析题图中阴影部分为内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 ① 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细胞内液、血液和组织细胞 均不属于内环境。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胞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B.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A.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 C.肝处血浆中的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中的高 B.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可能是图中的③ D.肝细胞可以和组织液直接发生物质交换 C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答案A D.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解析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中,而输 卵管为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 解析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③淋巴液和①血浆。 6.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A.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B.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C.内环境可以帮助机体运输营养物质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D.内环境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 答案A 答案B 解析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为组织细胞,CO2 解析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后,由呼 4.下图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 换的示意图。下列成分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吸系统经呼吸作用排出体外。 7.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 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量注射生理 盐水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和[ ] 。 (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生物膜 才能被①组织细胞利用。 (3)①②③④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②和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某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其主要原因是图中 的蛋白质含量减少。 (5)直接参与并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四大系统是 。 答案 (1)② 血浆 ③ 组织液 (2)6 (3)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② (5)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解析 题图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④为淋巴液、⑤为红细胞。(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液。题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 血浆和③组织液。(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 用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 血管壁细胞(2层生物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 膜=6层生物膜。(3)一般情况下,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在 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4)某 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其主要原因是②血浆中的蛋 白质含量较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的水分进入组织液, 造成组织水肿。(5)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四大系统是呼 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 巩固 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是( ) A.细胞内液 B.消化液 C.尿液 D.胃液 答案 A 2.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 B.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可能是图中的③ C.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D.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B 解析 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③淋巴液和①血浆。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 B.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C.内环境可以帮助机体运输营养物质 D.内环境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 答案 B 解析 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4.下图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 换的示意图。下列成分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 A.细胞内液 B.血液 C.组织细胞 D.淋巴液 答案 D 解析 题图中阴影部分为内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 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细胞内液、血液和组织细胞 均不属于内环境。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B.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C.肝处血浆中的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中的高 D.肝细胞可以和组织液直接发生物质交换 答案 A 解析 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中,而输 卵管为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 6.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 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答案 A 解析 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CO2 的场所为组织细胞,CO2 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后,由呼 吸系统经呼吸作用排出体外。 7.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 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量注射生理 盐水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 6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常大 原因是图中 (填字母)内存在着 物质。 B.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注射会影响 (3)当人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请 pH的稳态 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水肿的原因: C,过量注射生理盐水时,血浆中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D.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D 答案(1)血浆淋巴液(2)A缓冲(3)血浆蛋白合 解析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成分差别非 成不足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 常大,如生理盐水缺少细胞内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质、无机 渗透压,组织液吸水导致组织水肿 盐等物质,A项正确。生理盐水缺少血浆中维持H的酸 解析(1)题图中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 碱缓冲对,因此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影响H的稳态,B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 项正确。过量注射生理盐水,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钙离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故某人 子、铁离子、葡萄糖的浓度都会偏低,C项正确。生理盐水 喝大量食醋后也不会引起内环境H明显下降。(3)当人 与内环境为等渗溶液,因此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不会引起内 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血浆 环境渗透压发生玫变,D项错误。 渗透压降低,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组织液 8.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②一⑤代表体液的相 吸水,使得局部组织出现水肿现象。 关组成部分,字母A、B代表相关的细胞,①处的箭头表示 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拓展·提高 ①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组织液中 B.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Na+、K+和蛋白质有关 C.维持血浆pH稳定的HCO?的形成与细胞呼吸有关 D.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只能通过尿液和呼气排出 体外 答案C (1)图中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 解析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项错 (2)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误。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 ③④⑤进行比较,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量有关,其中无机盐主要与Na+、CI-的含量有关,B项错 (3)若②是骨骼肌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要比⑤处 误。HCO5、H2CO3等物质参与雏持血浆pH相对稳定 的 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形成H,CO3,H2CO 答案(1)淋巴液血浆 水解形成H和HCO,C项正确。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 (2)④组织液⑤ 废物能通过汗液、尿液和呼气排出体外,D项错误 (3)高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量 数据(单位:mmol/L),②③中的物质可以相互交换。