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届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 宋志坚 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 有批评。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他认为厚葬劣习之 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义。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 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活人希冀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 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 人家来掘墓。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 盾的。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 充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 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 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但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不彻底。“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 之,而亦无以定实然”。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 有小旮旯的。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 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葬礼是儒家之“礼”的一个重要方面。倘若世人皆 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对此, 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 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孟 子将墨子当作“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 重要对象,丧葬问题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王充 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岀了他反对厚 葬的观点,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子以及 儒家的小旮旯 赞成薄葬的王充,却又批评主张薄葬的墨家,他没有就事论事,反对厚葬的不仅 是墨家,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 中之一,便是“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 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弱”之恶果,更能从厚葬薄葬论与有鬼无鬼关系, 洞悉厚葬之源。王充在《作对》篇中直言:“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 明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晓解约葬,更为节俭。” 做学问的,很容易以学派站队,以观点划线,党同伐异。王充却是一码归一码, 不为某一学派或某一观点所囿,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各取所长,各弃所短。这 种实事求是精神,窃以为相当难得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 2020 届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 宋志坚 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 有批评。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他认为厚葬劣习之 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 “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义。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 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活人希冀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 “成形害 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 人家来掘墓。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 盾的。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 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 充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 “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 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 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但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不彻底。“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 之,而亦无以定实然”。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 有小旮旯的。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 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葬礼是儒家之“礼”的一个重要方面。倘若世人皆 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对此, 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 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孟 子将墨子当作 “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 重要对象,丧葬问题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王充 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 葬的观点,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子以及 儒家的小旮旯。 赞成薄葬的王充,却又批评主张薄葬的墨家,他没有就事论事,反对厚葬的不仅 是墨家,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 中之一,便是“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 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弱”之恶果,更能从厚葬薄葬论与有鬼无鬼关系, 洞悉厚葬之源。王充在《作对》篇中直言:“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 明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晓解约葬,更为节俭。” 做学问的,很容易以学派站队,以观点划线,党同伐异。王充却是一码归一码, 不为某一学派或某一观点所囿,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各取所长,各弃所短。这 种实事求是精神,窃以为相当难得
