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j.issn1001-053x.1995.05.009 第17卷第5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17 No.5 199510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0ct1995 四辊轧机支承辊止推轴承烧损原因测试 周纪华)叶煦琳)史小路)李流敏2) 杨建军) 1)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武汉钢铁公司,武汉43080 摘要通过对武汉钢铁公司热轧带钢厂粗轧机(R,~R,)设备、工艺参数的综合测试研究,论 述了四辊轧机辊系运动状态与辊系轴向力的关系,分析了辊系轴向力生成的原因和轴向力的大 小,以实测数据为依据,讨论了支承辊止椎轴承的实际负荷状况、破坏机理及工作寿命,提出了 诚少R,~R,轧机支承辊止推轴承烧损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四辊轧机,轴向力,轧辊交叉,轴承 中图分类号TG334.17,0343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Cause for Burst of Thrust Bearing of 4-H Strip Mill Zhou Jihua)Ye Xulin Shi Xiaolu Li Liumin Yang Jianjun 1)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USTB.Beijing 100083.PRC 2)Wuhan Steel Iron Corporation,Wuhan 430080 ABSTRACT A complex test about the parameters of technique and equipment has per- formed on roughing roll stands R:R of hot strip mill in WISCO.The rearch of it consis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ual motion of rolls and axial forces of rolls on 4H-mills,the forming origins and values of axial forces.Depending on the test data, the actual loading,the mechanism of fracture and the working life of thrust bearing using for back up roll are explored.at the same time,some available steps are suggested to reduce the break of thrust bearings using for back up rolls on stands R,R. KEY WORDS 4-H rolling strip mill,axial force,crossing rolling,bearing 近10多年来,国内外相继报导了板带生产中因辊系轴向力过大而发生轴承破坏和辊颈 粘结事故,并对轴向力较大的PC、CVC、HC等新型轧机进行了辊系轴向力大小和控制的 研究1~别,认为辊系轴向力约为轧制力的5%. 武钢热轧带钢厂投产七八年后,频繁发生粗轧机工作辊轴向锁门板螺栓拉断和锁门板 严重变形.当锁门板螺栓和锁门板加固后,支承辊止推轴承烧损剧增. 为探明R2~R,轧机支承辊止推轴承烧损原因,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轧机、辊系轴向力 1994-10-10收稿 第一作者男59岁教授
