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遂起而叛乱。他们边和镇压他们的军队作战,边往东撤,行至丹 波国浦掛港(可能是今之京都府与谢郡地区)终于全军覆灭。大概只有在诅 咒远征的群众和地方酋长支持下,他们才能如此顽强地战斗。 士兵叛乱事件过后的半个世纪,参与上述公元527年大远征的、但一贯 对中央不满的筑紫①“国造”磐井在北九州各豪族与群众的支持下发动叛乱, 并阻挡了远征军。其势不可挡,甚至,物部鹿鹿火都不得不亲自督师征讨。 磐井们虽抵抗一年零三个月,最后还是失败了。 平定磐井之乱以后,公元529年,近江臣曾赴任那,但无任何结果而回。 此后,新罗对任那的人侵日甚一日。新罗与百济曾为抵抗高句丽而联合。但 公元551年他们大胜高句丽以后,双方的联合变为尖锐的对立,新罗与日俱 增地压迫百济。在这过程中,任那全部领土都落入新罗的统治之下(公元562 年)。 苏我氏执政与统治人民方式的变化 平定磐井之乱,加强了朝廷对地方豪族的统治力。在这以后,在九州、 化革新 山阳、近畿、东海各地设置了大量的屯田。在这刺激之下,以王族为首的中 19 央大贵族为设置田庄和部民的竞争更加激烈起来。随着朝廷的直辖领地的扩 大,掌握着财政机构的苏我氏势力也增大了。苏我氏本身似乎是外来移民并 在外来移民所占据的行政事务官员与产业技术人员中间有着很大的势力。在 这些人的帮助下,苏我氏筹划不再用虚拟的氏族制而是用新的官僚制统治人 民的方式。这就引起与保守派大伴氏和物部氏之间的矛盾。 从5世纪末叶起,在近畿地方先进地区,在氏族公社中,复合大家族即 家长(父)制家庭公社脱离氏族公社而独立的趋势日益发展。因此,朝廷与 贵族继续沿用旧的体制和虚拟的氏族制统治人民就很困难,而势必要过渡到 能把每个大家族直接置于自己权利之下的某种新的统治方式。 由于从氏族公社中才独立出来的人民的反抗与斗争,这种过渡终于不 可避免了。例如,公元555年吉备的白猪(今之地名不详)曾设过屯仓。 由于田部的赋税被免征者很多,公元569年,朝廷派来名为胆津的外来移 民,调查了田部,编制了户口,并任命胆津为田令即农场长官。田部赋役 被免征者很多,其含义就是指这些人的自主性加强了,以虚拟的氏族制再 ①泽者注:今之北九州一带
也管不住他们了。由于这一新的人民的动向,导致了一种苗头,即朝廷不 再用原有的,将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由伴造统治的方式,而采取了将人民作 为一个个的个体进行直接掌控的新的统治方式的萌芽。这并不单纯是改变 屯仓经营方式,照此发展下去,按氏族原则形成的社会关系与统治方式的 整个旧体系都将会受到影响。苏我氏对此采取了积极的方针,相反物部氏 则代表了保守派。 6世纪中期,苏我稻目与物部尾舆之间围绕着朝廷是否应承认佛教和信仰 佛教问题,爆发了两派之间的矛盾。接受佛教,意味着接受了超越了氏姓制 度诸神的神。接受了佛教虽并不立即否定固有的神,但奉旧信仰和旧意识为 至高无上的物部尾奥们却激烈反对。他们列举当时流行的瘟疫和饥荒等社会 极度动荡的形势,认为,就因为顶礼膜拜蛮神(即外国的神)才引起了这样 的灾难。而苏我氏则认为信奉新神,以其威力就可消除社会动荡。总之,这 是以宗教问题为契机的统治人民的新旧方式之争。 苏我氏成了最后的、完全的胜利者。公元585年,苏我稻目的外孙继承 本历 了皇位(用明天皇),并倡导大兴佛教。用明天皇死后,围绕着皇位问题苏我 马子与物部守屋发生矛盾,最后义发展为战争。苏我马子与用明天皇之子厩 20 户皇子(后来的圣德太子)一起消灭了物部守屋及其一族,拥立苏我马子自 己的外甥为天皇即崇峻天皇。 宫廷里再也没有人敢反抗苏我马子了。崇峻天皇憎恶苏我马子的跋扈, 苏我马子恼怒,竟指使手下官员杀了崇峻天皇。随后又拥立本族的皇女为天 皇(即推古天皇),并由圣德太子(公元574一622年)充任摄政(公元593 年)。从此苏我马子与圣德太子就实施了独裁政治。 圣德太子与苏我马子的执政 苏我马子和圣德太子执政达30年。在这期间他们在东国等地大加扩展朝 廷的屯田,同时也没有忘记增加自家的田庄。在经营方式上,上述白猪屯田 用过的方式,很可能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近畿的国造们也开始 具备了地方行政官的性质。另外,在朝廷的组织方面,还出现了以财政机关 为中心将旧“伴造”部民制改编为官府长官管辖官府驻地周围的劳动者群的 形式。苏我马子与太子就是如此的改组并加强了权利的物质基础,开创了官
