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某学生查阅相关材料发现,下图中甲区域交通站场和交通线的分布密度远远小于乙区域。读 图,完成第12题。 100°E 105o5 30N 枝指 756山峰及高程m 河流 25°N 昆明 d000等高线/m 1.导致甲区域交通站场和交通线分布密度小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资源D.河流 2.乙区域交通站场和交通线密度大,主要原因是( A.平原广阔,方便建设 B.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C.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D.交通便利,商业繁荣 答案1.A2.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区域海拔高,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不利于交通建设,因而交通站场 和交通线分布密度小。第2题,由图可知,乙区域主要位于成都平原,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对交 通运输的需求量大,因而交通站场和交通线密度大。 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晚清至抗战时期,曾先后多次规划 成都至昆明一带的铁路,并进行过相关勘察工作,但始终没有开展成昆铁路的建设。近年来, 国家开始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下图为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据此完成第3~4题。 54 。小站一铁路 L4海拔m河流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成昆铁路没有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短缺 B.资金、技术缺乏 C.人员缺乏 D.河流广布 4.影响图中铁路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走向 B.城市分布 C耕地分布 D.地势起伏 答案3.B4.D 解析第3题,成昆铁路沿途地形复杂,建设难度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资金和技术的 缺乏,铁路没有建设。第4题,图中两个海拔数值说明此段铁路弯曲处地势落差大,则地势起 伏是影响图中铁路线布局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过关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某学生查阅相关材料发现,下图中甲区域交通站场和交通线的分布密度远远小于乙区域。读 图,完成第 1~2 题。 1.导致甲区域交通站场和交通线分布密度小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资源 D.河流 2.乙区域交通站场和交通线密度大,主要原因是( ) A.平原广阔,方便建设 B.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C.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D.交通便利,商业繁荣 答案 1.A 2.C 解析第 1 题,由图可知,甲区域海拔高,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不利于交通建设,因而交通站场 和交通线分布密度小。第 2 题,由图可知,乙区域主要位于成都平原,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对交 通运输的需求量大,因而交通站场和交通线密度大。 成昆铁路是我国 20 世纪 70 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晚清至抗战时期,曾先后多次规划 成都至昆明一带的铁路,并进行过相关勘察工作,但始终没有开展成昆铁路的建设。近年来, 国家开始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下图为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据此完成第 3~4 题。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成昆铁路没有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 ) A.资源短缺 B.资金、技术缺乏 C.人员缺乏 D.河流广布 4.影响图中铁路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走向 B.城市分布 C.耕地分布 D.地势起伏 答案 3.B 4.D 解析第 3 题,成昆铁路沿途地形复杂,建设难度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资金和技术的 缺乏,铁路没有建设。第 4 题,图中两个海拔数值说明此段铁路弯曲处地势落差大,则地势起 伏是影响图中铁路线布局的主要因素
在金沙江中游的横断山区,人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胆略,创造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溜索 (如右图),这是周边群众出行的必需方式。随着国家重点扶贫攻坚项目的实施,这种交通方式 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此完成第5一6题。 5.当地人修建溜索的主要目的是() A.创造旅游景观B.横跨深山峡谷 C.保护生态环境D.节约耕地资源 6.溜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 A.当地人口越来越少 B.当地自给程度提高 C.通信与商业的发展 D.水电站和桥梁的修建 答案5.B6.D 解析第5题,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河谷两岸虽然直线距离很短,但交通联系困难,所以 人们创造出了溜索这一独特的交通方式。当地人修建溜索不是为了创造旅游景观:溜索对保 护生态环境、节约耕地资源影响不大。第6题,随着国家重点扶贫攻坚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水 电站和桥梁的修建,河谷两岸的交通联系得以畅通,人们就不必再冒险走溜索了。 我国某城市城区轻轨穿过大楼,并在大楼中设有站台。右图为“穿楼轻轨”景观。读图,完成第 7~8题。 7.右图反映该地( A.河网密度大 B.地壳不稳定 C.平地面积小 D.雷雨天气多 8.该轻轨站设立后,周边地区() A.绿地面积增加B.工业用地增多 C.住房价格下跌 D.商业活动增强 答案7.C8.D 解析第7题,通过景观图中的主要要素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平地面积小。第8题,轻轨站 设立后,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增加该地的客流量(轻轨主要用于客运),故能使商业活动增强。 轻轨站建成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减少;对工业活动的影响不大;房价会上升。 中泰高铁泰国境内段的规划线路全长约860千米。下图为中泰高铁泰国境内部分规划铁路 线走向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在金沙江中游的横断山区,人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胆略,创造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溜索 (如右图),这是周边群众出行的必需方式。随着国家重点扶贫攻坚项目的实施,这种交通方式 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此完成第 5~6 题。 5.当地人修建溜索的主要目的是( ) A.创造旅游景观 B.横跨深山峡谷 C.保护生态环境 D.节约耕地资源 6.溜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 ) A.当地人口越来越少 B.当地自给程度提高 C.通信与商业的发展 D.水电站和桥梁的修建 答案 5.B 6.D 解析第 5 题,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河谷两岸虽然直线距离很短,但交通联系困难,所以 人们创造出了溜索这一独特的交通方式。