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现象一生物学社会现象一社会学 (二)各门科学互相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体系中各门科学顺序有先 后,位置有高低的次第结构。 这就是孔德所谓的科学等级体系,排列的原则是:先达到实证阶段的任何 种知识都同他的一般性、简明性和不依赖于其他知识相一致。 三)随着科学阶梯的升髙,知识内容的复杂性程度在增加。后一门科学离 不开它前面的科学,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二、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 (一)对实证概念的诠释 在孔德看来,“实证的”一词具有这样五个方面的内涵: (1)真实的而非虚幻的 (2)有用的而非无用的 (3)肯定的而非犹豫的; (4)精确的而非模糊的 (5)肯定的而非否定的。实证概念成了孔德庞大的实证哲学的核心术 (二)通过实证主义建立了全新的社会观。 (三)社会学与生物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常常被视为其思想的保守的一面,它所涉及的是社会的秩 序、组织以及和谐等问题。。 社会静力学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其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 相互关系,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 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持续的原则。 1、社会基本单位一一家庭。 a)语言具有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特点。分工以及建立在分工基础上 社会联系的纽带:语言、分工和宗教。 的经济合作。 b)宗教的作用表现在,它向人们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一致的原则,构成 人们行动的社会基础。 (二)社会动力学 孔德为社会动力学确立的研究任务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史过程。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体系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核心是社会进步,进步是 多方面的,有物质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 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所以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 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6
6 生物现象-生物学 社会现象-社会学 (二)各门科学互相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体系中各门科学顺序有先 后,位置有高低的次第结构。 这就是孔德所谓的科学等级体系,排列的原则是:先达到实证阶段的任何一 种知识都同他的一般性、简明性和不依赖于其他知识相一致。 (三)随着科学阶梯的升高,知识内容的复杂性程度在增加。后一门科学离 不开它前面的科学,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二、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 (一)对实证概念的诠释。 在孔德看来,“实证的”一词具有这样五个方面的内涵: (1)真实的而非虚幻的; (2)有用的而非无用的; (3)肯定的而非犹豫的; (4)精确的而非模糊的; (5)肯定的而非否定的。实证概念成了孔德庞大的实证哲学的核心术 语。 (二)通过实证主义建立了全新的社会观。 (三)社会学与生物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一) 社会静力学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常常被视为其思想的保守的一面,它所涉及的是社会的秩 序、组织以及和谐等问题。。 社会静力学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其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 相互关系,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 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持续的原则。 1、社会基本单位――家庭。 2、社会联系的纽带:语言、分工和宗教。 a) 语言具有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特点。分工以及建立在分工基础上 的经济合作。 b) 宗教的作用表现在,它向人们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一致的原则,构成 人们行动的社会基础。 (二)社会动力学 孔德为社会动力学确立的研究任务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史过程。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体系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核心是社会进步,进步是 多方面的,有物质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 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所以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 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1、神学阶段(虚构阶段):是指远古至中世纪早期(1300年之前)的这段历 史。又可细分为三个具体时期:拜物教时期,多神教时期和一教独尊的基督教时 期。在每个具体时期里都有相应的社会组织出现或社会关注的问题提出来。 2、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从1300年到1800年的“西方革命”时期。 此时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牧师和法官,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国家,而占主导地位的社 会组织则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团结是依赖法律体系形成的。 3、科学阶段(实证阶段):社会发展的顶峰。主要标志是科学的普及、实证 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及科学社会作用的增长。实证社会主要由牧师、银行家和工业 家共同管理。 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要保证社会学获得有关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真实规律,就必须使用那些在 自然科学中使用的实证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比较。 1.观察法。孔德认为,观察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规 律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 2.实验法。