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大联考(大纲)高考预测试卷语文试题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四五六七 总分 得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第I卷(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狩猎(shou) 根深蒂固(di) 面颊 怙恶不悛(quan) B.痼疾(gu) 断壁残垣(yun)造诣 (yi) 挈妇将雏(qie) C.占卜(b) 煞有介事(sha) 粗犷 (kuang 戛然而止(ji) D.赡养(shan) 虚与委蛇(yi1) 角逐 (jue 叱咤风云(cha)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凉爽的清晨,花园、小区、河畔处处可见慢跑、舞剑、跳舞的人们,还有的拉 开场子吹拉弹唱,或者拉开嗓子引吭高歌。 B.西安是大关中的单一核心,关中是大关中经济区的主体,因此,陕西应该当 仁不让,主动牵头,邀请其他相关城市参与,而不要等待观望。] C.从担任村干部的那天起,他就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作为奋斗目标,几十年殚 精竭虑、矢志不移,使华西村富甲天下。 D.美国挑起朝核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诱使其他国家为美国火中取栗,进而恶化他 们与朝鲜的关系,最终夺取对朝鲜和整个朝鲜半岛的主导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让公厕回归公益,这不仅体现一个城市可宜居的文明程度与城市形象,还折 射着一个城市公共事务管理能力与开放程度 B.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指出,中影集团目前的状况可以说“雄伟”,却不能 说已经成就了“国家电影创作巨无霸”的态势。 C.尽管市场投资者充满着对未来经济复苏的期望,但不可否认,当下的市场大 众已经过于沉醉于赚钱带来的喜悦,而忽视市场客观存。 D.推出之后,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周董的中国风歌曲《青花瓷》。最近,还有 位化学老师把《青花瓷》的歌词改成与化学相关的词语,成了课堂上的“活教 材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智、仁、勇三者具备,即为智慧的人生。智慧何 来? ①如黑夜里的星星,光彩夺目却不刺眼②简单地说,就是“学问” ③真正的智慧 它既具有名词的意思,也有着动词的意味
2010 年全国大联考(大纲)高考预测试卷语文试题 题 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得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 间 150 分钟。 第 I 卷(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狩猎(shóu) 根深蒂固(dì) 面颊 (jiá) 怙恶不悛(quān) B.痼疾(gù) 断壁残垣(yuán) 造诣 (yì) 挈妇将雏(qiè) C.占卜(bǔ) 煞有介事(shà) 粗犷 (kuàng) 戛然而止(jiá) D.赡养(shàn) 虚与委蛇(yí) 角逐 (jué) 叱咤风云(chà)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凉爽的清晨,花园、小区、河畔处处可见慢跑、舞剑、跳舞的人们,还有的拉 开场子吹拉弹唱,或者拉开嗓子引吭高歌。 B.西安是大关中的单一核心,关中是大关中经济区的主体,因此,陕西应该当 仁不让,主动牵头,邀请其他相关城市参与,而不要等待观望。] C.从担任村干部的那天起,他就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作为奋斗目标,几十年殚 精竭虑、矢志不移,使华西村富甲天下。 D.美国挑起朝核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诱使其他国家为美国火中取栗,进而恶化他 们与朝鲜的关系,最终夺取对朝鲜和整个朝鲜半岛的主导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让公厕回归公益,这不仅体现一个城市可宜居的文明程度与城市形象,还折 射着一个城市公共事务管理能力与开放程度。 B.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指出,中影集团目前的状况可以说“雄伟”,却不能 说已经成就了“国家电影创作巨无霸”的态势。 C.尽管市场投资者充满着对未来经济复苏的期望,但不可否认,当下的市场大 众已经过于沉醉于赚钱带来的喜悦,而忽视市场客观存。 D.推出之后,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周董的中国风歌曲《青花瓷》。最近,还有一 位化学老师把《青花瓷》的歌词改成与化学相关的词语,成了课堂上的“活教 材”。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 ) 智、仁、勇三者具备,即为智慧的人生。智慧何 来? , , 。 , , 。 ①如黑夜里的星星,光彩夺目却不刺眼 ②简单地说,就是“学问” ③真正的智慧 ④ 它既具有名词的意思,也有着动词的意味
