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变酸的果酒液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B.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过程均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C.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接种酵母菌,只需控制适宜的温度即可 D.果酒的酒精度越高,接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 答案:A 解析:醋酸菌为好氧细菌,且可利用酒精产生乙酸。在一定范围内,酒精度越高,接 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但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酒精达到一定浓度 时,醋酸菌将无法生存,A项正确,B、D两项错误。传统的葡萄果酒制作不需要接 种酵母菌,利用葡萄表面的野生酵母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不仅要控制适宜的温 度,还需要控制溶氧量等因素,C项错误。 2.下列操作可能会使发酵液受到污染的是( A榨汁机清洗干净,并晾干 B.发酵瓶先清洗干净,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 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D.每次排气时,只拧松瓶盖,不将瓶盖完全打开 答案:C 解析:葡萄应先冲洗,再去除枝梗。如果先去除枝梗,可能会使葡萄破损,微生物会 从破损处进入葡萄内部,进而进入发酵液,使发酵液受到污染。 3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 施是()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加缓冲液 D.加新鲜培养基 答案B 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微生物,其有氧呼吸产物为CO2和H20,无氧呼吸产物为 CO2和C2H5OH。酵母菌数量适宜,却不产生酒精,说明没有隔绝空气。 4.苹果醋可由苹果汁经“两次发酵”产生。下列关于两次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发酵指乳酸发酵,第二次发酵指乙酸发酵
第 1 章过关检测(B 卷)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变酸的果酒液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B.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过程均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C.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接种酵母菌,只需控制适宜的温度即可 D.果酒的酒精度越高,接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 答案:A 解析:醋酸菌为好氧细菌,且可利用酒精产生乙酸。在一定范围内,酒精度越高,接 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但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酒精达到一定浓度 时,醋酸菌将无法生存,A 项正确,B、D 两项错误。传统的葡萄果酒制作不需要接 种酵母菌,利用葡萄表面的野生酵母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不仅要控制适宜的温 度,还需要控制溶氧量等因素,C 项错误。 2.下列操作可能会使发酵液受到污染的是( ) A.榨汁机清洗干净,并晾干 B.发酵瓶先清洗干净,再用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 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D.每次排气时,只拧松瓶盖,不将瓶盖完全打开 答案:C 解析:葡萄应先冲洗,再去除枝梗。如果先去除枝梗,可能会使葡萄破损,微生物会 从破损处进入葡萄内部,进而进入发酵液,使发酵液受到污染。 3.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 施是( )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加缓冲液 D.加新鲜培养基 答案:B 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微生物,其有氧呼吸产物为 CO2 和 H2O,无氧呼吸产物为 CO2 和 C2H5OH。酵母菌数量适宜,却不产生酒精,说明没有隔绝空气。 4.苹果醋可由苹果汁经“两次发酵”产生。下列关于“两次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发酵指乳酸发酵,第二次发酵指乙酸发酵
B.第一次发酵指酒精发酵,第二次发酵指乙酸发酵 C.两次发酵均为真菌所为 D.两次发酵均为细菌所为 答案B 解析:“两次发酵”是指利用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以及利用醋酸菌把 酒精氧化为乙酸的两个过程,A项错误,B项正确。酵母菌和醋酸菌分别属于真菌 和细菌,C、D两项错误。 5.下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aOH 溶液 乙 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它属于兼 性厌氧微生物 B.制作果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 C.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 菌污染的机会 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2的空间,既能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 的O2,又能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答案D 解析:葡萄汁在装瓶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既利于酵母菌繁殖,又能防止发酵旺 盛时汁液溢出。 6.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中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泡菜初期并无乳酸菌存在 B.腌制过程中乳酸菌数量会逐渐增多并可达到最高峰 C.腌制后期乳酸菌数量会急剧上升 D.腌制的全过程乳酸菌的数量不变,活性有异 答案B 解析:泡菜的制作是利用蔬莱表面附着的乳酸菌的代谢,将糖类转化成乳酸,因此 发酵初期有乳酸菌存在,A项错误。由于发酵条件的变化,乳酸菌的数量达到一定 值后再减少,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7.将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各100mL分别装在甲、乙、丙(容积依次为100mL、 200mL、300mL)3个烧瓶内,将瓶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4h后产生乳酸 最多的烧瓶是()
B.第一次发酵指酒精发酵,第二次发酵指乙酸发酵 C.两次发酵均为真菌所为 D.两次发酵均为细菌所为 答案:B 解析:“两次发酵”是指利用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 CO2 以及利用醋酸菌把 酒精氧化为乙酸的两个过程,A 项错误,B 项正确。酵母菌和醋酸菌分别属于真菌 和细菌,C、D 两项错误。 5.下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它属于兼 性厌氧微生物 B.制作果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18~30 ℃ C.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 菌污染的机会 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1/2 的空间,既能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 的 O2,又能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答案:D 解析:葡萄汁在装瓶时要留出大约 1/3 的空间,既利于酵母菌繁殖,又能防止发酵旺 盛时汁液溢出。 6.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中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制作泡菜初期并无乳酸菌存在 B.腌制过程中乳酸菌数量会逐渐增多并可达到最高峰 C.腌制后期乳酸菌数量会急剧上升 D.腌制的全过程乳酸菌的数量不变,活性有异 答案:B 解析:泡菜的制作是利用蔬菜表面附着的乳酸菌的代谢,将糖类转化成乳酸,因此 发酵初期有乳酸菌存在,A 项错误。由于发酵条件的变化,乳酸菌的数量达到一定 值后再减少,B 项正确,C、D 两项错误。 7.将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各 100 mL 分别装在甲、乙、丙(容积依次为 100 mL、 200 mL、300 mL)3 个烧瓶内,将瓶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4 h 后产生乳酸 最多的烧瓶是( )