分为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两种类型 3.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 比较,可以从中窥探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与动物界的联 系和区别 4.历史法。历史地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最适合于对社会现象的 考察。历史法是从事物的先后和连续上考察社会现象和状态的一种方法, 注重于事物的发展过程正是历史方法的基本特点 第五节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 1、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 2、牧师的特殊作用 3、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 4、关于社会的进步 评说: 、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研究社会,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僧侣主义, 把社会学发展成客观性对科学有积极意义,但并不彻底 二、方法论上的贡献要比具体的理论研究更突出,但显露出典型的资产阶级 学者的立场和缺陷 社会分工造成的人与人的相互依赖性,但基本上是一种资产阶级学者的 保守立场来认识分工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孔德的社会学充满内在矛盾一方面为论证资本主义诞生和确立的合理性,他 站在进化论立场上,主张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可抗拒的规律,但另一方面又把资本 主义看作人类历史发展到最高阶段,强调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与调节。人类社 会发展三阶段规律的认识是唯心主义,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每个历史时 代都有它的时代精神是合理的
7 1、神学阶段(虚构阶段):是指远古至中世纪早期(1300 年之前)的这段历 史。又可细分为三个具体时期:拜物教时期,多神教时期和一教独尊的基督教时 期。在每个具体时期里都有相应的社会组织出现或社会关注的问题提出来。 2、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从 1300 年到 1800 年的“西方革命”时期。 此时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牧师和法官,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国家,而占主导地位的社 会组织则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团结是依赖法律体系形成的。 3、科学阶段(实证阶段):社会发展的顶峰。主要标志是科学的普及、实证 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及科学社会作用的增长。实证社会主要由牧师、银行家和工业 家共同管理。 第四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要保证社会学获得有关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真实规律,就必须使用那些在 自然科学中使用的实证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比较。 1.观察法。孔德认为,观察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规 律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 2.实验法。分为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两种类型。 3.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 比较,可以从中窥探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与动物界的联 系和区别。 4.历史法。历史地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最适合于对社会现象的 考察。历史法是从事物的先后和连续上考察社会现象和状态的一种方法, 注重于事物的发展过程正是历史方法的基本特点。 第五节 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 1、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 2、牧师的特殊作用 3、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 4、关于社会的进步 评说: 一、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研究社会,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僧侣主义, 把社会学发展成客观性对科学有积极意义,但并不彻底。 二、方法论上的贡献要比具体的理论研究更突出,但显露出典型的资产阶级 学者的立场和缺陷。 三、社会分工造成的人与人的相互依赖性,但基本上是一种资产阶级学者的 保守立场来认识分工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孔德的社会学充满内在矛盾一方面为论证资本主义诞生和确立的合理性,他 站在进化论立场上,主张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可抗拒的规律,但另一方面又把资本 主义看作人类历史发展到最高阶段,强调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与调节。人类社 会发展三阶段规律的认识是唯心主义,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每个历史时 代都有它的时代精神是合理的
第三章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第一节生平与著述 家庭影响。 、斯宾塞生活的年代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 、斯宾塞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社会有机论和进化论 斯宾塞的科学观与进化原则 1、进化:物体的集结,集结时其运动消散,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由不确定 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化到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 A.分散到集中 B.集中到分化 C.从不确定的、不定型的、无序的状态到确定的、有形的状态。 2、进化的动因是“力的恒久性”分为引力和斥力,引力导致运动,斥力导 致静止,当两者平衡,物的分化和整合趋向平衡,一定的进化过程完成。当外界 作用使引力和斥力的平衡打破时,全部重新开始。均衡是进化的起点和终点。 二、社会是有机体一反复论证社会和生物有机体的相似性,其目的是运用宇 宙万物的普遍规律进化规律,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 1、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社会唯名论和社 会唯实论。斯宾塞是从唯实论出发来解释社会的 社会唯名论:霍布斯、亚当斯密等英国功利主义为代表,充分肯定个人和个 人利益的重要性,认为社会是一个虚幻的存在物,社会是表示这个虚幻存在的 个名称。 社会唯实论:欧陆理性主义者斯宾诺萨、孟德斯鸠和黑格尔,认为社会固然 由个人组成,但个人一旦组成社会,就具有了独立存在的特性,因此社会是一个 整体 2、社会作为一个实体,就有与组成它的个人不同的个性,这种个性使他与生 命有机体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一致性 A.生长过程一不断生长,规模范围扩大 B.结构日益复杂一结构分化 C.功能分化一结构分化伴随着功能的分化 D.相互依赖一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日益密切 3、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差别 A.社会有机体是一个松散的整体,构成的个人自由而分散:而生物有机 体的一切成分紧密结合。 B.生物有机体中,意识的功能仅集中在某一部分,而社会有机体中, 社会是增进个人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为成员的幸福而存在。 C.生物有机体有完备的器官构成和功能系统