⑤由学问孕育而成 ⑥“智 出于学,慧源于问 A.⑥④①②⑤③ B.⑥②④③⑤① C.⑤②①③④⑥ D.⑤③⑥④②①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茶”字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变的?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证。 首先是“茶”字的来历。根据许慎的“六书”分类法,“茶”是一个形声字。但 它的最初形式并不是“茶”,而是“荼”。“荼”有多重意义,其中一项就是茶 叶。我们发现,“荼”的读音和“余”相关,后来荼之所以读“ta”,是因为 这个读音从余“yu”而来,自汉代起,荼又有了一个读音,就是现在的茶“ch a”,茶作“茶叶”解释时读“cha”是颜师古的注首先提出的。 那么,为什么荼与茶的形旁都是草字而不是木字呢?这是因为对于认识有限的古 人来说,灌木与草的不同,他们难以精确区别。反映在造字上,高大的乔木类植 物,偏旁都用木,而象茶,荆一类的灌木,偏旁都从草。 其次是根据历代的文字、文物留传着荼是如何演变成茶的。战国时期,天下纷争, 诸候林立。各国所处地域不同,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文化的发展水平也不同,这 导致了文字风格的差别。当时的字形随意性很大,有线条直、曲的变化,通用偏 旁,增减笔画等等。但由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趋同性,文字仍是共性大于个性 按照字体的发展规律演变。在这种情况下,“荼”字仍根据其形旁、声旁变化, 不离其宗。 到了汉代,字体统一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由小篆演化成隶书。隶书是汉代的主 要通行字体,比小篆更简便。同时,汉代的印章艺术极为繁荣,制作精美,风格 多样。汉印就有不少刻有“茶”“荼”两字。如近年曾在长沙出土一枚汉印,上 刻“荼陵”两字,这枚石印成于汉武帝时,是迄今发现较早的有关“荼”字的实 物印证。荼陵古称荼乡,今称茶陵,陆羽曾说“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这是个与茶叶关系极其密切的地方,这证明了“荼”字是“茶”字的初始写法, 而汉代后期,就发现有以下记载的竹简:“我灵座上,唯设糕饼,茶饮,果酒可 矣。”这段交付后事的竹简说明至迟在汉代后期,“茶”字已经正式出现。但当 时这个字的字型尚不稳定,还处在“荼”“茶”通用的状态,“茶”还是“荼” 的不自觉衍生。汉代字体随类赋形,文字笔画有多重文化。荼、茶两字甚至到唐 代还有通用现象。从当时的大量文献中可见“茶”字已经基本确定,但在著名的 《不空和尚碑》中,仍用了“荼”字。直至中唐以后,陆羽的《茶经》一出,大 行于世,然后“荼”字正式减笔而成“茶”字。《茶经》可谓是由荼及茶变化的 决定性一笔。从此茶字就是完全的今体字,沿用至今。 (顾春《“茶”的嬗变》)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荼”在造字时就有多重意义,其中一种意义就是现在的“茶” B.当“荼”当“茶叶”讲时,它的读音应该是“cha C.荼与茶的形旁都是草字,是因为古人把灌木类植物归于草木植物 D.从出土文物可见,直到汉代后期,“茶”“荼”仍在通用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战国时期,因各国的地域、政策、文化等的不同,也导致了文字风格的差
⑤由学问孕育而成 ⑥“智 出于学,慧源于问” A.⑥④①②⑤③` B.⑥②④③⑤① C.⑤②①③④⑥ D.⑤③⑥④②①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茶”字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变的?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证。 首先是“茶”字的来历。根据许慎的“六书”分类法,“茶”是一个形声字。但 它的最初形式并不是“茶”,而是“荼”。“荼”有多重意义,其中一项就是茶 叶。我们发现,“荼”的读音和“余”相关,后来荼之所以读“tǘ”,是因为 这个读音从余“yú”而来,自汉代起,荼又有了一个读音,就是现在的茶“ch á”,茶作“茶叶”解释时读“chá”是颜师古的注首先提出的。 那么,为什么荼与茶的形旁都是草字而不是木字呢?这是因为对于认识有限的古 人来说,灌木与草的不同,他们难以精确区别。反映在造字上,高大的乔木类植 物,偏旁都用木,而象茶,荆一类的灌木,偏旁都从草。 其次是根据历代的文字、文物留传着荼是如何演变成茶的。战国时期,天下纷争, 诸候林立。各国所处地域不同,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文化的发展水平也不同,这 导致了文字风格的差别。当时的字形随意性很大,有线条直、曲的变化,通用偏 旁,增减笔画等等。但由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趋同性,文字仍是共性大于个性, 按照字体的发展规律演变。