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A)》教案 第一章普通话概述 第一节普通话与现代文明 教学学时:两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闸述语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让学生明确普及普通话 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改进学习方法 加快推广普通话的步伐。 重点和难点: 1、明确普及普通话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克服生理、心理障碍,改进学习普通话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和讲授 教学内容: 一、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共同语 (一)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二、普通话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一)现代化建设需要语言生活现代化 (二)普通话的普及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普及普通话工作 1、立法保障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 2、明确推广普通话的阶段性目标 3、调整推广普通话方针,加大推普力度 4、采取测试手段,进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 5、开展宜传周活动,深入宜传推普意义 三、学校应成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 (一)国家对学校推广普通话的要求 1、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校园语言 2、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相应等级
《普通话(A)》教 案 第一章 普通话概述 第一节 普通话与现代文明 教学学时:两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阐述语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让学生明确普及普通话 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改进学习方法, 加快推广普通话的步伐。 重点和难点: 1、明确普及普通话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克服生理、心理障碍,改进学习普通话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和讲授 教学内容: 一、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共同语 (一)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二、普通话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一)现代化建设需要语言生活现代化 (二)普通话的普及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普及普通话工作 1、立法保障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 2、明确推广普通话的阶段性目标 3、调整推广普通话方针,加大推普力度 4、采取测试手段,进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 5、开展宣传周活动,深入宣传推普意义 三、学校应成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 (一)国家对学校推广普通话的要求 1、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校园语言 2、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相应等级
(二)学校应加强推广普通话工作 1、增强学习普通话的动力 2、掌握学习普通话的方法 第二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和实践 教学学时:两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知识,为毕业之前的普通话水 平测试做好准备工作:同时让学生了解汉语的严重方言分歧与安微方言的复杂情 况,进一步增强学习普通话和克服方言的决心。 重点和难点: 1、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和内容。 2、安徽方言的不同特点。 教学内容: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一)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 (二)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和形式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 1、主观测试,客观标准 2、正误界定,恰如其分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程序及有关事项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评分标准 1、读单音节字词 2、读多音节词语 3、选择判断 4、朗读短文 5、命题说话 (二)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确定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程序
(二)学校应加强推广普通话工作 1、增强学习普通话的动力 2、掌握学习普通话的方法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和实践 教学学时:两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知识,为毕业之前的普通话水 平测试做好准备工作;同时让学生了解汉语的严重方言分歧与安徽方言的复杂情 况,进一步增强学习普通话和克服方言的决心。 重点和难点: 1、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和内容。 2、安徽方言的不同特点。 教学内容: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一)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 (二)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和形式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 1、主观测试,客观标准 2、正误界定,恰如其分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程序及有关事项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评分标准 1、读单音节字词 2、读多音节词语 3、 选择判断 4、朗读短文 5、 命题说话 (二)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确定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程序
1、自我介绍 2、按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顺序逐项测试 四、汉语方言概况与安微方言状况 (一)汉语方言概况 1、官话区 2、晋语区 3、吴语区 4、徽语区 5、赣语区 6、湘语区 7、闽语区 8、粤语区 9、平话区 10、客家话区 (二)安徽方言状况 1、皖北中原官话 2、皖中江淮官话 3、皖西赣语 4、皖南吴语 5、皖南徽语 6、皖南客籍方言 第二章语音常识与发音原理 教学学时:两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语音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从发声学的角度进行发 音器官灵活性的训练和发声技能训练,为学好普通话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1、了解发音原理、掌握发生技能 2、进行发音器官灵活性的训练
1、自我介绍 2、按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顺序逐项测试 四、汉语方言概况与安徽方言状况 (一)汉语方言概况 1、官话区 2、晋语区 3、吴语区 4、徽语区 5、赣语区 6、湘语区 7、闽语区 8、粤语区 9、平话区 10、客家话区 (二)安徽方言状况 1、皖北中原官话 2、皖中江淮官话 3、皖西赣语 4、皖南吴语 5、皖南徽语 6、皖南客籍方言 第二章 语音常识与发音原理 教学学时:两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语音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从发声学的角度进行发 音器官灵活性的训练和发声技能训练,为学好普通话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1、了解发音原理、掌握发生技能 2、进行发音器官灵活性的训练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性 2、讲练结合,突出练字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音的基本知识 一、语音的性质和人类的发音活动 (一)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物理性质 2、语音的生理性质 3、语音的社会性质 二、语音学的基本概念 (一)音节和音素 1、音节一一语音构成的自然单位 2、音素一一语音分析的最小单位 (二)元音和辅音 1、元音 2、辅音 (三)声调、声母和韵母 1、声调 2、声母 3、韵母 (四)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附录1:汉语拼音方案 2、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的制订 (2)国际音标的特点 附录2:国际音标 第二节发音原理与发声技能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性 2、讲练结合,突出练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音的基本知识 一、语音的性质和人类的发音活动 (一)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物理性质 2、语音的生理性质 3、语音的社会性质 二、语音学的基本概念 (一)音节和音素 1、音节——语音构成的自然单位 2、音素——语音分析的最小单位 (二)元音和辅音 1、元音 2、辅音 (三)声调、声母和韵母 1、 声调 2、 声母 3、韵母 (四)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附录 1:汉语拼音方案 2、国际音标 ⑴国际音标的制订 ⑵国际音标的特点 附录 2:国际音标 第二节 发音原理与发声技能
一、人类的发音活动 (一)获取气流 (二)制造声源 (三)形成共鸣 二、发声技能 (一)用气发声 1、日常一般呼吸方式 2、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呼吸方式 3、补气方式 [呼吸训练] 1、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训练 2、补气训练 (二)共鸣控制 1、人体的共鸣器官 2、共鸣控制训练 [共鸣控制训练] 1、口腔共鸣的常用方法 2、产生鼻腔共鸣的常用方法 3、加强胸腔共鸣的常用方法 [吐字归音训练] 1、唇的训练 2、舌的训练 3、颚的训练 (三)吐字归音 1、吐字归音训练要求 2、吐字归音训练方法: [吐字归音综合练习] 第三章普通话语音系统
一、人类的发音活动 (一)获取气流 (二)制造声源 (三)形成共鸣 二、发声技能 (一)用气发声 1、日常一般呼吸方式 2、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呼吸方式 3、补气方式 [呼吸训练] 1、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训练 2、补气训练 (二)共鸣控制 1、人体的共鸣器官 2、共鸣控制训练 [共鸣控制训练] 1、口腔共鸣的常用方法 2、产生鼻腔共鸣的常用方法 3、加强胸腔共鸣的常用方法 [吐字归音训练] 1、唇的训练 2、舌的训练 3、颚的训练 (三)吐字归音 1、吐字归音训练要求 2、吐字归音训练方法: [吐字归音综合练习] 第三章 普通话语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