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附中2005—-2006学年度阶段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湖北大学附属中学黄红星 2005.8.30 根据课文填空(16分) 1.《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2出师未捷身先死 3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在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地对待人生 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原句回答)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 的诗句是 6.“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7.《观刈麦》一诗中集中描写农民艰辛劳作的句子是 8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告 诉我们 9. ,东风花柳逐时新。 10.苟全性命于乱世, 二、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12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去国怀乡 3恐托付不效 4深入不毛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遂许先帝以驱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2分)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译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湖大附中 2005——2006 学年度阶段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湖北大学附属中学黄红星 2005.8.30 一、根据课文填空(16 分) 1.《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2.出师未捷身先死,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 在 生 活 中 ,有 收 获 的 喜 悦 ,也 有 失 去 的 痛苦 , 只 要 我 们 拥 有 “ ,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地对待人生。 (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原句回答)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 的诗句是 , 6.“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7.《观刈麦》一诗中集中描写农民艰辛劳作的句子是 , 。 8.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告 诉我们: , 。 9. ,东风花柳逐时新。 10.苟全性命于乱世, 。 二、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12 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去国.怀乡 3.恐托付不效. 4.深入不毛.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2 分)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译: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 四、文言文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陋室铭》一文,完成1-4题。(共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 (4)无案牍这劳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 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 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二)阅读下面《爱莲说》一文,完成4-7题。(共11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孑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陶后鲜有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 四、文言文阅读(45 分) (一)阅读下面《陋室铭》一文,完成 1-4 题。(共 10 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 (4)无案牍这劳.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 ...的一项是( )。(2 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 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 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二)阅读下面《爱莲说》一文,完成 4-7 题。(共 11 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 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陶后鲜.有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7.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 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 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 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三)阅读下面《出师表》选段,完成8-12题。(共15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 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 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 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 意思。)(4分) (1)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悉以咨之 (3)必能裨补阙漏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10.上文中作者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摆出了哪些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 鉴?(2分)
6.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7.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 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 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 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三)阅读下面《出师表》选段,完成 8-12 题。(共 15 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 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 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 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 ... 意思..。)(4 分) (1)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悉以咨.之 (3)必能裨.补阙漏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10.上文中作者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摆出了哪些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 鉴?(2 分)
11结合全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断,完成文后问题。(5分) 宋宣和(宋徽宗的年号)年间,芒山(今河南境内)有盗临刑,母来 与之诀。盗谓母日:“愿如儿时一吮(吸)母乳,死且(将)无憾。”母怜 之,与之乳(奶头)不愿盗啮(咬)乳,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 何毒(狠毒)耶?”盗因告行刑者日:“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 之,以至不检(检点),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选自《读书镜》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事件,并说出文中的芒山盗走上不归路的 两个原因。(3分) (2)上文中个人成长的沉浮和《出师表》选文中朝廷生存的兴衰两者之间 有什么共同性?请作简要分析,50字左右。(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16题。(共9分)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 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 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熲上革肉,巳破裂云。(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 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 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鹽 ③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鹽(s):吃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闻崖上有声甚厉 (2)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3)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11.结合全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断,完成文后问题。(5 分) 宋宣和..(宋徽宗的年号)年间,芒山..(今河南境内)有盗临刑,母来 与之诀。盗谓母曰:“愿如儿时一吮.(吸)母乳,死且.(将)无憾。”母怜 之,与之乳.(奶头)。不愿盗啮.(咬)乳,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 何毒.(狠毒)耶?”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 之,以至不检.(检点),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 (选自《读书镜》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事件,并说出文中的芒山盗走上不归路的 两个原因。(3 分) (2)上文中个人成长的沉浮和《出师表》选文中朝廷生存的兴衰两者之间 有什么共同性?请作简要分析,50 字左右。(2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3-16 题。(共 9 分)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 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 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 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 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 ③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3 分) (1)闻.崖上有声甚厉 (2)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3)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 分)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15.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 话回答。(2分) 16.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邂逅霍金 ①自从《时间筒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 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 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 深的敬意。 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③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 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 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 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一或者说是被安放在- 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 乎寻常,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暑照相机。但 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
15.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 话回答。 (2 分) 16.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 分) 五、现代文阅读(15 分) 邂逅霍金 ①自从《时间筒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 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 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 深的敬意。 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③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 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 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 静静地过去。 ⑤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 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 乎寻常,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暑照相机。但 我既没有移步, 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