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的郡县制;隋唐地方行政制度;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元明清地方行 政制度;本讲小结
第七讲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的郡县制;隋唐地方行政制度;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元明清地方行 政制度;本讲小结
第一节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的确立 ·秦始皇二十六前(前221),秦统一六国,接着秦王朝北 征匈奴,南伐五岭,初步奠定了我国古代辽阔的疆域。 ·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秦始皇最后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在全 国推行郡县制,建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政治 体制。 秦初,全国设三十六郡,后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增至四 六。秦设郡的原则一是按山 然地理条件,其二从 军得郡事一 政治经济等因素考虑。边区的郡,军事的因素考虑 多些,而内地的郡大多集中在政治、经济发达的地区 行政长宣称郡守,由中央任命,掌一郡政治、经济、军 司法等事 郡下设县,为地方基层政府。万户以上称县令,不满万户 为县长,县令(长)主管县内政务,均由中央任命
第一节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 一、郡县制的确立 • 秦始皇二十六前(前221),秦统一六国,接着秦王朝北 征匈奴,南伐五岭,初步奠定了我国古代辽阔的疆域。 • 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秦始皇最后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在全 国推行郡县制,建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政治 体制。 • 秦初,全国设三十六郡,后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增至四 十六。秦设郡的原则一是按山川、自然地理条件,其二从 军事、政治经济等因素考虑。边区的郡,军事的因素考虑 得多些,而内地的郡大多集中在政治、经济发达的地区。 • 郡行政长官称郡守,由中央任命,掌一郡政治、经济、军 事与司法等事务。 • 郡下设县,为地方基层政府。万户以上称县令,不满万户 为县长,县令(长)主管县内政务,均由中央任命
县下是乡,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 组织制度。乡设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分掌 地方教化、民政、诉讼、治安以及征收赋税等事。 乡下有里,设里正,掌管百家。里下百家按什伍 组织编制户籍,是地方最小的行政管理单位。 ·秦建国后,创建了中央以皇帝为核心的三公九卿 制,地方上推行乡里组织为基础的郡县制,这种 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行政体制,对后世影响极大。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专制集权 的中央行政体制与严密的地方基层组织,似垂直 的两端,维系着整个封建社会
• 县下是乡,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 组织制度。乡设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分掌 地方教化、民政、诉讼、治安以及征收赋税等事。 • 乡下有里,设里正,掌管百家。里下百家按什伍 组织编制户籍,是地方最小的行政管理单位。 • 秦建国后,创建了中央以皇帝为核心的三公九卿 制,地方上推行乡里组织为基础的郡县制,这种 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行政体制,对后世影响极大。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专制集权 的中央行政体制与严密的地方基层组织,似垂直 的两端,维系着整个封建社会
汉初郡国并行政体 ·“汉承秦制。”在地方行政体制上,与秦略有不同。即在 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实行分封诸侯王的郡国并行政体。 ·在楚汉战争中,出于军事上的政治上的需要,刘邦曾封八 个异姓王。随着异姓王的逐个翦灭,刘邦又封宗室子弟子 为王,“皇子封王,其郡为国”,一下子封了九个同姓诸 侯王,这些诸侯王封国极大,致使“藩国大者,夸州兼郡, 连城数十”。汉初全国共五十四郡,诸侯国占三十九,中 央控制的郡仅十五。 势力过大的诸侯王自然成为政局日益不稳定的因素。他们 持亲骄横,渐与中央抗衡,成为“国中之国”。汉初实 的郡国并行政体,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赢得 时间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汉初郡国并行政体 • “汉承秦制。”在地方行政体制上,与秦略有不同。即在 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实行分封诸侯王的郡国并行政体。 • 在楚汉战争中,出于军事上的政治上的需要,刘邦曾封八 个异姓王。随着异姓王的逐个翦灭,刘邦又封宗室子弟子 为王,“皇子封王,其郡为国”,一下子封了九个同姓诸 侯王,这些诸侯王封国极大,致使“藩国大者,夸州兼郡, 连城数十”。汉初全国共五十四郡,诸侯国占三十九,中 央控制的郡仅十五。 • 势力过大的诸侯王自然成为政局日益不稳定的因素。他们 持亲骄横,渐与中央抗衡,成为“国中之国”。汉初实行 的郡国并行政体,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赢得 时间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汉代地方行政机构与职能 )郡 郡是汉代最高,级地方行政机构,无论从政务性质、设置 规模,都要比秦代健全得多,按职能及地区远近,西汉郡 可分为四类 1.三辅郡这是京师及其附近地区的郡。京兆尹、左冯翊 右扶风称三辅,辖区为京畿及其附近地区 ·2.内郡这是设置于广大内地的郡,行政长官为郡守 亦称太守),秩二千石。汉代郡守职责比秦有所扩大 除掌管行政、司法及部分军权外,还有劝民农桑、推荐人 均一郡辖15县。太守专郡,信理庶绩。汶代内外相制,轻 重相权;较好地处理 央与地方的关系,被视为我国封 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之楷模
三、汉代地方行政机构与职能 • (一)郡 • 郡是汉代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无论从政务性质、设置 规模,都要比秦代健全得多,按职能及地区远近,西汉郡 可分为四类。 • 1.三辅郡 这是京师及其附近地区的郡。京兆尹、左冯翊、 右扶风称三辅,辖区为京畿及其附近地区。 • 2.内郡 这是设置于广大内地的郡,行政长官为郡守 (亦称太守),秩二千石。汉代郡守职责比秦有所扩大, 除掌管行政、司法及部分军权外,还有劝民农桑、推荐人 才、考核官吏等任务。汉代大之千里一郡,人口百万,平 均一郡辖15县。太守专郡,信理庶绩。汉代内外相制,轻 重相权,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被视为我国封 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