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是 A.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西化的命运,唯 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 态 B.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晩”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后无 声谢幕,创办人则称将引进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备,网民认为这不是“梦想”,而 是倚马可待的 C.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髙调宣布其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 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形 势如箭在弦。 D.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 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土室九空。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 的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 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 雪浪滚滚的云海。 ①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②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③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④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⑤它巧妙地搭配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⑥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在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 多花岗岩的山峰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①③⑤④②⑥ D.③⑥④①②⑤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曾来哈尔滨演出,获得了成功;无独有偶,今年夏 天,小提琴女演奏家俞丽娜也来哈尔滨演出,同样嬴得了观众的好评
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2012-2013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是 A.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西化的命运,唯 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 态。 B.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晚”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后无 声谢幕,创办人则称将引进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备,网民认为这不是“梦想”,而 是倚马可待的。 C.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其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 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形 势如箭在弦。 D.NBA 全明星赛于 2 月 16 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 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 的。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 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 雪浪滚滚的云海。 ①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②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③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④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⑤它巧妙地搭配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⑥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在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 多花岗岩的山峰。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①③⑤④②⑥ D.③⑥④①②⑤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曾来哈尔滨演出,获得了成功;无独有偶,今年夏 天,小提琴女演奏家俞丽娜也来哈尔滨演出,同样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B.像《尤里西斯》这样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 其敬而远之。 C.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 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D.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 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当前一些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盲目扩大和追求经济效益,医药费用持续 攀升,出现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B.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 福,很快乐。 C.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 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D.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 富有诗情画意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 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B.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 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C.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 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D.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 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 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 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一一这也 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 运的信件。 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B.像《尤里西斯》这样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 其敬而远之。 C.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 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D.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 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当前一些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盲目扩大和追求经济效益,医药费用持续 攀升,出现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B.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 福,很快乐。 C.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 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D.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 富有诗情画意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 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B.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 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C.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 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D.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 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 分)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 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 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 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 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 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 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 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 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 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 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一一今天,我 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 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 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 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 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 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 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 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 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 