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3 60° 40° 人口密度 东道 人/km2 ☐<1 ☐1-10 ☐1150 30 ☐51-100 %101-200 南可归线 ☐海洋 1该地区人口分布( A.平原多,高原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内陆多,沿海少 2.影响该地区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 B.水源 C矿产 D.经济 3影响该地区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植被 D.地形 答案1.C2.D3.A 解析第1题,依据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可知,该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 区人口稀少。第2题,南部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人口稠密。第3题,北部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 随着国家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国已有上千万农民工返乡留乡创 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据此完成第45题。 4.目前影响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因素 B.文化因素 C.气候因素 D.生态因素 5.农民工返乡对乡村的影响是() A.解决污染问题 B.带动经济发展 C.扩大城乡差距 D.减少地域联系 答案4.A5.B 解桐第4题,由材料“随着国家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可推测出,目前 影响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因素。第5题,由材料“全国已有上千万农民工返乡留乡 创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可推测出,农民工返乡对乡村的影响是带动经济发展。 通过智能电网数据实时了解一个城市每个功能区的用电负荷曲线,可以推断其用地性质。下 图为一个城市某功能区块的某日用电负荷曲线。读图,完成第6~7题。 80 70 50 30 2 024681012141618202224 时间/时 6.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综合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第 1~3 题。 1.该地区人口分布( ) A.平原多,高原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内陆多,沿海少 2.影响该地区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 B.水源 C.矿产 D.经济 3.影响该地区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植被 D.地形 答案 1.C 2.D 3.A 解析第 1 题,依据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可知,该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 区人口稀少。第 2 题,南部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人口稠密。第 3 题,北部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 随着国家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国已有上千万农民工返乡留乡创 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据此完成第 4~5 题。 4.目前影响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因素 B.文化因素 C.气候因素 D.生态因素 5.农民工返乡对乡村的影响是( ) A.解决污染问题 B.带动经济发展 C.扩大城乡差距 D.减少地域联系 答案 4.A 5.B 解析第 4 题,由材料“随着国家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可推测出,目前 影响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因素。第 5 题,由材料“全国已有上千万农民工返乡留乡 创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可推测出,农民工返乡对乡村的影响是带动经济发展。 通过智能电网数据实时了解一个城市每个功能区的用电负荷曲线,可以推断其用地性质。下 图为一个城市某功能区块的某日用电负荷曲线。读图,完成第 6~7 题。 6.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
A.用地性质 B.人口密度 C.产业分布 D.建筑密度 7.图示反映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商业区 B.居住区 C.工业区 D.绿化带 答案5.A7.B 解桐第6题,城市功能分区依据用地性质,可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 地、绿地、非建设用地等。第7题,由图示可知,用电负荷最大是在1800一22:00,这个时间段 是人们下班在家休息时间,应是居住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第8~10题。 1995年·可 2020年°元·可 ●●。。s。。oe。o可 海●垂● ☒城区兰公路、桥梁一铁路 一高速公路·水稻待开发土地 8.图中所示现象是( A.农村土地改革 B.城镇产业调整 C.区域城镇化现象 D.人口迁移现象 9.在该过程中,由图得出该地区发生的变化是( A城镇人口比例增大 B.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C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D.城镇数目不断增多 10.该地区发生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②逐步改变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③促 进地区工业化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④使农村的人口出生率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8.C9.C10.A 解析第8题,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地区城镇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是城镇化现象。第9题,城镇化 的发展虽然以城镇人口比例增大为主要衡量指标,但图中只显示了城镇用地规模的变化。第 10题随着城镇化发展,城镇人口比例、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城乡差距都会随 之变化。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 船型屋(图1)。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1