A.甲 B.乙 C.丙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题目所给的3 个烧瓶容量不等,将100mL牛奶放入其中,只有100mL的烧瓶是缺氧环境,其他 两个烧瓶中均有O2存在,不同程度地抑制了乳酸菌的活动,所以甲瓶内产生的乳 酸最多。 8.下列操作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 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5% C腌制的时间过短 D.盐水没有煮沸,直接入坛 答案:A 解析:腌制时食盐量过低、腌制的时间过短、盐水未煮沸直接入坛,都容易造成杂 菌大量繁殖。 9.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工程中的基础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和细菌的培养基成分相同 B.平板划线法中的划线是连续进行的 C,微生物培养基中并不都必须添加碳源或氮源 D.在培养过程中,细胞种类、数目都不断地增加 答案:C 解析: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A项错 误。平板划线法中的划线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分区的B项错误。微生物培养 基根据需要添加相应的碳源和氮源,C项正确。在培养过程中,细胞的数目不断地 增加,种类一般不变,D项错误。 10.将土壤稀释液涂布于选择培养基上,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 用,还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相同条件下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相同条件下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答案C 解析: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 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因此,应设置相同条件下接种 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
A.甲 B.乙 C.丙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题目所给的 3 个烧瓶容量不等,将 100 mL 牛奶放入其中,只有 100 mL 的烧瓶是缺氧环境,其他 两个烧瓶中均有 O2 存在,不同程度地抑制了乳酸菌的活动,所以甲瓶内产生的乳 酸最多。 8.下列操作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 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 5% C.腌制的时间过短 D.盐水没有煮沸,直接入坛 答案:A 解析:腌制时食盐量过低、腌制的时间过短、盐水未煮沸直接入坛,都容易造成杂 菌大量繁殖。 9.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工程中的基础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和细菌的培养基成分相同 B.平板划线法中的划线是连续进行的 C.微生物培养基中并不都必须添加碳源或氮源 D.在培养过程中,细胞种类、数目都不断地增加 答案:C 解析: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A 项错 误。平板划线法中的划线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分区的,B 项错误。微生物培养 基根据需要添加相应的碳源和氮源,C 项正确。在培养过程中,细胞的数目不断地 增加,种类一般不变,D 项错误。 10.将土壤稀释液涂布于选择培养基上,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 用,还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相同条件下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相同条件下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答案:C 解析: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 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因此,应设置相同条件下接种 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
11.下列操作与消毒或灭菌无关的是() A接种前用酒精灯火焰灼烧接种环 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 C.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D接种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 答案:C 解析: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不属于消毒或灭菌。 12.下列关于倒平板及对菌种纯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倒平板时左手将灭过菌的培养皿盖完全打开,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 养皿(10~20mL),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盖 B.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基不需要再灭菌 C.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以防皿盖上的冷却水倒流入培养基 D.涂布器直接用火焰灼烧灭菌 答案C 解析:倒平板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是 直接将皿盖完全打开,A项错误。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基仍需进行灭菌处 理,B项错误。涂布器灭菌时需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将涂布器放在火 焰上灼烧,D项错误。 13.下面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在2、3、4、5区域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B.划线操作时完全打开皿盖,划完立即盖上 C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D.1区和5区的划线最终要连接起来,以便比较前后的菌落数 答案:C 解析:在2、3、4、5区域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只在第1次接种前对 培养基进行灭菌,A项错误。进行划线操作时,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的皿盖 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蘸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 上皿盖,不能完全打开皿盖,B项错误。1区和5区的划线不能相连,D项错误。 14.若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为90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 体积为0.1mL,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1×105,则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约为( ) A.9×108个