第 17 卷 第 5 期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l姚 年 1 0 月 OJ um a l o f U n ive sr ity o f S d en ce a n d eT ch n o l o g y B e ij i n g V砚 . 1 7 N 0 . 5 O CL I匹越巧 四 辊轧机支承辊 止推轴承 烧损原 因测 试 周纪 华 ` ) 叶 煦 琳 ` ) 史小 路 ` ) 李流敏 2 ) 杨建 军 2 l) 北京 科技大学机械工 程 学院 , 北京 l(“ X] 8 3 2) 武汉 钢 铁公 司 , 武 汉 43 0 80 摘要 通过对武汉钢铁公 司热 轧带钢厂粗轧机 (R : 一 R ; ) 设备 、 工 艺参数的综合 测 试研 究 , 论 述了 四辊轧机辊系运动状态 与辊系轴 向力 的关 系 , 分析 了 辊系 轴 向力生 成 的原 因 和 轴 向力 的大 小 . 以实测数据 为依据 , 讨论 了 支承辊止推轴承的 实际 负荷状况 、 破 坏机理及 工 作 寿命 , 提 出 了 减少 R : 一 R 4 轧机支承辊 止推轴承烧损的可 行措施 . 关键词 四 辊轧机 , 轴 向力 , 轧辊交叉 , 轴承 中图 分类号 T G 334 . 1 7 , 0 34 3 E x pe r i rne n at l R es e a cr h o f C a us e of r B urs t o f T h rus t B e a r ign o f 4 一 H S t r iP M ill Z h洲 iJ h u a ’ ) eY Xu li n ’ ) hS i iX a o l u ’ ) L i L i u m i n ’ ) aY 陀9 iJ a nj u n l ) C o ll e g e o f M e e h a n i e a l E n g 一n e e r i n g , U S T B , B e i j i n g 10 0 0 8 3 , P R C 2) W u h a n S t e e l & l r o n C o r P o r a t i o n , W u h a n 4 3 0 0 8 0 A B S T R A C T A c o m P l e x t e s t a b o u t t h e P a r a me t e rs o f t e e h n iq u e a n d e q u iP me n t h a s P e r - fo rm e d o n r o u g h i n g r o ll s t a n d s R Z & R ; o f h o t s t r i p m ill i n W I S C O . T h e r e a r c h o f i t co n s i s t s o f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P b e t w e e n a e t u a l m o t i o n o f r o ll s a n d a x i a l fo r c e s o f r o ll s o n 4 H 一 而11 5 , t h e fo r m i n g o r i g i n s a n d v a l u e s o f a x i a l fo r e s . D e P e n d i n g o n t h e t e s t d a t a , t h e a e t u a l l o a d i n g , t h e m e e h a n i s m o f fr a e t u r e a n d t h e w o r k i n g life o f t h r u s t b e a r i n g u s i n g fo r b a e k u P r o ll a r e e x P l o r e d , a t t h e s a m e t i me , s o m e a v a il a b l e s t e P s a r e s u g g e s t e d t o r e d u e t h e b r e a k o f t h r u s t b e a r i n g s u s i n g fo r b a c k u P r o ll s o n s t a n d s R Z & R 4 . K E Y W O R D S 4 一 H r o lli n g s t r i P m ill , a x i a l fo r c e , c r o s s i n g r o ll i n g , b e a r i n g 近 10 多 年 来 , 国 内外 相 继 报 导 了 板 带 生 产 中 因 辊 系轴 向力过大 而 发生轴承破坏和辊颈 粘结事故 , 并 对轴 向力 较大 的 P C 、 C V C 、 H C 等 新 型 轧 机进 行 了 辊 系 轴 向力 大 小 和 控 制 的 研究【’ 一 ’ } , 认 为辊 系轴向力约为轧 制力 的 5 % . 武钢热轧 带钢 厂投 产七 八年 后 , 频繁 发 生粗 轧机 工 作 辊 轴 向锁 门 板 螺 栓 拉 断 和锁 门 板 严重 变形 . 当锁 门板螺 栓和 锁 门板加 固后 , 支承辊 止推 轴承 烧损剧 增 . 为探 明 R : 一 R 4 轧机 支承 辊止 推轴 承烧 损 原 因 , 进 行 了 现 场 调 查 和 轧 机 、 辊 系 轴 向力 1望润一 10 一 10 收 稿 第一 作者 男 59 岁 教 授 DOI: 10. 13374 /j . issn1001 -053x. 1995. 05. 009