(原载《文汇报》2013年12月28日)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充在《薄葬(中结合有鬼无鬼的观点,对儒家的厚葬主张和墨家的薄葬主张 均进行了批判 B.作者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 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C.生在一个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正是因为如果孔子坚 持无鬼论,那么儒家主张的葬礼中的“礼”,就不会被人们认同。 D.作者认为,做学问的人,总以学派为标准站队,以观点为标准划清界限,党同 伐异,而王充却不是此类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充准确地抓住了墨家主张问题的核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好的揭示了 墨家包括“薄葬”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B.“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正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 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C.作者先驳自相矛盾的墨家,再批推崇厚葬的儒家,顺势提出自己对王充的看法, 有理有据,水到渠成。 D.引用《作对》篇中的话,是为了证明王充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不信鬼,主张薄 葬,且毫不避讳谈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丧葬问题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因此,在中国思 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 B.孔子坚持厚葬主张,为推行“礼葬”,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避而不谈,历代儒 家学者亦是如此 C.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可见当时 儒墨之争的激烈状况。 D.王充虽指斥墨家的有鬼论,但能摒弃派别之争,赞同墨家薄葬主张,正是其作 为学者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为了庆祝第35个教师节,教育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庆祝2019年教师节有关 工作的通知》 笔者对照了最近几年教育部庆祝教师节的通知,发现今年的通知跟以往有五处不 同的地方。 落实教师待遇。今年的提法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 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依法维护教师权益’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中从立法的角度保障教师的权益 三、减轻教师负担,让老师安安静静教书,做好教书育人主业,才是教育的正道 四、关心教师健康’教师工作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强度很大,除了业 务工作外,学生管理更是要很多精力,还有很多份外工作,更是让老师身心疲惫 五、因地制宜依法安排教师休养,必须保证教师寒暑假的休假权’ (来源:中国教育网)
(原载《文汇报》2013 年 12 月 28 日)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充在《薄葬(中结合有鬼无鬼的观点,对儒家的厚葬主张和墨家的薄葬主张 均进行了批判。 B.作者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 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C.生在一个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正是因为如果孔子坚 持无鬼论,那么儒家主张的葬礼中的“礼”,就不会被人们认同。 D.作者认为,做学问的人,总以学派为标准站队,以观点为标准划清界限,党同 伐异,而王充却不是此类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充准确地抓住了墨家主张问题的核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好的揭示了 墨家包括“薄葬”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B.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正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 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C.作者先驳自相矛盾的墨家,再批推崇厚葬的儒家,顺势提出自己对王充的看法, 有理有据,水到渠成。 D .引用《作对》篇中的话,是为了证明王充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不信鬼,主张薄 葬,且毫不避讳谈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丧葬问题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因此,在中国思 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 B.孔子坚持厚葬主张,为推行“礼葬”,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避而不谈,历代儒 家学者亦是如此。 C.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可见当时 儒墨之争的激烈状况。 D.王充虽指斥墨家的有鬼论,但能摒弃派别之争,赞同墨家薄葬主张,正是其作 为学者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为了庆祝第 35 个教师节,教育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庆祝 2019 年教师节有关 工作的通知》。 笔者对照了最近几年教育部庆祝教师节的通知,发现今年的通知跟以往有五处不 同的地方。 一、落实教师待遇。今年的提法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 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二、依法维护教师权益’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中从立法的角度保障教师的权益’ 三、减轻教师负担,让老师安安静静教书,做好教书育人主业,才是教育的正道。 四、关心教师健康’教师工作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强度很大,除了业 务工作外,学生管理更是要很多精力,还有很多份外工作,更是让老师身心疲惫。 五、因地制宜依法安排教师休养,必须保证教师寒暑假的休假权’。 (来源:中国教育网)
材料二: 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 投入为4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8.39%。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4D0% 2,00% 00% 营出告告营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90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约 为4.11%.并已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趋势 40000 35000 SDIH 200 15000 10000 套套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材料三: 今年教师节,教育部将推出八大重点活动: 1.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表彰全国模范教师720名、全国 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80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600个,以及全国优秀教师 1440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60名 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今年产生的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髙教、 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其中男教师4人、女教师6人,年龄 最大69岁、最小33岁,乡村教师2人、少数民族3人。 3.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 4新时代教师形象在线宣传 5.乡村特岗教师巡回报告活动,带动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广大教师投身发展农村义 务教育。 6.教师题材优秀影片展播活动 7.新时代教师好故事征集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向全社会征 集反映教师高尚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好故事。 8.推广教师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材料二: 教育部公布的《2018 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2018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 投入为 461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8.39%。