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8全国各地高考诗歌试题
看题目:知前者为怀¥看作者:李白有不得 人之作,后者为宴饮 抒怀之作。 意经历,对友人真诚, 情溢于外。王昌龄性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格洒脱,为人处事不 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拘小节,一生经历坎 全诗。 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 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 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此衬托不以远 两首诗滴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起的作用各
高考题例 • 2008湖南卷15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5分)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龙标野宴 王昌龄 •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 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 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看题目:知前者为怀 人之作,后者为宴饮 抒怀之作。 看作者:李白有不得 意经历,对友人真诚, 情溢于外。王昌龄性 格洒脱,为人处事不 拘小节,一生经历坎 坷。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 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 全诗。 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此衬托不以远 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P80【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 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 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 析。(4分)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 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 P80【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 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 宰相。 •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 析。(4分) •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 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 予以简析。(4分)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 “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 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 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 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 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4分) (2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 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 沧桑变化
•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 予以简析。(4分) •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 “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 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 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 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 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4分) • ⑵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 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 沧桑变化
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慨叹世态 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 想到暮,想到要把8 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中可看 春天网住,即留住春 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情绪;三、四句写诗 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 天。这个想象、比喻这关上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 非常生动、新奇。 凉的感叹。 春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 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 简要分析
2008全国II卷12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 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 简要分析。 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 织成的网;再由丝网 想到暮春,想到要把 春天网住,即留住春 天。这个想象、比喻 非常生动、新奇。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慨叹世态 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 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中可看 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情绪;三、四句写诗 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 关上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 凉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