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皇帝制度
第三讲 皇帝制度
第一节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内容 ■一、建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王政最后灭齐,统 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集权的中央政府。秦 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哉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是历 史的进步,它适应了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反映 人民群众的愿望。 秦王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包五帝”,因此下令,去 采上古“帝 帝 代蔡邕在《独断》一书中解释更为人们所接受:“皇帝, 至尊 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 帝者 天道,事天审地,,故私 皇帝 两字盒有至尊和神权的意思。皇帝还沿周代国君的称呼 天 ■皇帝制度大致包括如下一些基本内容,皇权(包括名号 和皇族,后宫制度和内侍省制度,以 及宫殿、宗庙、陵寝制度
第一节 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内容 ◼ 一、建制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王政最后灭齐,统一 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集权的中央政府。秦 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是历 史的进步,它适应了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反映了 人民群众的愿望。 ◼ 秦王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包五帝”,因此下令,去 “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 汉代蔡邕在《独断》一书中解释更为人们所接受:“皇帝, 至尊之称。皇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照。帝者,前 也,能行天道,事天审地,,故称“皇帝”。总之,皇帝 两字含有至尊和神权的意思。皇帝还沿周代国君的称呼, 谓“天子” 。 ◼ 皇帝制度大致包括如下一些基本内容,皇权(包括名号、 名位和权力)、皇位和皇族,后宫制度和内侍省制度,以 及宫殿、宗庙、陵寝制度
、皇帝制度的内容 (一)名 口皇帝称号确立以后,有关皇帝的生活、政务活动 等都有统一的法定称号和规矩,其目的是为了维 护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封建时代,皇帝的命曰 “制 曰“诏”此外,“旨”、“谕” 敕”等都代表了皇帝的命令。皇帝自称“朕” 谦称“寡人”、“孤”。臣下对皇帝称“陛下” 万 “明君”等。史官记事称皇帝为 上”。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后 称省中。皇帝之印称玺。“节爵位,立名号,以 别君臣上下之义
二、皇帝制度的内容 ◼ (一)名号 ◼ 皇帝称号确立以后,有关皇帝的生活、政务活动 等都有统一的法定称号和规矩,其目的是为了维 护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封建时代,皇帝的命曰 “制”,令曰“诏”此外,“旨” 、 “谕” 、 “敕”等都代表了皇帝的命令。皇帝自称“朕” , 谦称“寡人” 、 “孤”。臣下对皇帝称“陛下” 、 “万岁” 、 “明君”等。史官记事称皇帝为 “上”。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后 称省中。皇帝之印称玺。“节爵位,立名号,以 别君臣上下之义
(二)谥号,庙号、尊号和年号 死后加谥号。《逸周书·谥法解》云:“谥者, 之迹也”;号者加之表也。也就是历代帝王根据 其生前事迹、功过等给予的一种号 根据谥法,谥号大致可分为褒扬、批评与同情 类。如表扬其功劳的有: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 刚曰景,柔质慈民曰惠;批评其怠政的有;乱而 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杀戮无辜曰厉等;同 情其政的有;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 国遭忧曰愍等
(二)谥号,庙号、尊号和年号 ◼ 死后加谥号。《逸周书·谥法解》云:“谥者,行 之迹也”;号者加之表也。也就是历代帝王根据 其生前事迹、功过等给予的一种号。 ◼ 根据谥法,谥号大致可分为褒扬、批评与同情三 类。如表扬其功劳的有: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 刚曰景,柔质慈民曰惠;批评其怠政的有;乱而 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杀戮无辜曰厉等;同 情其政的有;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 国遭忧曰愍等
封建帝王在谧号前面还有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宗 庙里给它祭祀时追尊的称号。按规定,每个朝代 的第一代皇帝的庙号称“祖”,有太祖、高祖、 世祖等,以后的嗣君则一般称“宗”,有太宗 世宗、穆宗等。这样,一个皇帝死后既有庙号, 又有谥号。例如刘邦的全号是“汉太祖高皇帝”, 至唐代则无帝不“宗”了。此外,嗣君也有称 “祖”者,如明代朱棣为第三个皇帝,但他的庙 号为“明世祖”,清爱新觉罗·福临也不是开国之 君,但也被称为“清世祖
◼ 封建帝王在谥号前面还有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宗 庙里给它祭祀时追尊的称号。按规定,每个朝代 的第一代皇帝的庙号称“祖”,有太祖、高祖、 世祖等,以后的嗣君则一般称“宗”,有太宗、 世宗、穆宗等。这样,一个皇帝死后既有庙号, 又有谥号。例如刘邦的全号是“汉太祖高皇帝” , 至唐代则无帝不“宗”了。此外,嗣君也有称 “祖”者,如明代朱棣为第三个皇帝,但他的庙 号为“明世祖”,清爱新觉罗·福临也不是开国之 君,但也被称为“清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