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语文复习测试卷(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 一、语基部分:(15分) )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拼音或汉字:3分 l、珍馐()佳肴 2、趿()拉 3、才sh()学浅 4、bing()烛夜谈 5、灯火阑珊() 6、颓yudn()断壁 (二)解释加点的词:4分 1、礼贤下士( )2、充耳不闻( 3、一文不名( )4、龙盘虎踞( (三)写出下面句子的潜台词:4分 王利发: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指头都比我的腿还 粗。( 2、一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四)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的对仗不工整的地方,请作改动,使之合 乎对联的要求: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放歌纵酒喜暖日融泥万木春 答 分 (五)下面这幅题为“揠苗”的漫画讽刺的是什么?2分
1 初三上语文复习测试卷 (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 一、语基部分:(15 分) (一)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拼音或汉字:3 分 1、珍馐.( )佳肴 2、趿(.. )拉 3、才 shū( )学浅 4、bǐng( )烛夜谈 5、灯火阑珊.( ) 6、颓 yuán( )断壁 (二)解释加点的词:4 分 1、礼贤下.士( ) 2、充.耳不闻( ) 3、一文不名.( ) 4、龙盘虎踞.( ) (三)写出下面句子的潜台词:4 分 1、王利发: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指头都比我的腿还 粗。( ) 2、一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 ) (四)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的对仗不工整的地方,请作改动,使之合 乎对联的要求: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放歌纵酒喜暖日融泥万木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五)下面这幅题为“揠苗”的漫画讽刺的是什么?2 分
二、文言文部分:57分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5分 1、百川灌河( )2、望洋向若( 3、惩山北之塞( )4、毕力平险 是以无请( )6、去死肌( 7、死者相藉( )8、熙熙而乐( 9、以尽吾齿( )10、弛然而卧( (二)指出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2分 1、恂恂而起 )2、黑质而白章( 聚室而谋( 而山不加增 (三)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始旋其面目B、其如土石何C、惧其不已D、岁赋其二 (四)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是()2分 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永州之野D、泾流之大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4分 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措,放置。) 1、扁鹊望桓侯而旋走。(
2 二、文言文部分:57 分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5 分 1、百川灌.河( ) 2、望洋..向若( ) 3、惩.山北之塞( )4、毕.力平险( ) 5、是以无请.( ) 6、去.死肌( ) 7、死者相藉.( ) 8、熙熙..而乐( ) 9、以尽吾齿.( ) 10、弛然..而卧( ) (二)指出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2 分 1、恂恂而起( ) 2、黑质而白章( ) 3、聚室而谋( ) 4、而山不加增( ) (三)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2 分 A、始旋其面目 B、其如土石何 C、惧其不已 D、岁赋其二 (四)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2 分 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永州之野 D、泾流之大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4 分 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措, 放置。) 1、扁鹊望桓侯而旋走。( )
2、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寒暑易节,始反焉 4、河曲智叟亡以应。( (六)填空:10分 、《捕蛇者说》选自《》,作者是朝文学 家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引用孔子说的一句话 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4分 2、《扁鹊见蔡桓公》是篇故事,它所体现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表达 从本单元文言文课文,我们还学到几个成语: (最少写3个)4分 3、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写景名句是 2分 写出苏轼《水调歌头》一词表达诗人豁达胸襟的诗句 2分 (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0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 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 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 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选自《庄子·秋水》)
3 2、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六)填空:10 分 1、《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______朝文学 家。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引用孔子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4 分 2、《扁鹊见蔡桓公》是篇故事,它所体现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表达: _____________。从本单元文言文课文,我们还学到几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少写 3 个)4 分 3、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写景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写出苏轼《水调歌头》一词表达诗人豁达胸襟的诗句:_________ 2 分 (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0 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 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 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 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庄子·秋水》)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2分 时( )辨()是( 旋( 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4分 (1)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3、在横线上默写课文接下来的一句话 1分 4、用‖线把文段分为两层,归纳第二层大意:3分 5、这篇短文的写法有两方面特色:(1) (2) 3分 6、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发。3分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 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 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 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 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
4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2 分 时( ) 辩( ) 是( ) 旋( ) 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4 分 (1)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默写课文接下来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4、用 || 线把文段分为两层,归纳第二层大意: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的写法有两方面特色:(1)_______ (2)________3 分 6、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发。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 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 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 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 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
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 邑人大姓文不识 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时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曰:“穷矣!”( 2、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3、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所写的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4分 4、请写出有关本故事的一个成语:1分 5、“勤学苦读”是“成大学”的唯一途径吗?请简述你的观点。3分 附加题:(20分)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 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
5 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5、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 分 邑.人大姓文不识( ) 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时人畏服之如是..( ) 邑人曰:“穷.矣!”( ) 2、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 分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生留听,更理前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所写的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有关本故事的一个成语:1 分________________ 5、“勤学苦读”是“成大学”的唯一途径吗?请简述你的观点。3 分 附加题:(20 分)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 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