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材料结合等形式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正确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任务二写作(支撑课程目标1.5,2.4,3,4)知识要点:熟悉并掌握基本类型作文写作模式和技巧:掌握并正确使用常用基本句型:能够围绕主题进行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写作表达。学习目标:能够就专业类题材,在30分钟内写出120词的一般作文:能够正确拼写所学的词、恰当使用词组,句型,语法及标点,句子结构完整;能够清楚地进行语意表达,语意连贯,并具有逻辑性;能够套用或使用常见的应用文格式,进行专业类的应用文写作,能够利用创业计划书的基本格式进行简单的英文写作。授课建议:建议写作授课36课时。通过传授基本写作技巧及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篇章进行围绕主题的写作表达。任务三翻译(支撑课程目标1.5,2.5,3,4)知识要点:中等难度的英文短文和简单的专业类及时政类英文资料进行英汉互译;常见文化现象英汉互译:专业领域因科技创新而出现的新术语:学习目标: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5%的实用文字资料时,翻译速度每小时250个单词。能够翻译常用语句,而且基本符合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授课建议:建议翻译授课36课时。通过传授基本翻译技巧及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英汉互译能力。任务四听力(支撑课程目标1.1,2.1,3,4)知识要点:掌握英语语音、语调基本知识:掌握基本听力技巧:学习目标:能够听懂与专业相关的讲座、简短英语报道、资讯和简单的业务交谈内容。能够关注专业领域的创新情况并听懂相关的资讯和报道的内容概况:能够获取专业类听力材料的主旨或要点:能够推断所听材料暗含或者拓展的信息。能听懂内容较简单的时政类材料。授课建议:建议听力课时为36课时。采取精听与泛听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听力授课。任务五口语(支撑课程目标1.1,1.5,2.2,3,4)知识要点:掌握英语语音、语调基本知识:掌握使用正确语法知识进行基本口语表达的方法:掌握基本语言交际能力: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口语表达。学习目标:能够用英语在日常和涉外活动中就专业相关业务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语言表达清楚,语法准确,用词得当。能够就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情况进行简单的交谈;能够模拟或套用常用口头交际句型,就日常生活和与专业有关的业务提出问题或做出简要回答:能够在交流有困难时能采取简单的应对措施。授课建议:建议口语课时为28课时。授课采取课堂报告、定题演讲、英语辩论英语配音等多种形式进行口语授课。13
13 充材料结合等形式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正确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任务二 写作 (支撑课程目标 1.5, 2.4, 3, 4) 知识要点:熟悉并掌握基本类型作文写作模式和技巧;掌握并正确使用常用基 本句型;能够围绕主题进行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写作表达。 学习目标:能够就专业类题材,在 30 分钟内写出 120 词的一般作文;能够正确 拼写所学的词、恰当使用词组,句型,语法及标点,句子结构完整;能够清楚地进 行语意表达,语意连贯,并具有逻辑性;能够套用或使用常见的应用文格式,进行专 业类的应用文写作,能够利用创业计划书的基本格式进行简单的英文写作。 授课建议:建议写作授课 36 课时。通过传授基本写作技巧及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运用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篇章进行围绕主题的写作表达。 任务三 翻译 (支撑课程目标 1.5, 2.5, 3, 4) 知识要点:中等难度的英文短文和简单的专业类及时政类 英文资料进行英汉互 译;常见文化现象英汉互译;专业领域因科技创新而出现的新术语; 学习目标: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 5%的实用 文字资料时,翻译速度每小时 250 个单词。能够翻译常用语句,而且基本符合两种 语言的表达习惯。 授课建议:建议翻译授课 36 课时。通过传授基本翻译技巧及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英汉互译能力。 任务四 听力 (支撑课程目标 1.1, 2.1, 3, 4) 知识要点:掌握英语语音、语调基本知识;掌握基本听力技巧; 学习目标:能够听懂与专业相关的讲座、简短英语报道、资讯和简单的业务交 谈内容。能够关注专业领域的创新情况并听懂相关的资讯和报道的内容概况; 能够 获取专业类听力材料的主旨或要点;能够推断所听材料暗含或者拓展的信息。能听 懂内容较简单的时政类材料。 授课建议:建议听力课时为 36 课时。采取精听与泛听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 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听力授课。 任务五 口语 (支撑课程目标 1.1, 1.5, 2.2, 3, 4) 知识要点:掌握英语语音、语调基本知识;掌握使用正确语法知识进行基本口 语表达的方法;掌握基本语言交际能力;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及与本专业相关的 口语表达。 学习目标:能够用英语在日常和涉外活动中就专业相关业务进行简单的口头交 流;语言表达清楚,语法准确,用词得当。能够就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情况进行简 单的交谈;能够模拟或套用常用口头交际句型,就日常生活和与专业有关的业务提 出问题或做出简要回答;能够在交流有困难时能采取简单的应对措施。 授课建议:建议口语课时为 28 课时。授课采取课堂报告、定题演讲、英语辩论、 英语配音等多种形式进行口语授课
专职教师要求:1.政治思想坚定,坚决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品质高尚。2.具有英语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4.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师资标准5.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引入相关专业内容。兼职教师要求:1.政治思想坚定,坚决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品质高尚。2.应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执教能力。3.具有丰富的英语教育从业经历。具备执教大学英语的相关资格。1.本课程选用教材:政治立场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教材选取使用标准为使用外语类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育部推荐使用大学外语类教材等。优先选择外研社,外教社,高教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全国统编大学英语教材。参考教材: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1册学生用书李荫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2023年6月出版出版社978-7-5446-7706-6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2册学生用书李荫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978-7-5446-7707-32023年6月出版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3册学生用书李荫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978-7-5446-7708-02023年6月出版教材选用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4册学生用书李荫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标准出版社978-7-5446-7709-72023年6月出版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视听说教程1(智慧版)王守仁、何莲珍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78-7-5213-0873-02019年5月出版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视听说教程2(智慧版)王守仁、何莲珍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78-7-5213-0872-32019年5月出版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视听说教程1(智慧版)王守仁、何莲珍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78-7-5213-0869-32019年5月出版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视听说教程2(智慧版)王守仁、何莲珍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78-7-5213-0868-62019年5月出版2.补充材料:结合专业特色,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补充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章和报刊选读资料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相关考试材料。《大学英语》课程期末成绩满分100分,由平时过程考核与期末试卷考核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过程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60%,期末试卷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40%。平时过程考核以百分制计分,满分100分。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考勤、测验、评价与课堂表现、作业,每部分满分均为100分,且每部分占平时过程考核的25%,具体考核标准细则考核如下:考勤部分:满分100分,缺勤一次扣10分,缺勤四次以上考勤部分为0分;测验部分:满分100分,将每学期测验成绩记录,并取平均分作为测验部分成绩;课堂表现:满分100分,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如迟到、上课睡觉、做与课14