当地人修建溜索不是为了创造旅游景观;溜索对保 护生态环境、节约耕地资源影响不大。第 6 题,随着国家重点扶贫攻坚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水 电站和桥梁的修建,河谷两岸的交通联系得以畅通,人们就不必再冒险走溜索了。 我国某城市城区轻轨穿过大楼,并在大楼中设有站台。右图为“穿楼轻轨”景观。读图,完成第 7~8 题。 7.右图反映该地( ) A.河网密度大 B.地壳不稳定 C.平地面积小 D.雷雨天气多 8.该轻轨站设立后,周边地区( ) A.绿地面积增加 B.工业用地增多 C.住房价格下跌 D.商业活动增强 答案 7.C 8.D 解析第 7 题,通过景观图中的主要要素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平地面积小。第 8 题,轻轨站 设立后,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增加该地的客流量(轻轨主要用于客运),故能使商业活动增强。 轻轨站建成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减少;对工业活动的影响不大;房价会上升。 中泰高铁泰国境内段的规划线路全长约 860 千米。下图为中泰高铁泰国境内部分规划铁路 线走向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9~10 题
98E 102E 万象 181 18N 14N -14N 98E 城市 -300 102E 9.中泰高铁泰国境内规划线路选择东北方向延伸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起伏较小B.气候凉爽湿润 C.物产资源丰富 D.洪涝灾害较少 10.泰国选择和我国合作建设中泰高铁,主要是因为我国() ①雄厚的经济实力②先进的高铁技术③丰富的建设经验④充足的劳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A10.B 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等高线形态可知,中泰高铁泰国境内规划线路选择东北方向延伸,与等 高线延伸方向大体一致,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势起伏较小,可以尽量少穿越等高线,故A项正 确。第10题,两国之间的地形多山,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修建技术要求高。泰国选择和我国 合作建设中泰高铁,主要是因为我国有先进的高铁建设技术和丰富的建设经验,②③正确。故 选B项。 读图,完成第1112题。 40° 连港 1729 11.大连港近些年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 A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大 B.港口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深水良港和避风良港 C.天津港的辐射带动作用 D.大连旅游业的发展,运输量增长迅猛 12.关于图示海底隧道建设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开发区 南关 \大连湾 泉水小区)隧 底 大连化工厂 大连钢二● 大连火车站 力大连港 武 ● 民主广场 大连市政府
9.中泰高铁泰国境内规划线路选择东北方向延伸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起伏较小 B.气候凉爽湿润 C.物产资源丰富 D.洪涝灾害较少 10.泰国选择和我国合作建设中泰高铁,主要是因为我国( ) ①雄厚的经济实力 ②先进的高铁技术 ③丰富的建设经验 ④充足的劳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9.A 10.B 解析第 9 题,根据图示等高线形态可知,中泰高铁泰国境内规划线路选择东北方向延伸,与等 高线延伸方向大体一致,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势起伏较小,可以尽量少穿越等高线,故 A 项正 确。第 10 题,两国之间的地形多山,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修建技术要求高。泰国选择和我国 合作建设中泰高铁,主要是因为我国有先进的高铁建设技术和丰富的建设经验,②③正确。故 选 B 项。 读图,完成第 11~12 题。 11.大连港近些年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 ) A.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大 B.港口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深水良港和避风良港 C.天津港的辐射带动作用 D.大连旅游业的发展,运输量增长迅猛 12.关于图示海底隧道建设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网②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③促进开发区经济的发展④缩短了 大连市区与开发区的时间距离⑤导致海域污染加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11.A12.B 解析第1题,大连港的陆域条件不断改善,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展。港口 优越的自然条件一直存在:天津港对该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大:旅游业的发展对港口发展影 响不大。第12题,海底隧道建设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也不会对海域产生较大污 染。但它可以完善大连的城市交通运输网络,沟通大连市区与开发区,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 2018年12月26日.全长307.9千米的济青高铁建成运营,济南至青岛1小时40分钟可到达 青岛至此真正接入全国高铁网。之前,济南到青岛的客运主要由济青客运专线承担,济南至青 岛需2小时20分钟。为压缩济青间运行的时间,该客运专线停靠的城市较少。2018年12月 26日,全长428千米的国家【级客货共线铁路一青盐铁路开通运营。下图为济青高铁、青 盐铁路的青连段(青岛一连云港)及附近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渤海 齐南 连云港 高速铁路 +普通铁路 13.济青高铁运营后,原济青客运专线的功能应改为( A.济青间无停靠站的直达客运线 B.济青间的客货共用线路 C.济青间更多城市的城际客运线 D.济青间的第二高速铁路 14.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的运营对青岛的主要影响有() ①增大人才向沿线城市转移的力度②就业者的居住地向沿线城市扩散③扩大城市规模, 加剧城镇化问题 ④扩大经济腹地,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3.C14.D 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为压缩济青间运行的时间,原济青客运专线停靠的城市较少,而济 青高铁运营后时间缩短,则原济青客运专线应改为济青间更多城市的城际客运线,以方便人们 的出行。第14题,交通线路的修建,方便了居民出行,会导致就业者的居住地向沿线城市扩散 同时青岛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交流增强,会扩大青岛的经济腹地,提高其经济效益。 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崇明岛 中心 145年巴能的上海地 开 15.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①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网 ②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③促进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④缩短了 大连市区与开发区的时间距离 ⑤导致海域污染加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11.A 12.B 解析第 11 题,大连港的陆域条件不断改善,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展。