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了解和掌握球类比赛裁判法及比赛组织编排方法。通过学习,能拥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能领会和综合他人意见和提议,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在团队合作中,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承担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授课建议:18学时/学年,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的方式,对相关概念与知识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的同时团队合作意识。1.具有体育教育或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取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2.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师资标准3.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4.能熟练运用当下主流线上教学平台授课;5.熟练掌握体育课教学及训练的方法与手段:6.具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及科研能力。1.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核心价值观;2.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及现有场地设施情况;教材选用3.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标准心能得到全面发展;4.从终身体育思想出发,教材应注重实用性、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不仅喜欢体育,同时能切实学到相关体育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具体评价与考核采用全过程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标准包含3部分:评价与课程考核组成、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及其实现方式和课程各环节考核标考核标准准。具体内容见本文附件1。撰写人:张海鹏系(教研室)主任:纪音、闫二涛学院(部)负责人:李国宏时间:2023年8月16日18
18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了解和掌握球类比赛裁判法及比赛组织编排方法。通过学习, 能拥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能领会和综合他人意见和提议,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在团队合作中,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承担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授课建议:18 学时/学年,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的方式,对相关概念与知识进行 讲解,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的同时团队合作意识。 师资标准 1.具有体育教育或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同时取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 2.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 3.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 4.能熟练运用当下主流线上教学平台授课; 5.熟练掌握体育课教学及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6.具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及科研能力。 教材选用 标准 1.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核心 价值观; 2.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及现有场地设施情况; 3.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 心能得到全面发展; 4.从终身体育思想出发,教材应注重实用性、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使学 生不仅喜欢体育,同时能切实学到相关体育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评价与 考核标准 本课程具体评价与考核采用全过程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标准包含 3 部分: 课程考核组成、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及其实现方式和课程各环节考核标 准。具体内容见本文附件 1。 撰写人:张海鹏 系(教研室)主任:纪音、闫二涛 学院(部)负责人:李国宏 时间:2023 年 8 月 16 日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英文名称Theoryand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课程编号190203开课学期第一至第四学期课程性质课程属性必修课公共基础课2课程学分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16开课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3681.了解我国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劳动教育的新发展:熟悉高校开设劳课程目标0.20.20.1动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和方及与毕业针。要求的对2.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具备较快适应环境的应关系0.20.20.2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3.具备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关于创新和总结经验0.50.40.4的能力。0.20.20.24.具备工作安全、环保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校于2019年开始的劳动教育主要是实践性劳动,存在理论性不足的问题。现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劳动课程,涵括了课程概述劳动教育概述和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等理论性内容,也涵括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勤工俭学与义务劳动、劳动教育与安全、劳动教育与垃圾分类、家政服务与家庭劳动教育等内容。同时,课程设有10个学时的劳动实践课程,各专业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参加相应的实践性活动,在实践中充分领会劳动的重要意义,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具备迁移和应用知识以及关于创新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具备工作安全、环保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19
19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英文名称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课程编号 190203 开课学期 第一至第四学期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学时 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16 实践学时:16 开课单位 党委学生工作部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3 6 8 1.了解我国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劳动教育的新发展;熟悉高校开设劳 动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和方 针。 0.1 0.2 0.2 2.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具备较快适应环境的 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 0.2 0.2 0.2 3.具备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关于创新和总结经验 的能力。 0.5 0.4 0.4 4.具备工作安全、环保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0.2 0.2 0.2 课程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 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 年 3 月 20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校于 2019 年开始的劳动教育主要是 实践性劳动,存在理论性不足的问题。现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劳动课程,涵括了 劳动教育概述和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等理论性内 容,也涵括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勤工俭学与义务劳动、劳动教育与安全、劳动 教育与垃圾分类、家政服务与家庭劳动教育等内容。 同时,课程设有 10 个学时的劳动实践课程,各专业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参加相 应的实践性活动,在实践中充分领会劳动的重要意义,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使其具 备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具备迁移和应用知识以及关于创新和总结经验的能 力,具备工作安全、环保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
任务一:劳动教育概述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了解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与特征,熟悉劳动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与发展趋势。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2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任务二:高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2、3)1.从哲学角度,了解劳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强化劳动教育是形成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重要举措。2.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中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回顾,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动教育,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再认识。3.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劳动教育的新发展,认识劳动论述的时代价值。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6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任务三:高校劳动教育理论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4)1.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原则、组织机构和职能分布:2.了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特点,熟悉内容、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充分认课程应知知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应会具体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2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内容要求任务五:劳动教育与安全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1、4)1.