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泽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语文 命题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命题指导思想 菏泽市初中语文学科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 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推进素质教育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终生发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学生是 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原则 1.命题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学习水平。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 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 生服务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 和综合性。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 的考查内容中。 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 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4.命题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 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 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 材料的关系。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 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 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菏泽市 2015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语文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命题指导思想 菏泽市初中语文学科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 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推进素质教育。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终生发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学生是 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原则 1.命题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的学习水平。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 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 生服务。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 和综合性。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 的考查内容中。 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 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4.命题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 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 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 材料的关系。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 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 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6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 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水 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7.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二、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 以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第四学段(7-9年级)课程 目标与内容要求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基础材料,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1.掌握现代汉语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儆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运用正确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词语。 3.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并能准确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4.能辨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并能根据要求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6.了解并恰当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能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 7.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8能初步了解和把握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文学形象及写作特色 语文知识与运用的考查融入在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之中 (二)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能 力 1.能默写教材及课标推荐背诵的名句名篇。 2能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4.能够正确断句。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6.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 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水 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7.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二、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 以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的第四学段(7-9 年级)课程 目标与内容要求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基础材料,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1.掌握现代汉语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运用正确。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词语。 3.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并能准确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4.能辨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并能根据要求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6.了解并恰当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能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 7.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8.能初步了解和把握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文学形象及写作特色。 语文知识与运用的考查融入在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之中。 (二)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能 力。 1.能默写教材及课标推荐背诵的名句名篇。 2 能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4.能够正确断句。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7.能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古诗词赏析取材于课外。文言文阅读两个选段,一段取材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另一 段取材于课外。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侧重考査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 体文章的能力。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 平,以此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分析词句或段落的作用。 2.能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解决疑难问题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能分析其作用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 的语言 6.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 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7.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现代文阅读三个选段,一段取材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另两段取材于课外 写作 能写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一)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单,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二)发展等级
7.能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8.能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古诗词赏析取材于课外。文言文阅读两个选段,一段取材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另一 段取材于课外。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侧重考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 体文章的能力。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 平,以此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分析词句或段落的作用。 2.能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解决疑难问题。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能分析其作用。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 的语言。 6.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 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7.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现代文阅读三个选段,一段取材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另两段取材于课外。 三、写作 能写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一)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二)发展等级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普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三、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试卷分三个大题 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约占总分的25%)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约占总分的33.3%) 第三部分 作(约占总分的41.7%) 四、样题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 三、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一)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二)试卷结构:试卷分三个大题: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约占总分的 25%)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约占总分的 33.3%) 第三部分 写 作(约占总分的 41.7%) 四、样题
满泽市二O一二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古诗文(30分) 得分评卷人(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默写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4分)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父》)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句子 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 得分评卷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4—5题。(4分)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簷楹①。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②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簷(yan)楹:簷廊。②更:又 4.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分)
菏泽市二○一二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一、古诗文(30 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 分) 1.默写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4 分) , 。 , 。 2.依据课文填空。(4 分) ① ,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 ③ ,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父》) 3.根据提示默写。(4 分) 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句子: , 。 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 , 。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 4—5 题。(4 分)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 ....照簷楹①。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②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簷(yán)楹:簷廊。②更:又。 4.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 分)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