8 第三章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家庭影响。 二、斯宾塞生活的年代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 三、斯宾塞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 社会有机论和进化论 一、斯宾塞的科学观与进化原则。 1、进化:物体的集结,集结时其运动消散,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由不确定 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化到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 A.分散到集中。 B.集中到分化 C.从不确定的、不定型的、无序的状态到确定的、有形的状态。 2、进化的动因是“力的恒久性”分为引力和斥力,引力导致运动,斥力导 致静止,当两者平衡,物的分化和整合趋向平衡,一定的进化过程完成。当外界 作用使引力和斥力的平衡打破时,全部重新开始。均衡是进化的起点和终点。 二、社会是有机体-反复论证社会和生物有机体的相似性,其目的是运用宇 宙万物的普遍规律进化规律,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 1、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社会唯名论和社 会唯实论。斯宾塞是从唯实论出发来解释社会的。 社会唯名论:霍布斯、亚当斯密等英国功利主义为代表,充分肯定个人和个 人利益的重要性,认为社会是一个虚幻的存在物,社会是表示这个虚幻存在的一 个名称。 社会唯实论:欧陆理性主义者斯宾诺萨、孟德斯鸠和黑格尔,认为社会固然 由个人组成,但个人一旦组成社会,就具有了独立存在的特性,因此社会是一个 整体。 2、社会作为一个实体,就有与组成它的个人不同的个性,这种个性使他与生 命有机体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一致性。 A.生长过程-不断生长,规模范围扩大 B.结构日益复杂-结构分化 C.功能分化-结构分化伴随着功能的分化 D.相互依赖-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日益密切 3、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差别 A.社会有机体是一个松散的整体,构成的个人自由而分散;而生物有机 体的一切成分紧密结合。 B. 生物有机体中,意识的功能仅集中在某一部分,而社会有机体中, 社会是增进个人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为成员的幸福而存在。 C. 生物有机体有完备的器官构成和功能系统
主要器官 三大功能系统 家庭制度 支持系统:生产系统一工人 礼仪制度 分配系统:商业、交通、通讯、银行一商人、银行家 政治制度 调节系统:统治阶级、管理阶级一工业资产阶级政府 社会进化论 1、社会有机体不是永远处在不停顿的变化中,而是与人体组织一样,一旦结 构和功能的变化适应了环境的要求,达到了均衡 2、进化不是直线式,倒退的发生是肯定,不可避免的 3、进化方向不是单一的,不同社会的进化方向是多样的 第一、社会进化目的论。 第二、社会系统的功能论 第三、社会分工论。 第四、社会进化模式论, 第三节关于社会的类型 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社会分类的标准 1、按照社会进化的程度或社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分为简单社会,复杂社 2、按照社会内部管理形式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关于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比较 军事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强制,工业类型社会的社会是建立在志愿合作 和个人自我节制的基础上的。国家的存在是“有意设计的合作”,正是这 种类型的合作促进了国家的诞生:另一种是自发的私人合作。 第四节关于国家的政治理论 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及其权力的基础 首先,斯宾塞对国家和社会的概念作了区分。国家是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 即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 其次,国家及其政府机构相当于动物有机体系统的神经系统,一个强有力的 调节机制。 再次,国家的权力基础是从人的心理方面回答的,提出“对活人的恐惧”是 政治权力基础。 二、国家活动的领域和范围 斯宾赛大力宣扬社会自动化的思想,以此作为限制国家和政府活动范围的理 论依据
9 主要器官 三大功能系统 家庭制度 支持系统:生产系统-工人 礼仪制度 分配系统:商业、交通、通讯、银行-商人、银行家 政治制度 调节系统:统治阶级、管理阶级-工业资产阶级政府 三、社会进化论。 1、社会有机体不是永远处在不停顿的变化中,而是与人体组织一样,一旦结 构和功能的变化适应了环境的要求,达到了均衡。 2、进化不是直线式,倒退的发生是肯定,不可避免的 3、进化方向不是单一的,不同社会的进化方向是多样的。 第一、社会进化目的论。 第二、社会系统的功能论。 第三、社会分工论。 第四、社会进化模式论, 第三节 关于社会的类型 ――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一、社会分类的标准 1、按照社会进化的程度或社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分为简单社会,复杂社 会。 2、按照社会内部管理形式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二、关于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比较 军事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强制,工业类型社会的社会是建立在志愿合作 和个人自我节制的基础上的。国家的存在是“有意设计的合作”,正是这 种类型的合作促进了国家的诞生;另一种是自发的私人合作。 第四节 关于国家的政治理论 一、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及其权力的基础 首先,斯宾塞对国家和社会的概念作了区分。国家是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 即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 其次,国家及其政府机构相当于动物有机体系统的神经系统,一个强有力的 调节机制。 再次,国家的权力基础是从人的心理方面回答的,提出“对活人的恐惧”是 政治权力基础。 二、国家活动的领域和范围 斯宾赛大力宣扬社会自动化的思想,以此作为限制国家和政府活动范围的理 论依据
