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 No 8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技术专业护理教学时数65分钟 教师王雁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程内容 项目五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任务二 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一、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的文字,配合观看视频及pt,会 运用所学知识对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进行正确判断,完成随堂小测,正确率90%。 2.学生通过学习二、正常足月儿的护理的文字,配合观看视频及ppt,会运用所号 知识对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正确护理,并能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完成随堂小测,正确 率90%。 3.学生通过学习三、早产儿的护理的文字,配合观看视频及ppt,会运用所学知 识对早产儿进行正确护理,并能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完成随堂小测,正确率90%。 教学重点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教学难点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教学方法 案例、启发讨论、仿真操作、模拟训练 教学手段 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No 8 课程名称 儿科护理技术 专业 护理 教学时数 65 分钟 教师 王雁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程内容 项目五 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任务二 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一、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的文字,配合观看视频及 ppt,会 运用所学知识对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进行正确判断,完成随堂小测,正确率 90%。 2. 学生通过学习二、正常足月儿的护理的文字,配合观看视频及 ppt,会运用所学 知识对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正确护理,并能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完成随堂小测,正确 率 90%。 3. 学生通过学习三、早产儿的护理的文字,配合观看视频及 ppt,会运用所学知 识对早产儿进行正确护理,并能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完成随堂小测,正确率 90%。 教学重点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教学难点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教学方法 案例、启发讨论、仿真操作、模拟训练 教学手段 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
教学内 容 备注 项目五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任务二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一、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60min 正常足月儿(normal full-term infant)指37周≤胎龄<42周、 出问 2500g≤出生体重≤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题 早产儿(preterm infant,premature infant)指28周≤胎龄<37 周、出生体重<2500g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 (一)外观特点 (二)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 2.循环系统 3.消化系统 视频 4,血液系统 5.泌尿系统 6.神经系统 点讲 授 7.能量和体液代谢 8.体温调节 9.免疫系统 10.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2)生理性黄疸 (3)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4)口腔改变 二、正常足月新生儿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重点讲 1.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授讨论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和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教 学 内 容 备注 项目五 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任务二 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一、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正常足月儿﹙normal full-term infant﹚ 指37周≤胎龄<42周、 2500g ≤出生体重≤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早产儿﹙preterm infant,premature infant﹚ 指28周≤胎龄<37 周、出生体重<2500g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 (一)外观特点 (二)生理特点 ⒈ 呼吸系统 2.循环系统 3.消化系统 4.血液系统 5.泌尿系统 6.神经系统 7.能量和体液代谢 8.体温调节 9.免疫系统 10.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2)生理性黄疸 (3)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4)口腔改变 二、正常足月新生儿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1.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和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60min 引出问 题 视频 重点讲 授 重点讲 授讨论