在这种情况下,“荼”字仍根据其形旁、声旁变化, 不离其宗。 到了汉代,字体统一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由小篆演化成隶书。隶书是汉代的主 要通行字体,比小篆更简便。同时,汉代的印章艺术极为繁荣,制作精美,风格 多样。汉印就有不少刻有“茶”“荼”两字。如近年曾在长沙出土一枚汉印,上 刻“荼陵”两字,这枚石印成于汉武帝时,是迄今发现较早的有关“荼”字的实 物印证。荼陵古称荼乡,今称茶陵,陆羽曾说“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这是个与茶叶关系极其密切的地方,这证明了“荼”字是“茶”字的初始写法, 而汉代后期,就发现有以下记载的竹简:“我灵座上,唯设糕饼,茶饮,果酒可 矣。”这段交付后事的竹简说明至迟在汉代后期,“茶”字已经正式出现。但当 时这个字的字型尚不稳定,还处在“荼”“茶”通用的状态,“茶”还是“荼” 的不自觉衍生。汉代字体随类赋形,文字笔画有多重文化。荼、茶两字甚至到唐 代还有通用现象。从当时的大量文献中可见“茶”字已经基本确定,但在著名的 《不空和尚碑》中,仍用了“荼”字。直至中唐以后,陆羽的《茶经》一出,大 行于世,然后“荼”字正式减笔而成“茶”字。《茶经》可谓是由荼及茶变化的 决定性一笔。从此茶字就是完全的今体字,沿用至今。 (顾春《“茶”的嬗变》)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荼”在造字时就有多重意义,其中一种意义就是现在的“茶”。 B.当“荼”当“茶叶”讲时,它的读音应该是“chá” 。 C.荼与茶的形旁都是草字,是因为古人把灌木类植物归于草木植物 D.从出土文物可见,直到汉代后期,“茶”“荼”仍在通用。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战国时期,因各国的地域、政策、文化等的不同,也导致了文字风格的差 别
B.长沙出土的汉印“荼陵”之“荼”应读“cha”而不读“ta” C.作者引用“我灵座上,唯设糕饼,茶饮,果酒可矣”,是为了说明汉代已经 有“茶”字正式出现。 D.从“荼”演变到“茶”,这是汉代字体从小篆演化成隶书的结果。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荼毒生灵”中的“荼”不能理解为“茶叶”,也不能读为“ch B.秦统一天下后,曾统一过汉字,但是,表示“茶叶”的意思时,是用“荼” 还是用“茶”,并没有得以统 C.陆羽写《茶经》的目的之一是将“荼”正式减笔而成“茶”字,从此“茶” 字沿用至今。 D.苏轼《石钟山记》中的“至莫夜月明”的“莫”通“暮”。从本文可推知从 “莫”到“暮”的演变有与“荼”到“茶”类似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 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 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 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 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 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 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 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 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 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 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 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 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 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 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与欤! 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 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 所感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薪:柴火B.然才遇霜雪,又稿以 死C交 稿:枯槁 而能不溺乎其中 溺:沉溺D.尤挺挺不妄与人 妄:随意地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任光禄植竹原因的一组句子是( ①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②暇则与 客吟啸其中