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 90 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约 为 4.11%. 并已连续 7 年保持在 4%以上。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趋势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材料三: 今年教师节,教育部将推出八大重点活动: 1.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表彰全国模范教师 720 名、全国 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80 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600 个,以及全国优秀教师 1440 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160 名。 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今年产生的 10 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高教、 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其中男教师 4 人、女教师 6 人,年龄 最大 69 岁、最小 33 岁,乡村教师 2 人、少数民族 3 人。 3.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 4.新时代教师形象在线宣传。 5.乡村特岗教师巡回报告活动,带动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广大教师投身发展农村义 务教育。 6.教师题材优秀影片展播活动。 7.新时代教师好故事征集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为主题,向全社会征 集反映教师高尚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好故事。 8.推广教师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来源:新浪网2019.9.7 材料四: 11月9日,湖北省庆祝第35个教师节大会召开。省委书记蒋超良出席并讲话,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主持大会,省政协主席徐立全等领导出席了大会。 会上宣读了楚天园丁奖、湖北省农村先进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决定并颁 奖。蒋超良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祝贺,向全省76 万多名扎根基层一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 蒋超良在会上指出,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抓好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工作,确保党中 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同时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健全和完善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体现教育优 先原则,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社会、职 业地位 会上,湖北省优秀教师代表韩伟、吴又存、何成才、刘经南作了发言 (来源:2019.10.10荆楚网,有删节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庆祝2019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有五处跟以往 不同的地方,都是对教师的权益保障 B.材料二中的两幅图显示,我国教育经费总投人数和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总之 中的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分别46135亿元、4.11%。 C.教育部在2019年教师节推出的八大重点活动,类型众多、覆盖面广,以全面 展现模范优秀教师形象为主题,值得称颂。 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强调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了教育 对湖北地区发展起主要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部《关于做好庆祝2019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因地制宜依法安 排教师休养”的提法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灵活性。 B.“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的提法,体现了教师待遇落实工作的艰 巨性和长期性,需要建立有效机制进行督促。 C.蒋超良在湖北庆祝第35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政府对教育的优先原则, 体现了湖北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D.选文四则材料分别从政策、资金、具体举措等方面列述教育部为教育保驾护航 的做法,利国利民。 6.请结合材料,归纳我国重视教育的具体做法,并根据你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 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过河 周涛 这时我才发现,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一路走了20多公里,它都极轻快而 平稳,眼看着在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 河 它是那样怕水。尽管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 清澈平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
(来源:新浪网 2019. 9. 7) 材料四: 11 月 9 日,湖北省庆祝第 35 个教师节大会召开。省委书记蒋超良出席并讲话,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主持大会,省政协主席徐立全等领导出席了大会。 会上宣读了楚天园丁奖、湖北省农村先进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决定并颁 奖。蒋超良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祝贺,向全省 76 万多名扎根基层一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 蒋超良在会上指出,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抓好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工作,确保党中 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同时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健全和完善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体现教育优 先原则,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社会、职 业地位。 会上,湖北省优秀教师代表韩伟、吴又存、何成才、刘经南作了发言。 (来源:2019. 10. 10 荆楚网,有删节)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庆祝 2019 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有五处跟以往 不同的地方,都是对教师的权益保障。 B .材料二中的两幅图显示,我国教育经费总投人数和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总之 中的比例逐年上升,2018 年分别 46135 亿元、4.11%。 C.教育部在 2019 年教师节推出的八大重点活动,类型众多、覆盖面广,以全面 展现模范优秀教师形象为主题,值得称颂。 D.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强调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了教育 对湖北地区发展起主要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教育部《关于做好庆祝 2019 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因地制宜依法安 排教师休养”的提法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灵活性。 