3.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正确喂养及护理新生儿的知识有关。 【预期目标】 1.新生儿不发生体温升高或降低。 2.新生儿不发生感染 3.家长能说出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的要点。 【护理措施】 1,新生儿室条件干净、清洁、整齐、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流重点讲 授 通,温度22~24℃,湿度55%~65%,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为60cm。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娩出后的护理:新生儿娩出后,开始呼吸前,应迅速清除口、 鼻腔的粘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引起室息或吸入性肺炎。 (2)经常检查新生儿鼻孔是否通畅,清除鼻孔内的分泌物。 (3)保持新生儿适宜的体位,一般以右侧卧位为好。仰卧时应避 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婴儿俯卧时应有专人看护,防止发生室息。 (4)避免包被、奶瓶、母亲的乳房或其他用物遮盖新生儿口鼻路 或按压胸部。 3.保暖 (1)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应有足够的保暖措施,保 暖方法有母亲怀抱、热水袋、婴儿温箱和远红外辐射床等。使用因条件 和人而异,最好使婴儿处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中性温度”又称“适 中温度”,是指能维持新生儿正常体温而能量消耗最少的温度。正常足 月新生儿在穿衣盖被情况下,室内中性温度为24~25℃,相对湿度为 55%~60%。此外,医护工作人员在接触婴儿时,手、仪器、物品等均 应预热,以免导致传导散热。注意集中各项护理操作,暴露婴儿的时间 不宜太长。 (2)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调整中性温度,以维持新生儿体温在正 常范围波动。 4.喂养 (1)正常足月儿提倡尽早哺乳,以防低血糖,正常新生儿一般生
3.知识缺乏 与家长缺乏正确喂养及护理新生儿的知识有关。 【预期目标】 1.新生儿不发生体温升高或降低。 2.新生儿不发生感染。 3.家长能说出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的要点。 【护理措施】 1.新生儿室条件 干净、清洁、整齐、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流 通,温度22~24℃,湿度55%~65%,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为60cm。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娩出后的护理:新生儿娩出后,开始呼吸前,应迅速清除口、 鼻腔的粘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经常检查新生儿鼻孔是否通畅,清除鼻孔内的分泌物。 (3)保持新生儿适宜的体位,一般以右侧卧位为好。仰卧时应避 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婴儿俯卧时应有专人看护,防止发生窒息。 (4)避免包被、奶瓶、母亲的乳房或其他用物遮盖新生儿口鼻腔 或按压胸部。 3.保暖 (1)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应有足够的保暖措施,保 暖方法有母亲怀抱、热水袋、婴儿温箱和远红外辐射床等。使用因条件 和人而异,最好使婴儿处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中性温度”又称“适 中温度”,是指能维持新生儿正常体温而能量消耗最少的温度。正常足 月新生儿在穿衣盖被情况下,室内中性温度为24~25℃,相对湿度为 55%~60%。此外,医护工作人员在接触婴儿时,手、仪器、物品等均 应预热,以免导致传导散热。注意集中各项护理操作,暴露婴儿的时间 不宜太长。 (2)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调整中性温度,以维持新生儿体温在正 常范围波动。 4.喂养 (1)正常足月儿提倡尽早哺乳,以防低血糖,正常新生儿一般生 重 点 讲 授
后半小时即可抱至母亲处哺乳,以促进乳汁分泌。提倡母乳喂养,无法 母乳喂养者以配方乳为宜。喂乳量根据新生儿的体重、日龄及耐受能力 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宜,遵循从少量渐增的原则,以吃奶后 安静、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加(15~30g/,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 为标准。确认无母乳者,先试喂5%~10%的葡萄糖水,若无消化道畸 形,吸吮吞咽能力良好的婴儿可给予配方乳。人工喂养者,应注意乳具 专用和清洁、消毒。 (2)定时测量体重,以了解营养状况和发育情况。 5.预防感染新生儿抵抗力较低,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因此医疗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1)建立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新生儿室需更衣、换鞋 洗手,护理每个新生儿前后均要洗手,治疗器具使用后用消毒液擦洗。 每季度对工作人员做一次咽拭子培养,对带菌者及患感染性疾病者暂时 举例 调离新生儿室。 (2)脐部护理:新生儿娩出后1~2分钟内结扎脐带断端,并将残 端无茵包扎。每日用95%乙醇或10%碘酊涂擦脐带残端,使其干燥,每 天换消毒纱布。脐带脱落前,应每天检查脐部有无渗血,若渗血较多, 应重新结扎。同时观察脐部有无脓性分泌物和异味,脐周有无红肿等, 以便及时发现感染表现。如发生感染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再用3%碘 酊消毒脐部,或局部使用抗生素。 (3)皮肤护理:出生后,将头皮、耳后、腋下及皮肤皱褶处的血 图片、 视频 迹和较多的胎脂轻轻拭去。因胎脂对新生儿有保护作用,不必洗去,在 生后数小时开始胎脂会逐渐被吸收。用干毛巾吸干羊水,擦干皮肤后, 用预先温热好的包被包裹婴儿,然后放入中性温度环境中,以保持体温 稳定。脐带脱落后每天洗澡至少1次,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以 免发生尿布皮炎。 (4)粘膜护理:口腔粘膜不易擦洗,每次喂乳后喂少量温开水洗 净口腔。不可挖婴儿的鼻腔和耳道,以免损伤粘膜,若鼻腔有分泌物, 可以用消毒棉签蘸水轻轻拭去