B.长沙出土的汉印“荼陵”之“荼”应读“chá”而不读“tǘ”。 C.作者引用“我灵座上,唯设糕饼,茶饮,果酒可矣”,是为了说明汉代已经 有“茶”字正式出现。 D.从“荼”演变到“茶”,这是汉代字体从小篆演化成隶书的结果。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荼毒生灵”中的“荼”不能理解为“茶叶”,也不能读为“chá”。 B.秦统一天下后,曾统一过汉字,但是,表示“茶叶”的意思时,是用“荼” 还是用“茶”,并没有得以统一。 C.陆羽写《茶经》的目的之一是将“荼”正式减笔而成“茶”字,从此“茶” 字沿用至今。 D.苏轼《石钟山记》中的“至莫夜月明”的“莫”通 “暮”。从本文可推知从 “莫”到“暮”的演变有与“荼”到“茶”类似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 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 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 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 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 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 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 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 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 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 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 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 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 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 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与欤! 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 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 所感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薪:柴火 B.然才遇霜雪,又稿以 死 稿:枯槁 C.而能不溺乎其中 溺:沉溺 D.尤挺挺不妄与人 交, 妄:随意地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任光禄植竹原因的一组句子是( ) ①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②暇则与 客吟啸其中
③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 ④是以自古以来,知好 竹者绝少 ⑤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 ⑥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②③ D.①②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人不但不认为竹可贵,还嘲笑京师人把他们当柴火用的竹子当成珍宝。 B.京师人与江南人都喜欢奇花异石,而产奇花异石地方的人看待这些奇花异石 跟江南人看待竹子一样。 C.任光禄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去追风收集奇花异石,而是种 植江南人都看不起的竹子。 D.全文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对比,作者将江南人与京师人对比,将任光禄的嗜 好与其他富贵者相对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 (2)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高阳台南宋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 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 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断桥、西泠,都是西湖风景点。 (1)张炎此词寄托的是南宋将亡的愁恨,但有人说这样的评论太牵强。说 说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说说理由。(4分) l3.(2)这首词在表达作者的感情上是有起伏变化的,请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已矣乎!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渊明《归去来兮辞》)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欧阳修《醉翁亭记》) 虎鼓瑟兮鸾回车,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 席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王 羲之《兰亭集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块庄稼地的怀念刘静峰 ①一块地,永远不会闲着。你种它,它就长庄稼。你不种它,它除了庄 稼什么都长。 ②冬天很静。地也很静。有风,有雪。有觅食的麻雀惊慌失措。麦子很有耐 地等待春暖。除此之外,一切都在隐藏着,蛰伏在土地的内部
