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两汉与西域的关系 氐羌诸族 1.先秦时期的羌 2.河湟诸羌 3.天山南路诸羌 5、武都氐羌 6.东汉羌人的反抗 西南夷 2.昆明 3.哀牢 4.樊人 5.邛都笮都冉駹 6.夜郎 7.句町漏卧进桑 8.两汉在西南夷的开发与治理 江汉诸族 百越诸族 1.考古发现所反映的百越文化 2.于越句吴 越闽越 5.骆越与乌浒 6.南越 思考题 1.试论汉民族的形成。 2.简述和亲的由来、发展、本质及作用 3.试论两汉羁縻之制的类型及特点 4.述评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6.简述西南夷的族类、分布及经济文化。 第四讲中华民族的交融与重组(魏晋南北朝时期) 6学时
6.两汉与西域的关系 ·氐羌诸族 1.先秦时期的羌 2.河湟诸羌 3.天山南路诸羌 4.氐 5、武都氐羌 6.东汉羌人的反抗 ·西南夷 1.滇 2.昆明 3.哀牢 4.僰人 5.邛都 笮都 冉駹 6.夜郎 7.句町 漏卧 进桑 8.两汉在西南夷的开发与治理 ·江汉诸族 1.武陵 2.巴 3.板楯 ·百越诸族 1.考古发现所反映的百越文化 2.于越 句吴 3.瓯越 闽越 4.西瓯 5.骆越与乌浒 6.南越 思考题: 1. 试论汉民族的形成。 2. 简述和亲的由来、发展、本质及作用。 3. 试论两汉羁縻之制的类型及特点。 4. 述评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6. 简述西南夷的族类、分布及经济文化。 第四讲 中华民族的交融与重组(魏晋南北朝时期) 6 学时 要点:
魏蜀吴三国的民族政策比较 西晋末年各族民众的反抗斗争 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的更迭 跋鲜卑的社会变革 北方各民族的进步与融合 北朝晚期的社会与民族 北周与北方各族类的进一步融合 南方诸族 南中大姓 重点: 中华民族的融合与重组 北魏改革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爨的兴盛与独霸南中 政权分立与纷争 族类间的冲突、迁徙、变革与交融 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理论 纲要: 曹魏、蜀汉、孙吴民族政策比较 1.曹魏政权对北方诸族的征讨与招抚 2.蜀汉政权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3.孙吴政权开发山越,出使夷洲 4.三国民族政策的比较 二、西晋时期的族类冲突 1.西晋的短期统 2.西晋民族政策及其失误 3.西晋末年各民族的反抗斗争 三、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与民族迁徙 1.民族迁徙与十六国的兴衰 2.晋室南渡与汉族的南移 3.江南地区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4.南朝偏安与周边地区夷化 5.南朝的“左郡”、“左县” 跋鲜卑的壮大与北方统 1.拓跋鲜卑早期国家的形成 2.均田制与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 3.北魏太和改革 4.北方统一 5.北方各民族大起义
·魏蜀吴三国的民族政策比较 ·西晋末年各族民众的反抗斗争 ·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的更迭 ·拓跋鲜卑的社会变革 ·北方各民族的进步与融合 ·北朝晚期的社会与民族 ·北周与北方各族类的进一步融合 ·南方诸族 ·南中大姓 重点: ·中华民族的融合与重组 ·北魏改革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爨的兴盛与独霸南中 难点: ·政权分立与纷争 ·族类间的冲突、迁徙、变革与交融 ·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理论 纲要: 一、曹魏、蜀汉、孙吴民族政策比较 1.曹魏政权对北方诸族的征讨与招抚 2.蜀汉政权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3.孙吴政权开发山越,出使夷洲 4.三国民族政策的比较 二、西晋时期的族类冲突 1.西晋的短期统一 2.西晋民族政策及其失误 3.西晋末年各民族的反抗斗争 三、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与民族迁徙 1.民族迁徙与十六国的兴衰 2.晋室南渡与汉族的南移 3.江南地区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4.南朝偏安与周边地区夷化 5.南朝的“左郡”、“左县” 四、拓跋鲜卑的壮大与北方统一 1.拓跋鲜卑早期国家的形成 2.均田制与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 3.北魏太和改革 4.北方统一 5.北方各民族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