后半小时即可抱至母亲处哺乳,以促进乳汁分泌。提倡母乳喂养,无法 母乳喂养者以配方乳为宜。喂乳量根据新生儿的体重、日龄及耐受能力 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宜,遵循从少量渐增的原则,以吃奶后 安静、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加(15~30g/d,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 为标准。确认无母乳者,先试喂5%~10%的葡萄糖水,若无消化道畸 形,吸吮吞咽能力良好的婴儿可给予配方乳。人工喂养者,应注意乳具 专用和清洁、消毒。 (2)定时测量体重,以了解营养状况和发育情况。 5.预防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较低,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因此医疗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1)建立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新生儿室需更衣、换鞋、 洗手,护理每个新生儿前后均要洗手,治疗器具使用后用消毒液擦洗。 每季度对工作人员做一次咽拭子培养,对带菌者及患感染性疾病者暂时 调离新生儿室。 (2)脐部护理:新生儿娩出后1~2分钟内结扎脐带断端,并将残 端无菌包扎。每日用95%乙醇或10%碘酊涂擦脐带残端,使其干燥,每 天换消毒纱布。脐带脱落前,应每天检查脐部有无渗血,若渗血较多, 应重新结扎。同时观察脐部有无脓性分泌物和异味,脐周有无红肿等, 以便及时发现感染表现。如发生感染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再用3%碘 酊消毒脐部,或局部使用抗生素。 (3)皮肤护理:出生后,将头皮、耳后、腋下及皮肤皱褶处的血 迹和较多的胎脂轻轻拭去。因胎脂对新生儿有保护作用,不必洗去,在 生后数小时开始胎脂会逐渐被吸收。用干毛巾吸干羊水,擦干皮肤后, 用预先温热好的包被包裹婴儿,然后放入中性温度环境中,以保持体温 稳定。脐带脱落后每天洗澡至少1次,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以 免发生尿布皮炎。 (4)粘膜护理:口腔粘膜不易擦洗,每次喂乳后喂少量温开水洗 净口腔。不可挖婴儿的鼻腔和耳道,以免损伤粘膜,若鼻腔有分泌物, 可以用消毒棉签蘸水轻轻拭去。 举例 图片、 视频
(5)眼部护理:清洁眼部分泌物时,应由眼脸内侧向外侧擦拭, 必要时用0.25%的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6)病情观察:每天应观察新生儿的精神、哭声、面色、皮肤 吸乳、大小便及睡眠情况,如有异常应警惕疾病的发生。 【健康教育】 重点讲 1.向家长介绍新生儿喂养、保暖、预防感染、预防接种、促进发 有等知识。教会母亲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方法。 2.鼓励母亲参与到孩子日常护理中,通过哺乳,抚摸皮肤,与孩 子眼神交流、说话等增加母婴的密切交往,促进母婴相依感情的建立, 从而促进婴儿体重增长和智能的发育。 2.强调新生儿出院后继续照顾的重要性,为新生儿建立健康登记 卡,并转送当地儿童保健机构,以便儿童保健机构人员进行家庭访视。 三、早产儿的护理 点讲 授 【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调节无效与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2.有室息的危险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咳嗽反射弱、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有关。 3.婴儿喂养困难与早产儿不能有效地吸吮及吞咽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早产儿机体免疫功能极不成熟、免疫力低下 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出血与维生素K缺乏和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 因子合成不足有关。 6.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早产儿护理知识有关。 【预期目标】 1.早产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 2.早产儿不发生室息。 3.早产儿获得充足营养及水分,体重逐渐增加。 4.早产儿不发生感染。 5.早产儿不发生出血或发生时被及时发现
(5)眼部护理:清洁眼部分泌物时,应由眼睑内侧向外侧擦拭, 必要时用0.25%的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6)病情观察:每天应观察新生儿的精神、哭声、面色、皮肤、 吸乳、大小便及睡眠情况,如有异常应警惕疾病的发生。 【健康教育】 1.向家长介绍新生儿喂养、保暖、预防感染、预防接种、促进发 育等知识。教会母亲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方法。 2.鼓励母亲参与到孩子日常护理中,通过哺乳,抚摸皮肤,与孩 子眼神交流、说话等增加母婴的密切交往,促进母婴相依感情的建立, 从而促进婴儿体重增长和智能的发育。 2.强调新生儿出院后继续照顾的重要性,为新生儿建立健康登记 卡,并转送当地儿童保健机构,以便儿童保健机构人员进行家庭访视。 三、早产儿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调节无效 与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 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咳嗽反射弱、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有关。 3.婴儿喂养困难 与早产儿不能有效地吸吮及吞咽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早产儿机体免疫功能极不成熟、免疫力低下 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出血 与维生素K缺乏和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 因子合成不足有关。 6.知识缺乏 与家长缺乏早产儿护理知识有关。 【预期目标】 1.早产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 2.早产儿不发生窒息。 3.早产儿获得充足营养及水分,体重逐渐增加。 4.早产儿不发生感染。 5.早产儿不发生出血或发生时被及时发现。 重点讲 授 重点讲 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