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学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讲授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 (2)结构访谈 讲授结构访谈的概念、优点、结构访谈的设计、结构访谈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的 的概念、特点、类型,重点讲授社会调查问卷的设计、常见错误、社会调查资料 一个。特尔金、来,特点,主介特你非法的对及实,特你法在体有科学的应 用。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社会调查研究 滩点是体有科学研究的调查法及其运用。 第七章运动技术战术研究(2学时) 1.教学内容 (1)运动技术战术研究概述 介绍运动技术战术研究的特点、过程、要求。 (2)比赛技术、战术统计 介绍比赛技术、战术统计的要求、指标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 (3)运动技术与战术诊断 )容为阅读材料,课外结合专项阅读教材,回答有天阿感。 技术与战术诊 点是体有科学研 技术与战术研究方法和临场统计设计 第八章 究概述 讲报实验研究 特点、目的、分类、实验研究中的基本术语。 的原则 麦行的业、重收性尿、性原介陕致一对计的 本程 (3)基本实验设 介绍单组前后测设计、两组前后测设计、双重对照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等常用设计。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基木实验设计。 难点是体育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及开展基本的教学实验。 第九章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报告与评价(2学时) 1.教学内容 (1)科研论文的撰写要遵循国际惯例 讲授科研论文的概念、特点、类别、基本结构。 (2)体有科研论文写作体例 讲授体有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规范、体例要求、图表案例。 (3)体有科所论文的父流与报 介绍体有育科学研究论文交流形式、本科毕业论文报告与答辩程序、基本要求、注意事项。 究文的价林方法、要求、学术道德规范。 难点提示 研究论文的撰写格式。 点是华业论文答与报告
34 1.教学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讲授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 (2)结构访谈 讲授结构访谈的概念、优点、结构访谈的设计、结构访谈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3)问卷调查 讲授问卷调查的概念、特点、类型,重点讲授社会调查问卷的设计、常见错误、社会调 查资料 的数量化方法。 (4)特尔菲法 介绍特尔菲法的概念、来历、特点,主要介绍特尔菲法的设计及实施,特尔菲法在体育科学研究的应 用。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社会调查研究。 难点是体育科学研究的调查法及其运用。 第七章 运动技术战术研究(2 学时) 1.教学内容 (1)运动技术战术研究概述 介绍运动技术战术研究的特点、过程、要求。 (2)比赛技术、战术统计 介绍比赛技术、战术统计的要求、指标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 (3)运动技术与战术诊断 本内容为阅读材料,课外结合专项阅读教材,回答有关问题。 2.难点提示 重点是运动技术与战术诊断。 难点是体育科学研究的运动技术与战术研究方法和临场统计设计。 第八章 实验研究(4 学时) 1.教学内容 (1)实验研究概述 讲授实验研究概念、特点、目的、分类、实验研究中的基本术语。 (2)实验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讲授实验设计的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性原则、对照性原则、控制性原则。介绍实验 设计的基 本程序。 (3)基本实验设计 介绍单组前后测设计、两组前后测设计、双重对照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等常用设计。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基本实验设计。 难点是体育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及开展基本的教学实验。 第九章 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报告与评价(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科研论文的撰写要遵循国际惯例 讲授科研论文的概念、特点、类别、基本结构。 (2)体育科研论文写作体例 讲授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规范、体例要求、图表案例。 (3)体育科研论文的交流与报告 介绍体育科学研究论文交流形式、本科毕业论文报告与答辩程序、基本要求、注意事项。 (4)体育科研成果评价与学术规范 讲授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评价标准、方法、要求、学术道德规范。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格式。 难点是毕业论文答辩与报告
第十章模拟开题报告(2学时) 1.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模拟开题报告。 2.重、难点提示 体有科学研究选题的基本程序,课题论证的基本方法,课题整体设计,开题的科学规范。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实验教学学时 绪论 2 二体有科学研究方法论基础 三体有科学研究选题 4 四体有科学研究设计 6 五文献研究与评论 2 六 4 七运动技术与战术研究 2 八实验研究 4 九体有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报告与评价 2 十模拟开题报告 2 综合考评 2 总计 32 八、课程考核方式 核方式 质 本课程 2.成结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质量、学生讨论、课程论文等)+期末考试。 书 研究方法》(第二版),郑旗 21 4学研法》(第三版】 黄汉 [4《体有科研方法导论》,黄汉升 周登嵩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年: [5《社会研究方法》(第四),风笑天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撰写人:郑旗审核人:孟春雷审定人:李吉慧)
35 第十章 模拟开题报告(2 学时) 1.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模拟开题报告。 2.重、难点提示 体育科学研究选题的基本程序,课题论证的基本方法,课题整体设计,开题的科学规范。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 二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基础 2 三 体育科学研究选题 4 四 体育科学研究设计 6 五 文献研究与评论 2 社会调查六研究 4 七 运动技术与战术研究 2 八 实验研究 4 九 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报告与评价 2 十 模拟开题报告 2 综合考评 2 总 计 32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体育学类专业基础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投入、作业 质量、努力程度等实作评价)和终结性(课程考试)等综合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 综合成绩 =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质量、学生讨论、课程论文等)+ 期末考试。 九、参考书目 [1]《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郑旗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2]《体育科学研究法》(第三版),黄汉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张力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4]《体育科研方法导论》,黄汉升、周登嵩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风笑天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撰写人:郑旗 审核人:孟春雷 审定人:李吉慧)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导论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社会体有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其前身是《群众体有 学》。《社会体有学》的出现是对《群众体育学》一次精细的分化发展,是科学进步的表现, 突出了以“社会体育”为主的概念体系。主要讲授社会体有概述、社会体有参与、社会体 有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基本理论。重点讲授以身体锻炼为基本途径的各种群众性体有 、社会佛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要求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所学的社会体育学基本理论。 观点未解释、分析社会现实,指导当前的体有改革实践。 三、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讲授以身体锻炼为基本途径的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及其组织管理的过程。 