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综合性学习 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的礼物 教学要求: 1.认真学习调查指标的制作程序和规则 2.有礼貌地走访有关人员。 3.调查的结论要建立在对事实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要实事求是。 4.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内容 实施步骤 1.将班上同学按语、数、外、政、史、地、物、化、体分组,确定组长。然后抽签落 实调查的学科老师 2.根据调查的内容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3.查阅有关调査方法的文献,学习调查的有关步骤和技巧。 4.拟订调查计划,制订有关调查指标。 5.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6.组长代表小组在班上宣读调查报告。 7.展示各小组的调查成果。 、有关资料 (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实用文体。它是针对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展开深入广泛的调查 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再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得出某种结论,说明某个观点,以及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种调査、研究、分析、结论书面化的文字,便是调查报告。 一般来说,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分为标题、正文、署名、日期等部分。正文是核心。它 有开头、主体、结尾三项。开头部分要交代调查的时间、地点、范围、目的等内容。主体部 分要交代调查的对象、方法及经过,尤其要详写调查的内容,要提练出观点,总结出实质性、 规律性的东西。结尾要归纳出结论 调査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①制定调査计划(确定调查人员、调查对象、调查时 间,预先设计调査表)②按调査计划进行调查,做好调査记录③对调査记录进行分类、统 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结论④小组进行交流,共同讨论培养学习兴趣的好建议⑤以版报的形 式展开成果,或把所得的结论和所拟的建议提交有关的领导、老师、学生等⑥写活动总结, 总结经验、收获和不足之处。 写调查报告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广泛收集材料,二是要善于分析材料 调查指标和量表法见教师用书P36-40 (二)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礼物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 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 个教师节。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明确规定:“第六条每 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2.歌咏老师的诗句、对联、成语、歌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唐·韩愈)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成语)
语文版九年级(上)综合性学习 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的礼物 教学要求: 1.认真学习调查指标的制作程序和规则。 2.有礼貌地走访有关人员。 3.调查的结论要建立在对事实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要实事求是。 4.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内容: 一、实施步骤 1.将班上同学按语、数、外、政、史、地、物、化、体分组,确定组长。然后抽签落 实调查的学科老师。 2.根据调查的内容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3.查阅有关调查方法的文献,学习调查的有关步骤和技巧。 4.拟订调查计划,制订有关调查指标。 5.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6.组长代表小组在班上宣读调查报告。 7.展示各小组的调查成果。 二、有关资料 (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实用文体。它是针对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展开深入广泛的调查 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再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得出某种结论,说明某个观点,以及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种调查、研究、分析、结论书面化的文字,便是调查报告。 一般来说,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分为标题、正文、署名、日期等部分。正文是核心。它 有开头、主体、结尾三项。开头部分要交代调查的时间、地点、范围、目的等内容。主体部 分要交代调查的对象、方法及经过,尤其要详写调查的内容,要提练出观点,总结出实质性、 规律性的东西。结尾要归纳出结论。 调查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①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人员、调查对象、调查时 间,预先设计调查表) ②按调查计划进行调查,做好调查记录 ③对调查记录进行分类、统 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④小组进行交流,共同讨论培养学习兴趣的好建议 ⑤以版报的形 式展开成果,或把所得的结论和所拟的建议提交有关的领导、老师、学生等 ⑥写活动总结, 总结经验、收获和不足之处。 写调查报告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广泛收集材料,二是要善于分析材料。 调查指标和量表法见教师用书 P36-40。 (二)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礼物 1.1985 年 1 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 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 9 月 10 日为教师节,1985 年 9 月 10 日为新中国的第一 个教师节。1993 年 10 月 3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明确规定:“第六条 每 年 9 月 10 日为教师节。” 2.歌咏老师的诗句、对联、成语、歌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唐•韩愈)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成语)
