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下第七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lyly) 《庄子》二则 、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相与遇于浑饨之地 ②谋报浑沌之德 ③方虚骄而恃气 ④反走矣 2.翻译句子。 ①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义 保谋报浑沌之德 已无变矣 ①德 其德全矣 鸡已乎 异鸡无敢应者 犹疾视而盛气 ③异 ④疾 渔人甚异之 君有疾在腠理 整体感悟 1.《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 七窍”? 2.《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 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一德”的内容。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 犹 无敢应者 几矣 2.翻译句子 ①方虚骄而恃气 ②犹应响影 3.纪渚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 臂当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语文版九下第七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lyhlqy) 《庄子》二则 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相.与遇于浑饨之地 ②谋.报浑沌之德 ③方.虚骄而恃气 ④反.走矣 2.翻译句子。 ①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义 二、整体感悟 1.《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 “七窍”? 2.《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 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一德”的内容。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 犹 无敢应者 几矣 2.翻译句子。 ①方虚骄而恃气。 ②犹应响影。 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 臂当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周公诚子》 、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周公诫子》选自《_ 》、作者 朝古今诗学“ 的 开创者 2.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名 曾帮助 灭商 基础知识 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3.解释加粗词。 ①无以鲁国骄士 ②犹恐失天下之士、 ③一饭三吐哺。 4.翻译句子 ①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出师表》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1)诚宜开张圣听 今义: (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今义: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 今义: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今义: 2翻译下列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默写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形势危急的句子是 (2)《出师表》第一段中诸葛亮从正面反面诚恳奉劝刘禅的句子是 (3)然 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 4.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的建议是 最关键的 是 ?这些建议表达了他 的政治 愿望?(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5、自主阅读和合作解读。完成下列问题 (1)第5段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常提到的“ 成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 上 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课本以外的例子) (2)这两段分别提到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两个故事,表现了刘备的知人之明。请结合 你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指出这两个故事的名称
《周公诫子》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周公诫子》选自《 》、作者 , 朝古今诗学“ ”的 开创者。 2.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 名 ,曾帮助 灭商。 二、基础知识 1.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3.解释加粗词。 ①无以鲁国骄.士。 ②犹恐失天下之士.、 ③一饭三吐哺.。 4.翻译句子。 ①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出师表》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1)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2)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今义: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古义: 今义: 2.翻译下列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默写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形势危急的句子是: .. (2)《出师表》第一段中诸葛亮从正面反面诚恳奉劝刘禅的句子是 。 (3)然 , 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 , 。 4.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关键的 是__________?这些建议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 愿望?(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5、自主阅读和合作解读。完成下列问题 (1)第 5 段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常提到的“ ”这一 成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 上, 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课本以外的例子) (2)这两段分别提到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两个故事,表现了刘备的知人之明。请结合 你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指出这两个故事的名称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6段的内容。 (4)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个段落中,那么第6、7两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读第6段,用原句填空 1)段中与“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旨相一致的句子是 2)段中说尽作者一生,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名句 (6)第7段中哪些话照应了前文“亲贤臣”之意? (7)在这两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结合你对诸葛亮的 认识,你认为这两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 (8)你能准确地说出下列两个句子的现代意义吗?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司马谏议书》 基础题(16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胥() 卤 谤() 2.解释加粗词义。(4分)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③而天下之理得矣 ④辟邪说 3.辨识一词多义。(8分)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②国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尤在于名实 ⑧名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不能名其一处也 ①度 以兴利除涂弊 ④弊 度义而后动 益州疲弊 二、整体感悟(7分) 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分) 2.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4分) 课文阅读题(27分)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8分) 特 悔: 膏泽: 事事: 2.翻译句子。(6分)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 6 段的内容。 (4)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 5 个段落中,那么第 6、7 两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读第 6 段,用原句填空: 1)段中与“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旨相一致的句子是 , 。 2)段中说尽作者一生,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名句是 , 。 (6)第 7 段中哪些话照应了前文“亲贤臣”之意? (7)在这两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结合你对诸葛亮的 认识,你认为这两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 (8)你能准确地说出下列两个句子的现代意义吗?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司马谏议书》 一、基础题(16 分) 1.给下列字注音。(4 分) 胥( ) 卤( ) 谤( ) 晤( ) 2.解释加粗词义。(4 分)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③而天下之理得.矣 ④辟.邪说 3.辨识一词多义。(8 分) 二、整体感悟(7 分) 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 分) 2.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4 分) 三、课文阅读题(27 分) 阅读课文第 3 段,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8 分) 特: 悔: 膏泽: 事事: 2.翻译句子。(6 分)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3.文中提到的盘庚,是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 分) 4.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 态度。(2分) 5.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8 分) 四、中考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④不饮,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策之不以其道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政通人和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诗词五首》 1.根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名句 是 (2)《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注音:虞()砌( B.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问君能有几多愁()3)只是朱颜改( 四、学生自我巩固检测 根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3.文中提到的盘庚,是 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 。(3 分) 4.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 态度。(2 分) 5.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8 分) 四、中考题(1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④不饮,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2.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 分) 、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 分) 《诗词五首》 1.根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名句 是 , 。 (2)《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 ,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A.注音:虞( ) 砌( ) B.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2)问君.能有几多..愁 ( )3)只是朱颜..改( ) 四、学生自我巩固检测: 根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来表明自己胸怀 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2)《凉州词》中以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豪迈悲壮情怀的句子是 (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4)《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 的千古名句是: (5)《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庄子》二则答案 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相会于;(2).商量;(3).方:正;(4).反:转身。 2.翻译句子 (1).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 (2).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3.①恩情精神②已经训练完毕③别的惊异④奋力,用力小病 点拨: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定要区分清其意思 二、1.指眼、耳、口、鼻七个孔。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谋报浑饨之德) 2.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 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三、1.仍然应战差不多 2.①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②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3.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 4.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美,也 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螳臂挡车: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点拨:对一些寓言形成的成 语要善于积累。 《周公诫子》答案 1.《韩诗外传》韩婴西汉韩诗学2.政治姬旦武王 二、基础知识 1.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2.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 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3.①怠慢,轻视②担心③口中含嚼的食物 4.①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②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出师表答案》 1、(1)古义:开扩,扩大:今义:开业(2)古义:内部团结:今义:相处融洽友爱,不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表明自己胸怀 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2)《凉州词》中以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豪迈悲壮情怀的句子是 , 。 (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 。 (4)《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 的千古名句是: , 。 (5)《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 ! 《庄子》二则 答案 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相会于;(2).商量;(3).方:正;(4).反:转身。 2.翻译句子 (1).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 (2).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3.①恩情 精神 ②已经 训练完毕 ③别的 惊异 ④奋力,用力 小病 点拨: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定要区分清其意思。 二、1.指眼、耳、口、鼻七个孔。 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谋报浑饨之德) 2.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 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三、1.仍然 应战 差不多 2.①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②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3.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 4.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美,也 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螳臂挡车: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点拨:对一些寓言形成的成 语要善于积累。 《周公诫子》答案 一、1.《韩诗外传》 韩婴 西汉 韩诗学 2.政治 姬 旦 武王 二、基础知识 1.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2.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 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3.①怠慢,轻视 ②担心 ③口中含嚼的食物 4.①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 ②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出师表答案》 1、(1)古义:开扩,扩大;今义:开业(2)古义:内部团结 ;今义:相处融洽友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