1.同等自由法。 2.政治不干涉主义 3.专门化的管理 4.国与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 评说 (一)、孔德和斯宾塞都与实证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前提,对社会发 展持进化论的观点,以一种自然秩序的眼光来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分化与 等级制度等。差异 1.研究方向不同。孔德着重点是人类精神的发展史,从神学思考进入到现 代的实证科学,而斯宾塞著重点是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社会与个人关系上,孔德以社会优先,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服 从社会。斯宾塞以个人优先,社会为个人而存在,是增进个人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3.社会进化模式上,孔德的单线发展观,斯宾塞认为每个社会从简单到复 杂的方向发展,但发展的具体类型不同,分类按社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确定。 (二)、斯宾塞的主要观点 1.把社会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力图把自然科学成就运用于社会领域, 但把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作简单的类比 2.第一个系统使用结构,功能概念,把社会理解为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的系统,一定的功能与一定的结构相适应,功能变化引起结构变化。 3.坚定的社会进化论者,但不是从社会内部矛盾来认识社会发展,而是把 社会发展的原因归结为数量和规模的变化,归结为社会与外部坏境的关系变化 4.资产阶级的扩张政策,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为英国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 作辩护,侵略扩张,弱肉强食。 第四章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先驱 马克思(1818-1883)与恩格斯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理论影响了中 国几代知识分子,并改变中国的过去,决定了中国的现在还将影响到中国的将来 马克思是经济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记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长 期以来,在马克思和社会学之间,存在一种奇特的关系:一方面,在20世纪80 年代以前,在苏联、东欧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社会学,取消 社会学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 社会学界,马克思并不被视为社会学家。但是,所有的社会学家又都承认,各种 社会学理论无不是在与马克思主义的对峙中产生和发展的 在西方社会学界尤其在美国社会学界,对马克思的态度在20世纪60年代出 现转折。这部分归因于年轻的一代美国及欧洲社会学家从反越战、黑人民权运动 以及青年“大造反”运动中获得的经验。马克思、马尔库塞以及毛泽东“3M” 的思想得到一定的传播。阿隆把马克思列为七位经典社会学家之一。20世纪70 年以后,没有谁会对马克思的社会学家的地位提出质疑。当代英国社会学家吉登 斯认为马克思、迪尔凯姆和韦伯是三位最为杰出的经典社会学大师,代表社会学 三种主要传统
10 1.同等自由法。 2.政治不干涉主义 3.专门化的管理 4.国与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 评说: (一)、孔德和斯宾塞都与实证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前提,对社会发 展持进化论的观点,以一种自然秩序的眼光来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分化与 等级制度等。差异: 1.研究方向不同。孔德着重点是人类精神的发展史,从神学思考进入到现 代的实证科学,而斯宾塞著重点是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社会与个人关系上,孔德以社会优先,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服 从社会。斯宾塞以个人优先,社会为个人而存在,是增进个人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3.社会进化模式上,孔德的单线发展观,斯宾塞认为每个社会从简单到复 杂的方向发展,但发展的具体类型不同,分类按社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确定。 (二)、斯宾塞的主要观点 1.把社会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力图把自然科学成就运用于社会领域, 但把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作简单的类比。 2.第一个系统使用结构,功能概念,把社会理解为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的系统,一定的功能与一定的结构相适应,功能变化引起结构变化。 3.坚定的社会进化论者,但不是从社会内部矛盾来认识社会发展,而是把 社会发展的原因归结为数量和规模的变化,归结为社会与外部坏境的关系变化。 4.资产阶级的扩张政策,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为英国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 作辩护,侵略扩张,弱肉强食。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先驱 马克思(1818-1883)与恩格斯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理论影响了中 国几代知识分子,并改变中国的过去,决定了中国的现在,还将影响到中国的将来。 马克思是经济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记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长 期以来,在马克思和社会学之间,存在一种奇特的关系:一方面,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在苏联、东欧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社会学,取消 社会学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 社会学界,马克思并不被视为社会学家。但是,所有的社会学家又都承认,各种 社会学理论无不是在与马克思主义的对峙中产生和发展的。 在西方社会学界尤其在美国社会学界,对马克思的态度在 20 世纪 60 年代出 现转折。这部分归因于年轻的一代美国及欧洲社会学家从反越战、黑人民权运动 以及青年“大造反”运动中获得的经验。马克思、马尔库塞以及毛泽东“3M” 的思想得到一定的传播。阿隆把马克思列为七位经典社会学家之一。20 世纪 70 年以后,没有谁会对马克思的社会学家的地位提出质疑。当代英国社会学家吉登 斯认为马克思、迪尔凯姆和韦伯是三位最为杰出的经典社会学大师,代表社会学 三种主要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