A.用地性质 B.人口密度 C.产业分布 D.建筑密度 7.图示反映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商业区 B.居住区 C.工业区 D.绿化带 答案 6.A 7.B 解析第 6 题,城市功能分区依据用地性质,可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 地、绿地、非建设用地等。第 7 题,由图示可知,用电负荷最大是在 18:00—22:00,这个时间段 是人们下班在家休息时间,应是居住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第 8~10 题。 8.图中所示现象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B.城镇产业调整 C.区域城镇化现象 D.人口迁移现象 9.在该过程中,由图得出该地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城镇人口比例增大 B.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C.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D.城镇数目不断增多 10.该地区发生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②逐步改变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促 进地区工业化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④使农村的人口出生率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8.C 9.C 10.A 解析第 8 题,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地区城镇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是城镇化现象。第 9 题,城镇化 的发展虽然以城镇人口比例增大为主要衡量指标,但图中只显示了城镇用地规模的变化。第 10 题,随着城镇化发展,城镇人口比例、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城乡差距都会随 之变化。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 船型屋(图 1)。据此完成第 11~12 题。 图 1
半圆形茅草屋顶 竹条 门 竹片地板 灿台 土墩 3040cm中空 土墩 图2 11.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1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千旱缺水 答案11.C12.B 解析第11题,题干中提到就地取材建房,从图2中可以看出建筑材料有竹片、竹条,所以推断 当地盛产竹子,应位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故C项正确。第12题,从上题结论可以得出该 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从图2中可以看出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 防瘴气、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故B项正确。 人们通常利用海运和空运向驻留在南极的科学家提供食物。如今,科学家已能通过南极温室 (见右图)自己种植蔬莱。南极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由系统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灌溉泵 和营养液。根据目前设计,南极温室主要生产青莱等产品。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与普通温室相比,南极温室( A结构轻便 B.能源消耗少 C,环境污染小 D.密闭性强 14.与海运调入的蔬菜相比,南极温室种植的蔬菜( A.农药残留多 B.生产成本低 C.营养价值高 D.品种丰富多样 15.目前,南极温室的主要任务是生产青菜,主要考虑的是青菜() A对温度要求低 B.对光照要求低 C,需求量大 D.生长周期短 答案13.D14.C15.D 解析第13题,由于南极地区环境恶劣(酷寒、烈风),南极温室需要抵御强风、酷寒,故南极温 室的结构会很牢固、厚重,与普通温室相比,南极温室为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稳定的温度和 光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南极温室运行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会排放大量污染物:由于南极 气候极端恶劣,南极温室必须作为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来运行。第14题,南极气温极低,不利 于病虫害存活和繁殖,因此温室内缺少病虫害来源,无需施用农药;建设南极温室需要投入的 资金比普通温室多,故生产成本高;目前,南极温室只能种植以青菜为主的少数种类蔬莱:利用 海运调入的蔬莱运输时间长,容易导致蔬菜的营养流失,故南极温室种植的新鲜蔬菜营养价值 更高。第15题,南极温室主要生产青莱是因为青莱的生长周期短(约1个月),能快速成熟。 青莱对温度、光照的要求并不低,南极温室生产的青莱供南极科考人员食用,并不外销,需求 量不是选择种植青莱的主要原因
图 2 11.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1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答案 11.C 12.B 解析第 11 题,题干中提到就地取材建房,从图 2 中可以看出建筑材料有竹片、竹条,所以推断 当地盛产竹子,应位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故 C 项正确。第 12 题,从上题结论可以得出该 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从图 2 中可以看出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 防瘴气、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故 B 项正确。 人们通常利用海运和空运向驻留在南极的科学家提供食物。如今,科学家已能通过南极温室 (见右图)自己种植蔬菜。南极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由系统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灌溉泵 和营养液。