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钢 毕业要求2:综合素养 L H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3:学会教学与育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3:学会教学与有 M L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3:学会教学与有 人 L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3:学会教学与有 H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3:学会教学与育 H M (10)综合有人 毕业要求4:学会发展 (11)自主学习 H 毕业要求4:学会发展 L M (12)国际视野 ◆ 毕业要求4:学会发展 L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4:学会发展 (14)交流合作 L L M L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有专业一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表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内容4 内容5 课程目标1 M M H 课程目标2 H 课程目标3 H H M 课程目标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2 -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5)信息素养 L L L H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6)保教知识 M H M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7)保教观念 M M M L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8)保教能力 L H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9)班级管理 M H H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10)综合育人 H M M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1)自主学习 H H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2)国际视野 L M M L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3)反思研究 L L M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4)交流合作 L L M L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内容 4 内容 5 课程目标 1 M M M H 课程目标 2 H M L H H 课程目标 3 L H L H M 课程目标 4 M H H L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钢 表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内容4 内容5 毕业要求 毕要求1 毕业要求2 M H 毕业要求3 H 毕业要求4 第一章教育的认识3学时 「教学要求1: 1.理解教有的内涵与外延 2.掌握教有三要素关系 3.分析教育的形态的分类标准 [教学内容] ,“教有”的概念 (一)“教有”的日常用汁 (二)“教有”概念的词源 (三)“教有”的定义 二.教有要素 (一)教育者 (二)学习者 (三)教有影响 .教育形态 (一)非制度化教有与制度化教有 (二)学校教有、家庭教有与社会教有 (三)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教育 四,教有功能 (一)数有功能的内承 (二)教育功能的特征 (三)教有功能的类型 (四)教有功能的形成和释放 本章思考题: 1.举出三种教有的日常用语,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其语境及含义。 2.比较中西方教有概念的异同。 3.教育三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4.教育功能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发展3学时 [教学要求]: 1.识记五种教有起源论的代表任务及其基本观点 2.理解教有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3.具体分析现代教有发展的特征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3 -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毕业要求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内容 4 内容 5 毕业要求 1 H M 毕业要求 2 M H 毕业要求 3 H M H H 毕业要求 4 M L M L 第一章 教育的认识 3 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2.掌握教育三要素关系 3.分析教育的形态的分类标准 [教学内容]: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二)“教育”概念的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 二.教育要素 (一)教育者 (二)学习者 (三)教育影响 三.教育形态 (一)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三)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教育 四.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二)教育功能的特征 (三)教育功能的类型 (四)教育功能的形成和释放 本章思考题: 1.举出三种教育的日常用语,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其语境及含义。 2.比较中西方教育概念的异同。 3.教育三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4.教育功能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发展 3 学时 [教学要求]: 1.识记五种教育起源论的代表任务及其基本观点 2.理解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3.具体分析现代教育发展的特征
首都师被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驭 [教学内容]: 一教有的起源 (一)教有神话起源说 (一)教有生物起源说 (三)教育心理起源说 (四)教有劳动起源说 (五)教有交往起源说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二)农业社会的教有 (三)工业社会的教育 (四)信息社会的教育 三.现代教有的特征 (一)现代教有的公共性 (二)现代教有的生产性 (三)现代教有的科学性 (四)现代教育的民主性 (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六)现代教有的终身性 本音甲者顺: 1.分析不同发展阶段教有发展的社会根调 2.展望未来教有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学时 [教学要求] 1.宏观了解教有理论演进的过程: 2.牢记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思想: 3.理解教育理论发展的基本逻辑 4.逐步形成学习教有理论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育学的概念与对象 (一)“教有学”的概念及其演化 (二)“教有学”的含义 (三)教有学的研究对等 二.教有学的创立与发展 (一)教有学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创立 (三)墩有学的发展 三.当代教有学的状况 (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 (二)教有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三)教有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有学科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4 - [教学内容]: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神话起源说 (二)教育生物起源说 (三)教育心理起源说 (四)教育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交往起源说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二)农业社会的教育 (三)工业社会的教育 (四)信息社会的教育 三.现代教育的特征 (一)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四)现代教育的民主性 (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六)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本章思考题: 1.分析不同发展阶段教育发展的社会根源 2.展望未来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 学时 [教学要求]: 1.宏观了解教育理论演进的过程; 2.牢记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思想; 3.理解教育理论发展的基本逻辑; 4.逐步形成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教学内容]: 一.