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50 09 309 北回归线乙 159 即常绿硬叶林 口荒漠 ☑☑草原 ☒雨林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于不同层级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2.下列有关图中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季节变化小 D.丁区域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答案1.D2.D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按单一指标 (植被)来划分的;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属于同一层级;四区 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第2题,甲区城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 热干燥,光照和热量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 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丁区域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 充足,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 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完成3~4题。 200 400 丙 入河流 -400年等降水量线/mm ⌒一流域界线 400L 3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 A利用单一指标 B.利用综合指标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4.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第一章过关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于不同层级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2.下列有关图中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季节变化小 D.丁区域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答案 1.D 2.D 解析第 1 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按单一指标 (植被)来划分的;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属于同一层级;四区 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第 2 题,甲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 热干燥,光照和热量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 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丁区域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 充足,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 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完成 3~4 题。 3.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 ) A.利用单一指标 B.利用综合指标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4.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答案3.A4.C 解析第3题,流域是指由分水线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是按照 单一指标划分的。故A项正确。第4题,甲地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 荒漠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丙地位于渤海海域,最主要的环境 问题是海洋污染。故C项正确。 读江苏省某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图,完成5~7题。 2500 2600/2600 2500 2400 2400 2300 2300 2200-● 2200 2100. 2100 5.该等值线表示的地理要素可能为( A.年平均日照时数(单位h) B.≥10℃积温(单位:℃) C.年平均降水量(单位:mm) D.海拔(单位:m) 6.影响江苏省该地理要素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天气 7.江苏省( A.该地理要素的南北差异使其春季冻害频率向南降低 B.该地理要素的南北差异使其水稻种植面积向北减少 C.受大气污染影响,该地理要素数值近年来有减少趋势 D.受气候变暖影响,该地理要素数值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答案5.A6.D7.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该要素的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江苏省越往北,降水量越少,年日照时 数越多,A项正确:江苏省≥10℃积温和年平均降水量都是自南向北递减的,B、C两项错误; 江苏省为平原地形,海拔在200米以下,D项错误。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理要素是 江苏省年平均日照时数,晴天多则日照时数长,所以天气是影响江苏省该地理要素南北差异的 主要因素。第7题,春季冻害频率主要与气温有关,与年平均日照时数关系不大,A项错误:水 稻种植面积主要与热量和水分有关,与年平均日照时数关系不大,B项错误:受大气污染影响, 雾霾等天气增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近年来有减少趋势,C项正确:气候变暖对年平均日照时数 影响不大D项错误。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城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 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的问题,又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 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读图,完成89题。 6 38E 36N 阿粉 网逸水深夜司 利亚 题城市 号年桌量分区 8.“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沙漠广布
答案 3.A 4.C 解析第 3 题,流域是指由分水线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是按照 单一指标划分的。故 A 项正确。第 4 题,甲地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 荒漠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丙地位于渤海海域,最主要的环境 问题是海洋污染。故 C 项正确。 读江苏省某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图,完成 5~7 题。 5.该等值线表示的地理要素可能为( ) A.年平均日照时数(单位:h) B.≥10 ℃积温(单位:℃) C.年平均降水量(单位: mm) D.海拔(单位:m) 6.影响江苏省该地理要素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天气 7.江苏省( ) A.该地理要素的南北差异使其春季冻害频率向南降低 B.该地理要素的南北差异使其水稻种植面积向北减少 C.受大气污染影响,该地理要素数值近年来有减少趋势 D.受气候变暖影响,该地理要素数值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答案 5.A 6.D 7.C 解析第 5 题,读图可知,该要素的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江苏省越往北,降水量越少,年日照时 数越多,A 项正确;江苏省≥10 ℃积温和年平均降水量都是自南向北递减的,B、C 两项错误; 江苏省为平原地形,海拔在 200 米以下,D 项错误。第 6 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理要素是 江苏省年平均日照时数,晴天多则日照时数长,所以天气是影响江苏省该地理要素南北差异的 主要因素。第 7 题,春季冻害频率主要与气温有关,与年平均日照时数关系不大,A 项错误;水 稻种植面积主要与热量和水分有关,与年平均日照时数关系不大,B 项错误;受大气污染影响, 雾霾等天气增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近年来有减少趋势,C 项正确;气候变暖对年平均日照时数 影响不大,D 项错误。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 3~4 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 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的问题,又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 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读图,完成 8~9 题。 8.“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沙漠广布
B.森林覆盖率低 C.全年气候湿润 D.河湖众多 9.“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其主要原因是()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抵御夏季的雨水 D.防御冬季的风沙 答案}8.B9.A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不可能沙漠广布,A项错误;地 中海气候冬雨夏千,C项错误;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项错误;由材料“是当 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的问题,又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可 知,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项正确。第9题,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的气候特点。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 凉爽,还能阻挡冬季的冷空气,使得室内降温慢,A项正确:茅草和泥土作为墙体材料是墙体坚 固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千燥,C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风沙天气 少D项错误。 贵州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当地分布着面积较广的梯田(见右图),梯田浸泡过 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景色宜人,当地在政府引导和企业帮扶下,形成了 “稻一鱼一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各地游客。据此完成1011题。 10.形成该生态产业模式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和市场 B.气候和水源 C.土壤和市场 D.劳动力和交通 11该案例给我国各地“精准扶贫”带来的启示是( A.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产业融合 B.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 C.引进稻鱼模式,提高旅游收益 D.加强政策扶持,发展绿色产品加工 答案10.A11.A 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冬季梯田浸泡,春季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显示了农业的季节变 化,属于气候因素;开展“稻一鱼一游”的生态产业模式,是适应当今游客对天人合一景观的旅 游需求,因此,市场也是形成该模式的主导因素。第11题,由上题可知,该省“稻一鱼一游”的生 态产业模式是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当地的特色优势,将旅游业、农业和其他相关产业融 合在一起的发展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成功典例。据此启示我国各地“精准扶贫”要发挥特色优 势,加强产业融合。 在第五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读图,完成12~13题
