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请直接在答题卡上答题。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蜷伏/卷曲禁止/禁受怅惘/为虎作伥抨击/怦然 B.拼搏/渊博徘徊/低徊戛然/叽叽嘎嘎娇媚/门楣 C.惦记/掂量蹊跷/蹊径踱步/气度非凡馄饨/混沌 D.箴言/诤言穿着/着急大概/慷慨大方婆挲/摩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一波又一波来访的受害人,以及在场了解事实真相的数十家媒体记者,三鹿集 团对毒奶粉事件却讳莫如深,三缄其口。 B.考虑到山峰险峻,山顶气候瞬息万变等恶劣条件,即将冲顶的队员,心有余悸地联 想到前辈登山家在这座大山上所经历的惨痛失败。 C.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騙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 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D.2009至2010年,云南遭遇了秋、冬、春连旱,旱情严重,堪称百年一遇。“珍惜水 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路人皆知,全省人民奋起抗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别开生面的元宵联谊会,让援建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20多名外国专家观赏了当 地上元节的喜庆与祥和气氛 B.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对“莲花河畔景苑”倒楼案作出一审判决,以重大责任事故 分别判处六名被告三至五年有期徒刑 C.在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纷纷向记者表示,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民的责任 D.自由地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和天然权利,而现在,一句“要赢在起跑线上”的话语 把这种天性和天然权利无情地吞噬了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
2010 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请直接在答题卡上答题。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本卷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蜷.伏/卷.曲 禁.止/禁.受 怅.惘/为虎作伥. 抨.击/怦.然 B.拼搏./渊博. 徘徊./低徊. 戛.然/叽叽嘎.嘎 娇媚./门楣. C.惦.记/掂.量 蹊.跷/蹊.径 踱.步/气度.非凡 馄饨./混沌. D.箴.言/诤.言 穿着./着.急 大概./慷慨.大方 婆挲./摩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一波又一波来访的受害人,以及在场了解事实真相的数十家媒体记者,三鹿集 团对毒奶粉事件却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B.考虑到山峰险峻,山顶气候瞬息万变等恶劣条件,即将冲顶的队员,心有余悸 ....地联 想到前辈登山家在这座大山上所经历的惨痛失败。 C.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 如流、 ...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D.2009 至 2010 年,云南遭遇了秋、冬、春连旱,旱情严重,堪称百年一遇。“珍惜水 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路人皆知 ....,全省人民奋起抗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别开生面的元宵联谊会,让援建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 20 多名外国专家观赏了当 地上元节的喜庆与祥和气氛。 B.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对“莲花河畔景苑”倒楼案作出一审判决,以重大责任事故 分别判处六名被告三至五年有期徒刑。 C.在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纷纷向记者表示,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民的责任。 D.自由地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和天然权利,而现在,一句“要赢在起跑线上”的话语 把这种天性和天然权利无情地吞噬了。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
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廓、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 本身就是一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来源]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①⑤②④③ B.⑥⑤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③④⑥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 髓。“绳”与“神”皆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 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 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 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 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 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 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规划,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 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愿 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 在佩玉上装饰—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 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 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 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 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
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廓、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 本身就是一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来源:]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①⑤②④③ B.⑥⑤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③④⑥⑤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 髓。“绳”与“神”皆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 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 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 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 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 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 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规划,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 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愿 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 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 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 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 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 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
祥。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的充当了男女 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 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宁代诗人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 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至于结的表 意价值,历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生动的描写。纵观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绳 结收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并伴随着中华民族和繁衍繁衍壮大,生活空间的拓展,生命 意义的增加和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而世代相传。 《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 面与其扎结可,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这一婚礼上的仪式,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 的代称。屈原在《哀郢》中写到: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作者用“圭而不解”的 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而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表达男女 情爱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干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 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 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干千结 5.下列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结的外形一看就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 B.中国结的“结”字具有力量、和谐等含义,充满情感。 C.“结”与“吉”谐音,寄寓着中华民族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D.不同的“结”,不仅有各自的造型和色彩之美,而且都具有不同的寓意 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源于中国先民在文化形成时期对绳子的崇拜。 B.本命年里为了驱痫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 C.中国人往往用“同心结”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 与对方,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爱意。 D.梁武帝诗有“腰问双绮带,梦为同心结”,是借“结”来表达相思和别情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吉祥结、蝴蝶结、如意结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 产生更多的体现中华文化内涵的新的“结