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 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 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 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 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 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 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 (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 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 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 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 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 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 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 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 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 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 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 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 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 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 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 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 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 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 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 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 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 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 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 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 (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 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 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 一分钱 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 亲忏悔式的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 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E.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 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7.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 文内容分析。(4分) 8.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声音,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 似的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刻 的震撼。请联系自身说说你的感受。(6分)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 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 一分钱。 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 亲忏悔式的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 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E.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 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7.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 文内容分析。(4 分) 8.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声音,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 似的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刻 的震撼。请联系自身说说你的感受。(6 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唐宋两代文学复古的异同 唐宋两代都进行了文学复古运动,但唐代的复古止限于文,宋代的复古兼及于诗 唐代的复古是复三代两汉之古,宋代的复古是复唐代之古。无论唐代的复三代两 汉之古或宋代的复唐代之古,在当时都是一面大的旗帜。在这旗帜下进行的,不 止是复古运动,更重要的还有革新运动:唐代的革新运动是在针对着魏晋以迄唐 代的骈文,宋代的革新斗争是在针对着晚唐以迄宋初的时文。他们一面复古, 面革新,再加上时代不同,表现的对象不同,所以结果是唐代的文章并不全同于 三代两汉而完成了唐代独特的风格,宋代的诗文也不全同于唐代而完成了宋代独 特的风格 唐代的复古运动成于韩愈,韩愈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则所复之古当然 是三代两汉。他反对骈文,倡作古文是人所共知的,但找不到反对律诗的言论; 所作虽以“古诗”为多,但“律诗”也有八十首。他推崇李杜,李主张复古,杜 兼取古律。和韩愈同时的元稹指出杜诗的特长是:“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 千言,少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正是就律 诗而言。韩愈的复古源于独孤及,独孤及对于诗却称道沈佺期宋之问的:“裁成 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说是:“绿情绮靡之功,至是 乃备。”这实质就是赞扬沈宋的完成律诗。可见唐代的复古止是文的以古代骈, 诗则并不一定以古代律,相反的还提倡律诗 宋代的复古运动始于柳开,中间经过王禹偁诸人的努力,到欧阳修总集大成。柳 开初名肩愈,字绍先,意思是肩韩愈,绍柳宗元。王禹偁赠朱严云:“谁怜所好 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云:“学者当至是而止尔。 可见他们都是在复韩、柳、李、杜之古,也就是在复唐代之古。自然他们也进而 复三代两汉之古,如柳肩愈的更名开,字孟涂,据他自己说,就是因为“既肩既 绍”之文,又“大探六经之旨,已而有包括杨孟之心”,“意谓将开古圣贤之道 于时”,“为必开之为其涂矣”。但复三代两汉之古既是在“既肩既绍”之后, 知也是由唐代引导。 韩柳之古是文,李杜之古是诗。欧阳作苏氏文集序云:“子美(舜钦)之齿少于 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 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 文。”可见他们的复古不止在“古文”,还在“古歌诗”。欧阳修统名苏穆所作 为“古歌诗”,检苏学士(舜钦)文集,则标为“古诗”者九十六首,标为“律 诗”者一百一十六首,这就是因为对古体而言,后者为“律诗”,对“时文”而 言,则后者也是“古歌诗”。 南宋刘克庄竹溪诗集序云:“本朝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有体, 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 尔,非诗也。”后人论诗者也都指出“唐人以诗为诗,主性情;宋人以文为诗, 主议论”,尽管清人叶燮曾在原诗卷四有反驳。这一则是由于诗的本身有了转变, 二则也由于另外又有了主性情的新文体,就是词。元人刘祁在《归潜志》就说过 了:“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在长短句,今之诗则俗间俚曲也。”既然唐以前的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唐宋两代文学复古的异同 唐宋两代都进行了文学复古运动,但唐代的复古止限于文,宋代的复古兼及于诗; 唐代的复古是复三代两汉之古,宋代的复古是复唐代之古。无论唐代的复三代两 汉之古或宋代的复唐代之古,在当时都是一面大的旗帜。在这旗帜下进行的,不 止是复古运动,更重要的还有革新运动:唐代的革新运动是在针对着魏晋以迄唐 代的骈文,宋代的革新斗争是在针对着晚唐以迄宋初的时文。他们一面复古,一 面革新,再加上时代不同,表现的对象不同,所以结果是唐代的文章并不全同于 三代两汉而完成了唐代独特的风格,宋代的诗文也不全同于唐代而完成了宋代独 特的风格。 唐代的复古运动成于韩愈,韩愈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则所复之古当然 是三代两汉。他反对骈文,倡作古文是人所共知的,但找不到反对律诗的言论; 所作虽以“古诗”为多,但“律诗”也有八十首。他推崇李杜,李主张复古,杜 兼取古律。和韩愈同时的元稹指出杜诗的特长是:“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 千言,少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正是就律 诗而言。韩愈的复古源于独孤及,独孤及对于诗却称道沈佺期宋之问的:“裁成 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说是:“绿情绮靡之功,至是 乃备。”这实质就是赞扬沈宋的完成律诗。可见唐代的复古止是文的以古代骈, 诗则并不一定以古代律,相反的还提倡律诗。 宋代的复古运动始于柳开,中间经过王禹偁诸人的努力,到欧阳修总集大成。柳 开初名肩愈,字绍先,意思是肩韩愈,绍柳宗元。王禹偁赠朱严云:“谁怜所好 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云:“学者当至是而止尔。” 可见他们都是在复韩、柳、李、杜之古,也就是在复唐代之古。自然他们也进而 复三代两汉之古,如柳肩愈的更名开,字孟涂,据他自己说,就是因为“既肩既 绍”之文,又“大探六经之旨,已而有包括杨孟之心”,“意谓将开古圣贤之道 于时”,“为必开之为其涂矣”。但复三代两汉之古既是在“既肩既绍”之后, 知也是由唐代引导。 韩柳之古是文,李杜之古是诗。欧阳作苏氏文集序云:“子美(舜钦)之齿少于 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 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 文。”可见他们的复古不止在“古文”,还在“古歌诗”。欧阳修统名苏穆所作 为“古歌诗”,检苏学士(舜钦)文集,则标为“古诗”者九十六首,标为“律 诗”者一百一十六首,这就是因为对古体而言,后者为“律诗”,对“时文”而 言,则后者也是“古歌诗”。 南宋刘克庄竹溪诗集序云:“本朝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有体, 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 尔,非诗也。”后人论诗者也都指出“唐人以诗为诗,主性情;宋人以文为诗, 主议论”,尽管清人叶燮曾在原诗卷四有反驳。这一则是由于诗的本身有了转变, 二则也由于另外又有了主性情的新文体,就是词。元人刘祁在《归潜志》就说过 了:“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在长短句,今之诗则俗间俚曲也。”既然唐以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