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11次达标测试题(月考)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辟出了 条朝向海洋的航线。越来越多的诗亼将芼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 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 ②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 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但是,曹操在 《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 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 然是坚实的陆地。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拒绝了直接面对大海 不测的幽深与辽阔。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在 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用黑格尔的话说 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③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 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 的机遇与挑战。《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夭集》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 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 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 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验。 ④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经验的开拓。在诗歌中,海洋 成为祖国的具体构成部分,被诗人具体地感知。诗人李琦在《三沙笔记》中写道:“祖国在 此,有了颜色、气味、形状和声音/蓝色的系着白浪花飖带的祖国/贵重的被波浪簇拥的乡土。” 诗歌更新着人们对于祖国的认知:无垠的大海的蓝也是我们贵重的乡土。 ⑤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海洋在拓 展诗的经验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发诗歌本身的形式与语音的潜能。诗人蒋浩的作品 《诗》是一首典型的“海之诗”。在诗中,“诗与海”之间具有非常微妙的互喻、互文关系。 诗歌采用的体例具有波浪般的片段性、一种海水涌动的语法和一排排浪式的句群。“岛是这 颗心脏。波浪是,船也是。”诗人不再仅仅把海洋作为一个观光的对象,而是将海洋当成一 个立足点,重新展开诗人的语言和诗人的世界 ⑥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诗歌审美经验的体验。当诗人被命运驱使,来 到大海之中,他总会从大海里获取他所寻找的东西。许多震撼的瞬间会楔入诗人涌动的生命 的潮汐中。这样的瞬间,要求诗人更新自己的诗歌语言与诗歌经验来适应这种全新的生存经 验;或者说,为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找到一种恰当的诗歌表达。如果再用以前的“凤 雪、月”的诗意经验模式,显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和海洋化的新的生存秩序。 ⑦当一个诗人敢于站在 上,敢于出海,敢于像海燕置身于海洋的风暴中,他才不 会辜负这个新时代。 (摘编自田一坡《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三语文第 11 次达标测试题(月考)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辟出了 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 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 ②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 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但是,曹操在 《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 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 然是坚实的陆地。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拒绝了直接面对大海 不测的幽深与辽阔。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在 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用黑格尔的话说, 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③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 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 的机遇与挑战。《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天集》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 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 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 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验。 ④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经验的开拓。在诗歌中,海洋 成为祖国的具体构成部分,被诗人具体地感知。诗人李琦在《三沙笔记》中写道:“祖国在 此,有了颜色、气味、形状和声音/蓝色的系着白浪花飘带的祖国/贵重的被波浪簇拥的乡土。” 诗歌更新着人们对于祖国的认知:无垠的大海的蓝也是我们贵重的乡土。 ⑤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海洋在拓 展诗的经验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发诗歌本身的形式与语音的潜能。诗人蒋浩的作品 《诗》是一首典型的“海之诗”。在诗中,“诗与海”之间具有非常微妙的互喻、互文关系。 诗歌采用的体例具有波浪般的片段性、一种海水涌动的语法和一排排浪式的句群。“岛是这 颗心脏。波浪是,船也是。”诗人不再仅仅把海洋作为一个观光的对象,而是将海洋当成一 个立足点,重新展开诗人的语言和诗人的世界。 ⑥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诗歌审美经验的体验。当诗人被命运驱使,来 到大海之中,他总会从大海里获取他所寻找的东西。许多震撼的瞬间会楔入诗人涌动的生命 的潮汐中。这样的瞬间,要求诗人更新自己的诗歌语言与诗歌经验来适应这种全新的生存经 验;或者说,为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找到一种恰当的诗歌表达。如果再用以前的“风、花、 雪、月”的诗意经验模式,显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和海洋化的新的生存秩序。 ⑦当一个诗人敢于站在大海边上,敢于出海,敢于像海燕置身于海洋的风暴中,他才不 会辜负这个新时代。 (摘编自田一坡《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审美方式的嬗变促使诗人们拓宽诗的题材,把笔触伸向大海去抒写海洋意象和海洋 经验 B.从李琦和蒋浩的作品看,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通过海与诗的互喻,能更新我们对祖国的 认知。C.当诗人跃过陆地的边界,投身大海之中,那些震撼的瞬间总会使他找到一种全新 的生存经验。 