港口 优越的自然条件一直存在;天津港对该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大;旅游业的发展对港口发展影 响不大。第 12 题,海底隧道建设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也不会对海域产生较大污 染。但它可以完善大连的城市交通运输网络,沟通大连市区与开发区,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 2018 年 12 月 26 日,全长 307.9 千米的济青高铁建成运营,济南至青岛 1 小时 40 分钟可到达, 青岛至此真正接入全国高铁网。之前,济南到青岛的客运主要由济青客运专线承担,济南至青 岛需 2 小时 20 分钟。为压缩济青间运行的时间,该客运专线停靠的城市较少。2018 年 12 月 26 日,全长 428 千米的国家Ⅰ级客货共线铁路——青盐铁路开通运营。下图为济青高铁、青 盐铁路的青连段(青岛—连云港)及附近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13~14 题。 13.济青高铁运营后,原济青客运专线的功能应改为( ) A.济青间无停靠站的直达客运线 B.济青间的客货共用线路 C.济青间更多城市的城际客运线 D.济青间的第二高速铁路 14.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的运营对青岛的主要影响有( ) ①增大人才向沿线城市转移的力度 ②就业者的居住地向沿线城市扩散 ③扩大城市规模, 加剧城镇化问题 ④扩大经济腹地,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3.C 14.D 解析第 13 题,由材料可知,为压缩济青间运行的时间,原济青客运专线停靠的城市较少,而济 青高铁运营后时间缩短,则原济青客运专线应改为济青间更多城市的城际客运线,以方便人们 的出行。第 14 题,交通线路的修建,方便了居民出行,会导致就业者的居住地向沿线城市扩散, 同时青岛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交流增强,会扩大青岛的经济腹地,提高其经济效益。 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5~16 题。 15.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一→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一→深海港 16.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答案15.D16.C 解桐第15题,据图判断,最初的港口1位于苏州河,为支流港,2005年以后建的港口6位于距 陆地一定距离的海域.为深海港。第16题,上海原有港口航道水深不够,2005年以后建的洋山 港属深海港,可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镇时间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0.5h 高铁建成前 高铁建成后 ●●不同等级城镇 ----计划中的城际轨道交通 17.高铁建设对城镇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A城镇间的距离缩短 B.城镇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镇服务范围扩大 D.城镇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18.由图中信息预测,可能会发展为区域核心城镇的是()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答案17.C18.B 解析第17题,高铁建成后,周边地区到达城镇的时间缩短,则城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 大,即城镇服务范围扩大。第18题,图中乙、丁位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镇等级高,因此能成 为区域核心城镇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图中显示乙城所在区域城镇之间及乙城与周边城镇之 间计划修建便捷的城际轨道交通,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可判断乙城最有可能发 展为区域核心城镇。 窑湾古镇西依京杭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历史上溯于春秋。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 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古镇鼎盛于明清时,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读窑湾古镇 地理位置图,完成第19~20题。 徐州 新沂。 连云港。 古销 高速公路 湖 国道 周边公路 城镇 入湖 19.窑湾古镇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A漕运的兴盛 B.发达的制造业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丰富的农矿产品 20.当今窑湾古镇难以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16.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答案 15.D 16.C 解析第 15 题,据图判断,最初的港口 1 位于苏州河,为支流港;2005 年以后建的港口 6 位于距 陆地一定距离的海域,为深海港。第 16 题,上海原有港口航道水深不够,2005 年以后建的洋山 港属深海港,可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镇时间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7~18 题。 17.高铁建设对城镇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A.城镇间的距离缩短 B.城镇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镇服务范围扩大 D.城镇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18.由图中信息预测,可能会发展为区域核心城镇的是( )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答案 17.C 18.B 解析第 17 题,高铁建成后,周边地区到达城镇的时间缩短,则城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 大,即城镇服务范围扩大。第 18 题,图中乙、丁位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镇等级高,因此能成 为区域核心城镇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图中显示乙城所在区域城镇之间及乙城与周边城镇之 间计划修建便捷的城际轨道交通,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可判断乙城最有可能发 展为区域核心城镇。 窑湾古镇西依京杭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历史上溯于春秋。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 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古镇鼎盛于明清时,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读窑湾古镇 地理位置图,完成第 19~20 题。 19.窑湾古镇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 A.漕运的兴盛 B.发达的制造业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丰富的农矿产品 20.当今窑湾古镇难以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