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6学时)任务三: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修养(支撑课程目标3)知识要点: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案例教学。(18学时)任务:课程社会实践(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要点:人生与人生观、理想与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的本质与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课程应知学习目标:应会具体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内容要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社会实授课建议:践)1.学生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形成社会实践小组。根据社会实践小组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定一个研究课题,选题可以教师指定或自选。2.实践小组制定实践计划,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3.最终以多媒体课件或实践报告形成成果,并在班内进行交流,以此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师资标准4.知晓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去向:5.爱岗敬业、教书育人:6.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引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1.教材的选用必须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教材选用2.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只能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标准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版)。总成绩考核项目评分方式通过考勤评分。出勤情况(20)评价与平时作业(30)作业评分。满分平时考核(50%)考核标准参加社会实践,撰写实践报(100)社会实践(50)告。期末考核(50%)闭卷考试(100)试卷评分。撰写人:章樱馨系(教研室)主任:王先亮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时间:2025年5月20日13
13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 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 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6 学时) 任务三: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修养(支撑课程目标 3) 知识要点: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 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 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案例教学。(18 学时)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社会实 践) 任务:课程社会实践(支撑课程目标 1,2,3) 知识要点:人生与人生观、理想与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 德的本质与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主义法律的特 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学习目标: 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授课建议: 1.学生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形成社会实践小组。根据社会实践小组的兴趣和实 际情况选定一个研究课题,选题可以教师指定或自选。 2.实践小组制定实践计划,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 3.最终以多媒体课件或实践报告形成成果,并在班内进行交流,以此作为评分 的主要依据。 师资标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 4.知晓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去向; 5.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6.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引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教材选用 标准 1.教材的选用必须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2.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只能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23 版)。 评价与 考核标准 总成绩 考核项目 评分方式 满分 (100) 平时考核(50%) 出勤情况(20) 通过考勤评分。 平时作业(30) 作业评分。 社会实践(50) 参加社会实践,撰写实践报 告。 期末考核(50%) 闭卷考试(100) 试卷评分。 撰写人:章樱馨 系(教研室)主任:王先亮 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 时间:2025 年 5 月 20 日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英文名称Stituation and Policy课程编号0302031-8开课学期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必修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卓越工2课程学分适用专业程师)课程学时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483实践学时:16开课单位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课程目标36812及与毕业0.2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0.20.4要求的对2.能够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0.40.40.20.4应关系0.40.40.60.2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感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课程概述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一讲、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支撑课程目标1.2)一、知识要点1.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采取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举措:2.讲清楚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课程应知想科学指引:应会具体3.讲清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经验和启示,内容要求宣讲这一系列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二、学习目标1.了解十八大以来所取得历史性成就,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2.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成就和变革中的作用;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14
14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英文名称 Stituation and Policy 课程编号 030203 开课学期 1-8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卓越工 程师) 课程学时 总学时:64;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16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3 6 8 12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0.2 0.2 ., 0.4 2.能够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0.4 0.4 0.2 0.4 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0.4 0.4 0.6 0.2 课程概述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 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 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 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 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形 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第一讲、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支撑课程目标 1.2) 一、知识要点 1.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采取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举措; 2.讲清楚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 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科学指引; 3.讲清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经验和启示, 宣讲这一系列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 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十八大以来所取得历史性成就,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2.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成就和变革中的作用;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二讲、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支撑课程目标2.3)一、知识要点1.能够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能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能够清晰认识到中华民族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这个伟大的新发展阶段,需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二、学习目标1.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2.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大关系: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寸、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三讲、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支撑课程目标2)一、知识要点1.讲清楚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概念和论述的提出,共同富裕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2.讲清楚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新论述。新时代对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讲清楚为中央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制定的政策和举措,这些政策和举措的实施情况以及实施效果;4.讲清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意义,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举措。二、学习目标1.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党为实现共同富裕制定的政策:2.深刻认识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系;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四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撑课程目标2)15