下列 解析(1)题图中,②表示细胞内液,③表示淋巴液,④表 示组织液,⑤表示血浆;A表示组织细胞,B表示红细胞。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A细胞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为题 体液 Na+ K Ca2+ Mg2+ CI 有机酸蛋白质 图中的④,③④⑤进行比较,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⑤血浆。 (3)若②是骨骼肌细胞,由于①处的血液是进入组织的,高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①D 含氧气,而⑤处已经远离了①处,故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⑤处。 10 140 2.510.35 的 9.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 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①表示细胞外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 外 营养物质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导致③增多 界 (D系统) C.④表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环 食物残渣 D.与④相比,①的总量较多,是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 境 g 循 场所 的 C0,(呼吸系统) 环 胞内液 答案D 物 尿素、尿酸、水等 解析分析题表可知,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 质 (E系统) 液,④是细胞内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 (1)图中A代表 ,C代表 它们分别占体液总量的2/3和1/3,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 (2)某人饮用大量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 谢的主要场所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常大 B.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注射会影响 pH 的稳态 C.过量注射生理盐水时,血浆中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D.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 D 解析 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成分差别非 常大,如生理盐水缺少细胞内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质、无机 盐等物质,A项正确。生理盐水缺少血浆中维持pH 的酸 碱缓冲对,因此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影响pH 的稳态,B 项正确。过量注射生理盐水,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钙离 子、镁离子、葡萄糖的浓度都会偏低,C项正确。生理盐水 与内环境为等渗溶液,因此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不会引起内 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D项错误。 8.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②~⑤代表体液的相 关组成部分,字母 A、B代表相关的细胞,①处的箭头表示 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 、 。 (2)图中 A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 ③④⑤进行比较,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3)若 ② 是骨骼肌细胞,则 ① 处的氧气浓度要比 ⑤ 处 的 。 答案 (1)淋巴液 血浆 (2)④ 组织液 ⑤ (3)高 解析 (1)题图中,②表示细胞内液,③表示淋巴液,④表 示组织液,⑤表示血浆;A 表示组织细胞,B表示红细胞。 (2)A细胞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为题 图中的④,③④⑤进行比较,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⑤血浆。 (3)若②是骨骼肌细胞,由于①处的血液是进入组织的,富 含氧气,而⑤处已经远离了①处,故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⑤处。 9.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 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代表 ,C代表 。 (2)某人饮用大量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 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中 (填字母)内存在着 物质。 (3)当人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请 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水肿的原因: 。 答案 (1)血浆 淋巴液 (2)A 缓冲 (3)血浆蛋白合 成不足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 渗透压,组织液吸水导致组织水肿 解析 (1)题图中 A 为血浆,B 为组织液,C 为淋巴液。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的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故某人 喝大量食醋后也不会引起内环境pH 明显下降。(3)当人 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血浆 渗透压降低,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组织液 吸水,使得局部组织出现水肿现象。 拓展 提高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组织液中 B.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 Na+ 、K+ 和蛋白质有关 C.维持血浆pH 稳定的 HCO- 3 的形成与细胞呼吸有关 D.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只能通过尿液和呼气排出 体外 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 项错 误。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 量有关,其中无机盐主要与 Na+ 、Cl- 的含量有关,B项错 误。HCO- 3 、H2CO3 等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 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与 H2O 结合形成 H2CO3,H2CO3 水解形成 H+ 和 HCO- 3 ,C项正确。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 废物能通过汗液、尿液和呼气排出体外,D项错误。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量 数据(单位:mmol/L),②③中的物质可以相互交换。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体液 Na + K + Ca 2+ Mg 2+ Cl -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①表示细胞外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导致③增多 C.④表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等 D.与④相比,①的总量较多,是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 场所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表可知,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 液,④是细胞内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 它们分别占体液总量的2/3和1/3,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 谢的主要场所。 7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3.下列关于正常人的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的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 A.血浆中含有葡萄糖、尿素和麦芽糖等 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 B.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心肌细胞 织水肿等。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 D.神经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 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 浓度 压 答案A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主要作用: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 解析血浆中含有葡萄糖、尿素,不含麦芽糖,A项错误。 境,② 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心肌细胞,B项正确。血 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 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 水,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项正确。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 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碳,因此神经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二氧 解析(1)人体的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 化碳浓度,D项正确。 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 4.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肿。(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 消化 压下降。(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体内 细胞外液 系统 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雏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 ① 外 呼吸 织细 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 A 系统 环 挑战·创新 境 B- 下图为人体体液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 同的体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A.若某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 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 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Ca+浓度过高,则易引起肌肉抽搐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①和③ 答案C ①o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 (1)图中①为 ,②为 ,④为 ,其中占体液比重最大的是 (填序号)。 液,①②③共同组成了内环境。