僚制机关,并着手创建以天皇①为至高无上的中央集权国家观念即得导佛教、 制定十二级官级、颁布十七条宪法、编纂《天皇记》及《国记》等历史, 等等。 倡导佛教是有其政治意义的。它既可用这种超“氏”的新信仰统一贵族 的思想,又使中央及地方的氏姓贵族和群众对朝廷的威力有了强烈的印象。 太子和苏我马子的朝廷,以巨额的国币兴建四天王寺、法兴寺、法隆寺等与 当时日本的建筑水平有天壤之别的、结构复杂又宏伟壮观的大寺院,并从朝 鲜招聘了大批僧侣以及佛画、佛像和寺院建筑的专家。在这些人的教导下, 还产生了外来移民血统的佛教美术家。现藏于法隆寺的释迦三尊铜像的作者 鞍作鸟,就是中国血统的外来移民之孙。就这样,日本才开始创造出高超的 造型艺术,产生了堪称做学术的学术。太子还亲自向高丽僧学佛经,随后甚 至还能向天皇讲授。 倡导佛教并不是要否定被当做天皇及氏姓贵族祖先的诸神,朝廷对这种 信仰还是强调的。而且,这种佛教并不影响群众的信仰。朝廷建的寺院(官 寺)只许天皇和朝廷的贵族礼拜,群众是不许来这里、不许听讲佛经和拜佛 大化 新 的。在皇宫还都是木板或茅草房顶的简陋的房屋,群众又都蜷缩在连地板都 21 没有的地穴式房屋中的时代,群众单是看看这难以想象的大建筑,或者被驱 使来从事建房就会对于建造的这一切的统治者的权势以及在这里被供起来的 新神感到忐忑与畏惧了。 官阶也不同于过去按“姓”和“氏”结合的方式来确定,而是授予每个 人的。在这一点上,则是突破血缘关系以加强官僚贵族秩序的一种努力。但 这也并非是取代“姓”而是与“姓”同时并行的。有名的十七条宪法第一条 “以和为贵”。其目的虽在于告诫王族和诸氏不要争权夺利,但实际上则无非 是叫他们承认现在执政者太子和苏我氏的地位而已。第三条的“承诏必谨” 和第十二条“国无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等条款,用意所 在,也是很明显的。 另外,《天皇记》《国记》及《臣、连、伴造、国造、百八十部及公民本 记》这一历史书的编纂,估计也是记载天皇家和各贵族(氏)的家谱和简单 的编年史。6世纪时,似乎已经开始编辑了天皇及各贵族(氏)的家谱以及 以天皇家的祖先神即天照大神为中心,描述其属下各贵族(氏)的祖先神活 )著者注:过去称“大王”,这时却改称为“天皇”,详见后述
动的话本。太子与苏我马子在改编这些话本时,对各贵族(氏)特别是对苏 我氏说得更好些,其目的,无非就是要把现实的天皇及各贵族(氏)的势力 关系,从历史上和宗教上再加以神圣化吧。 在这个时代开始努力开展与中国的对等外交。朝廷在公元600年时为使 任那朝贡,曾派大军征新罗,一时很像要成功,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为弥补 这种军事力的不足,就开展了对中国王朝的对等外交,企图以此压新罗尊崇 日本。这样,公元607年,派小野妹子出使中国隋朝。据中国的《隋书》记 载,他带的国书曾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翌年,隋派答礼 使节赴日时小野妹子亦随同归国。隋使回国时,小野妹子再度随行。这次国 书却是以“东天皇①,敬白西皇帝”句子开始的。在这文献中把大王称做天 皇,这似乎还是第一次。很多僧侣和学生都曾随这两次遣隋使到中国留学。 但留学的都是外来移民血统,其中还有如高向汉人玄理、南渊汉人请安那样 在后来的大化革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人。 与中国隋朝及其使节的来往,并未如日本所预期的那样实现了对等外交。 本历史 因为,隋朝在对日本的国书中仍将日本看成是朝贡的附属国。因之,这种邦 交虽未能提高日本对新罗的权威,但与倭的五个王接近中国南朝的宋的关系 22 相比,却显示了日本朝廷独立自主的意识。 