难点是社会体有学的研究方法、社会体有学研究范国和对象的确立。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专题讨论等形式,并注重实验法和实习作业 法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数学内容 (1)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2)社会体有学科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实 验对比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3)社会体有学科的发展前景 2.重、准点提示 第意的鞋平贸膜付设计阿安】 何设计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有的概念及与社会体有相关的概念 (2)社会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社会体有发展现状、国外大众体有发展简况、当 代国外大众体有的发展状况 (3)我国社会体有的未来:由政府走向社会、由人治走向法治、由行政走向市场、 由经验走向科学、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社会体有的概念和社会体有的社会价值及我国社会体有的发展趋势。 (2)难点是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 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4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有与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对社会体有的影响、社会体有对生产方式的作用 (2)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中 向社会体有的几个要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3)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健康的定义、健康标准、健康的社会性 6
36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导论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其前身是《群众体育 学》。《社会体育学》的出现是对《群众体育学》一次精细的分化发展,是科学进步的表现, 突出了以“社会体育”为主的概念体系。主要讲授社会体育概述、社会体育参与、社会体 育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基本理论。重点讲授以身体锻炼为基本途径的各种群众性体育 活动及其组织管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理论、不同职业年龄群众体育活动 特点以及社区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妇女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社会体 育的队伍培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介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 和资格证书制度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要求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所学的社会体育学基本理论、 观点来解释、分析社会现实,指导当前的体育改革实践。 三、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讲授以身体锻炼为基本途径的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及其组织管理的过程。 难点是社会体育学的研究方法、社会体育学研究范围和对象的确立。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专题讨论等形式,并注重实验法和实习作业 法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内容 (1)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2)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实 验对比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3)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难点是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设计问卷。 第一章 社会体育概述(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的概念及与社会体育相关的概念 (2)社会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简况、当 代国外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 (3)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由政府走向社会、由人治走向法治、由行政走向市场、 由经验走向科学、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社会体育的概念和社会体育的社会价值及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2)难点是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 第二章 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4 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对社会体育的影响、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 (2)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3)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健康的定义、健康标准、健康的社会性
(4)体质概述、亚健康概述、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5)社会体有与社会文化:社会体有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社会体有与社区文化建设 (6)社会体有与大众文化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亚健康的含义以及亚健康的危害。 (2)难点是社会体有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2学时) 1.教学内容 (1)我国社会体有的目的和任务:实现我国社会体有目的与任务的基本要求、实现 我国社会体有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 (2)社会体育的地位与功能:社会体育的身心健康功能、社会体育的人文功能、社 会体有的经济功能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我国社会体有的目的和任务及其依据 (2)难点是我国社会体有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6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有参与的概念、意义 (2)社会体有参与的特点:参与人群的广泛性、参与过程的自主性、参与实践的亲 历性、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非稳定性 (3)影响社会体有参与的基本因素:个体因素、外部因素 (4)体有人口的概念、判定标准和非体有人口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有人口的概念和我国体有人口的判定标准。 (2)难点是社会体育参与的社会意义和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木因素 第五章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4学时) 1.敢学内容 (1)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政治、经济、文化、传播媒 (2)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中观因素:体有体制、体有管理水平、社会体有指导员、 场地设施 (3)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微观因素:家庭、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体育观念和需 求因素、个人的身体状况、个人生活方式、交际圈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影响社会体有参与的因素的分类 (2)难点是外在因素、内部因素及微观因素是如何影响体有参与的。 第六章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内容与方法(2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有活动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求实的原则 (2)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健身类体育活动、康复类体育活动、休闲类体育活 (3)社会体有活动的练习方法:重复练习法、持续练习法、变换练习法、间歇练习法 (4)社会体有活动的指导方法:讲解法、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练习中的保 护与帮助法 37