零音爱复蒙器高器雾客
第 17 卷 第 5 期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l姚 年 1 0 月 JO um a l o f U n iev rs ity o f S d en ec a n d eT hc n o l o gy B e ij i n g V砚 . 1 7 N 0 . 5 O LC I匹越巧 四 辊轧机支承辊 止推轴承 烧损原 因测 试 周纪 华 ` ) 叶 煦 琳 ` ) 史小 路 ` ) 李流敏 2 ) 杨建 军 2 )l 北京 科技大学机械工 程 学院 , 北京 l(“ X] 8 3 2) 武汉 钢 铁公 司 , 武 汉 43 0 80 摘要 通过对武汉钢铁公 司热 轧带钢厂粗轧机 (R : 一 R ; ) 设备 、 工 艺参数的综合 测 试研 究 , 论 述了 四辊轧机辊系运动状态 与辊系轴 向力 的关 系 , 分析 了 辊系 轴 向力生 成 的原 因 和 轴 向力 的大 小 . 以实测数据 为依据 , 讨论 了 支承辊止推轴承的 实际 负荷状况 、 破 坏机理及 工 作 寿命 , 提 出 了 减少 R : 一 R 4 轧机支承辊 止推轴承烧损的可 行措施 . 关键词 四 辊轧机 , 轴 向力 , 轧辊交叉 , 轴承 中图 分类号 T G 334 . 1 7 , 0 34 3 E x pe r i rne n at l R es e a cr h o f C a us e of r B urs t o f T h rus t B e a r ign o f 4 一 H S t r iP M ill Z h洲 iJ h u a ’ ) eY Xu li n ’ ) hS i iX a o l u ’ ) L i L i u m i n ’ ) aY 陀9 iJ a nj u n l ) C o ll e g e o f M e e h a n i e a l E n g 一n e e r i n g , U S T B , B e i j i n g 10 0 0 8 3 , P R C 2) W u h a n S t e e l & l r o n C o r P o r a t i o n , W u h a n 4 3 0 0 8 0 A B S T R A C T A c o m P l e x t e s t a b o u t t h e P a r a me t e rs o f t e e h n iq u e a n d e q u iP me n t h a s P e r - fo rm e d o n r o u g h i n g r o ll s t a n d s R Z & R ; o f h o t s t r i p m ill i n W I S C O . T h e r e a r c h o f i t co n s i s t s o f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P b e t w e e n a e t u a l m o t i o n o f r o ll s a n d a x i a l fo r c e s o f r o ll s o n 4 H 一 而11 5 , t h e fo r m i n g o r i g i n s a n d v a l u e s o f a x i a l fo r e s . D e P e n d i n g o n t h e t e s t d a t a , t h e a e t u a l l o a d i n g , t h e m e e h a n i s m o f fr a e t u r e a n d t h e w o r k i n g life o f t h r u s t b e a r i n g u s i n g fo r b a e k u P r o ll a r e e x P l o r e d , a t t h e s a m e t i me , s o m e a v a il a b l e s t e P s a r e s u g g e s t e d t o r e d u e t h e b r e a k o f t h r u s t b e a r i n g s u s i n g fo r b a c k u P r o ll s o n s t a n d s R Z & R 4 . K E Y W O R D S 4 一 H r o lli n g s t r i P m ill , a x i a l fo r c e , c r o s s i n g r o ll i n g , b e a r i n g 近 10 多 年 来 , 国 内外 相 继 报 导 了 板 带 生 产 中 因 辊 系轴 向力过大 而 发生轴承破坏和辊颈 粘结事故 , 并 对轴 向力 较大 的 P C 、 C V C 、 H C 等 新 型 轧 机进 行 了 辊 系 轴 向力 大 小 和 控 制 的 研究【’ 一 ’ } , 认 为辊 系轴向力约为轧 制力 的 5 % . 