社会不安的激化与大化政变 圣德太子与苏我马子的施政中,虽然也有把日本引向这种新的国家形态 的成分,但因他们倾全国之力驱使人民营造大寺院和无益的战争,致使6世 纪末以崇信佛教和排斥佛教的政争为背景的社会动荡、田地荒芜以及人民的 困苦与反抗日益激化起来。圣德太子本身也见到过路旁的饿浮,但他也只是 从佛教角度哀叹而已。太子到了晚年对政治失去兴趣,日益沉湎于佛教。据 说,他曾向妃子表示过“人间即现实世界都是虚假的,只有佛才是真实的”。 公元622年太子殁,4年后,苏我马子也亡故了。 苏我马子死后的公元26年,从春到秋,阴雨连绵,发生了大歉收与大 饥荒。老人含着草根倒于路旁,婴儿噙着母乳与其母一起死去,强人窃盗到 处横行。社会几乎无力恢复生产了。公元644年有人蛊惑群众说,只要在东 ①著者注:“天皇”一语在中国道教意为统治上苍的皇帝。太子以此语指大王,估计有与中国“皇 帝”对抗之意。但国语(按指日本语一译者)却读作sumeramikoto
国的富士川沿河一带祭祀“常世虫”这样一种虫,就可致富与长寿。群众相 信了,都争先恐后地捐钱祭虫,酗酒歌舞,引起大骚动。①一旦社会矛盾尖 锐,人民徘徊无着时,经常会发生此类事件的。部民的逃亡与其他形式的反 抗也不断发生。 生产荒芜和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从5世纪发展起来的天皇和贵 族对人民的统治体制即屯仓、田庄和部民制。天皇、皇族和贵族在这种体制 下彼此竞相扩充领地与部民,而且将剥夺来的财富都倾注于对外征战和营造 寺院等,从不图再生产,只顾加强掠夺就必然会引起这样的后果。社会动荡 与人民不满的激化也必然使统治势力内部矛盾尖锐化。继苏我马子之后的苏 我蝦夷及其子苏我人鹿,更加致力于扩充领地,甚至还征用天皇及贵族们的 部民,还摆出一副自己就是天皇的面孔。于是反对苏我氏的各派势力都集结 到中大兄皇子(公元614一617年)和中臣镰子(即后来的藤原镰足〈公元 614一619年〉)周围,策划推翻苏我氏。这一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整个社会 体制危机的结果,因此,就不是像过去那样以宫廷势力斗争所能结束的。而 在推翻苏我氏之后,再不废除延续下来的天皇、皇族和贵族们的占有部民制 大 的本身,要想控制人民就会更加困难,占有部民的人们会争夺不休,最终也 就会导致整个统治阶级同归于尽。那么,废除这种制度后,采取什么样的体 23 制?高向玄理与南渊请安对这个问题的规划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他们实地考 察过中国唐朝灭隋朝、制定律令,以法律和官僚制统治了大帝国。新罗也仿 效唐朝统一了朝鲜。因此,就把“法制齐备的大唐国”定为新国家的模式。 事实上,不管是官僚制,还是按户籍组编人民并划区统治,这些新体制的萌 芽,在日本也已部分地出现了。 公元645年6月,发生了政变。中大兄皇子们在太极殿(朝廷的办公厅) 杀了苏我人鹿。苏我蝦夷放火烧了他的邸宅,烧了《天皇记》与《国记》 等,并自焚身死。中大兄等立即令苏我氏拥戴的皇极天皇退位(这是废天皇 ①著者注:《日本书纪》卷二二,推古天皇“三十四年正月,桃李盛开,三月寒,降霜。夏五月戊 子朔丁未,大臣(按即苏我马子)莞。(中略)六月降雪。是岁三月至七月摇雨,天下大饥。老 者食草根,死于路旁,幼者喻乳,母子均亡。又盗贼大起而不可止。(中略)三十六年夏四月辛 午朔辛卯,降⑧大如桃。壬辰降雹大如李。春至夏旱”。《日本书纪》卷二四,皇极天皇三年“秋 七月,东国不尽河边人,大生部多劝村人祭虫曰,此乃常世之神,祭此神者可致富与寿。巫现等 遂诈欺并托神语日,祭常世之神者,贫人可致富,老可还少。由是,益加劝舍民家财宝、陈酒、 佳肴、六畜于路旁,并呼之日,新财来矣。市井村落之人,取常世之虫置供龛,歌舞求福,舍珍 财,未曾有甚于此者,靡费极甚。于是,葛野秦造河胜憎民为之所惑,而打大生部多。巫現等大 惧,遂停其劝祭。时人便做歌日:‘太秦,神乎、神乎,闻其来,竞打罚常世之神。’此虫常生于 橘树或曼椒。其长四寸余,其大如拇指,其色绿有黑点,其貌酷似桑蚕”。(据黑板胜美编《训读 日本书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