15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二讲、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知识要点 1.能够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 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能够坚决做到“两 个维护”,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能够清晰认识到中华民族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 这个伟大的新发展阶段,需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二、学习目标 1.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2.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大关系;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 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三讲、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支撑课程目标 2) 一、知识要点 1.讲清楚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概念和论述的提出,共同富裕概念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 2.讲清楚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新论述。新时代对推进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讲清楚为中央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制定的政策和举措,这些政策和举 措的实施情况以及实施效果; 4.讲清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意义,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 会主义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举措。 二、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党为实现共同富裕制定的政策; 2.深刻认识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系;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四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撑课程目标 2)
一、知识要点1.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2.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3.二十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二、学习目标1.理解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2.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高质量发展的举措;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五讲、书写一国两制新篇章(支撑课程目标2.3)一、知识要点1.讲清楚“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功和非凡成就。香港战胜各种风雨,稳步前行:香港同胞实现当家做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2.讲清楚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3.讲清楚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由治及兴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力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香港一定能够续写“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创造繁荣发展新传奇。二、学习目标1.全面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等概念;2.深刻认识“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六讲、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支撑课程目标1.2)1.讲清楚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以及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2.讲清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举措:3.引导青年学生以高度的政治学习党的二十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广大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二、学习目标1.理解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2.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16
16 一、知识要点 1.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2.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 3.二十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2.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五讲、书写一国两制新篇章(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知识要点 1.讲清楚“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功和非凡成就。香港战 胜各种风雨,稳步前行;香港同胞实现当家做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 2.讲清楚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 3.讲清楚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由治及兴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着力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香港一定能够续写“一国两制”实践 新篇章,创造繁荣发展新传奇。 二、学习目标 1.全面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等概念; 2.深刻认识“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六讲、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支撑课程目标 1.2) 1.讲清楚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以及党的二十 大召开的重大意义; 2.讲清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一系列重大决 策、重大部署、重大举措; 3.引导青年学生以高度的政治学习党的二十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 神,凝聚广大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二、学习目标 1.理解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 2.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七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支撑课程目标1.2)1.讲清楚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当今世界,大国博奔加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全球性系统性安全风险不断增加,全球治理赤字日益高企;2.讲清楚治理安全赤字之策。全球安全倡议回答了“世界需要任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六个坚持”彼此联系,相互呼应,既有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路径;3.讲清楚中国担当之行。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二、学习目标1.理解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2.深刻认识中国的外交宗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意义;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师资标准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1.教材的选用和专题的选择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2.参照文件:教育部办公厅《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教材选用3.教材: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公布的《教学要点》编写的《时标准事报告大学生版》4.辅助教材:山东省版《形势与政策》1.考核方式:考查、评分评价与2.成绩构成:每学期成绩构成:课堂(20-40%)、考勤(10-30%)、书面作业(50-60%)考核标准形成平时成绩,每学期的成绩100%来自于平时的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八个学期的平均成绩为本门课成绩。撰写人:屈会涛系(教研室)主任:屈会涛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时间:2025年5月20日17
17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七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支撑课程目标 1.2) 1.讲清楚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当今世界,大国博弈加剧,传统安全与非 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全球性系统性安全风险不断增加,全球治理赤字日益高企; 2.讲清楚治理安全赤字之策。全球安全倡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 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六个坚持”彼此联系,相互呼应,既 有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路径; 3.讲清楚中国担当之行。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 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 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 2.深刻认识中国的外交宗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意义;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师资标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爱 岗敬业、教书育人。 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教材选用 标准 1. 教材的选用和专题的选择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2. 参照文件:教育部办公厅《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 3. 教材: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公布的《教学要点》编写的《时 事报告大学生版》 4. 辅助教材:山东省版《形势与政策》 评价与 考核标准 1.考核方式:考查、评分 2.成绩构成:每学期成绩构成:课堂(20-40%)、考勤(10-30%)、书面作业(50-60%) 形成平时成绩,每学期的成绩 100%来自于平时的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八个学期的 平均成绩为本门课成绩。 撰写人:屈会涛 系(教研室)主任:屈会涛 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 时间:2025 年 5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