祥。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的充当了男女 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 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宁代诗人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 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至于结的表 意价值,历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生动的描写。纵观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绳 结收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并伴随着中华民族和繁衍繁衍壮大,生活空间的拓展,生命 意义的增加和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而世代相传。 《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 面与其扎结可,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这一婚礼上的仪式,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 的代称。屈原在《哀郢》中写到: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作者用“圭而不解”的 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而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表达男女 情爱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 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 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5.下列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中国结的外形一看就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 B.中国结的“结”字具有力量、和谐等含义,充满情感。 C.“结”与“吉”谐音,寄寓着中华民族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D.不同的“结”,不仅有各自的造型和色彩之美,而且都具有不同的寓意。 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源于中国先民在文化形成时期对绳子的崇拜。 B.本命年里为了驱痫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 C.中国人往往用“同心结”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 与对方,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爱意。 D.梁武帝诗有“腰问双绮带,梦为同心结”,是借“结”来表达相思和别情。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除了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吉祥结、蝴蝶结、如意结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 产生更多的体现中华文化内涵的新的“结
B.中国结所表现的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从古到今未曾改变。 C.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绳结的文化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 D.《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的文化将会因现代人的重视而再次复兴和繁荣。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 迹。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 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 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黄武四年,迎母于吴,既至,权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 庆焉。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 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 如此。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醮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 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 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捐 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对曰:“臣之所闫,亦如昭所陈。”于是权乃议 狱轻刑 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 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 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 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日:“官有正 法,何至于此 《江表传》曰:权常令中书郎诣雍,有所咨访.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与相反覆,究 而论之,为设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无所施设,即退告。权日:“顾
B.中国结所表现的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从古到今未曾改变。 C.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绳结的文化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 D.《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的文化将会因现代人的重视而再次复兴和繁荣。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 迹。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 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 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黄武四年,迎母于吴,既至,权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 庆焉。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 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 如此。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 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 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捐 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对曰:“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于是权乃议 狱轻刑。 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 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 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 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 法,何至于此!” 《江表传》曰:权常令中书郎诣雍,有所咨访.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与相反覆,究 而论之,为设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无所施设,即退告。权日:“顾
公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其见敬信如此。军国得失 行事可不,自非面见,口未尝言之。权嫁从女,女顾氏甥,故请雍父子及孙谭,谭时为选 曹堂书,见仼贵重·是日,权极欢。谭醉酒。三起舞,舞不知止.雍内怒之。明日,召谭, 诃责之。因背向壁卧,谭立过一时,乃见遣。 雍兰相十聋年,年七十六,赤鸟六年卒。初疾微时,权令医赵泉视之,拜其少子济为骑 登苎。雍闻,悲曰:“泉善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俗及目见济拜也。”权素服临吊,谥日肃 侯。 (选自(《三国志·卷五二·吴书七》,有删节) 注释]⑩榷酤,亦作“榷沽”’酿酒专卖制度,管制酒业取得酒利,以增加政府财夏收 入。②障管,开关隘征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郡表荐 表:上表 B.拜侯还寺 寺:寺庙 C.毁短大臣 短:诋毁 D.面詈辱壹 面:当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顾雍“举动时当”的一组是() ①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 ②不用,终不宣泄 ③举罪纠奸,纤介必闻 ④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⑤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⑥明日,召谭,诃责之 A.① B.①⑨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雍理政有道,孙权封他为侯,但是这样大的事,他的家人事后才知道,可见顾雍 不喜炫耀自己的地位。 B.孙权遇有重要举措,常派中书郎向顾雍咨询。如赞成,顾雍就请中书郎吃饭,把问 题研究透彻:如不赞成,则沉默不语,以示意孙权重新考虑 顾雍心胸广阔,气量宏大。吕壹获罪,顾雍审案,面对这位曾经迫害自己的犯人, 顾雍显得心平气和,还问吕壹还有什么地方要为自己辩护 D.顾雍教子有方。在孙权嫁侄女的婚宴上,顾雍儿子顾谭醉酒起舞,有失礼仪。顾雍 虽然内心生气,却没有当面发作,到第二天才对其严加诃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本卷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
公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其见敬信如此。军国得失, 行事可不 ,自非面见,口未尝言之。权嫁从女,女顾氏甥,故请雍父子及孙谭,谭时为选 曹堂书,见任贵重·是日,权极欢。谭醉酒。三起舞,舞不知止.雍内怒之。明日,召谭, 诃责之。因背向壁卧,谭立过一时,乃见遣。 雍兰相十聋年,年七十六,赤鸟六年卒。初疾微时,权令医赵泉视之,拜其少子济为骑 登苎。雍闻,悲曰:“泉善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俗及目见济拜也。”权素服临吊,谥曰肃 侯。 (选自(《三国志·卷五二·吴书七》,有删节) [注释]①榷酤,亦作“榷沽”,酿酒专卖制度,管制酒业取得酒利,以增加政府财夏收 入。②障管,开关隘征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郡表.荐 表:上表 B.拜侯还寺. 寺:寺庙 C.毁短.大臣 短:诋毁 D.面.詈辱壹 面:当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顾雍“举动时当”的一组是( ) ①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 ②不用,终不宣泄 ③举罪纠奸,纤介必闻 ④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⑤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 ⑥明日,召谭,诃责之 A.①④⑥ B.①⑨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雍理政有道,孙权封他为侯,但是这样大的事,他的家人事后才知道,可见顾雍 不喜炫耀自己的地位。 B.孙权遇有重要举措,常派中书郎向顾雍咨询。如赞成,顾雍就请中书郎吃饭,把问 题研究透彻:如不赞成,则沉默不语,以示意孙权重新考虑。 C.顾雍心胸广阔,气量宏大。吕壹获罪,顾雍审案,面对这位曾经迫害自己的犯人, 顾雍显得心平气和,还问吕壹还有什么地方要为自己辩护。 D.顾雍教子有方。在孙权嫁侄女的婚宴上,顾雍儿子顾谭醉酒起舞,有失礼仪。顾雍 虽然内心生气,却没有当面发作,到第二天才对其严加诃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注意事项:本卷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