A为血液循环系统,B为 (2)③和④成分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的含量,对 泌尿系统。若某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血浆蛋白 ④的渗透压影响最大的2种离子是 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②增 用箭头表示②③之间物质交换方向:② 多,A项正确。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 ③ (3)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 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B项正 序号),请用细胞名称、体液名称和箭头表示胰岛素从产生 确。血浆中若Ca+浓度过低,则易引起肌肉抽搞,C项错 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①血浆和③淋巴液,D项 到发挥作用的运输过程: 正确。 5.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品体渗透压,其中,由蛋 答案(1)细胞内液淋巴液血浆① 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 (2)蛋白质Na+,C- 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请回答 (3)②③组织(或胰岛B)细胞→血浆→组织液→体 下列问题。 细胞 8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3.下列关于正常人的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含有葡萄糖、尿素和麦芽糖等 B.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心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D.神经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 浓度 答案 A 解析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尿素,不含麦芽糖,A 项错误。 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心肌细胞,B项正确。血 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 水,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项正确。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 碳,因此神经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二氧 化碳浓度,D项正确。 4.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 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K+ 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 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Ca2+ 浓度过高,则易引起肌肉抽搐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①和③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 液,①②③共同组成了内环境。A 为血液循环系统,B为 泌尿系统。若某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血浆蛋白 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②增 多,A项正确。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K+ 进入细胞的途径为 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B项正 确。血浆中若Ca2+ 浓度过低,则易引起肌肉抽搐,C项错 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①血浆和③淋巴液,D 项 正确。 5.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 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 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请回答 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的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 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 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 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 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主要作用: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 境,② 。 答案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1)人体的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 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 肿。(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 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 压下降。(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体内 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 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 挑战 创新 下图为人体体液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 同的体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为 ,②为 ,④为 ,其中占体液比重最大的是 (填序号)。 (2)③和④成分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的含量,对 ④的渗透压影响最大的2种离子是 , 用箭头表示②③之间物质交换方向:② ③。 (3)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 序号),请用细胞名称、体液名称和箭头表示胰岛素从产生 到发挥作用的运输过程: 。 答案 (1)细胞内液 淋巴液 血浆 ① (2)蛋白质 Na+ 、Cl- ← (3)②③ 组织(或胰岛B)细胞→血浆→组织液→体 细胞 8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内环境的稳态 实 1.运用稳态与平衡的观点,模拟生物体维持 调节 容 机制 pH的稳定,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内环境的化 成分 神经一体 机体进 2.通过构建机体的稳态模型,培养科学思维。 学成分和理 的动 液一免疫 行正常 并能正确运用模型分析机体的生理活动。 化性质 态平衡 调节网络 生命活 3.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和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 动的必 引起的疾病,关注人体健康。 实例 要条件 生物体pH稳定 的调节 课前·基础认知 一、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实验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 1.实例。 H,PO)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 (1)pH: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 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HCO5/H2CO3,其次还有HPO/H2PO万等。 2.方法步骤。 (2)体温: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 将25mL自来水、缓冲液或肝匀浆倒 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幅 入50mL烧杯中,用pH计或pH试纸测 度一般不超过1℃:尽管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 试起始的pH,并作记录 温始终接近37℃。 2稳态的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 利用自 -次加一滴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来水、 的HCl或NaOH溶液, 缓冲液 然后轻轻摇动。 微恩考2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 肝匀浆 每加入5滴HC1或NaOH溶液,测 物降温的措施? 依次进 定并记录一次pH,直到加人30滴为止 提示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 行实验 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 适宜的温度。体温过高会降低酶的活性,影响细胞代 纵坐标,根据记录数据作图 谢,机体功能会发生异常。因此,体温过高时应注意及 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依据所得坐标曲线的特点,得出结论 微判断①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微思考1该实验中,缓冲液的H变化为什么与自 () 来水的不同?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 答案√ 解释。 ·微训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 提示缓冲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后,H变化不明显,原因 的叙述,错误的是() 是缓冲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中和Ht或OH:而水溶液中不 A.线粒体基质中pH相对稳定 含缓冲物质,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生物材料中含有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缓冲对NaH2PO,/Na2HPO,、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H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 D.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调节来维持pH稳定。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 9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运用稳态与平衡的观点,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2.通过构建机体的稳态模型,培养科学思维, 并能正确运用模型分析机体的生理活动。 3.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和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 引起的疾病,关注人体健康。 课前·基础认知 一、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 HPO2- 4 / H2PO- 4 )能使溶液pH 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 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2.方法步骤。 微思考 1 该实验中,缓冲液的pH 变化为什么与自 来水的不同? 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进行 解释。 提示 缓冲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 是缓冲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中和 H+ 或 OH-;而水溶液中不 含缓冲物质,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生物材料中含有 缓冲对 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 等,它们能够对 pH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 调节来维持pH 稳定。 