桃李满天下(成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郭沫若写对联颂陶行知) 恩比青天,广施甘露千株翠:节犹黄菊,报得春风一寸丹。(对联)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对联) 教师—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是指引学生驶向成功彼岸的航标灯 我们是美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好大一颗树》 3.古今中外名师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 《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 Plato,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雅典一 个奴隶主贵族家庭。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抓好教育应是统治者的头等大事。他主张教 育应该由国家来办理,由国家实行严格控制,教师应由国家聘请,教什么内容应由国家审查。 他认为,所有公民,不分男女,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奴隶除外),都应从小受到强 制性的教育。他提出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主张受教育者应该德、智、体和谐发展。他提倡 早期教育,是最早提出胎教的人。按照他的主张,儿童受学前教育应该愈早愈好。学前教育 应以游戏为主。 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 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 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 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 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 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晚年,为抗日救亡事 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 5日在香港病逝。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 任等。“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 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 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 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 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 行民主教育。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 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 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中国近 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调查结果(生活、工作、期望、烦恼、困惑等) 1.教师们最大的烦恼是:工作压力很大且多,多数人身体普遍偏差,多处于亚健康状态, 作忙碌而操心,平均寿命普遍低于其他行业。 2.老师们最大的困惑是:媒体对老师们非常苛刻,要求之高令人生畏,好像老师是神
桃李满天下(成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郭沫若写对联颂陶行知) 恩比青天,广施甘露千株翠;节犹黄菊,报得春风一寸丹。(对联)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对联)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是指引学生驶向成功彼岸的航标灯。 我们是美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好大一颗树》 3.古今中外名师 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 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 《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 (Plato,前 427—前 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雅典一 个奴隶主贵族家庭。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抓好教育应是统治者的头等大事。他主张教 育应该由国家来办理,由国家实行严格控制,教师应由国家聘请,教什么内容应由国家审查。 他认为,所有公民,不分男女,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奴隶除外),都应从小受到强 制性的教育。他提出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主张受教育者应该德、智、体和谐发展。他提倡 早期教育,是最早提出胎教的人。按照他的主张,儿童受学前教育应该愈早愈好。学前教育 应以游戏为主。 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 七日(1868 年 1 月 11 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 授编修。1898 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 总教习;1902 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 1904 年组织光复会,1905 年参加同盟会。1907 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 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 年 1 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晚年,为抗日救亡事 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 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 年 3 月 5 日在香港病逝。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 年 10 月 18 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 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 任等。“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4 年主编《生活教育》 半月刊。7 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1938 年 8 月,陶氏回国路过 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1939 年 7 月,在四川重庆 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 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 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 年 1 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 行民主教育。1946 年 7 月 25 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 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 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中国近 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三、调查结果(生活、工作、期望、烦恼、困惑等) 1.教师们最大的烦恼是:工作压力很大且多,多数人身体普遍偏差,多处于亚健康状态, 工作忙碌而操心,平均寿命普遍低于其他行业。 2.老师们最大的困惑是:媒体对老师们非常苛刻,要求之高令人生畏,好像老师是神