D.当诗人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而不是观光对象时,诗歌语言就不再是以前的“风花雪月” 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就提出了“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的背景与意义 B.②至⑥段从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以论证中心观点,各段之间构成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C.在论证对待海洋的态度上,作者列举《三沙抒怀》等,与曹操和海子的诗形成对比。 D.文章最后指出诗人们要敢于置身海洋的风暴中,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收束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摆脱眺望、观光、想象式书写,让海洋内化为诗人的视野,才能带来全新的诗歌感 受 B.诗人如果恐惧大海,拒绝直面其幽深辽阔,就容易造成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 C.想要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海洋化的生存新秩序,就要摒弃传统的诗意经验模式。 带一路”的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可见时代呼唤诗人也造就诗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树料一: 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公布后不久,有网友发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上,这张照 片已经被列入“编辑图片”进行售卖,而图片的版权真正所有者欧洲南方天文台则公开表 示,其版权主张并不合法,视觉中国从未就此联系过欧洲南方天文台。一时间,以保护之名 实施著作权侵权、掠他人之美的行径遭遇网友炮轰,而被更多媒体、企业声讨的,还有其近 年来通过碰瓷式维权,动辄进行高价索赔、要求签订包年合同的盈利模式。 针对图片版权引发争议的问题,国家版权局微信公众号今日发文称:“各图片公司要健 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 《国家版权局针对黑洞照片使用争议事件发声:图片公司不得滥用权利》,央广网,2019 年4月12日) 村料二: 在向侵权者高价索赔的另一端,视觉中国所标榜的版权图片,是否都获得了严格的授 权?像黑洞照片这种“打脸”情形,到底是个例还是习惯性操作?如果一些版权信息不明的 图片被随意占为己有并据此获利,那么,视觉中国维权的积极性越高,它可能对真实版权拥 有者权利的伤害就越大。这样的商业模式,显然缺乏足够的合法性基础。 事实上,在视觉中国等图片公司崛起的同时,有关摄影师版权无法保障的声音并没有减 少。这里面的反差,很可能预示着,摄影师一一图片公司—消费者的应然商业链条是断裂 的,最大的赢家恰恰是作为“中间商”的图片公司 (《视觉中国“黑洞”风波:版权生意无错,但得取之有道》,光明网,2019年4月12日) 村料三: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杨勇研究员认为,像视觉中国这样的公司,只 是图片经营服务商,根据《著作权法》是没有署名权的,署名权应该是原作者,现在却署成 了服务商,逻辑是混乱的。原始作者不署名,这样很难知道来源,很容易被假冒,所以才会
A. 诗歌审美方式的嬗变促使诗人们拓宽诗的题材,把笔触伸向大海去抒写海洋意象和海洋 经验。 B. 从李琦和蒋浩的作品看,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通过海与诗的互喻,能更新我们对祖国的 认知。C. 当诗人跃过陆地的边界,投身大海之中,那些震撼的瞬间总会使他找到一种全新 的生存经验。 D. 当诗人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而不是观光对象时,诗歌语言就不再是以前的“风花雪月” 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就提出了“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的背景与意义。 B. ②至⑥段从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以论证中心观点,各段之间构成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C. 在论证对待海洋的态度上,作者列举《三沙抒怀》等,与曹操和海子的诗形成对比。 D. 文章最后指出诗人们要敢于置身海洋的风暴中,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收束有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只有摆脱眺望、观光、想象式书写,让海洋内化为诗人的视野,才能带来全新的诗歌感 受。 B. 诗人如果恐惧大海,拒绝直面其幽深辽阔,就容易造成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 C. 想要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海洋化的生存新秩序,就要摒弃传统的诗意经验模式。 D.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可见时代呼唤诗人也造就诗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4 月 10 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公布后不久,有网友发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上,这张照 片已经被列入“编辑图片”进行售卖,而图片的版权真正所有者欧洲南方天文台则公开表 示,其版权主张并不合法,视觉中国从未就此联系过欧洲南方天文台。一时间,以保护之名 实施著作权侵权、掠他人之美的行径遭遇网友炮轰,而被更多媒体、企业声讨的,还有其近 年来通过碰瓷式维权,动辄进行高价索赔、要求签订包年合同的盈利模式。 针对图片版权引发争议的问题,国家版权局微信公众号今日发文称:“各图片公司要健 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 (《国家版权局针对黑洞照片使用争议事件发声:图片公司不得滥用权利》,央广网,2019 年 4 月 12 日) 材料二: 在向侵权者高价索赔的另一端,视觉中国所标榜的版权图片,是否都获得了严格的授 权?像黑洞照片这种“打脸”情形,到底是个例还是习惯性操作?如果一些版权信息不明的 图片被随意占为己有并据此获利,那么,视觉中国维权的积极性越高,它可能对真实版权拥 有者权利的伤害就越大。这样的商业模式,显然缺乏足够的合法性基础。 事实上,在视觉中国等图片公司崛起的同时,有关摄影师版权无法保障的声音并没有减 少。这里面的反差,很可能预示着,摄影师——图片公司——消费者的应然商业链条是断裂 的,最大的赢家恰恰是作为“中间商”的图片公司。 (《视觉中国“黑洞”风波:版权生意无错,但得取之有道》,光明网,2019 年 4 月 12 日) 材料三: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杨勇研究员认为,像视觉中国这样的公司,只 是图片经营服务商,根据《著作权法》是没有署名权的,署名权应该是原作者,现在却署成 了服务商,逻辑是混乱的。原始作者不署名,这样很难知道来源,很容易被假冒,所以才会