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实例。 (1)pH: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 HCO- 3/H2CO3,其次还有 HPO2- 4 /H2PO- 4 等。 (2)体温: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 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幅 度一般不超过1℃;尽管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 温始终接近37℃。 2.稳态的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 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微思考 2 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 物降温的措施? 提示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 适宜的温 度。体 温 过 高 会 降 低 酶 的 活 性,影 响 细 胞 代 谢,机体功能会发生异常。因此,体温过高时应注意及 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微判断 1 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 有下降趋势。 ( ) 答案 √ 微训练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基质中pH 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答案 A 解析 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 9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三、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 度的。 意义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必要条件。 地正常运行。 微判断2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 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系。(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是 答案√ 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微训练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 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 A.神经调节 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B.体液调节 (3)现代观点: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 C.神经一体液调节 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3.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 答案D 课堂·重难突破 维持血浆pH稳定的机制 (4)实验结论:加人HCI后,自来水的pH逐渐减小:加 入NaOH后,自来水的pH逐渐增大。无论滴加HCI还是 重难归纳 NaOH,缓冲液和肝匀浆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一 定范围内,肝匀浆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肝 1.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7.35~7.45)的关键缓冲物 匀浆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质有HCO3/NaHCO、NaH2PO,/Na2HPO,等,调节机制 (5)注意事项。 如下图所示。 ①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人,并严格控制滴数: ②HCI和NaOH均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血管 ③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④绘制pH 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 变化曲线时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实线、虚线标明。 (如Na2CO3) -Na CO 乳酸 (如乳酸) + 学情境体塑 人在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但休息一段时间后 H,CO/NaHCO 酸痛感会消失。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血浆 提示人在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病。乳 进入肝参 乳酸钠 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浆中的NaHCO,反应生成乳酸钠和 肾排出 NaHCO 与代谢 H2CO2,H2COs可分解为H2O和CO2,CO2可通过呼吸系 H-CO C02+H20→ 呼吸 排出 统排出体外,酸骗感消失。 典例剖析 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 NaH2PO,/Na2HPO,发挥作用的原理与上图相似, 误的是() H2PO万呈酸性,可以与OH厂反应生成HPO和H2O, A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 HPO呈碱性,可以和H+反应生成HPO。 接触 2.实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 (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 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C.根据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可知,肝匀浆 (2)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更像缓冲液 (3)实验过程 D.根据所得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坐 自来水 标,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坐标 缓冲液}测定并记录起始pH→每滴入5滴物质的量浓 答案D 肝匀浆 解析根据所得数据画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 度为O.1mol/L的HCI或NaOH测定并记录一次pH,直至 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 滴入30滴→以pH为纵坐标,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根 据记录数据作图→比较并得出结论。 10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三、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 意义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地正常运行。 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是 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 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 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现代观点: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 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 度的。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 微判断 2 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 系。( ) 答案 √ 微训练 2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 D 课堂·重难突破 一 维持血浆pH稳定的机制 重难归纳 1.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7.35~7.45)的关键缓冲物 质有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等,调节机制 如下图所示。 NaH2PO4/Na2HPO4 发 挥 作 用 的 原 理 与 上 图 相 似, H2PO- 4 呈酸性,可 以 与 OH- 反 应 生 成 HPO2- 4 和 H2O, HPO2- 4 呈碱性,可以和 H+ 反应生成 H2PO- 4 。 2.实验:模拟生物体维持pH 的稳定。 (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 酸或碱后p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 稳定的。 (2)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3)实验过程。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测定并记录起始pH→每滴入5滴物质的量浓 度为0.1mol/L的 HCl或NaOH 测定并记录一次pH,直至 滴入30滴→以pH 为纵坐标,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根 据记录数据作图→比较并得出结论。 (4)实验结论:加入 HCl后,自来水的pH 逐渐减小;加 入 NaOH 后,自来水的pH 逐渐增大。无论滴加 HCl还是 NaOH,缓冲液和肝匀浆的pH 均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一 定范围内,肝匀浆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肝 匀浆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 的相对稳定。 (5)注意事项。 ①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 ②HCl和 NaOH 均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③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④绘制pH 变化曲线时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实线、虚线标明。 人在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但休息一段时间后, 酸痛感会消失。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提示 人在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痛。乳 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浆中的 NaHCO3 反应生成乳酸钠和 H2CO3,H2CO3 可分解为 H2O 和 CO2,CO2 可通过呼吸系 统排出体外,酸痛感消失。 典例剖析 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 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HCl和 NaOH 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 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 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C.根据加入 HCl或 NaOH 后pH 的变化可知,肝匀浆 更像缓冲液 D.根据所得数据画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 为横坐 标,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坐标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得数据画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 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 为纵坐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