B.“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的提法,体现了教师待遇落实工作的艰 巨性和长期性,需要建立有效机制进行督促。 C.蒋超良在湖北庆祝第 35 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政府对教育的优先原则, 体现了湖北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D.选文四则材料分别从政策、资金、具体举措等方面列述教育部为教育保驾护航 的做法,利国利民。 6.请结合材料,归纳我国重视教育的具体做法,并根据你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 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过河 周涛 这时我才发现,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一路走了 20 多公里,它都极轻快而 平稳,眼看着在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 河。 它是那样怕水。尽管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 清澈平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
这匹蠢马,这个貌似矫健的懦夫!它的眼睛惊恐地张大,前腿劈直,胸颈往后仰, 仿佛面前横陈的不是一条可爱的小河,而是一道死亡的界线或无底的深渊。 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对水一定患有某种神经性恐惧症。也许在它来到世间的为 期不算很长的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忆,因而这愚蠢的畜牲总结出 了一条不成功的经验,像一个顽固的被捕的间谍似的,任凭你脚踢鞭打,它就是 不使自己的供词跨过头脑中那个界线 我想了很多办法一一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然后暗转方向直 奔河水,打算使其不备而奋然驰过,结果它却在河沿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 马头上翻下去.不远处恰有一座独木桥,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河到对岸, 用力从对岸那边拽,但它依然劈腿扬颈,一用力,我又差点儿被它拽下水。 面对如此一匹怪马,我只好长叹:吾计穷矣’但今天又必须过河,我必须去酒厂; 倘要绕道,大约需再走20公里。无奈之下,只得朝离得最近的一座毡房走去, 商量先把马留在这里,我步行去办完事再来骑走。 掀开毡帐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床上,似有重病 她抬起眼皮,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站起 来也很困难似的。看样子,她至少有80岁;垂暮之年,枯坐僵卧,谁知哪一刻 便灵魂离开躯壳呢?可是既然进了门,总不好扭头便走,我只好打着手势告明她 我的困难和请求,虽然我自己也觉得等于白说。 她听懂了一一其实是看懂了。摆摆手,让我把她从床上搀起来,又让我扶她到外 边去。到了河边上,她又示意让我把她扶上马鞍。我以为老太太的神经是不是也 不对劲儿了,她连路都走不稳,瘦弱得连躺着都叫人看着累,竟然“狂妄”地要 替我骑马过河,这不是拿我开玩笑吗?我这样年轻力壮的汉子尚且费尽心机气喘 吁吁而不能,她能让这匹患有神经性恐水症的马跨进河水?我无论怎样钦佩哈萨 克人的马上功夫,也不能相信她眼前这种可笑的打算。 可是当我刚把她扶上马背,我就全信了。她那瘦小的身躯刚刚落鞍,那马的脊背 竟猛然往下一沉,仿佛骑上来一个百十公斤重的壮汉,原来的那种随随便便满不 在乎的顽劣劲儿全不见了,它立得威武挺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骑在背上的 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士兵遇上强有力的统帅那样。这马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 分了。它当然还是不想过河,使劲儿想扭回头,可是有一双强有力的手控住了它, 它欲转不能。它小蹄朝后挪蹭的劲儿突然被火烧似的转化为前进的力,嗒嗒地跃 进河中,水花劈开,在它胸前分别朝两边溅射。铁蹄踏过河底的卵石发出沉重有 力的声响,它勇猛地一用力,最后一步竟跃上河岸,湿漉漉地站定 我把老太太扶下马,又把她从独木桥上扶回对岸,然后在她的视线里牵马挥手告 别(我不敢当她的面上马)。她很弱,在河对岸吃力地站着,久久目送我 此事发生在1972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就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 着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开始马不愿意过河,甚至对过河表现出恐惧,是因为它曾经遭受过洪水的 可怕袭击 B.文中采用了对比写作手法,“我”的年轻力壮与老太太的年迈体衰,马在 我”面前的桀骜不驯与在老太太面前的心神相通,激发读者兴趣,引人深思 C.小说描写了“我”一次骑马过河的生活片断,并由此感悟出人与动物相处的真 谛,给人以生命的思索与启迪
这匹蠢马,这个貌似矫健的懦夫!它的眼睛惊恐地张大,前腿劈直,胸颈往后仰, 仿佛面前横陈的不是一条可爱的小河,而是一道死亡的界线或无底的深渊。 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对水一定患有某种神经性恐惧症。也许在它来到世间的为 期不算很长的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忆,因而这愚蠢的畜牲总结出 了一条不成功的经验,像一个顽固的被捕的间谍似的,任凭你脚踢鞭打,它就是 不使自己的供词跨过头脑中那个界线, 我想了很多办法——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然后暗转方向直 奔河水,打算使其不备而奋然驰过,结果它却在河沿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 马头上翻下去.不远处恰有一座独木桥,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河到对岸, 用力从对岸那边拽,但它依然劈腿扬颈,一用力,我又差点儿被它拽下水。 面对如此一匹怪马,我只好长叹:吾计穷矣'但今天又必须过河,我必须去酒厂; 倘要绕道,大约需再走 20 公里。无奈之下,只得朝离得最近的一座毡房走去, 商量先把马留在这里,我步行去办完事再来骑走。 一掀开毡帐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床上,似有重病。 她抬起眼皮,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站起 来也很困难似的。看样子,她至少有 80 岁;垂暮之年,枯坐僵卧,谁知哪一刻 便灵魂离开躯壳呢?可是既然进了门,总不好扭头便走,我只好打着手势告明她 我的困难和请求,虽然我自己也觉得等于白说。 她听懂了——其实是看懂了。摆摆手,让我把她从床上搀起来,又让我扶她到外 边去。到了河边上,她又示意让我把她扶上马鞍。我以为老太太的神经是不是也 不对劲儿了,她连路都走不稳,瘦弱得连躺着都叫人看着累,竟然“狂妄”地要 替我骑马过河,这不是拿我开玩笑吗?我这样年轻力壮的汉子尚且费尽心机气喘 吁吁而不能,她能让这匹患有神经性恐水症的马跨进河水?我无论怎样钦佩哈萨 克人的马上功夫,也不能相信她眼前这种可笑的打算。 可是当我刚把她扶上马背,我就全信了。她那瘦小的身躯刚刚落鞍,那马的脊背 竟猛然往下一沉,仿佛骑上来一个百十公斤重的壮汉,原来的那种随随便便满不 在乎的顽劣劲儿全不见了,它立得威武挺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骑在背上的 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士兵遇上强有力的统帅那样。这马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 分了。它当然还是不想过河,使劲儿想扭回头,可是有一双强有力的手控住了它, 它欲转不能。它小蹄朝后挪蹭的劲儿突然被火烧似的转化为前进的力,嗒嗒地跃 进河中,水花劈开,在它胸前分别朝两边溅射。铁蹄踏过河底的卵石发出沉重有 力的声响,它勇猛地一用力,最后一步竟跃上河岸,湿漉漉地站定。 我把老太太扶下马,又把她从独木桥上扶回对岸,然后在她的视线里牵马挥手告 别(我不敢当她的面上马)。她很弱,在河对岸吃力地站着,久久目送我。 此事发生在 1972 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就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 着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故事开始马不愿意过河,甚至对过河表现出恐惧,是因为它曾经遭受过洪水的 可怕袭击。 B.文中采用了对比写作手法,“我”的年轻力壮与老太太的年迈体衰,马在 “我”面前的桀骜不驯与在老太太面前的心神相通,激发读者兴趣,引人深思。 C.小说描写了“我”一次骑马过河的生活片断,并由此感悟出人与动物相处的真 谛,给人以生命的思索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