14 师资标准 专职教师要求: 1. 1. 政治思想坚定,坚决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品质高尚。 2. 具有英语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3.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4. 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5. 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适当引入相关专业内容。 兼职教师要求: 1. 政治思想坚定,坚决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品质高尚。 2. 应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执教能力。 3. 具有丰富的英语教育从业经历。具备执教大学英语的相关资格。 教材选用 标准 1. 本课程选用教材:政治立场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教材选 取使用标准为使用外语类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育部推荐使用大学外语类教材 等。优先选择外研社,外教社,高教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全国统编大学英 语教材。 参考教材: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 第 1 册 学生用书 李荫华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978-7-5446-7706-6 2023 年 6 月出版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 第 2 册 学生用书 李荫华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978-7-5446-7707-3 2023 年 6 月出版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 第 3 册 学生用书 李荫华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978-7-5446-7708-0 2023 年 6 月出版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 第 4 册 学生用书 李荫华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978-7-5446-7709-7 2023 年 6 月出版 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视听说教程 1 (智慧版) 王守仁、何莲珍主编 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 978-7-5213-0873-0 2019 年 5 月出版 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视听说教程 2 (智慧版)王守仁、何莲珍主编 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78-7-5213-0872-3 2019 年 5 月出版 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视听说教程 1 (智慧版)王守仁、何莲珍主编 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78-7-5213-0869-3 2019 年 5 月出版 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视听说教程 2(智慧版)王守仁、何莲珍主编 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78-7-5213-0868-6 2019 年 5 月出版 2. 补充材料:结合专业特色,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补充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 文章和报刊选读资料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相关考试材料。 评价与 考核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期末成绩满分 100 分,由平时过程考核与期末试卷考核两部 分构成。其中,平时过程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 60%,期末试卷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 40%。 平时过程考核以百分制计分,满分 100 分。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考勤、测验、 课堂表现、作业,每部分满分均为 100 分,且每部分占平时过程考核的 25%,具体 细则考核如下: 考勤部分:满分 100 分,缺勤一次扣 10 分,缺勤四次以上考勤部分为 0 分; 测验部分:满分 100 分,将每学期测验成绩记录,并取平均分作为测验部分成 绩; 课堂表现:满分 100 分,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如迟到、上课睡觉、做与课
堂教学无关的行为、回答问题正确率等)情况给与学生该项分数;作业部分:满分100,将每学期每次作业(itest网络作业、批改网作业、随堂纸质版作业、口语作业)成绩记录并取平均分:期末试卷考核部分满分为100分。期末考试试卷由校内统一命题,试卷由主观题(翻译、写作)和客观题(词汇、阅读)构成。撰写人:范传刚系(教研室)主任:张强时间:学院(部)负责人:宋岩岩2023年8月15日15
15 堂教学无关的行为、回答问题正确率等)情况给与学生该项分数; 作业部分:满分 100,将每学期每次作业(itest 网络作业、批改网作业、随堂 纸质版作业、口语作业)成绩记录并取平均分; 期末试卷考核部分满分为 100 分。期末考试试卷由校内统一命题,试卷由主观 题(翻译、写作)和客观题(词汇、阅读)构成。 撰写人:范传刚 系(教研室)主任:张强 学院(部)负责人:宋岩岩 时间: 2023 年 8 月 15 日
体育“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体育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 (PE)课程编号020101第1-4学期开课学期必修课课程性质课程属性公共基础课4课程学分适用专业所有相关专业课程学时总学时:144,其中讲课学时:144开课单位体育教学部第一教研室、体育教学部第二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无无先修课程无无无后续课程支撑专业毕业要求1、思政目标:以体育运动为纽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素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加强政治引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③结合体育特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加强学生竞攀向上、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的同时注重加强对中华民族大义的渗透讲解。④激励学生勇挑时代重担,肩负复兴使命,从自我做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局域目标。①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能力。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课程目标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③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社会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③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③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高。3、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以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局域目标。16
16 体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体育 英文名称 Physical Education (PE) 课程编号 020101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属性 公共基础课 课程学分 4 适用专业 所有相关专业 课程学时 总学时:144,其中讲课学时:144 开课单位 体育教学部第一教研室、体育教学部第二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无 无 无 无 后续课程 无 支撑专业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思政目标:以体育运动为纽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素养,主 要分为三个方面。 ①加强政治引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不 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③结合体育特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加强学生竞攀向 上、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的同时注重加强对中华民族大义的渗透讲解。 ④激励学生勇挑时代重担,肩负复兴使命,从自我做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 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 能力。 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 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 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形成健康的社会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 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 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⑤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 关系。 ⑥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 质得到提高。 