37 (4)体质概述、亚健康概述、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5)社会体育与社会文化:社会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 (6)社会体育与大众文化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亚健康的含义以及亚健康的危害。 (2)难点是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第三章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要求、实现 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 (2)社会体育的地位与功能:社会体育的身心健康功能、社会体育的人文功能、社 会体育的经济功能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及其依据。 (2)难点是我国社会体育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 社会体育参与(6 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意义 (2)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参与人群的广泛性、参与过程的自主性、参与实践的亲 历性、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非稳定性 (3)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个体因素、外部因素 (4)体育人口的概念、判定标准和非体育人口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人口的概念和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2)难点是社会体育参与的社会意义和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第五章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4 学时) 1.教学内容 (1)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政治、经济、文化、传播媒 (2)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中观因素:体育体制、体育管理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 场地设施 (3)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微观因素:家庭、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体育观念和需 求因素、个人的身体状况、个人生活方式、交际圈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因素的分类。 (2)难点是外在因素、内部因素及微观因素是如何影响体育参与的。 第六章 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内容与方法(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求实的原则 (2)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健身类体育活动、康复类体育活动、休闲类体育活 (3)社会体育活动的练习方法:重复练习法、持续练习法、变换练习法、间歇练习法 (4)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讲解法、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练习中的保 护与帮助法
2.重、难点提示 (1)重占是患复体有的榴念、特点、手段方法及话应证与禁忌证。 (2)难点是如何正确运用讲解法和示范法。 第七章社会体育活动的分类指导(4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有的人群分类:妇女体有、老年人体有、残疾人体有 (2)社会体有的社会组织分类:社区居民体有、企业职工体有、农村体有、家庭体有 (3)各体育人群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和健身的一般原则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妇女体有的特点及老年人身心特点。 (2)难点是我国社区体有的现状和如何促进社区体有的发展 第八章社会体育管理的内容(2学时) 1.学内容 (1)社会体有人员的管理:对参与者的管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对管理者的 管理 (2)社会体有的财务管理:经费来源、经费使用、经费使用的监督 (3)社会体育物质管理:体育场馆的经营、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 (4)社会体有信息管理:社会体有信息的类型、社会体有信息的传播、体有信息的收 集与管理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如何对锻炼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实施管理以及如何科学的经营与管理体有 一场馆设皮》速点是预算的概念及生会体有经费如何科学的使用 第九章社会体育管理的方法(2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有有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有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 健身条例》、社会体有指导员制度、国民体质测定制度、《国家体有锻炼标准》制度 (2)经济方法的作用、经济方法的局限性、经济方法的选择 (3)社会体有管理的计划方法、行政方法 (4)社会体育的社团管理及标准化管理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我国社会体有管理的几种主要方法及体有社团在社会体有管理中的作用。 (2)难占是法使方法的利整何在 第十章社会体育机构(2学时) 1.教学内容 行政机构:国家体有总局、各级人民政府、地方体育局、街道办事处、群众 会团体:体有社团概述、社会体有社团分类 (3)社会体有企业:社会体育企业经营活动的意义、过程、发展要求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社团的概念及其分类。 (2)难点是社会体有企业的含义以及他们的意义。 38
38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康复体育的概念、特点、手段方法及适应证与禁忌证。 (2)难点是如何正确运用讲解法和示范法。 第七章 社会体育活动的分类指导(4 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的人群分类:妇女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 (2)社会体育的社会组织分类:社区居民体育、企业职工体育、农村体育、家庭体育 (3)各体育人群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和健身的一般原则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妇女体育的特点及老年人身心特点。 (2)难点是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和如何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第八章 社会体育管理的内容(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人员的管理:对参与者的管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对管理者的 管理 (2)社会体育的财务管理:经费来源、经费使用、经费使用的监督 (3)社会体育物质管理:体育场馆的经营、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 (4)社会体育信息管理:社会体育信息的类型、社会体育信息的传播、体育信息的收 集与管理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如何对锻炼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实施管理以及如何科学的经营与管理体育 场馆设施。 (2)难点是预算的概念及社会体育经费如何科学的使用。 第九章 社会体育管理的方法(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有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 健身条例》、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国民体质测定制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 (2)经济方法的作用、经济方法的局限性、经济方法的选择 (3)社会体育管理的计划方法、行政方法 (4)社会体育的社团管理及标准化管理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我国社会体育管理的几种主要方法及体育社团在社会体育管理中的作用。 (2)难点是法律方法的利弊何在。 第十章 社会体育机构(2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行政机构:国家体育总局、各级人民政府、地方体育局、街道办事处、群众 组织中的社会体育机构 (2)社会体育社会团体:体育社团概述、社会体育社团分类 (3)社会体育企业:社会体育企业经营活动的意义、过程、发展要求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社团的概念及其分类。 (2)难点是社会体育企业的含义以及他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