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暗 传播学的全面批判。 1989年发生“六四”风波期间,新闻界的作用令人注目。之 后,新闻界认真反思,并引申出对传播学的批判。由此,中国大陆 传播学研究跌入低谷。一项对中国大陆主要新闻学期刊上发表的 传播学论文作内容分析的研究表明,1981年至1996年间,这些刊 物中的传播学论文不断增加,形成两个高峰时期,即1985年至 1988年和1993年至1996年两个时期,而1989年至1992年则为 低谷时期⑩ 虽然198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因受批判而受到较 大影响但许多学者此时正埋头著书立说(1992年起中国大陆出 版了一大批传播学著作),一些学者则以科学的态度来为传播学申 辩。例如,1990年第4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发表了题为《西 方新闻传播学有哪些可供借鉴》文章,作者指出:“如果因为西方 传播理论中的概念、范畴的中性,抽象作用难以把握,易受其影响 于是就把其中符合科学抽象的东西也一齐抛掉,那样就不可取 了。”而是需要“介绍和借鉴西方新闻学中一些符合我国新闻事业 需要的观念如信息观念新闻反馈观念和受众观念等 在争论中,新闻理论界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传播学有了更 加正确的评价和准确的理解,传播学研究又逐渐热闹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张隆栋教授在总结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 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到贯彻,两个基本点的 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为人正确理解时,传播学研究也得以吸收展 ①黄且、韩国飚:《1981-1996年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几种新闻 学术刊物的筒略考察》载《新闻大学》,1997年春季号。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户国考奋尹 友不有育才 传播学的 全面批判 。 年发生 “ 六 四 ” 风波期 间 , 新闻界的作用 令人注 目 。 之 后 , 新闻界认真反思 , 并引申出对传播学的批判 。 由此 , 中国 大陆 传播学研究跌入低谷 。 一项 对中国大陆主要新闻学期刊 上发表的 传播学论 文作内容分析的研究表明 , 年至 年间 , 这 些刊 物中的 传播学论 文不 断 增加 , 形成两 个高峰时 期 , 即 年 至 年和 年至 年两个时 期 , 而 年至 年则为 低谷时期 。 虽 然 年下 半年以来 , 中国大陆传播学因受批判而受到较 大影响 , 但许多学者此时 正 埋 头著书立 说 年起 中国大陆出 版 了一大批传播学著作 , 一些学者则 以科学的态度来为传播学 申 辩 。 例如 , 年第 期《中国 广播 电视学刊》上 发表了题为《西 方新闻传播学有哪些 可供借鉴》的文章 , 作者指出 “ 如果因为西方 传播理论中的概念 、 范畴的中性 , 抽象 作用难以把握 , 易受其影响 , 于 是就 把其 中符 合 科学 抽象 的东 西 也一 齐抛掉 , 那 样就不 可 取 了 。 ” 而是 需要 “ 介绍 和借鉴西 方新 闻学 中一 些 符合 我国新闻事业 需要 的观念 如信息观念 、 新闻反馈观 念和受 众观念 等 ” 。 在争论 中 , 新 闻理论 界本着 实事求 是的 精神 , 对传播学有了更 加正确的评 价和准 确的理解 , 传播学研究又逐渐热 闹起来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 系张隆栋教授在总结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 的经验教训 时指 出 “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到贯彻 , 两 个基本点的 相 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为人正 确理解时 , 传播学研究也得以吸 收展 ’ 黄且 、 韩国跳 《 一 年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对几种新闻 学术 刊物的简略考察 , 载《新 闻大学 , , 年春季号 。
并于中国传播学发展问题的思孝 97 开。反之,改革开放政策受到极‘左’思想干扰,两个基本点的辫证 关系被人曲解时,传播学研究也为之受挫,趋于消沉,所幸传播学 研究的历程,总的说来是顺利的,至于一些波折,为时比较短暂,并 且均已成为过去。① 具体地说,1990年代初,传播学在中国大陆重新获得自由的 研究空间,其主要原因是:①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讲话再次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只要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可以拿过来 借鉴和应用;②中共十四大确定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 济的特征是开放性,建设社会主义新闻学,需要吸收世界优秀的思 想文化成果;③传播学原理和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新闻学研究和 传媒实践 (二)关于“传播学本土化”的争论,传播学界创新意识增强 对本土化,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它所反映出来的强调传播 学研究要有中国自己的东西学者们还是普遍认同、接受的。事实 上,第一、二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上,就传播学的发展问题,许多学 者各抒已见、热烈讨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论争的主题也是指涉 传播学的本土化。 1982年的第一次会议,提出“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 自主创造”的十六字研究方针,研究的归宿点是“自主创造”,预示 着传播学的本土化方向 这次会议以后,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在系统介绍西方传播学 的同时,出现了探讨建立中国传播学理论体系和模式的趋势,特别 ①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尖于价国考拼尹龙泥阿万对厚者 开 。 反之 , 改革开放政策受到极 ‘ 左 ’ 思想干扰 , 两个基本点的辩证 关系被人曲解时 , 传播 学研究也为之受挫 , 趋于 消沉 , 所 幸传播学 研究的历程 , 总的说来是顺利的 , 至于 一 些波折 , 为时 比较短暂 , 并 且 均已成为过去 。 ” 具 体地说 , 。年代初 , 传 播学在 中国大陆重 新获得 自由的 研 究空 间 , 其主 要原因是 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 要讲话 再次解 放了人们的 思想 , 只要是人类创造的一 切文明成 果 , 都可 以拿过来 借鉴和 应用 中共十 四大确定要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 , 市场 经 济的特征是开放性 , 建设社会主义新闻学 , 需要吸收世 界优秀的思 想文化 成果 传播学原理和 方法已被广泛 运 用于 新闻学研究和 传媒实 践 。 《二 关 于“ 传播 学本土化 一 的争论 , 传 播 学界创 新盘 识增 强 对本土 化 , 学界有不同 的看法 , 但对它所反映 出来 的强 调传播 学 研究要有中国 自己 的东西 , 学者们还 是普 遍认同 、 接受的 。 事实 上 , 第一 、 二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上 , 就传播 学 的发展 问题 , 许多学 者各抒己见 、 热烈讨论 。 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 , 论争的主 题也是指涉 传播学的本土化 。 扭 年的第一 次会议 , 提出 “ 系 统了解 、 分析研究 、 批 判 吸 收 、 自主创 造 ” 的 十六字研究方针 , 研究的 归宿 点是 “ 自主 创造 ” , 预示 着传播学的本土化方向 。 这次会议以后 , 中国 大陆传播 学 研究在系统介绍 西 方传播学 的 同时 , 出现 了探讨建立中国传播学理论体系和模式的趋 势 , 特别 张隆栋 《大众传播学总论》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年版 , 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