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 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 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 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 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我们这样分类,并不是说西方人只有生理上的需求,或者说印度人只有精神 上的需求,或者说中国人只有心理上的需求。而只是在表明这三种族群在各自所 侧重的方面的追求和需要;也是在表明他们的文化在各自方面所达到的极致 (选自《人民文摘》,有删改) 8.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这是因为中国人和 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B.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 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 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D.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 向来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D["向来追求“错,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似乎也最追求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 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 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叫做“喝茶”。 C.世界文化可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 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中国人的情感以及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又高于生活;但 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A[“分不清彼此"错,原文是说“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 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 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 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 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我们这样分类,并不是说西方人只有生理上的需求,或者说印度人只有精神 上的需求,或者说中国人只有心理上的需求。而只是在表明这三种族群在各自所 侧重的方面的追求和需要;也是在表明他们的文化在各自方面所达到的极致。 (选自《人民文摘》,有删改) 8.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这是因为中国人和 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B.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 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 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D.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 向来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D [“向来追求”错,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似乎也最追求”。]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 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B.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 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叫做“喝茶”。 C.世界文化可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 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中国人的情感以及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又高于生活;但 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A [“分不清彼此”错,原文是说“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10.西方、印度、中国的文化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3 【答案】①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更多的是满足人生理 上的需求;②印度文化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更多的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 的需求;③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除了满足人心理和情感上的需 求外,又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走笔“秦坑儒谷” 从维熙 ①古长安今西安,历史上曾是13个帝王的都城。其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在 全国都市中可谓无与伦比。因而任何一个光临这座古都的游客,都会陷于中国古 老文化辉煌的包围之中。 ②1979年我初次到秦川之地,急于去看看秦代千名儒生的殉难之地,然无 踪可循。我却没有过度失望,因为我认知我们民族在某些方面的劣根性。这次再 访秦川大地时,友人的提议燃起了我的寻梦欲求,我立刻随他奔往两千多年前葬 埋众多儒生的历史遗址 ③汽车下了公路,拐上了乡间土路,身后是古城西安,迎面是绵长的骊山山 脉,两旁的村野除了绿色之外,就是清一色的士黄:黄色的村落,黄色的围墙 黄色的士屋。在绿与黄的上窄,有一从丛的银色光斑,那是秦川大地上淸山遍野 的泡桐树,在暮春时日绽放出来的白色花朵。我想,我没有带来一束悼念亡者的 花,权且把这些天地间的白花,当成我祭奠蒙难冤魂的硕大花环吧 ④汽车拐进一个叫洪庆堡的村庄,我们步行走到了村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麦田边缘上竖着的一块黑碑,由于碑身上遮满黄尘,我俯身于石碑前仔细看了 会儿,才看出碑身上的刻字:“坑儒遗址”。跟着友人沿麦田间的一条田埂小路, 继续向东行约百余米,另一块高大黑色石碑耸立于麦田中间,上刻“秦坑儒谷” 四个大字。 ⑤此时已是黄昏时分,斜阳把一抹橘黄色的光亮涂染在石碑上。我走到高大 挺拔的石碑之前,久久地凝视着它,似想从它的肖像中,让时光倒流回归到远古
10.西方、印度、中国的文化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西方文化将 “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更多的是满足人生理 上的需求;②印度文化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更多的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 的需求;③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除了满足人心理和情感上的需 求外,又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走笔“秦坑儒谷” 从维熙 ①古长安今西安,历史上曾是 13 个帝王的都城。其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在 全国都市中可谓无与伦比。因而任何一个光临这座古都的游客,都会陷于中国古 老文化辉煌的包围之中。 ②1979 年我初次到秦川之地,急于去看看秦代千名儒生的殉难之地,然无 踪可循。我却没有过度失望,因为我认知我们民族在某些方面的劣根性。这次再 访秦川大地时,友人的提议燃起了我的寻梦欲求,我立刻随他奔往两千多年前葬 埋众多儒生的历史遗址。 ③汽车下了公路,拐上了乡间土路,身后是古城西安,迎面是绵长的骊山山 脉,两旁的村野除了绿色之外,就是清一色的土黄:黄色的村落,黄色的围墙, 黄色的土屋。在绿与黄的上空,有一丛丛的银色光斑,那是秦川大地上满山遍野 的泡桐树,在暮春时日绽放出来的白色花朵。我想,我没有带来一束悼念亡者的 花,权且把这些天地间的白花,当成我祭奠蒙难冤魂的硕大花环吧! ④汽车拐进一个叫洪庆堡的村庄,我们步行走到了村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麦田边缘上竖着的一块黑碑,由于碑身上遮满黄尘,我俯身于石碑前仔细看了一 会儿,才看出碑身上的刻字:“坑儒遗址”。跟着友人沿麦田间的一条田埂小路, 继续向东行约百余米,另一块高大黑色石碑耸立于麦田中间,上刻“秦坑儒谷” 四个大字。 ⑤此时已是黄昏时分,斜阳把一抹橘黄色的光亮涂染在石碑上。我走到高大 挺拔的石碑之前,久久地凝视着它,似想从它的肖像中,让时光倒流回归到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