武钢热轧 带钢 厂投 产七 八年 后 , 频繁 发 生粗 轧机 工 作 辊 轴 向锁 门 板 螺 栓 拉 断 和锁 门 板 严重 变形 . 当锁 门板螺 栓和 锁 门板加 固后 , 支承辊 止推 轴承 烧损剧 增 . 为探 明 R : 一 R 4 轧机 支承 辊止 推轴 承烧 损 原 因 , 进 行 了 现 场 调 查 和 轧 机 、 辊 系 轴 向力 1望润一 10 一 10 收 稿 第一 作者 男 59 岁 教 授
·446·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5年No.5 (4)轴承座振动在操作侧支承辊和工作辊轴承座的左上角设置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垂 直方向、水平方向及轧辊轴向的振动· (5)其他参数辊型、粗糙度、工艺参数等用相应仪器测量, 13测试范围 除轧机装配状况外,均在轧机正常生产时抽样测试,共测试了541卷钢,整理分析了487 卷钢的有关参数,包括:钢种9个;单倍尺和双倍尺坯料;成品厚22~9.55m,宽 1025~1520mm. 2测试结果及分析 2.1Rz轧机可逆轧制时辊系轴向位移和轴向力 R,轧机上多为3、5道次轧制,也有7道次轧制,各个参数测试的典型波形图如图2所示, (a1 第一道 第二道 第三道 Is 1533-21 w.s. 九批卷号 图2R,轧机测试波形图(a3道次;b5道次) 从图2a可以看出,轧件咬入时支承辊转速大于20rmin,轧件抛出时的为25rmin,上、下 支承辊轴向力(Tu、TL)和上工作辊轴向力(Twu)为类似于三角形波形.这是由于 辊系存在轴向间隙所致·轴向力使轧辊产生轴向位移,并随之增大,直至轴向间隙完全消
· 4 46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1 995 年 N o . 5 (4) 轴承 座 振动 在操作侧 支承 辊和工 作 辊轴承 座 的左上 角设 置加 速度 传感 器 , 测 量 垂 直方 向 、 水平方 向及 轧 辊轴向的 振动 . ( 5) 其他参数 辊 型 、 粗糙 度 、 工艺 参数等用 相应 仪器 测量 . 1 3 测 试范 围 除轧 机 装配 状况 外 , 均在 轧机 正常生 产 时抽 样测 试 , 共测试 了 5 41 卷钢 , 整理分析了 4 87 卷 钢 的 有 关 参数 , 包 括 : 钢 种 9 个 ; 单 倍尺 和 双 倍 尺 坯 料 ; 成 品 厚 .2 2 一 9 . 5 5 n U n , 宽 1 0 2 5 一 1 52 0 In l l l . 2 测试结 果及分析 .2 I R : 轧机可逆轧制时辊 系轴向位移和轴 向力 R : 轧机 上 多 为 3 、 5 道 次轧制 , 也有 7 道次轧制 . 各个参数测试 的典型波形图如图 2 所示 . 一 J, 、 ~ / 尸一 一~ S w ` 一一二~ ( b ) F 第 四 道 元 ~ 己 一 弄 写 : . ` l S * , 图 2 R Z 轧机测试波形图 a( 3 道 次; b s 道次 ) 从图 a2 可以看 出 , 轧件咬人时支承辊转速大于 20 r /而 n , 轧件抛出时的为 25 r娜 n , 上 、 下 支承 辊 轴 向力 (几 u 、 几 ) 和 上 工 作 辊 轴 向 力 归偏 u ) 为 类 似 于 三 角 形 波 形 . 这 是 由 于 辊系存在轴 向间 隙所致 . 轴 向力 使轧 辊 产 生 轴 向位 移 , 并 随之 增 大 , 直 至 轴 向 间 隙完 全 消
Vol.17 No.5 周纪华等:四辊轧机支承辊止推轴承烧损原因测试 447. 除,轴向力增大到某一稳定值·当轧件较短时,辊系轴向间隙尚未完全消除,即轴向力没能 达到稳定值轧件便抛出,轴向力随之突降,从图2b可以看出:R,在单道次时T指向传动 侧,双道次时T指向操作侧,而且,单道次时的TB大于双道次,从第4道次后,T。