③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 ④是以自古以来,知好 竹者绝少 ⑤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 ⑥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②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人不但不认为竹可贵,还嘲笑京师人把他们当柴火用的竹子当成珍宝。 B.京师人与江南人都喜欢奇花异石,而产奇花异石地方的人看待这些奇花异石, 跟江南人看待竹子一样。 C.任光禄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去追风收集奇花异石,而是种 植江南人都看不起的竹子。 D.全文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对比,作者将江南人与京师人对比,将任光禄的嗜 好与其他富贵者相对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 (2)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高阳台 南宋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 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 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断桥、西泠,都是西湖风景点。 (1)张炎此词寄托的是南宋将亡的愁恨,但有人说这样的评论太牵强。说 说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说说理由。(4 分) (2)这首词在表达作者的感情上是有起伏变化的,请简要分析。(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已矣乎!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 愿,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 。(陶 渊明《归去来兮辞》)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欧阳修《醉翁亭记》) 虎鼓瑟兮鸾回车,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 席,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王 羲之《兰亭集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22 分) 一块庄稼地的怀念 刘静峰 ①一块地,永远不会闲着。你种它,它就长庄稼。你不种它,它除了庄 稼什么都长。 ②冬天很静。地也很静。有风,有雪。有觅食的麻雀惊慌失措。麦子很有耐 心地等待春暖。除此之外,一切都在隐藏着,蛰伏在土地的内部
③春雨潇潇,滋润着田野。麦子拔节,分蘖,开始变得稠密。阳光下的麦田 如碧绿的地毯。微风吹送,丝绒般的奢华。眼见得麦子抽穗,由绿而黄,然后金 黄遍野,麦浪滚滚。田野里都是沸腾的声响和味道。麦子伫立成军阵,如威武雄 壮的秦俑,马踏黄土,浩荡而来。但天空是清爽的,没有杂质的纯净。空气里洋 溢着柔软的暖,浮动在周围,感染着人的脸,眼睛,呼吸,及裸露的肌肤 ④我在这片田野行走,遇到的是庄稼的事。庄稼的事情让人有成就感。比如看到 麦子灌到麻袋里,玉米装进篓子里。甚至瓜秧上开了一朵花,结了一个瓜扭,人 的心都抹了蜜似的甜。那是大地的成果,大地的孩子,也是庄稼人的孩子。我虽 然没有种庄稼,我只是从庄稼地里走过,但我能呼吸到来自庄稼身上的热烈蒸腾 的气息,这种炙烤的热力让我迷醉。蚂蚱,小蝗虫,蝈蝈,会从脚旁猛然跳开或 飞出去,翅翼拍打噼啪有声。我无意捕捉它们。我的脚步并不比它们的翅膀振动 的频率快。这些小生灵,在这块属于自己的领地里是自由的,它们是这里的主人 ⑤这样的美感,持续了几年。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快乐。四季变换的色彩,收 获的场景,生长的美丽,都在我的内心珍藏。我触摸着庄稼,融入它们的生长 繁衍。也悸动于生命的腾跃,奔跑和飞翔。这里每时每刻都是童年的境界,无邪 无知,天真,纯洁。 ⑥可是人怎么能容许一块地长在城市里呢? ⑦这块地被很多眼睛盯着。它是这个城市内部唯一一块还长庄稼的土地。庄 稼没有竞争力。