样,只要学生有一点差错,便非要找出老师的一些不足,千绕万绕总要给老师找出点毛病 结论:多关心一下老师吧,他们也是人! 四、试题样式: 探究“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的礼物”后做题 1.教师节的时间是 2.写出著名教育家两位: 3.写出歌颂教师的诗句或对联: 4.教师节来临,班长就目前教师的状况,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调查。 (1)请你按顺序列出调查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2)在调查活动中,同学们根据调查得来的数据制成下表: 调查对象工作量(年级、周〕备课情况|上课情况批改作业情况|辅导情况 语文教师 每天 每天 每天改 上自习 数学教师 每天 每天 每天改 上自习 外语教师 12 每天 每天 每天改 上自习 体育教师 周周 历史教师 周 周改 不上自习 (3)请用一句话表述你分析图表得出的结论: (答案:1每年9月10日2.孔子、陶行知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 (1)①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人员、调查对象、调查时间,预先设计调查表)②按调 查计划进行调查,做好调查记录③对调查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结论④小 组进行交流,共同讨论培养学习兴趣的好建议⑤以版报的形式展开成果,或把所得的结论 和所拟的建议提交有关的领导、老师、学生等⑥写活动总结,总结经验、收获和不足之处。 (3)语数外教师辛苦,工作量大。) 中考连接 [05海南省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题 能给予就不贫穷 教师队伍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 张张小脸洋溢 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一一周边很 粗糙;图是自己画的一——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一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 的鞋吗 上面歪歪粗粗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一这个 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都穿 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一双和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 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买一双真皮
一样,只要学生有一点差错,便非要找出老师的一些不足,千绕万绕总要给老师找出点毛病。 结论:多关心一下老师吧,他们也是人! 四、试题样式: 探究“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的礼物”后做题。 1.教师节的时间是 。 2.写出著名教育家两位: 、 。 3.写出歌颂教师的诗句或对联: 。 4.教师节来临,班长就目前教师的状况,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调查。 (1)请你按顺序列出调查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2)在调查活动中,同学们根据调查得来的数据制成下表: 调查对象 工作量(年级、周) 备课情况 上课情况 批改作业情况 辅导情况 语文教师 12 每天 每天 每天改 上自习 数学教师 12 每天 每天 每天改 上自习 外语教师 12 每天 每天 每天改 上自习 体育教师 4 周 周 2 无 不上自习 历史教师 4 周 周 2 周改 不上自习 (3)请用一句话表述你分析图表得出的结论: (答案:1.每年 9 月 10 日 2. 孔子、陶行知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 (1)①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人员、调查对象、调查时间,预先设计调查表) ②按调 查计划进行调查,做好调查记录 ③对调查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④小 组进行交流,共同讨论培养学习兴趣的好建议 ⑤以版报的形式展开成果,或把所得的结论 和所拟的建议提交有关的领导、老师、学生等 ⑥写活动总结,总结经验、收获和不足之处。 (3)语数外教师辛苦,工作量大。) 中考连接: [05 海南省]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5 题。 能给予就不贫穷 教师队伍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洋溢 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 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 的鞋吗? 上面歪歪粗粗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 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都穿 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一双和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 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买一双真皮
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 的标志? 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的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 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不鞋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爸爸在家,下岗了。”“妈妈呢?”“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看他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 高兴,你高兴吗?” 她笑了。“能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 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好看,因为自己爱漂亮的 妈妈花很多钱买布鞋穿。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怕捂脚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 因为自己的爷爷权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 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俗,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他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 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她脸上的笑容很美 1.为什么说女孩送给老师的礼物很特别? 答: 2.作者用“很明净”来修饰“女孩子”,有用“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来描写女孩子的眼睛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 (1)简述老师带着“她”到教室问大家自己为什么穿布鞋的原因。 (2)概述文中的老师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 4.假如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标题,你准备拟怎样的标题? 答 5.结合文章设想一下,若十年后,这个女孩再回母校见它当年的老师会是一番什么情景?(简 要描述,不超过80字) 1因为这件礼物是在硬纸板上画的、周边很粗糙、图形很不规则、花花绿绿的一双皮鞋。 本题3分。答岀“硬纸板做出(画)的皮鞋”即可得满分。只答-双鞋″不衙分,答“用
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 的标志? 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的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 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不鞋 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爸爸在家,下岗了。”“妈妈呢?”“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看他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 高兴,你高兴吗?” 她笑了。“能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 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好看,因为自己爱漂亮的 妈妈花很多钱买布鞋穿。