能达 到稳定值, 2.2工作辊与支承辊交叉时的轴向力 在测试当年的大修前、后,对R、R,轧机的辊系及机架窗口尺寸进行了测量,换算出 轧辊间的交叉角6,如附表所示, 附表轧辊间交叉角 交叉角 R,轧机大修前 R,轧机大修后 R,轧机大修前、后 e() 0.0970 0.0559 0.0800 62() 0.0543 0.1135 0.0425 8/() 0.0376 0.0144 0.0982 附表中,0,为上支承辊与上工作辊的交叉角,0,为上、下工作辊的交叉角,0,为下支 承辊与下工作辊之间的交叉角· R,轧机的交叉角0与Tu的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T随着0角的增加 而增大;R,轧机单道次时TU大于双道次时的T,这也是支承辊止推轴承中靠驱动侧的那 列总是烧损的原因之一, 90 70 ● 50L 单通大数据区 双道次数据区 30 0 0 6 8 0 0.×10-/°) 图3R,轧机Tm与0的关系 23轧辊轴承的振动 从3个方向对R,轧机支承辊辊箱和工作辊辊箱振动测试的频谱分析可知:咬钢、抛钢 时,支承辊辊箱的轴向冲击比其余两个方向要大;止推轴承锥柱与座圈的接触频率为22HZ
V o l . 17 N o . 5 周纪华等: 四辊轧机支承辊止推轴承烧损 原因测试 · 4 .7 除 , 轴 向力增 大 到某 一稳定 值 . 当轧 件较 短 时 , 辊 系轴 向间 隙尚未完全 消除 , 即轴向力 没能 达 到稳 定值轧件便 抛 出 , 轴 向力 随之 突降 . 从 图 Zb 可 以 看 出: R Z在 单道 次时 BT 指 向 传动 侧 , 双 道次 时 几 指 向操 作 侧 , 而 且 , 单道 次 时 的 几 大 于 双 道 次 , 从 第 4 道 次后 , 几 能 达 到稳 定值 . .2 2 工 作辊与支 承辊交叉 时的轴向 力 在测试 当年 的大 修前 、 后 , 对 R Z 、 R 4 轧机 的辊 系及 机 架 窗 口 尺寸 进 行 了 测量 , 换 算 出 轧 辊 间的交 叉角 0 , 如附表 所示 . 附表 轧辊 间交叉角 交叉 角 R Z 轧机大修前 R Z 轧机大修后 R 4 轧机大修前 、 后 8 1 /( 。 ) 0 . 的7 0 0 . 055 9 OD 8() 0 仇/( “ ) 0 . 0抖 3 0 . 1 13 5 0 · 伙2 5 氏/( 。 ) 0 . 0 37 6 0 . 0 14 4 0 . 的8 2 附表 中 , O ; 为上 支承 辊与上 工作 辊 的交叉 角 , 0 : 为 上 、 下 工 作 辊 的交 叉 角 , 0 : 为下 支 承 辊 与下 工作 辊 之 间的交 叉角 . R Z 轧机 的交 叉角 e 与 T B 。 的关 系如 图 3 所示 . 从 图 3 可 以 看 出 : 几 U 随 着 e 角 的 增 加 而增 大 ; R Z 轧机单道 次时 瑞 大 于双道 次 时 的 瑞 , 这也是 支 承 辊 止推 轴承 中靠驱动 侧的那 列总是烧 损 的原 因之 一 . 叼戈 1 ù 二 g 2 4 6 8 10 0 , x 10 一 ’ /( 。 ) 图 3 R Z 车L机 瑞与 a 的关系 2 3 轧辊轴承 的振动 从 3 个方 向对 R : 轧机 支承 辊辊箱 和工 作辊 辊箱振 动 测 试 的 频 谱分 析可 知: 咬钢 、 抛 钢 时 , 支承辊 辊箱 的轴 向冲 击 比其 余两 个方 向要大 ; 止 推轴承 锥柱 与座 圈 的接 触频 率 为 2 H z
·44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5年No.5 且锥柱与座圈接触时压力方向是倾斜的,介于支承辊轴向与轧制方向之间,而在频谱分析 中,具有频率为22Hz的振动振幅不大.因此它不会出现谐振而导致止推轴承烧损. 2.4支承辊轴承轴向力分布 实测止推轴承的4个位置,在轧制过程中,每个道次的轴向力并不相等,即止推轴承在轴 向存在着严重偏载,将每个道次中受力最大和受力最小传感器上的作用力的比值视为偏载系 数,统计得到的偏载系数值,对R,及R,轧机分别为1.41~1.63,1.32~1.45. 2.5支承辊轴向力和轴向位移 测试结果分析表明,R,轧机上、下支承辊的最大轴向力分别为103t,151t,相当于轧 制力的7%~11%;上、下支承辊的当量轴向力为43.4t、79.7t.上、下支承辊最大位移分 别为2.91mm、4.5mm. R,轧机上、下支承辊的轴向力稍小于R4轧机,其最大值分别为134t,96t,这无疑与 当时轧机的工况有关· 32TR510C止推轴承破坏机理及工作寿命分析 31止推轴承的额定寿命 R,~R,轧机支承辊止推轴承是日本光洋株式会社产品,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2TR510C, 外圈浮动只能承受轴向载荷,制造厂设计规定轴向力为轧制力的2%~3%,按S0公式 计算,在当量载荷分别为43.4t、66.23t,75t时,其相应的额定寿命为25a、6.12a、4.05a(按 每个轴承年工作500h).由此可知,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止推轴承具有较长的工作寿命, 在已破坏的轴承中,有10%的轴承寿命不足60d.