教育学的概念与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 (二)“教育学”的含义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创立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 (二)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三)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 (四)教有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教有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有学的元研究 四.教育学的价值 (一)反思日常墩育经验 (二)科学解释教有问题 (三)沟通教有理论与实践 本章思考题: 1.教有学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3.杜威的主要教有主张。 4.为什么教有工作者要学习教有理论?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9学时 [教学要求]: 1.全面理解个体发展的内涵与维度 2.整体把握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3.综合分析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4.结合实际评价目前中小学生发展中的问 [教学内容]: 一.个体发展概念与需要 (一)人的发展概念 (二)人的发展的三个层面 (三)人的发展的基本特行 (四)个体的发展需要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务 (一)个体自身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互动因素 三,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一)教有活动必须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教有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三)有效组织管理教育活动 (四)有效促进师生互动 四.人的片面发展及其教有救治 (一)什么是人的片面发展 (二)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三)人片面发展的危害性 (四)人的片面发展的教育救治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个体发展?个体的发展有哪些需要和特征? 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教有如何才能促进个体的发展? .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5 - (四)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 四.教育学的价值 (一)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本章思考题: 1.教育学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3.杜威的主要教育主张。 4.为什么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理论?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9 学时 [教学要求]: 1.全面理解个体发展的内涵与维度 2.整体把握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3.综合分析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4.结合实际评价目前中小学生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一.个体发展概念与需要 (一)人的发展概念 (二)人的发展的三个层面 (三)人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个体的发展需要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一)个体自身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互动因素 三.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一)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三)有效组织管理教育活动 (四)有效促进师生互动 四.人的片面发展及其教育救治 (一)什么是人的片面发展 (二)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三)人片面发展的危害性 (四)人的片面发展的教育救治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个体发展?个体的发展有哪些需要和特征? 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教育如何才能促进个体的发展?
首都师被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服 4.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第五贲 教育与社会发展6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教有发展的社会条件: 2深入分折教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 3.结合实际探索现代教有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一教官与经济发展关系 (一)经济发展状况对教有的影响 (二)数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有的经济功能) (三)当代我国的经济改革与教育 (四)教有与经济关系的理论 二教有与社会政治发展关系 (一)政治体制对教育的影咱 (二)教有对政治变革的影响(教有的政治功能) (三)当代我国的政治改革与教有 (四)教有与改治关系的有关理论 .教育与社会文化发展关系 (一)文化模式对教有的影响 (二)教有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教有的文化功能】 (三)当代我国的文化变迁与教有 (四)教有的“文化一再生产理论 四.教有与人口的关系 )人口对教有发展的制约作用 (二)教有的人口功能 五教育的其应功能 (一)教育的生态功能 (一)教有的社会分层功能 六.教有社会功能发挥的条件 遵循教育发展的社会规律 (二)正确把握教有与社会之间的张力 (三)正确处理教有功能之间的关系 本章思考题: 1.分析经济对教有的影响以及教有对经济的反作用。 2.政治对教有的影响以及教有对政治的反作用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 4.教有的功能结构关系。 第六章教育目的6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教有目的的含义、结构及其功能 2.识记我国不同时期的教有目的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6 - 4.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6 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 2.深入分析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 3.结合实际探索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 (一)经济发展状况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的经济功能) (三)当代我国的经济改革与教育 (四)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理论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发展关系 (一)政治体制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政治变革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当代我国的政治改革与教育 (四)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有关理论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发展关系 (一)文化模式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当代我国的文化变迁与教育 (四)教育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二)教育的人口功能 五.教育的其它功能 (一)教育的生态功能 (二)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 六.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条件 (一)遵循教育发展的社会规律 (二)正确把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张力 (三)正确处理教育功能之间的关系 本章思考题: 1.分析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 2.政治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 4.教育的功能结构关系。 第六章 教育目的 6 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教育目的的含义、结构及其功能 2.识记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