出现一张照片被多家图片公司声称版权的现象。 此外,杨勇建议,法官对间接营利或非营利的图片侵权行为的判赔标准应更科学、合理, 不要追求吸引眼球的高数额的赔偿额,引起公众恐慌,在保障权利人的利益同时,平衡作品 传播的社会效应。 同时,他建议图片服务经营商应该有两个图库,一个是公益的,一个是收费的,同时还 应该有和摄影作者的分账公告。 《视觉中国为何所向披靡?问题出在混淆了作者和著作权人》,第一财经,2019年4月 25日) 村料四 尊重版杈是有价值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免费的可能是最贵的,免费往往导致无人 创作与生产。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义正是通过保护创作推动智力产品生产的可持续。第二 层意思在于,付费平台是有价值的。通过中间商撮合交易,可以同时激发需求与供给,降低 市场交易成本。因此,当保护知识产权逐渐成共识,大家的争论不是需不需要保护,而是如 何保护;不是图片能不能收费,而在于如何收费。 换句话说,版权意识要以规则意识为攴撑。这里规则首先是法律规则。比如有些平台 图片并未经作者授权就上传了,甚至有的侵犯肖像权,这其实是打着版权旗号侵犯版权。其 次是商业规则。交易市场明码标价、公平公正是底线要求,如果是根据使用者公司大小、身 份高低量身定价、事后抬价,显然有“钓鱼”之嫌。 具体到视觉中国引发的讨论,无论是转发黑洞照片,还是吐槽视觉中国,都应该形成这 样的社会共识:我们尊重著作权,不意味着要纵容不合规的经营方式;我们指摘经营方式的 瑕疵,更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损害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 (《质疑,是为了更好保护版权》,《人民日报》,2019年4月12日) 4.下列与“视觉中国黑洞风波事件”无直接关系的一项是(3分) A.欧洲南方天文台公开表示,因为视觉中国从未就此事联系过他们,所以视觉中国网站将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列入“编辑图片”进行售卖是不合法的。 B.国家版权局就图片版权引发争议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指出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 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 C.视觉中国网站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主要原因在于它混淆了作者和著作权人的界限 一些版权信息不明的图片随意地占为己有并据此获得利益。 D.通过保护创作推动智力产品生产的可持续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义。为了更好保护版 权,我们应该对图片服务经营商所主张的版权进行质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一些图片公司乱占版权不明的图片,所以视觉中国网站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擅自进 行售卖的做法遭到了国家版权局微信公众号的指责 B.摄影师的版权无法保障,所以随意侵占版权不明的图片并据之获利的图片公司越积极维 权,对图片版权拥有者的摄影师权利的伤害就越大 C.根据有关法律,图片经营服务商不能对那些没有署名的图片声称版权,图片经营服务商 在对图片收费的同时,应该有和摄影作者的分账公告。 D.材料四从经济学常识谈起,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义,指出:要尊重知识产权, 保护著作者的合法产权,就应当遵从法律规则和商业规则。 6.请结合材料,分析图片服务经营商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尊重著作权。(6分)
出现一张照片被多家图片公司声称版权的现象。 此外,杨勇建议,法官对间接营利或非营利的图片侵权行为的判赔标准应更科学、合理, 不要追求吸引眼球的高数额的赔偿额,引起公众恐慌,在保障权利人的利益同时,平衡作品 传播的社会效应。 同时,他建议图片服务经营商应该有两个图库,一个是公益的,一个是收费的,同时还 应该有和摄影作者的分账公告。 (《视觉中国为何所向披靡?问题出在混淆了作者和著作权人》,第一财经,2019 年 4 月 25 日) 材料四: 尊重版权是有价值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免费的可能是最贵的,免费往往导致无人 创作与生产。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义正是通过保护创作推动智力产品生产的可持续。第二 层意思在于,付费平台是有价值的。通过中间商撮合交易,可以同时激发需求与供给,降低 市场交易成本。因此,当保护知识产权逐渐成共识,大家的争论不是需不需要保护,而是如 何保护;不是图片能不能收费,而在于如何收费。 换句话说,版权意识要以规则意识为支撑。这里规则首先是法律规则。比如有些平台, 图片并未经作者授权就上传了,甚至有的侵犯肖像权,这其实是打着版权旗号侵犯版权。其 次是商业规则。交易市场明码标价、公平公正是底线要求,如果是根据使用者公司大小、身 份高低量身定价、事后抬价,显然有“钓鱼”之嫌。 具体到视觉中国引发的讨论,无论是转发黑洞照片,还是吐槽视觉中国,都应该形成这 样的社会共识:我们尊重著作权,不意味着要纵容不合规的经营方式;我们指摘经营方式的 瑕疵,更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损害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 (《质疑,是为了更好保护版权》,《人民日报》,2019 年 4 月 12 日) 4.下列与“视觉中国黑洞风波事件”无直接关系的一项是(3 分) A. 欧洲南方天文台公开表示,因为视觉中国从未就此事联系过他们,所以视觉中国网站将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列入“编辑图片”进行售卖是不合法的。 B. 国家版权局就图片版权引发争议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指出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 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 C. 视觉中国网站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主要原因在于它混淆了作者和著作权人的界限,把 一些版权信息不明的图片随意地占为己有并据此获得利益。 D. 通过保护创作推动智力产品生产的可持续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义。为了更好保护版 权,我们应该对图片服务经营商所主张的版权进行质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由于一些图片公司乱占版权不明的图片,所以视觉中国网站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擅自进 行售卖的做法遭到了国家版权局微信公众号的指责。 B. 摄影师的版权无法保障,所以随意侵占版权不明的图片并据之获利的图片公司越积极维 权,对图片版权拥有者的摄影师权利的伤害就越大。 C. 根据有关法律,图片经营服务商不能对那些没有署名的图片声称版权,图片经营服务商 在对图片收费的同时,应该有和摄影作者的分账公告。 D. 材料四从经济学常识谈起,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义,指出:要尊重知识产权, 保护著作者的合法产权,就应当遵从法律规则和商业规则。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图片服务经营商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尊重著作权。(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狂人日记 鲁迅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 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 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 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乜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责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 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 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 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 娘被偾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 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 。