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蕲春益才高级中学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评价要点 1.理解这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特别要了解古代君臣“居安思危”的思想 和古代学者从师求学的思想。 2.了解唐代散文的卓越成就和多样化风格,记诵一些名篇名句。 3.辨析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体察其语气,对比其古今差异。 第卷(选择题42分) 语文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疏浚(jn) 罢黜(chu) 垂拱(gong) B赠贻(y1) 句读(dou) 冥迷(ming) C妃嫔(bing) 横槛(jian) 媵嫱(teng) D传( chuan)道 涨腻(ni) 病瘘(l6)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传道授业无贵无贱壅蔽谗邪 B廊腰缦回绿云扰扰纷奢剽掠 C尽态极妍不暇自哀水涡近谀 D金块珠砾早实以蕃庸知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袜子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稳定、安全)信者效其忠(信: 诚实、诚信) 臣闻求木之长者(长:生长)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治理) B耻学于师(耻:以……为耻)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则思知止以安之人(安:使……安定) C惑而不从师(惑:糊涂) 其下圣人也远矣(下:低于) 官盛则近谀(盛:大、高) 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D六王毕,四海一(毕:灭亡) 杳不知其所之也(杳:不见踪影)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古代重量单位,比喻细微)蜀山兀,阿房 出(兀:高)
1 黄冈市蕲春益才高级中学 2006—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评 价 要 点 1. 理解这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特别要了解古代君臣“居安思危”的思想 和古代学者从师求学的思想。 2. 了解唐代散文的卓越成就和多样化风格,记诵一些名篇名句。 3. 辨析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体察其语气,对比其古今差异。 第 Ⅰ 卷(选择题 42 分) 一、语文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疏浚.(jùn) 罢黜.(chù) 垂拱.(gǒng) B 赠贻.(yí) 句读.(dòu) 冥迷.(míng) C 妃嫔.(bīng) 横槛.(jiàn) 媵嫱.(téng) D 传.(chuán)道 涨腻.(nì) 病瘘.(l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 传道授业 无贵无贱 壅蔽 谗邪 B 廊腰缦回 绿云扰扰 纷奢 剽掠 C 尽态极妍 不暇自哀 水涡 近谀 D 金块珠砾 早实以蕃 庸知 歹食 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袜子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稳定、安全) 信.者效其忠(信: 诚实、诚信) 臣闻求木之长.者(长:生长)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治理) B 耻.学于师(耻:以……为耻)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则思知止以安.之人(安:使……安定) C 惑.而不从师(惑:糊涂) 其下.圣人也远矣(下:低于) 官盛.则近谀(盛:大、高) 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D 六王毕.,四海一(毕:灭亡) 杳.不知其所之也(杳:不见踪影)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古代重量单位,比喻细微) 蜀山兀.,阿房 出(兀:高)
4.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矣,而耻学于师。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5.下列句子,修辞格不同的一项是() A竭诚则吴越为一,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B歌台暖向,春光融融 C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 6.下列句子“于”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皆以美于徐公 D不拘于时 7.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虽下愚,(臣)知其不可 B(君)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C根拳而土易,(吾)其培之也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余)作《师说》以贴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耻”字,活 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六王毕,四海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着也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1)(2)(5) (2)(4)C(3)(4)(6)D(1)(3)(5)(6)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 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说》就是这样的一种文体。 B“赋”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影 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铺采擁文,体物写志”。《阿房宫赋》 是文赋的代表作。 C“疏”即奏疏,奏章。封建时期向帝王奏事的本章。《谏太宗十思疏》 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连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 D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作品效法秦汉古文,气势雄 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们主张模仿、抄袭古人,为唐宋古文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2 4.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5.下列句子,修辞格不同的一项是( ) A 竭诚则吴越为一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B 歌台暖向,春光融融 C 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 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 6.下列句子“于”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 皆以美于.徐公 D 不拘于.时 7.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虽下愚,(臣)知其不可。 B (君)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C 根拳而土易,(吾)其培之也 D 余嘉其能行古道,(余)作《师说》以贴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耻”字,活 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妻之美.我者 B 先.天下之忧而忧 C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 六王毕,四海一.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着也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1)(2)(5) B (2)(4) C (3)(4)(6) D (1)(3)(5)(6)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 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说》就是这样的一种文体。 B “赋”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影 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铺采攡文,体物写志”。《阿房宫赋》 是文赋的代表作。 C “疏”即奏疏,奏章。封建时期向帝王奏事的本章。《谏太宗十思疏》 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连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 D 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作品效法秦汉古文,气势雄 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们主张模仿、抄袭古人,为唐宋古文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阅读下文言文,完成11-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 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 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 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 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 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日:“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亼 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日:“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 安。”父日:“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日“吾不忍 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 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日:“计安出? 盎对日:“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 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 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 将。还,见上。上问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日:“吴为反数十 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 言矣。”上日:“何哉?”邓公日:“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 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 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日:"公言善。吾亦恨之!”(节 选自《汉书》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杀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 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
3 阅读下文言文,完成 11-14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 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 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 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 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 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 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 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 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 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 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 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 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 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 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 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 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 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节 选自《汉书》)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杀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 4 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 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
危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 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 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 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 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第Ⅲ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三、(18分) 15.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4分)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 也。(4分) 译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3分) 答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答 17.根据提示,默写所缺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两句)(4分)
4 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 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 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 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 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 108 分) 三、(18 分) 15.翻译下面的句子。(8 分)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4 分) 译: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 也。(4 分) 译: 1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夜 书 所 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3 分) 答: ⑵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3 分) 答: 17.根据提示,默写所缺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两句)(4 分)
①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如是而己。 ③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不知西东。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梵髙的坟茔(节选)范曾 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西北行,便是一片 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 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等他的是贫困与 饥俄。梵高一生卖不岀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 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 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 世之歌。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 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 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 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 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 昂尼面对着妩媚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 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 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 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 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 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 芒的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 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 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乡愿惰性。这种 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 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 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 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
5 ①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 _,___ _ 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_ _____ , 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③长桥卧波,______ ____?复道行空,_______ ___?______ ______,不知西东。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 (18 分) 梵高的坟茔(节选) 范曾 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西北行,便是一片 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 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等他的是贫困与 饥俄。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 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 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 世之歌。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 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 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 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 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 昂尼面对着妩媚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 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 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 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 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 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 芒的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 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 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乡愿惰性。这种 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 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 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 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