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名称 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学分 6学分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 72学时 其中:讲课: 62学时 实践: 10学时 先修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专业、 班级 全校学生 教材名称 出版社 作者 出版时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编写组 2010年6月 基本教材和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出版时间 主要参考书 邓小平文选 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 1993、1994 毛泽东选集 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 1991 江泽民文选 人民出版社 江泽民 2006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学习出版社 中共中央宣传部 2008 重点搞清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 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客 观必然性,从而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 教学目的 及要求 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增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伟大旗帜,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总体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 论成果有一个总体认识和把握: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6学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 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提出的 2、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需要实现其中国化。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本来提供的就不是到处可以套用的教条,而是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行动的 指南。 第三,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推导问题,而是一个对实践经验教训的 总结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我们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么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简单的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讲就是把原理与 中国的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包括两个过程: 方面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从实践经验凝练理论认识,从而提升 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包括三方面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世界实际问 中国特殊的国情∷:要在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可能照搬照抄别人的。要 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与国情行结合,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产生许多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这些都 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认真的概括和提炼,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増添了许多新的新内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让其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必须处理好与本土的 中国文化的关系,(近年来,文化、文明的研究成为热点,如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 秩序的重建》)让二者有机融合,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根植于 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并生长、繁荣 因此,综合以上三点,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 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 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注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这两个词,表述相近,意义却相去甚远。简单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动词, 指的是一个过程,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 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一个名词,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都涵盖在内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可以说与我们党的历史发展是相伴而行的。中国共产党的历 史就是一部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
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主要经过了几个历史阶段 1、在党的幼年时期:(遵义会议以前)由于理论匮乏、经验不足、加之对中国的实 际情况不甚了解,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不够,走了不少弯路与 曲折。(这一时段的历史发展情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正轨。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发展的 个关键转折。(在党的发展史上,有三个历史转折: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 中全会)。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在其指导下,取得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 义建设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 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总结发展实践、借鉴 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结: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梳理,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飞跃(以前不正规的表述,有所谓的三次飞跃、四次飞跃,实际 是不正确),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注意:这是新提法,这是在十七大报告中新提出来的。 讨论一下: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
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 1、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 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做出了明确界定,这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补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 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毛泽东思想产生的 思想理论条件;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五四时期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由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 优秀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毛泽东个人的性格与境界、修养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