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意义。2.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主体、对象、范围。3.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准备与实施。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2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任务六:劳动教育与垃圾分类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4)1.了解垃圾分类概述;2.垃圾分类对社会的意义:3.垃圾分类原则和高校垃圾分类教育。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2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任务七:家政服务与家庭劳动教育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2)1.家政服务概述:2.家政服务现状:3.家政服务发展特点和职业守则。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2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任务一:劳动实(支撑课程目标2、3)课程应知1.校外劳动基地实践:应会具体2.校内劳动基地实践:内容要求3.结合专业特点的劳动实践。(实践部分)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16学时,授课方式采用实践授课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2.熟悉劳动理论课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4.熟悉高等学校劳动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5.具备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师资标准实施及评价课程;兼职教师要求:兼职教师应是来自劳动理论课教学一线的骨干或校内教师中有一定造谐的爱好者,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执教能力。1.教材以实际案例、知识拓展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有深入了解,并牢固树立劳动意识。教材选用2.教材突出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最新思想和政策。教材以学生为本,文字表标准述要简明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考教材:《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主编:于翊广、乔书凯,出版社:20
20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劳动教育概述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 了解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与特征,熟悉劳动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认识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与发展趋势。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2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任务二:高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2、3) 1.从哲学角度,了解劳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强化 劳动教育是形成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重要举措。 2.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中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回顾,了解马克思主义 劳动观,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动教育,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再认识。 3.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劳动教育的新发展,认识劳动论 述的时代价值。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6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任务三:高校劳动教育理论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4) 1.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原则、组织机构和职能分布; 2.了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特点,熟悉内容、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充分认 知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2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任务五:劳动教育与安全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 1、4) 1.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意义。 2.了解 国防交通动员的主体、对象、范围。 3.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准备与实施。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2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任务六:劳动教育与垃圾分类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4) 1.了解垃圾分类概述; 2.垃圾分类对社会的意义; 3.垃圾分类原则和高校垃圾分类教育。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2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任务七:家政服务与家庭劳动教育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2) 1.家政服务概述; 2.家政服务现状; 3.家政服务发展特点和职业守则。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2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实践部分) 任务一:劳动实践(支撑课程目标 2、3) 1.校外劳动基地实践; 2.校内劳动基地实践; 3.结合专业特点的劳动实践。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16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实践授课 师资标准 1.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2. 熟悉劳动理论课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4.熟悉高等学校劳动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5.具备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 实施及评价课程; 兼职教师要求: 兼职教师应是来自劳动理论课教学一线的骨干或校内教师中有一定造诣的爱好 者,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执教能力。 教材选用 标准 1.教材以实际案例、知识拓展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有深入了解,并 牢固树立劳动意识。 2.教材突出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最新思想和政策。教材以学生为本,文字表 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参考教材:《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主编:于翊广、乔书凯,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书号:ISBN978-7-5723-0692-1,出版时间:2020年9月。评价与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和劳动实践成绩:成绩构成:卷面分占60%,平时成绩占40%,考核标准(其中实践环节占20%、课堂表现等占20%)。撰写人:系(教研室)主任:时间:年月日学院(部)负责人:21
21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书号:ISBN 978-7-5723-0692-1,出版时间:2020 年 9 月。 评价与 考核标准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和劳动实践成绩;成绩构成:卷面分占 60%,平时成绩占 40%, (其中实践环节占 20%、课堂表现等占 20%)。 撰写人: 系(教研室)主任: 学院(部)负责人: 时间: 年 月 日
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英文名称Stituationand Policy课程编号030203开课学期1-8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必修课课程学分2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学时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16上机学时:0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3680.20.4 0.20.2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课程目标0.40.40.20.42.能够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与毕业0.40.40.60.2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要求的对权重权重权重权重应关系.....注释:1.课程目标应包含一条独立的课程思政目标:2.毕业要求只填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对应的序号,务必与该专业培养方案上的对应关系一致。3.各课程目标对同一毕业要求的权重相加应等于1.“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感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课程概述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2
22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英文名称 Stituation and Policy 课程编号 030203 开课学期 1-8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学时 总学时:64;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16 上机学时:0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3 6 7 8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0.2 0.2 0.2 0.4 2.能够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0.4 0.4 0.2 0.4 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0.4 0.4 0.6 0.2 . 权重 权重 权重 权重 注释:1.课程目标应包含一条独立的课程思政目标; 2.毕业要求只填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对应的序号, 务必与该专业培养方案上的对应关系一致。3.各课程 目标对同一毕业要求的权重相加应等于 1. 课程概述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 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 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 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 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形 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