庄稼地被许多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眼光瓜分成一个个的楼盘,就像 个弱女子遇到残忍的强盗,马上溃不成军,支离破碎。这块庄稼地成了最后的 黄金,都想分一杯羹。你争我夺,胜者为王。终于,今年的春天,麦苗没有来得 及返青。这块地插上五彩的旗帜,迎来一批钢铁战士的光临。然后,麦子惨遭蹂 躏,土地的肌肤被划开,深入腹地。土地不再柔软,不再温和,它有了钢铁的骨 骼,冷硬的身躯。许多可能存活的生命被挤压到无人知晓的去处。 ⑧于是,今年的田野不是田野,今年的田野没有庄稼。这里只有尚未建成的 楼房,轰鸣的吊车,来往的运输车,飞扬的尘土。还有翻起的土丘,土丘上覆盖 的野草。熟土被生土覆盖,乱石趁机浮上表面。许多不知名字的野草,在土丘上 长得蓬蓬勃勃。整块土地失去了原来庄稼具有的纯浄无瑕的植物气息,到处弥漫 着失序和放荡的味道。 ⑨这块地失去了可爱的庄稼。局部的野草欢腾,局部的高楼矗立,成为此处 最为醒目的景观。你从这里觉察不到律动的生命呼吸。即使野草疯狂,也只有荒 芜。面对这些,我不能拒绝,也无法逃离,唯一的办法就是忍受。你要忍受没有 庄稼的寂寞,你要忍受千篇一律的人造形态,你还要忍受那些并不美丽的畸形繁 华。繁华与土地没有关系,土地不尚繁华。所有的土地都只有朴素。目睹完美的 土地上伤痕累累,我没有哭泣。我此时可以做到的只有沉默无语 ⑩我每天还是要走过这块地。我经过这块地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庄稼。想到 庄稼,我才感觉到土地的生意。我的心里,都是对这块庄稼地的怀念,怀念一块 长满各种各样庄稼的土地消失。尽管我的怀念无人知晓,或者不一定有什么价值。 (有删 节) (《散文》2007年第11期) 14.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一切”所包含的内容。 (4分) 1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6分)
③春雨潇潇,滋润着田野。麦子拔节,分蘖,开始变得稠密。阳光下的麦田 如碧绿的地毯。微风吹送,丝绒般的奢华。眼见得麦子抽穗,由绿而黄,然后金 黄遍野,麦浪滚滚。田野里都是沸腾的声响和味道。麦子伫立成军阵,如威武雄 壮的秦俑,马踏黄土,浩荡而来。但天空是清爽的,没有杂质的纯净。空气里洋 溢着柔软的暖,浮动在周围,感染着人的脸,眼睛,呼吸,及裸露的肌肤。 ④我在这片田野行走,遇到的是庄稼的事。庄稼的事情让人有成就感。比如看到 麦子灌到麻袋里,玉米装进篓子里。甚至瓜秧上开了一朵花,结了一个瓜扭,人 的心都抹了蜜似的甜。那是大地的成果,大地的孩子,也是庄稼人的孩子。我虽 然没有种庄稼,我只是从庄稼地里走过,但我能呼吸到来自庄稼身上的热烈蒸腾 的气息,这种炙烤的热力让我迷醉。蚂蚱,小蝗虫,蝈蝈,会从脚旁猛然跳开或 飞出去,翅翼拍打噼啪有声。我无意捕捉它们。我的脚步并不比它们的翅膀振动 的频率快。这些小生灵,在这块属于自己的领地里是自由的,它们是这里的主人。 ⑤这样的美感,持续了几年。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快乐。四季变换的色彩,收 获的场景,生长的美丽,都在我的内心珍藏。我触摸着庄稼,融入它们的生长, 繁衍。也悸动于生命的腾跃,奔跑和飞翔。这里每时每刻都是童年的境界,无邪, 无知,天真,纯洁。 ⑥可是人怎么能容许一块地长在城市里呢? ⑦这块地被很多眼睛盯着。它是这个城市内部唯一一块还长庄稼的土地。庄 稼没有竞争力。庄稼地被许多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眼光瓜分成一个个的楼盘,就像 一个弱女子遇到残忍的强盗,马上溃不成军,支离破碎。这块庄稼地成了最后的 黄金,都想分一杯羹。你争我夺,胜者为王。终于,今年的春天,麦苗没有来得 及返青。这块地插上五彩的旗帜,迎来一批钢铁战士的光临。然后,麦子惨遭蹂 躏,土地的肌肤被划开,深入腹地。土地不再柔软,不再温和,它有了钢铁的骨 骼,冷硬的身躯。许多可能存活的生命被挤压到无人知晓的去处。 ⑧于是,今年的田野不是田野,今年的田野没有庄稼。这里只有尚未建成的 楼房,轰鸣的吊车,来往的运输车,飞扬的尘土。还有翻起的土丘,土丘上覆盖 的野草。熟土被生土覆盖,乱石趁机浮上表面。许多不知名字的野草,在土丘上 长得蓬蓬勃勃。整块土地失去了原来庄稼具有的纯净无瑕的植物气息,到处弥漫 着失序和放荡的味道。 ⑨这块地失去了可爱的庄稼。局部的野草欢腾,局部的高楼矗立,成为此处 最为醒目的景观。你从这里觉察不到律动的生命呼吸。即使野草疯狂,也只有荒 芜。面对这些,我不能拒绝,也无法逃离,唯一的办法就是忍受。你要忍受没有 庄稼的寂寞,你要忍受千篇一律的人造形态,你还要忍受那些并不美丽的畸形繁 华。繁华与土地没有关系,土地不尚繁华。所有的土地都只有朴素。目睹完美的 土地上伤痕累累,我没有哭泣。我此时可以做到的只有沉默无语。 ⑩我每天还是要走过这块地。我经过这块地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庄稼。想到 庄稼,我才感觉到土地的生意。我的心里,都是对这块庄稼地的怀念,怀念一块 长满各种各样庄稼的土地消失。尽管我的怀念无人知晓,或者不一定有什么价值。 (有删 节) (《散文》2007 年第 11 期) 14.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一切”所包含的内容。 (4 分) 1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