3、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以作为大多数 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运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②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具备两项健身运动能力,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③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③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课程概述改善体质: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表达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任务一: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支撑培养目标2,3)1、了解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身体素质。2、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方式方法,3、掌握常见的运动所伤的处置方法。4、了解并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并逐渐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授课建议:4学时/学年,采用口头讲解与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讲解法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加深理解,遂步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任务二:身体健康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1,2,3)1、能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2、能合理选择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3、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4、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不畏挫折,直面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尤其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在与课程应知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学生接触中,有效进行汉语之外的语言练习继而进一步应会具体提高自身沟通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内容要求授课建议:4学时/学年,主要采用集体练习法与讲解示范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身体健康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在课上、课下进行练习。任务三:运动技能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1,2,3)1、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掌握相关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比赛技巧。3、能够自主在学习之余采用科学、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及相关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比赛技巧,找到适合自身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培养体育兴趣,为进一步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授课建议:46学时/学年,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与模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专项技战术学习。任务四:适应社会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1,2,3)1、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了解我国国情,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中华体育精神,以体育运动为纽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理论素养及爱国主义情怀。2、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良好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3、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4、了解和掌握相关比赛裁判法及比赛组织编排方法。学习目标: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良好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能够正确处理17
17 ①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运用于自身需要的健 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②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具备两项健 身运动能力,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 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⑤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课程概述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 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通 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 改善体质;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表 达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支撑培养目标 2,3) 1、了解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身体素质。 2、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方式方法。 3、掌握常见的运动所伤的处置方法。 4、了解并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两 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并逐渐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 下基础。 授课建议:4 学时/学年,采用口头讲解与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讲解法 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加深理解,逐步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任务二:身体健康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 1,2,3) 1、 能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 2、 能合理选择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4、 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不畏挫折,直面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尤其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在与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学生接触中,有效进行汉语之外的语言练习继而进一步 提高自身沟通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授课建议:4 学时/学年,主要采用集体练习法与讲解示范法相结合的方式,对 身体健康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在课上、课下进行练习。 任务三:运动技能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 1,2,3) 1、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掌握相关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比赛技巧。 3、能够自主在学习之余采用科学、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及相关项目的 比赛规则和比赛技巧,找到适合自身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培养体育兴趣,为进一 步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 授课建议:46 学时/学年,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与模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 学生的专项技战术学习。 任务四:适应社会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 1,2,3) 1、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了解我国国情,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中华体育精 神,以体育运动为纽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理论素养及爱国主义情怀。 2、 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良好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3、 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4、 了解和掌握相关比赛裁判法及比赛组织编排方法。 学习目标: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良好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能够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