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一中2013届高三1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ⅠI卷两部分。共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着落/着慌 当天/以一当十 屏障/敛声屏气 B.鹬蚌/鬻爵 角逐/勾心斗角 奢靡/所向披靡 C.杂沓/挞伐 讴歌/呕心沥血 牵强/强词夺理 D.摭拾/炽热 账簿/日薄西山 遒劲/场面劲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晋升 势利眼 箭拔弩张 口慧而实不至 B.蛰伏 老皇历 罔然若失 如堕五里雾中 C.皴裂 设陷阱 以逸待劳 真金不怕火炼 D.泄漏 头柱香 搬师回朝 在其位谋其政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一项是( A.时至今日,“酒鬼酒事件”浮出水面,而中国酒业协会当日下午更在官网发 表申明称,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 B.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中,“人民”一词出现频度之高,着眼民生的话题之多, 都昭示了日后施政的重要方向。 C.山东汉子牛作涛在广州珠江边,目睹一名陌生女子落水后,不顾个人安危 毅然下水救人,不幸牺牲。他的这一英雄壮举令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 D.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 却很少把钱用于公用事业。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引发了人们热议和思考。 网友口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等交通违规现象在我市怎样,原因何在,又该如何 根治这一现象? B.由于煤灰没有严格意义的熔点,衡量其熔融过程的温度变化,通常用三个特 征温度:即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和流动温度(FT)。 C.歼一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 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裝配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当被问及“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关注度的问题时,中国当代知名 作家查建英一语中的地回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元芳,你怎么看”一时成了热词,并被《人民日报》作为论述“互动中筑 牢信任的基石”政治理念的引子,其中不仅关系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而且涉 及到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程序。 B.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善 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C.诚信缺失对社会道德是毁灭性的伤害,当前为公众深恶痛绝的那些恶性事件, 每一件都深深地刻着背信弃义的烙印和丑恶心理 D.当今世界,由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得进军宇宙已经成了世界各国发展的 主流,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山东省胶州一中 2013 届高三 1 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页,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 A.着落/着慌 当天/以一当十 屏障/敛声屏气 B.鹬蚌/鬻爵 角逐/勾心斗角 奢靡/所向披靡 C.杂沓/挞伐 讴歌/呕心沥血 牵强/强词夺理 D.摭拾/炽热 账簿/日薄西山 遒劲/场面劲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晋升 势利眼 箭拔弩张 口慧而实不至 B.蛰伏 老皇历 罔然若失 如堕五里雾中 C.皴裂 设陷阱 以逸待劳 真金不怕火炼 D.泄漏 头柱香 搬师回朝 在其位谋其政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一项是( ) A.时至今日,“酒鬼酒事件”浮出水面,而中国酒业协会当日下午更在官网发 表申明称,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 B.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中,“人民”一词出现频度之高,着眼民生的话题之多, 都昭示了日后施政的重要方向。 C.山东汉子牛作涛在广州珠江边,目睹一名陌生女子落水后,不顾个人安危, 毅然下水救人,不幸牺牲。他的这一英雄壮举令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 D.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 却很少把钱用于公用事业。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引发了人们热议和思考。 网友口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等交通违规现象在我市怎样,原因何在,又该如何 根治这一现象? B.由于煤灰没有严格意义的熔点,衡量其熔融过程的温度变化,通常用三个特 征温度:即变形温度 (DT)、软化温度 (ST)、和流动温度 (FT)。 C.歼—15 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 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装配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当被问及“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关注度的问题时,中国当代知名 作家查建英一语中的地回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元芳,你怎么看”一时成了热词,并被《人民日报》作为论述“互动中筑 牢信任的基石”政治理念的引子,其中不仅关系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而且涉 及到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程序。 B.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善 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C.诚信缺失对社会道德是毁灭性的伤害,当前为公众深恶痛绝的那些恶性事件, 每一件都深深地刻着背信弃义的烙印和丑恶心理。 D.当今世界,由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得进军宇宙已经成了世界各国发展的 主流,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张田勘 所谓的“世界末日 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 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 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 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 日子来到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 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2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 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 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 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 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 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 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 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 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 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 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 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 因: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 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 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 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 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 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 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 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 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 武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 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 站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 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张田勘 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 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 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 10000 多条,其 中只有一条谈到 2012 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 187.2 万个 日子来到 2012 年 12 月 21 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 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 2012 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 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 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 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 9 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 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 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 年 1 月 23 日, 中国陕西华县发生 8.0 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 83 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 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 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 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 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 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 因: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 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 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 1000 公里斯瓦尔巴 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 450 万种约 20 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 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 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 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 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 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 武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 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 站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 450 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 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 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 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 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期有改动) 6.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 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 B.“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 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C.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 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 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7.下列各项中,属于“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原因的 项是( A.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 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B.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 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 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D.目前金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 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2012年”将是 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觉醒、转变, 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B.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因为电影《2012》 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 得“世界末日”犹存 C.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 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这虽不能阻止却能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 陷入“世界末日”。 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 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 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复斋传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 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 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 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 年第 1 期有改动) 6.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 载有 10000 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 2012 年。 B.“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 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C.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 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 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7.下列各项中,属于“ 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原因的 一项是( ) A.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 9 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 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B.历史上,1556 年 1 月 23 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 8.0 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 83 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 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D.目前金球有 450 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 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2012 年”将是 一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觉醒、转变, 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B.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因为电影《2012》 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 得“世界末日”犹存。 C.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可储存 450 万种约 20 亿粒 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这虽不能阻止却能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 陷入“世界末日”。 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 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 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张复斋传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 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 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ˉ 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 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 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 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 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 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 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 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 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 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 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 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先生 因诣县官,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刘大櫆集的《张复斋传》,有删改)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B.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C.土卑而赋重 卑:(地势)低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蒙受 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①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②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 得吾心 C.①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 D.①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 之故事 11.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 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 付其父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 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 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 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 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 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 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 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 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 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 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 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 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 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先生 因诣县官,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刘大櫆集的《张复斋传》,有删改)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B.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C.土卑而赋 重 卑:(地势)低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蒙受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①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②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 得吾心 C.①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 D.①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 之故事 11.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 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 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⑥宜准湖乡下地例, 亩粮止一升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1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 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 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 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 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他为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4分) ②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3分) ③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豁然阁 程俱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 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 景?(4分) (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4分)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⑥宜准湖乡下地例, 一亩粮止一升 A. 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 ②③④ 1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 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 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 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 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他为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第Ⅱ卷(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4 分) ②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3 分) ③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 分) 豁然阁 程俱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 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 景?(4 分) (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