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怕捂脚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 因为自己的爷爷权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 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俗,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他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 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她脸上的笑容很美。 1.为什么说女孩送给老师的礼物很特别? 答: 。 2.作者用“很明净”来修饰“女孩子”,有用“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来描写女孩子的眼睛,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 。 3.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 (1)简述老师带着“她”到教室问大家自己为什么穿布鞋的原因。 答: 。 (2)概述文中的老师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 。 4.假如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标题,你准备拟怎样的标题? 答: 。 5.结合文章设想一下,若十年后,这个女孩再回母校见它当年的老师会是一番什么情景?(简 要描述,不超过 80 字) 答: 。 1.因为这件礼物是在硬纸板上画的、周边很粗糙、图形很不规则、花花绿绿的一双皮鞋。 本题 3 分。答出“硬纸板做出(画)的皮鞋”即可得满分。只答“一双鞋”不得分,答“用
硬纸做成的礼物”的1分。2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女孩子的心灵纯洁和对事物的观察、判断 很单纯、很纯真。本题3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视语言表达分别给3分、2分、1 分、0分。3.二题选-。(1)老师这样做意在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贫穷和富有,特别是能 让女孩确认自己不贫穷。本题2分。前后2个要点各占1分。(2)关注学生成长,工作细 致,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注重教育方法。本题2分4示例:《特别的礼物》、《鞋》 《一双纸皮鞋》、《教师节的礼物》、《贫穷与富有》等。本题2分。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5示例:“老师,您好!他抬起头,只见-位穿着端庄朴素、满脸洋溢幸福笑容的姑娘占 在他面前。她恭恭敬敬地递上一只礼盒,真诚地说:“老师,教师节快乐!这是我当年想送 而没有能力送的一双皮鞋,请收下吧。″本题4分。情景设想合理即可,视语言表达分别 计4分、3分、2分、1分、0分。 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外戏剧基本知识,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 2.学会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并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内容 有关资料 1.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是把文学、表演、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 合而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是剧本的泛称,用角色对话直接表现矛盾冲突过程的文体。其基本特征是:(1) 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塑造形象,人物语言具有口语化、动作性、个性化和文学性的特征,并富 于潜台词:(2)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3)具有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 2.戏剧语言 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人物语言包括对话(对唱)、独 白(独唱)、旁白(旁唱)等。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 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 等。它具有増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3.戏剧文学(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 4戏剧的划分 (1)按篇幅规模分:有独幕剧(如《一只马蜂》)、多幕剧(如《雷雨》)和小品。 (2)按艺术形式分:有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红色娘 子军》)、诗剧、戏曲等
硬纸做成的礼物”的 1 分。2.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女孩子的心灵纯洁和对事物的观察、判断 很单纯、很纯真。本题 3 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视语言表达分别给 3 分、2 分、1 分、0 分。3.二题选一。(1)老师这样做意在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贫穷和富有,特别是能 让女孩确认自己不贫穷。本题 2 分。前后 2 个要点各占 1 分。(2)关注学生成长,工作细 致,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注重教育方法。本题 2 分 4.示例:《特别的礼物》、《鞋》、 《一双纸皮鞋》、《教师节的礼物》、《贫穷与富有》等。本题 2 分。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5.示例:“老师,您好!”他抬起头,只见一位穿着端庄朴素、满脸洋溢幸福笑容的姑娘占 在他面前。她恭恭敬敬地递上一只礼盒,真诚地说:“老师,教师节快乐!这是我当年想送 而没有能力送的一双皮鞋,请收下吧。”本题 4 分。情景设想合理即可,视语言表达分别 计 4 分、3 分、2 分、1 分、0 分。 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外戏剧基本知识,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 2.学会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并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内容: 一、有关资料 1.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是把文学、表演、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 合而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是剧本的泛称,用角色对话直接表现矛盾冲突过程的文体。其基本特征是:(1) 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塑造形象,人物语言具有口语化、动作性、个性化和文学性的特征,并富 于潜台词;(2)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3)具有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 2.戏剧语言 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人物语言包括对话(对唱)、独 白(独唱)、旁白(旁唱)等。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 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 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3.戏剧文学(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 4.戏剧的划分 (1)按篇幅规模分:有独幕剧(如《一只马蜂》)、多幕剧(如《雷雨》)和小品。 (2)按艺术形式分:有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红色娘 子军》)、诗剧、戏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