B.森林覆盖率低 C.全年气候湿润 D.河湖众多 9.“蜂巢屋”的墙体厚达 80 厘米,其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抵御夏季的雨水 D.防御冬季的风沙 答案 8.B 9.A 解析第 8 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不可能沙漠广布,A 项错误;地 中海气候冬雨夏干,C 项错误;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 项错误;由材料“是当 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的问题,又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可 知,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 项正确。第 9 题,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的气候特点。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 凉爽,还能阻挡冬季的冷空气,使得室内降温慢,A 项正确;茅草和泥土作为墙体材料是墙体坚 固的主要原因,B 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 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风沙天气 少,D 项错误。 贵州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当地分布着面积较广的梯田(见右图),梯田浸泡过 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景色宜人,当地在政府引导和企业帮扶下,形成了 “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各地游客。据此完成 10~11 题。 10.形成该生态产业模式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和市场 B.气候和水源 C.土壤和市场 D.劳动力和交通 11.该案例给我国各地“精准扶贫”带来的启示是( ) A.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产业融合 B.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 C.引进稻鱼模式,提高旅游收益 D.加强政策扶持,发展绿色产品加工 答案 10.A 11.A 解析第 10 题,由材料可知,冬季梯田浸泡,春季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显示了农业的季节变 化,属于气候因素;开展“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是适应当今游客对天人合一景观的旅 游需求,因此,市场也是形成该模式的主导因素。第 11 题,由上题可知,该省“稻—鱼—游”的生 态产业模式是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当地的特色优势,将旅游业、农业和其他相关产业融 合在一起的发展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成功典例。据此启示我国各地“精准扶贫”要发挥特色优 势,加强产业融合。 在第五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读图,完成 12~13 题
阴山 ■沙漠 12.图中M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 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 13.图中N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是广阔的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 C.农业由耕作业向畜牧业转变 D过度农垦、放牧对植被造成破坏 答案12.A13.D 解桐第12题,图中M地区位于贺兰山东侧,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葡萄的 品质较好,A项正确;降水稀少是种植葡萄的不利条件,B项错误;该地区的灌溉水源充足,主要 为黄河水,而不是高山冰川融水,C项错误: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但不是黑土,D项错误。第 13题,由于人口增长,人们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N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14~15题。 ☐森 业用地 40° 皿草地 38e 102° 1109 106°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 口森林 ☑衣业用地 40 草地 ☐沙漠 89 102 106° 110° 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 14.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开矿②人口增长③气候湿润④过度开垦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2.图中 M 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 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 13.图中 N 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是广阔的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 C.农业由耕作业向畜牧业转变 D.过度农垦、放牧对植被造成破坏 答案 12.A 13.D 解析第 12 题,图中 M 地区位于贺兰山东侧,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葡萄的 品质较好,A 项正确;降水稀少是种植葡萄的不利条件,B 项错误;该地区的灌溉水源充足,主要 为黄河水,而不是高山冰川融水,C 项错误;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但不是黑土,D 项错误。第 13 题,由于人口增长,人们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 N 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 14~15 题。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 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 14.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开矿 ②人口增长 ③气候湿润 ④过度开垦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 ①提高土壤肥力②气候干旱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土壤酸化⑤沙尘暴增加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答案14.B15.D 解桐第14题,由图可知,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农业用地面积增大,草地、森林 面积减小,说明人口增长导致过度开垦,从而使草地和森林减少。第15题,由于过度开垦,草 地、森林面积减小,沙漠面积增大,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旱、沙尘暴增加,土壤肥 力会下降,但不会酸化。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 一。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许多方面都非常独特,因而引起了旅游者的强烈兴 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和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完成16~17题。 16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17.下列关于两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答案16.D17.B 解析第16题,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 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差别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第17题,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太湖平原位于我国南方水田区,水热条件好,城市众多, 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宜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水源不足,宜发展旱 作农业,B项正确。 李白在诗中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巫山的 险峻。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如下图)。 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完毕,2010年,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一宜万铁 路建成通车。读图,完成18~20题。 1109 3015m 地 18.巫山东西两侧的“荆楚大地”和“巴蜀大地”( A无划分依据 B.有明确的界线 C.气候类型一致 D.地形单元一致 19.“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 A.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 B.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1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气候干旱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土壤酸化 ⑤沙尘暴增加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答案 14.B 15.D 解析第 14 题,由图可知,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农业用地面积增大,草地、森林 面积减小,说明人口增长导致过度开垦,从而使草地和森林减少。第 15 题,由于过度开垦,草 地、森林面积减小,沙漠面积增大,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旱、沙尘暴增加,土壤肥 力会下降,但不会酸化。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 一。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许多方面都非常独特,因而引起了旅游者的强烈兴 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和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完成 16~17 题。 16.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其根本原因是 (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17.下列关于两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答案 16.D 17.B 解析第 16 题,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 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差别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第 17 题,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太湖平原位于我国南方水田区,水热条件好,城市众多, 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宜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水源不足,宜发展旱 作农业,B 项正确。 李白在诗中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巫山的 险峻。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如下图)。 2009 年,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完毕,2010 年,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 路建成通车。读图,完成 18~20 题。 18.巫山东西两侧的“荆楚大地”和“巴蜀大地”( ) A.无划分依据 B.有明确的界线 C.气候类型一致 D.地形单元一致 19.“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 ) A.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 B.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