现以该值计,可推算出轴承的当量 载荷应为195t其最大载荷可能达到300~400t,约为轧制力的12%~16%,此值大大 超过了现场实测与文献记载,然而从锁门板变形及其固定螺栓拉断事故来看,达到200的 轴向力是可能的,但不会因疲劳破坏导致如此短的使用寿命· 3.2上推轴承滚道断裂 国外研究表明:存在圆周应力作用的轴承寿命大大低于额定寿命;当滚道有微小裂 纹时,即使接触应力不变,在圆周应力作用下,会大大加快轴承的破坏,出现有或无剥落情 况下的滚道断裂;在圆周应力为211MPa,接触应力为1025MPa时,轴承只运行了42.8h,滚 道便断裂.文献[6] (1)轴承外圈介绍,圆周应力200MPa为滚道发生断裂的临界值. 2TR510C轴承有两列锥柱,每列43个,取外圈的1/43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4 所示, 将外圈看做曲梁,得: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1 99 5年 N o . 5 且 锥柱与座圈接触 时压 力 方向是倾斜 的 , 介于 支承 辊轴向与轧 制方 向之 间 , 而 在 频 谱分 析 中 , 具有频率为 2 zH 的振动振幅不大 . 因此 它不 会出现 谐振 而 导致 止 推轴承烧 损 . .2 4 支承 辊轴承轴向 力分布 实测 止推 轴承的 4 个 位置 , 在轧制 过程 中 , 每个道次的轴向力 并不相等 , 即止推轴承在 轴 向存 在着 严重 偏载 . 将每个 道 次 中受力最 大 和受 力最小 传感 器上 的作 用力 的 比值 视为偏载 系 数 , 统计得到 的偏 载 系数值 , 对 R : 及 R 4 轧 机分 别 为 1 . 41 一 1 . 63 , 1 . 32 一 1 . 45 · 2 5 支承辊轴 向力和轴 向位移 测试结果分析表 明 , R 4 轧机 上 、 下 支承辊 的最 大轴 向力 分别 为 103 t 、 巧 lt , 相 当于 轧 制力 的 7 % 一 fl % ; 上 、 下支 承辊 的 当量轴 向力 为 43 4 t 、 79 . 7t . 上 、 下 支承辊最大 位移分 别 为 2 . 9 1 n u n 、 4 . 5 r o ln . R : 轧机上 、 下 支承辊 的轴 向力 稍小 于 R 4 轧 机 , 其 最 大 值 分 别 为 134 t 、 % t , 这 无疑 与 当时轧机的工 况有 关 . 3 2T R 51 笑 止推轴承破坏机理 及工作 寿命分 析 1 1 止推轴承的额定 寿命 R : 一 R 4 轧机支承辊止推轴承是 日本光洋株 式 会社 产 品 , 为双列 圆 锥滚 子 轴 承 ZT R 51 0C , 外 圈浮动 只 能承 受轴 向载 荷 , 制 造厂 设计规定 轴 向力 为轧 制 力 的 2 % 一 3 % . 按 15 0 公 式 计算 , 在 当量 载 荷分 别为 4 3 . 4 t 、 6 6 . 2 3 t 、 7 5 t 时 , 其相应的额定寿命为 2 5 a 、 6 . 12 a 、 4 D 5 a ( 按 每个轴承 年工 作 5 0 h) . 由此可 知 , 在 目前 的 生产条 件下 止推 轴承具 有较 长 的工作 寿命 . 在 已 破坏 的轴承 中 , 有 10 % 的轴 承寿命不 足 60 d . 现 以 该 值 计 , 可推 算 出轴 承 的 当量 载荷 应为 19 5t , 其最大 载荷 可能 达到 30 一 4X() t , 约为轧 制力 的 12 % 一 16 % , 此值大 大 超过 了现 场实测 与文 献记载 , 然而从锁 门板 变形及 其固定 螺 栓 拉 断事 故 来看 , 达 到 20 t 的 轴 向力是 可 能 的 , 但 不 会 因疲 劳破 坏 导致如此 短 的使用寿命 . 1 2 止推轴承滚道断 裂 国外研 究 〔’ , 6】表 明: 存在 圆周 应力 作 用的轴承寿命大大 低于 额定 寿命 ; 当滚 道 有 微 小 裂 纹 时 , 即使接 触应 力不 变 , 在 圆周 应 力作 用下 , 会大大 加快 轴承的破坏 , 出现有或 无剥 落情 况 下 的滚道断裂 ; 在 圆周应力为 21 1 M P a , 接触应力 为 1 0 25 M P a 时 , 轴承 只运行 了 42 . 8 h , 滚 道便断裂 . 文 献 【6] ( l) 轴承外 圈 介绍 , 圆周应力 2 0 M Pa 为滚道 发生 断裂 的临界值 . ZT R 51 笑 轴承有两 列锥 柱 , 每 列 43 个 , 取 外 圈的 1 4/ 3 为研 究 对象 , 其 受 力 情 况 如 图 4 所示 . 将外 圈看 做 曲梁 , 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