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毎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徳”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 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 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 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 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勞,也分一片肉吃。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 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狂人日记 鲁迅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 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 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 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责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 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 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 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三 晩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 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 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 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徳”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 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四 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 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 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 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老头子坐着,闭了眼晴,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 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
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 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 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 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五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大清早,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 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 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 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 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 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 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 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 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 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你们可以改了, 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节编自鲁迅《狂人日记》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古久先生”和“陈年流水簿子”形象所暗示的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 封建传统文化。 B.狂人从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 质所作的历史概括 C.小说善于运用变态的心理、荒诞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等准确描写和刻画“狂人”害怕被吃 的独特心理 D.结尾“狂人”喊出“救救孩子”几个字,只是因为现实中的孩子都参与了“吃人”狂人为 此感到格外绝望
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 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 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 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五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六 大清早,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 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 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 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 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 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 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 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 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 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你们可以改了, 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七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八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节编自鲁迅《狂人日记》)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通过“古久先生”和“陈年流水簿子”形象所暗示的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 封建传统文化。 B.狂人从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 质所作的历史概括。 C.小说善于运用变态的心理、荒诞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等准确描写和刻画“狂人”害怕被吃 的独特心理。 D.结尾“狂人”喊出“救救孩子”几个字,只是因为现实中的孩子都参与了“吃人”狂人为 此感到格外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