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201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15分) 文学的趣吗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 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 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 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 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 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 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 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 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 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 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 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 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 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 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 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 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 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 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4分) 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 提出 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 2.“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3.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3分) 4.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2分)
2009-——2010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5 分)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 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 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 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 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 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 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 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 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 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 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 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 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 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 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 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 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 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 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4 分) 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 ,第⑤段 提出 ,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 2.“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6 分) (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3.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3 分) 答: 4.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2 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 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 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 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 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 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 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 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 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 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 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 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 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 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8.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3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诗歌鉴赏(15分)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文言文阅读(共 15 分)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 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 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 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 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 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 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 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 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 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 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 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 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 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8.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3 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 分) 三、诗歌鉴赏(15 分)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9、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分) 10、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1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四、仿写 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5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 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 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 是 第Ⅱ卷基础题 五、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珠玑j罗绮qi叠巘yan千骑j B螺髻j堪脍kuai泪wen乍暖 C骤雨zou经年jg楚天c那堪na D纶巾ln樯櫓qing华发fa酹江月lei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A.松驰消谴珍馐美味烟视媚行 B.契约侦缉寻衅滋事天翻地复 C.决窍煎熬川流不息和言悦色 D.端祥包涵令眼相看厉精图治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诺贝尔奖得主必须尽一个义务,那就是时要发表一个演说 ②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内容,纪委书记说,鲁迅先生的那副著名的对联,请允许我大胆地一下 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只要深,铁杵磨成针”是我的座右铭 A受奖窜改功夫 B授奖窜改工夫 C受奖篡改工夫 D授奖篡改功夫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9、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 分) 10、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仿写 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5 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 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 西北文化则 是 ;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 是 。 第 II 卷 基础题 五、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珠玑 jǐ 罗绮 qí 叠巘 yàn 千骑 jì B 螺髻 jì 堪脍 kuài 搵泪 wèn 乍暖 zhà C 骤雨 zòu 经年 jīng 楚天 cǔ 那堪 nǎ D 纶巾 lún 樯橹 qiáng 华发 fà 酹江月 lèi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 A.松驰 消谴 珍馐美味 烟视媚行 B.契约 侦缉 寻衅滋事 天翻地复 C.决窍 煎熬 川流不息 和言悦色 D.端祥 包涵 令眼相看 厉精图治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诺贝尔奖得主必须尽一个义务,那就是_____时要发表一个演说。 ②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内容,纪委书记说,鲁迅先生的那副著名的对联,请允许我大胆地_____一下, 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只要_____深,铁杵磨成针”是我的座右铭。 A 受奖 窜改 功夫 B 授奖 窜改 工夫 C 受奖 篡改 工夫 D 授奖 篡改 功夫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观点对艺术创作的批评已显牵强,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扯上关系,更属无根据的无稽之谈。 B.他关心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动态,在台湾独立事件闹得满城风雨之时,他发表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看法, 令我们年轻一代都自愧不如。 C.仕女的文雅美丽,胜过了村野妇女的涂脂抹粉,装腔作势。 D.前几年,我去信问他老屋的情况,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 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 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起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 的事件都作于详细报道。 6.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A.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7、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执手/相看/湘眼,竟无/语凝噎。B、念去去仟千里/烟波 C、便纵有/种/风情 D、元嘉潭草草,封/狼居胥 8.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绪:心情、情绪 B.暮霭沉沉楚天阔暮霭:傍晚的云气 C.夜雪初霁霁:雨、雪停止,天晴 D.解鞍稍驻初程初程:指整装待发 9.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一句写战乱造成的慘状 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出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10、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 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秋凉,孤寂,使词人更迫切地盼望与亲人的团聚。于是她把视线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 的大雁,希望能够替她传递“锦书”,使丈夫早些回来,表达了词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C.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 离中年华的消逝。然后说,这种离愁是双方都要承受的,这种离愁也是无法排遣的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观点对艺术创作的批评已显牵强,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扯上关系,更属无根据的无稽之谈。 B.他关心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动态,在台湾独立事件闹得满城风雨之时,他发表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看法, 令我们年轻一代都自愧不如。 C.仕女的文雅美丽,胜过了村野妇女的涂脂抹粉,装腔作势。 D.前几年,我去信问他老屋的情况,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 210 辆消防车、3000 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 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 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起来的 400 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 月 17 日,6 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 的事件都作于详细报道。 6.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 A. 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 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 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 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7、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8. 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门帐饮无绪 绪:心情、情绪 B. 暮霭沉沉楚天阔 暮霭:傍晚的云气 C. 夜雪初霁 霁:雨、雪停止,天晴 D. 解鞍稍驻初程 初程:指整装待发 9. 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一句写战乱造成的惨状。 D.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出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10、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 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秋凉,孤寂,使词人更迫切地盼望与亲人的团聚。于是她把视线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 的大雁,希望能够替她传递“锦书”,使丈夫早些回来,表达了词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C.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 离中年华的消逝。然后说,这种离愁是双方都要承受的,这种离愁也是无法排遣的
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 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 六、补写下列诗文名句。(10分) (1)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 (2)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5)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柳永《雨霖铃》) (8)羌管弄晴, (《望海潮》) (9)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窦娥冤》 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 的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年少时我练 毛笔字,听老师在课堂上多次说起,觉得平淡无奇,不可理解。蓦然回首,才知其蕴含深刻。 还记得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 择,要想方设法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 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其实,人生没有草稿。对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怎样在有限的纸上写出 最好的字,而不是你花费了多少纸。 请以“人生没有草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 事、寓言,等等。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 语文试题答案 代文阅读(15分) 1.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诊治的办法(每个空格2分) 2.(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 (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 (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每个小题2分) 3.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以不能欣赏。(意思
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 “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 六、补写下列诗文名句。(10 分) (1)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怀古》)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4)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5)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_____________。(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8)羌管弄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海潮》) (9)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窦娥冤》 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 的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年少时我练 毛笔字,听老师在课堂上多次说起,觉得平淡无奇,不可理解。蓦然回首,才知其蕴含深刻。 还记得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 择,要想方设法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 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其实,人生没有草稿。对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怎样在有限的纸上写出 最好的字,而不是你花费了多少纸。 请以“人生没有草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 事、寓言,等等。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5 分) 1.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 诊治的办法(每个空格 2 分) 2.(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 (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 (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每个小题 2 分) 3.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以不能欣赏。(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