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春秋战国时 期的政治体制改革 和行政管理制度
第二讲 春秋战国时 期的政治体制改革 和行政管理制度
第一节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和政治 改革 令一、社会变动 令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京师从镐京东迁雒邑(今 南洛阳),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代。东周包括两 个阶段:春秋和战国。史学界大致以前770到前476 年为春秋时期;周元王元年(前475)到秦始皇二 六年(前221)为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有显著的发展,铁器的使 用,牛耕的推广,水利的兴起,商业的发展和城市 的繁荣,私田对井田制的冲击。公元前594年,鲁 国实行“初税亩”制度,它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 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而一律取税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和政治 改革 ❖ 一、社会变动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京师从镐京东迁雒邑(今 河南洛阳),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代。东周包括两 个阶段:春秋和战国。史学界大致以前770到前476 年为春秋时期;周元王元年(前475)到秦始皇二 六年(前221)为战国时期。 ❖ 春秋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有显著的发展,铁器的使 用,牛耕的推广,水利的兴起,商业的发展和城市 的繁荣,私田对井田制的冲击。公元前594年,鲁 国实行“初税亩”制度,它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 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而一律取税
令与此同时,政治上重要的变化是王室的衰微和 诸侯的兴起。西周时,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先后产生了齐 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五 个强大的国家,所谓“春秋五霸”。出现了“礼 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政治上,卿大夫地位 也在提高。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有的干脆夺 取政权,取而代之,造成“陪臣执国命”局面 鲁国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分公室”。它 表明封建因素在政治上的增长,地主阶级逐渐走 上政治舞台
❖ 与此同时,政治上重要的变化是王室的衰微和 诸侯的兴起。西周时,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先后产生了齐 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五 个强大的国家,所谓“春秋五霸”。出现了“礼 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政治上,卿大夫地位 也在提高。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有的干脆夺 取政权,取而代之,造成“陪臣执国命”局面。 鲁国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分公室”。它 表明封建因素在政治上的增长,地主阶级逐渐走 上政治舞台
、政治体制的变革 )世袭制的动摇 令各诸侯国,自任封国内的各级官吏,打破了 世代相袭的世官制度。在“选贤举能”的口 号下,他们竞相任用出身低微而有治国之才 的人担任高级官吏。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拜 管仲为相,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相的出现是 对世卿世禄制的有力冲击
二、政治体制的变革 ❖ (一)世袭制的动摇 ❖ 各诸侯国,自任封国内的各级官吏,打破了 世代相袭的世官制度。在“选贤举能”的口 号下,他们竞相任用出身低微而有治国之才 的人担任高级官吏。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拜 管仲为相,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相的出现是 对世卿世禄制的有力冲击
二)行政职能变化和新机构的设立 楚国君主首先称王,后吴、越各国也相继称王。 挟天子以令诸侯”。 令具有“相”职的官员,各国已开始设置。 一些国家出现了统率军队的武官——将军 各诸侯国重要的职官有司徒、司马、司空和司寇。 令各国设置了“行人”一职,掌管礼仪、宾客和奉命 出使各国。 冷随着世卿制的没落,各国还建立了客卿制度,招徕 客国有才能的人,成为政府的高级官员
(二)行政职能变化和新机构的设立 ❖ 楚国君主首先称王,后吴、越各国也相继称王。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具有“相”职的官员,各国已开始设置。 ❖ 一些国家出现了统率军队的武官——将军。 ❖ 各诸侯国重要的职官有司徒、司马、司空和司寇。 ❖ 各国设置了“行人”一职,掌管礼仪、宾客和奉命 出使各国。 ❖ 随着世卿制的没落,各国还建立了客卿制度,招徕 各国有才能的人,成为政府的高级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