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高一第二次跟踪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2页,七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只交答卷。) 第I卷(24分) 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表格里) 1、选出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租赁(ling)档案(dang)褒义词(bao) 沸反盈天(fei) B.形骸(hai)忖度(cin)湖羊肉( shuan)锲而不舍(qie C.笑靥(ye)顷刻(qing)汗涔涔(cen) 百无聊赖(lai) D.迂讷(ne) 慨叹(kai) 气概(gdi) 鞭笞天下(ta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 残羹冷炙 走头无路 以身作则 B.砝码 礼上往来 百无聊赖 墨守成规 C.烟蔼 针砭时弊 唉声叹气 察言观色 D.脉搏 迫不急待 破釜沉舟 计日程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一项社会调査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 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后一种现象必须高度警惕。 B.如果你能身临其境地替小王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遭遇,不会对他这样求全责备了 C.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D.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十分细腻地写出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其结句“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尤为脍炙人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另类”思想更应该充分的宽容和鼓 励,从而为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抒写空间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如果中国不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语文学习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它的形式,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加强综合性测试无疑更 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1页(共 12 页) 2009 级高一第二次跟踪检测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共 12 页,七道大题,22 道小题,满分 120 分,时间 150 分钟。只交答卷。) 第 I 卷(24 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表格里) 1、选出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租.赁(lìng) 档.案(dàng) 褒.义词(bāo) 沸.反盈天(fèi) B.形骸.(hái) 忖.度(cǔn) 涮.羊肉(shuàn) 锲.而不舍(qiè) C.笑靥.(yè) 顷.刻(qīng) 汗涔.涔(cén) 百无聊赖.(lài) D.迂讷.(nè) 慨.叹(kǎi) 气概.(gài) 鞭笞.天下(t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 残羹冷炙 走头无路 以身作则 B.砝码 礼上往来 百无聊赖 墨守成规 C.烟霭 针砭时弊 唉声叹气 察言观色 D.脉搏 迫不急待 破釜沉舟 计日程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 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后一种现象必须高度警惕。 B.如果你能身临其境 ....地替小王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遭遇,不会对他这样求全责备了。 C.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 ....的愿望。 D.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十分细腻地写出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其结句“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尤为脍炙人口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另类”思想更应该充分的宽容和鼓 励,从而为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抒写空间。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如果中国不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语文学习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它的形式,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加强综合性测试无疑更 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孔乙己》《故乡》《祝福》是《呐喊》中 的三篇。 B.《师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起八代之衰”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并序)是他的长篇叙事诗之 D.《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 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6分,每小题2分) 彐梦 白日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作白日梦的有截 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 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 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 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 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 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 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 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 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一一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 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 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 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2页 (共 12 页)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孔乙己》《故乡》《祝福》是《呐喊》中 的三篇。 B.《师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起八代之衰”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并序)是他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D.《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 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6 分,每小题 2 分)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 殊不知,常作白日梦的有截 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 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 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 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 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 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 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 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 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 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 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
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 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 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 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 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 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 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7、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 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騙,是从 不做“白日梦”的人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 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 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 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 求和向往的境界。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 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3页 (共 12 页) 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 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 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 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 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 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 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7、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 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 不做“白日梦”的人。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8、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 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 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 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 求和向往的境界。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 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6分,每小题2分) 【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选自《师旷论 学》) 注:炳烛,点燃蜡烛:昧,指在黑暗中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 品德修养。师旷所讲的“学”,强调一生都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4页 (共 12 页)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0—12 题(6 分,每小题 2 分) 【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选自《师旷论 学》) 注:炳烛,点燃蜡烛; 昧,指在黑暗中。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 品德修养。师旷所讲的“学”,强调一生都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 要后天的努力。师旷认为,老年学习的效果比青少年好。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第Ⅱ卷(96分) 四、古诗文鉴赏(23分)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6分,每小题3分)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4、请分析“逾”与“欲”的表达效果。(2分) 15、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感情的手法。(4分) 16、默写(8分,每小题1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6)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5页 (共 12 页)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 要后天的努力。师旷认为,老年学习的效果比青少年好。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第Ⅱ卷(96 分) 四、古诗文鉴赏(23 分)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 3 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6 分,每小题 3 分)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4、请分析“逾”与“欲”的表达效果。(2 分) 15、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感情的手法。(4 分) 16、默写(8 分,每小题 1 分) (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2)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3)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6)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