11.下列操作与消毒或灭菌无关的是( ) A.接种前用酒精灯火焰灼烧接种环 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 C.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D.接种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 答案:C 解析: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不属于消毒或灭菌。 12.下列关于倒平板及对菌种纯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平板时左手将灭过菌的培养皿盖完全打开,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 养皿(10~20 mL),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盖 B.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基不需要再灭菌 C.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以防皿盖上的冷却水倒流入培养基 D.涂布器直接用火焰灼烧灭菌 答案:C 解析:倒平板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是 直接将皿盖完全打开,A 项错误。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基仍需进行灭菌处 理,B 项错误。涂布器灭菌时需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将涂布器放在火 焰上灼烧,D 项错误。 13.下面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 1、2、3、4、5。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在 2、3、4、5 区域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B.划线操作时完全打开皿盖,划完立即盖上 C.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D.1 区和 5 区的划线最终要连接起来,以便比较前后的菌落数 答案:C 解析:在 2、3、4、5 区域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只在第 1 次接种前对 培养基进行灭菌,A 项错误。进行划线操作时,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的皿盖 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蘸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 上皿盖,不能完全打开皿盖,B 项错误。1 区和 5 区的划线不能相连,D 项错误。 14.若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为 90 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 体积为 0.1 mL,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 1×105 ,则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约为( ) A.9×108 个
B.9×107个 C.9×105个 D.9×106个 答案B 解析:每克样品中的菌数=(90÷0.1)×1×105=9×107(个)。 15.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的大肠杆菌,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多种菌的 菌落,不可能的原因是( A.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 B.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C.系列梯度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D.大肠杆菌的种类不同 答案D 解析: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出现了多种菌的菌落,说明被杂菌污染了,杂菌可能来自 培养基,也可能是因为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16.加工橘子罐头时采用酸碱处理脱去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目前使用酶解 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4类微生物,不能产生所用酶 的是( A.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 B.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 C.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 D.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分析可知,需要的酶为纤维素酶,黑曲霉、平菇、木霉分别以分解 麦麸、棉籽壳、木屑为生,故能产生纤维素酶,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不能合成纤 维素酶。 17.小李在家里制作果酒,但发酵后毫无酒味,原因不可能是() A.瓶口未密封 B.在制作中将葡萄汁煮沸消毒 C.在处理葡萄时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导致杂菌污染 D.发酵温度过高,酵母菌发酵最终产生了乙酸 答案D 解析:瓶口未密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A项不符合题意。葡萄酒 自然发酵过程中的菌种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将葡萄汁煮沸消毒会杀死菌 种,从而使发酵失败B项不符合题意。清洗葡萄时要先冲洗再去除枝梗,否则容
B.9×107 个 C.9×105 个 D.9×106 个 答案:B 解析:每克样品中的菌数=(90÷0.1)×1×105=9×107 (个)。 15.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的大肠杆菌,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多种菌的 菌落,不可能的原因是( ) A.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 B.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C.系列梯度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D.大肠杆菌的种类不同 答案:D 解析: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出现了多种菌的菌落,说明被杂菌污染了,杂菌可能来自 培养基,也可能是因为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16.加工橘子罐头时采用酸碱处理脱去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目前使用酶解 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 4 类微生物,不能产生所用酶 的是( ) A.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 B.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 C.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 D.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分析可知,需要的酶为纤维素酶,黑曲霉、平菇、木霉分别以分解 麦麸、棉籽壳、木屑为生,故能产生纤维素酶,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不能合成纤 维素酶。 17.小李在家里制作果酒,但发酵后毫无酒味,原因不可能是( ) A.瓶口未密封 B.在制作中将葡萄汁煮沸消毒 C.在处理葡萄时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导致杂菌污染 D.发酵温度过高,酵母菌发酵最终产生了乙酸 答案:D 解析:瓶口未密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A 项不符合题意。葡萄酒 自然发酵过程中的菌种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将葡萄汁煮沸消毒会杀死菌 种,从而使发酵失败,B 项不符合题意。清洗葡萄时要先冲洗再去除枝梗,否则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