根据目前设计,南极温室主要生产青菜等产品。据此完成第 13~15 题。 13.与普通温室相比,南极温室( ) A.结构轻便 B.能源消耗少 C.环境污染小 D.密闭性强 14.与海运调入的蔬菜相比,南极温室种植的蔬菜( ) A.农药残留多 B.生产成本低 C.营养价值高 D.品种丰富多样 15.目前,南极温室的主要任务是生产青菜,主要考虑的是青菜( ) A.对温度要求低 B.对光照要求低 C.需求量大 D.生长周期短 答案 13.D 14.C 15.D 解析第 13 题,由于南极地区环境恶劣(酷寒、烈风),南极温室需要抵御强风、酷寒,故南极温 室的结构会很牢固、厚重;与普通温室相比,南极温室为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稳定的温度和 光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南极温室运行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会排放大量污染物;由于南极 气候极端恶劣,南极温室必须作为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来运行。第 14 题,南极气温极低,不利 于病虫害存活和繁殖,因此温室内缺少病虫害来源,无需施用农药;建设南极温室需要投入的 资金比普通温室多,故生产成本高;目前,南极温室只能种植以青菜为主的少数种类蔬菜;利用 海运调入的蔬菜运输时间长,容易导致蔬菜的营养流失,故南极温室种植的新鲜蔬菜营养价值 更高。第 15 题,南极温室主要生产青菜是因为青菜的生长周期短(约 1 个月),能快速成熟。 青菜对温度、光照的要求并不低;南极温室生产的青菜供南极科考人员食用,并不外销,需求 量不是选择种植青菜的主要原因
某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计划利用甲地的原料,在①②③④四地选择一处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 销往乙地。经观察,四地生产该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如下表。据此完成第16~17题。 地点 原材料运费 产品运费 土地成本 工资成本 其他成本 1 ② 4 5 3 6 ③ 3 5 4 ④ 7 4 16.从综合经济效益的角度看,该厂布局最适宜和最不适宜的地点分别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若在最适宜布局的地点建厂,下列四种工业部门中,最适合发展的是() ①普通制鞋厂 ②甜菜制糖厂 ③电视机装配厂 ④集成线路制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6.B17.C 解析第16题,利用表格中的数字计算可得,工厂布局在③地成本最小,布局在④地成本最大。 第17题,③地劳动力成本最小,适合布局劳动密集型工业。普通制鞋厂和电视机装配厂需要 的劳动力数量多,但技术要求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了企业区位偏好的改变,时间价值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 素,机场周边地区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型经济空间。下图示意北京首都机场(距市中心 25千米)附近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咨询、广告、中介等)的分布密度。读 图,完成第1820题。 12① 10 8 3 2 0 4681012 距机场距离km 18.图中表示物流业分布密度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在该区域内空间布局最灵活的产业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该区域的制造业最可能是() A.电力工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业 D.玩具制造业 答案18.A19.D20.C 解析第18题,物流业要求交通便利,应在距机场近的范围内密度最大,距机场远,交通条件差, 则密度小,因此图中表示物流业分布密度变化的曲线是①。第19题,商业服务业包括咨询、 广告、中介等,需要广泛分布到各处,布局最灵活。该区域内空间布局最灵活的产业是④,距 机场远近对密度影响不大。第20题,该区域的制造业需要靠近飞机场,说明产品需要进行航 空运输,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附加值高,最可能是生物制药业。 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电气化铁路。该 铁路以桥梁为主体,桥梁的长度约占线路总长的86%,有“空中铁路”之称。据此完成第21~22 题。 21.京津城际铁路被设计成空中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某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计划利用甲地的原料,在①②③④四地选择一处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 销往乙地。经观察,四地生产该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如下表。据此完成第 16~17 题。 地点 原材料运费 产品运费 土地成本 工资成本 其他成本 ① 3 4 5 2 5 ② 4 4 5 3 6 ③ 2 3 5 1 4 ④ 5 7 5 4 4 16.从综合经济效益的角度看,该厂布局最适宜和最不适宜的地点分别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若在最适宜布局的地点建厂,下列四种工业部门中,最适合发展的是( ) ①普通制鞋厂 ②甜菜制糖厂 ③电视机装配厂 ④集成线路制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6.B 17.C 解析第 16 题,利用表格中的数字计算可得,工厂布局在③地成本最小,布局在④地成本最大。 第 17 题,③地劳动力成本最小,适合布局劳动密集型工业。普通制鞋厂和电视机装配厂需要 的劳动力数量多,但技术要求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了企业区位偏好的改变,时间价值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 素,机场周边地区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型经济空间。下图示意北京首都机场(距市中心 25 千米)附近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咨询、广告、中介等)的分布密度。读 图,完成第 18~20 题。 18.图中表示物流业分布密度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在该区域内空间布局最灵活的产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该区域的制造业最可能是( ) A.电力工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业 D.