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2010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二模) 本试卷共12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疮痍悲怆梦魇/笑靥灌溉/同仇敌忾B.晕厥/晕车当真/当差提防/提纲挈领 C.磋商/蹉跎折服/折本市侩/脍炙人口D.货舱沧桑蟠桃/磐石拾掇/咄咄逼人 2.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2009年7月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等五个省区市 旱情不断加重,受灾地区庄稼颗粒无收,干旱使缺水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昆明野鸭湖周围 因森林密集,没有受到千旱影响,湖水量反而上升,这有力证明了干旱地区更有必要多植树, 但现在植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在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A.颗粒无收B.当务之急C.远水解不了近渴D.未雨绸缪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 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B教育部有关人士提出高考改革将本、专科考试分开的意见,此消息很快被报刊和电 视等媒体转载,大家认为这一举措能解决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 C.据调查,当今世界,近二百个左右的国家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网络、影视等媒体来认 识生活,由此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并确认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佛山 2010 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二模) 本试卷共 12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疮痍/悲怆 梦魇/笑靥 灌溉/同仇敌忾 B.晕厥/晕车 当真/当差 提防/提纲挈领 C.磋商/蹉跎 折服/折本 市侩/脍炙人口 D.货舱/沧桑 蟠桃/磐石 拾掇/咄咄逼人 2.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2009 年 7 月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等五个省区市 旱情不断加重,受灾地区庄稼颗粒无收,干旱使缺水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昆明野鸭湖周围 因森林密集,没有受到干旱影响,湖水量反而上升,这有力证明了干旱地区更有必要多植树, 但现在植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在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A.颗粒无收 B.当务之急 C.远水解不了近渴 D.未雨绸缪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 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B.教育部有关人士提出高考改革将本、专科考试分开的意见,此消息很快被报刊和电 视等媒体转载,大家认为这一举措能解决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 C. 据调查,当今世界,近二百个左右的国家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网络、影视等媒体来认 识生活,由此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并确认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D食品安全依旧是2010年“两会”代表们关注的民生问题,虽然代表们从不同角度提出 多合理的建议,但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的状况还任重道远 4.下面是一厂家附在产品包装袋里的“回函卡”中的一段文字,符合准确、得体要求 的一项是()(3分) 亲爱的顾客,谢谢您的惠顾。本厂产品刚刚面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请您对本 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并寄回该厂,以便我们改进。我们将回赠薄礼,请多多海涵。 谢谢您的惠顾 B.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 C.并寄回该厂 D.我们将回赠薄礼,请多多海涵 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苏代兄弟 苏秦之弟日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 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 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千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 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 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 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 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日:“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日:“天时不与, 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
D.食品安全依旧是 2010 年“两会”代表们关注的民生问题,虽然代表们从不同角度提出 了许多合理的建议,但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的状况还任重道远。 4.下面是一厂家附在产品包装袋里的“回函卡”中的一段文字,符合准确、得体要求 的一项是( ) (3 分) 亲爱的顾客,谢谢您的惠顾。本厂产品刚刚面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请您对本 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并寄回该厂,以便我们改进。我们将回赠薄礼,请多多海涵。 A. 谢谢您的惠顾 B. 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 C. 并寄回该厂 D. 我们将回赠薄礼,请多多海涵 二、本大题为 7 小题,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苏代兄弟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 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 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 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 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 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 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 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
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日:“吾终以子 受命于天矣。”燕乃使—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 “齐王其霸乎?”日:“不能。”日:“何也?”日:“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 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 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 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日:“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 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 名显诸侯。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 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选自《史 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诚:的确 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执:拘捕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宗:尊崇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 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 “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 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 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 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 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 名显诸侯。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 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选自《史 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 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的确 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 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观王之群臣下吏 弋之宋,宋善待之 C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 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7.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骄看唯利是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东周之鄙人也B.奚以谓吾明王也 C.诚有之乎 D.名显诸侯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 横之术。 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 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 D.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9.斷句与翻译。(10分) (1)用“/"为文中下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 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3分)
B.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 C.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 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7.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骄君唯利是好”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臣,东周之鄙人也 B.奚以谓吾明王也 C.诚有之乎 D.名显诸侯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 横之术。 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 点。 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 国。 D. 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9.断句与翻译。(10 分) (1)用“/”为文中下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 分)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 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3 分)
②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笼莺清纳兰性德① 何处金衣客②,栖栖③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納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③栖栖(x)牤碌 不停,亦解为孤寂零落。 (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4分) (2)简要分析,本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不亦君子乎?”(《论语 十则》) (2),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 (4),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李泽厚
②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3 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吟笼莺 清 纳兰性德① 何处金衣客②,栖栖③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③栖栖(xīxī):忙碌 不停,亦解为孤寂零落。 (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4 分) (2)简要分析,本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前 3 题计分)(6 分) (1) 子曰:“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论语 十则》) (2)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韩愈《师说》) (4)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l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2—15 题。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李泽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