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1989年到1999年,在此期间,最突出的就是三讲 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时第一次提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2000年5月—2002年5.31讲话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 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004年又写入了宪法。2006年《江泽民文选》出版。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为三句话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党的理论、路线、纲领、 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 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 3、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 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 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 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 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 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 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 在坚持执政为民。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界定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 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 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 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 实质和根本要求。【写入党章,但没有列为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理解党 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的关 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关于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 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在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与错误思想路线作斗争的长期过程中形成和 确立的。 (一)什么是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也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 线 二)毛泽东对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思想路线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首先确立的,但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概念是由邓 小平首先使用的。 毛泽东最早是在1929年6月14日写的一封信中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他在这封 信中(给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的林彪的信,长达8千字)从哲学上对当时红四军党 内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 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一些错误观点的存在只是‘历史的结穴’,是‘历史上一种错误 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经过长期实践 斗争的锻炼,深刻认识到教条主义在指导党的工作中的巨大危害,开始从思想路线上正 本清源,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他在 《反对本本主义》(当时名为《调查工作》)这篇文章中指出:“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里,“从斗争中”就是要从实际 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和主观想象出发;“创造新局面”就是要不能照搬照抄,应该有创造 性和与时俱进。(视频反对本本主义) 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文章,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 哲学基础。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和共产国际神圣化等的 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错误,如王明等认为:“对共产国际路线百分之百的忠实……是使党 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和苏维埃革命更加胜利的唯一道路和保证。”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 《矛盾论》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 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 1940年3月,王明再版1931年所写《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一书的第三版, 他在三版序言中写道:“我们党近几年来有很大的发展,成千累万的新干部新党员,对我
们党的历史发展中的许多事实,还不十分明了。本书所记载着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发 展史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因此,许多人要求了解这些历史事实,尤其在延安各学 校学习党的建设和中共历史时,尤其需要这种材料的帮助。”如何看待党的历史上的路线 是非,迫切地摆到中共中央面前。为了彻底清算王明的教条主义,党中央发动了整风运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 科学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 党性原则的高度 经过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得以正式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第一,毛泽东在晩年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逐渐背离了 他亲自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57年后,毛泽东逐渐开始背离了他长期倡导和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导致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出来了严重的曲折和挫折。 第二,“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围绕着中国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在华国锋支持下, 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观点。在“两个凡是”思想的影响下,“文化大革命”后 的中国进入了徘徊发展的时期 第三,“文化大革命”后重新恢复工作的邓小平明确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在邓 平的支持下,中国展开了实践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 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在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把解放思想上升 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丰富和发展。1980年2月29日,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第四,党的十六大在准确判断自身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方位的基础上把与时俱进这一观 念上升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新世 纪的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时代特征。胡锦涛关于求真务实的论述深化了全党对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的认识。 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