玩具制造业 答案 18.A 19.D 20.C 解析第 18 题,物流业要求交通便利,应在距机场近的范围内密度最大,距机场远,交通条件差, 则密度小,因此图中表示物流业分布密度变化的曲线是①。第 19 题,商业服务业包括咨询、 广告、中介等,需要广泛分布到各处,布局最灵活。该区域内空间布局最灵活的产业是④,距 机场远近对密度影响不大。第 20 题,该区域的制造业需要靠近飞机场,说明产品需要进行航 空运输,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附加值高,最可能是生物制药业。 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电气化铁路。该 铁路以桥梁为主体,桥梁的长度约占线路总长的 86%,有“空中铁路”之称。据此完成第 21~22 题。 21.京津城际铁路被设计成“空中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①减少建设成本②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③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④避开低 洼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作为一条“公交化”城际快线.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会 () ①提升沿线房价②促进跨城就业③增加货物运量 ④加剧刷大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1.C22.A 解榀第21题,京津地区人口密集,耕地资源紧张;经济发达,交通线路密集,建设“空中铁路”可 防止交通线相互千扰,也可少占耕地。第22题,京津城际铁路缩短了出行时间,把京、津两座 城市连为一体,会提升沿线房价,促进跨城就业。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质公园、重要水源保护区等六类 63处禁止开发的区域(见下图)。读图,完成第23~25题。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白然保书户区 ,△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 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 23.下列禁止开发区域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北京西山森林公园 B.额和园 C.密云水库 D.延庆地质公园 24.北京市的禁止开发区域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18.4%,这些地区() A.呈片状分布于其他三类功能区之中 B.可以适度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C.全部属于建筑物高大密集的建成区 D.大多是集中连片的风景名胜区 25.首都核心功能区是北京市特有的主体功能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该功能区发展方向的是 A.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宗旨 B.大刀阔斧进行旧城改造 C严格限制大型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扩建 D.积极引导旧城人口适度外迁 答案23.B24.A25.B 解相第23题,四个选项都属于禁止开发区域,但只有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第24题,禁止 开发区域散布在不同的主体功能区之中,没有大面积的集中分布区。第25题,首都核心功能 区是北京市开发强度最高的完全城镇化地区,主体功能是优化开发,同时保护区域内故宫等禁 止开发区域,适度限制与核心区不匹配的相关功能。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9分)下图是某城镇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①减少建设成本 ②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③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 ④避开低 洼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作为一条“公交化”城际快线,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会 ( ) ①提升沿线房价 ②促进跨城就业 ③增加货物运量 ④加剧大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21.C 22.A 解析第 21 题,京津地区人口密集,耕地资源紧张;经济发达,交通线路密集,建设“空中铁路”可 防止交通线相互干扰,也可少占耕地。第 22 题,京津城际铁路缩短了出行时间,把京、津两座 城市连为一体,会提升沿线房价,促进跨城就业。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质公园、重要水源保护区等六类 63 处禁止开发的区域(见下图)。读图,完成第 23~25 题。 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 23.下列禁止开发区域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北京西山森林公园 B.颐和园 C.密云水库 D.延庆地质公园 24.北京市的禁止开发区域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 18.4%,这些地区( ) A.呈片状分布于其他三类功能区之中 B.可以适度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C.全部属于建筑物高大密集的建成区 D.大多是集中连片的风景名胜区 25.首都核心功能区是北京市特有的主体功能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该功能区发展方向的是 ( ) A.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宗旨 B.大刀阔斧进行旧城改造 C.严格限制大型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扩建 D.积极引导旧城人口适度外迁 答案 23.B 24.A 25.B 解析第 23 题,四个选项都属于禁止开发区域,但只有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第 24 题,禁止 开发区域散布在不同的主体功能区之中,没有大面积的集中分布区。第 25 题,首都核心功能 区是北京市开发强度最高的完全城镇化地区,主体功能是优化开发,同时保护区域内故宫等禁 止开发区域,适度限制与核心区不匹配的相关功能。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 26.(9 分)下图是某城镇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