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一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芳菲 斐然 缠绵悱恻 蜚短流长B.寂寞 蓦 然 厉兵秣马 相濡以沫 C.记载 装载 千载难逢 怨声载道D.应允 义愤填膺 脱颖而出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布署蜂拥荟萃无所是从味同嚼蜡B.元宵座落瞭 望再接再厉凶相毕露 C.峻工寒喧表帅按步就班循规蹈矩D.成分纪实精 简年青力壮眼花缭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桥梁垮塌事故中已有23人遇难,6人失 踪 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②多年以后,我们也依然会记得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 我们终 将分离。 ③他在香港出生长大,十几岁时又随父母移民去了国外,普通 话 不纯正。 ④沅水数百年来日夜流经这群山环抱中的湘西小镇,为小镇带来了不竭的生机, 此地真可谓 ,钟灵毓秀。 A.抢救 即使不免 水秀山明 B.营 救 虽然难免 水秀山明 C.抢救 即使难免 水木清华 D.营 救 虽然不免 水木清华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严谨有序的措施、一丝不苟的检查、耐心细致的服务……连日来,为了确保 亚运会的绝对安全和万无一失,广州4万公安民警宵衣旰食,顽强拼搏,用实际 行动诠释着“平安亚运”的誓言。 B.省委书记张宝顺勉励滁州,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 勇当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在引进企业上有更大作为,承接一批重大项目 为安徽奋力崛起添枝加叶。 C.陈毅在《示郝鹏举》中把郝鹏举一生的所作所为,比之为像苍蝇那样营营往 来,令人恶心;像狗那样势利无耻,为了追求名利,可以不顾廉耻,无所不为 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妙! D.比易中天更忙的当属于丹,这位“学术超女”勤力奔波于全国,为各地方政 府官员、企事业单位领导讲解庄子、孔子的微言大义,结合社会现象煲上一锅锅 心灵鸡汤”,此状亦成一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法国工人在大罢工了一个星期后,法国社会经济运转出现严重迟缓。马赛街 头垃圾堆积如山,炼油厂工人封堵油库使法国几乎断油,交通也大受影响 B.由于遭遇近5年来最强冷空气袭击,中国北方多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中央 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这股冷空气将继续南下,影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一 一、(1 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芳菲 斐然 缠绵悱恻 蜚短流长 B.寂寞 蓦 然 厉兵秣马 相濡以沫 C.记载 装载 千载难逢 怨声载道 D.应允 楹 联 义愤填膺 脱颖而出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布署 蜂拥 荟萃 无所是从 味同嚼蜡 B.元宵 座落 瞭 望 再接再厉 凶相毕露 C.峻工 寒喧 表帅 按步就班 循规蹈矩 D.成分 纪实 精 简 年青力壮 眼花缭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桥梁垮塌事故中已有 23 人遇难,6 人失 踪, 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②多年以后,我们也依然会记得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 我们终 将分离。 ③他在香港出生长大,十几岁时又随父母移民去了国外,普通 话 不纯正。 ④沅水数百年来日夜流经这群山环抱中的湘西小镇,为小镇带来了不竭的生机, 此地真可谓 ,钟灵毓秀。 A. 抢救 即使 不免 水秀山明 B. 营 救 虽然 难免 水秀山明 C. 抢救 即使 难免 水木清华 D. 营 救 虽然 不免 水木清华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严谨有序的措施、一丝不苟的检查、耐心细致的服务……连日来,为了确保 亚运会的绝对安全和万无一失,广州 4 万公安民警宵衣旰食,顽强拼搏,用实际 行动诠释着“平安亚运”的誓言。 B.省委书记张宝顺勉励滁州,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 勇当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在引进企业上有更大作为,承接一批重大项目, 为安徽奋力崛起添枝加叶。 C.陈毅在《示郝鹏举》中把郝鹏举一生的所作所为,比之为像苍蝇那样营营往 来,令人恶心;像狗那样势利无耻,为了追求名利,可以不顾廉耻,无所不为。 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妙! D.比易中天更忙的当属于丹,这位“学术超女”勤力奔波于全国,为各地方政 府官员、企事业单位领导讲解庄子、孔子的微言大义,结合社会现象煲上一锅锅 “心灵鸡汤”,此状亦成一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法国工人在大罢工了一个星期后,法国社会经济运转出现严重迟缓。马赛街 头垃圾堆积如山,炼油厂工人封堵油库使法国几乎断油,交通也大受影响…… B.由于遭遇近 5 年来最强冷空气袭击,中国北方多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中央 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这股冷空气将继续南下,影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C.从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看,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 盾凸现期;而我国目前的矛盾凸显,主要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造成的。 D.夜郎国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至西 汉成帝河平年间,存在约300年,之后神秘消失。其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易善锋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 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 “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 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 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 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 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的黄河(兰州)达100公里 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 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 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 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 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 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 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 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 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 “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 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三 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 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 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 “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 象学创业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 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 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 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 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 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 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C.从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看,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 盾凸现期;而我国目前的矛盾凸显,主要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造成的。 D.夜郎国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至西 汉成帝河平年间,存在约 300 年,之后神秘消失。其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易善锋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 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 “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 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 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 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 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 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 770 公里,距凉州的黄河(兰州)达 1 000 公里。 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 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 17 卷“乐府杂曲”中, 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 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 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 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 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 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 1963 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 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 “景明四年(504 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 其前后 50 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 (794 年)三 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 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 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 “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 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 年,我国气 象学创业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 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 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 1981 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 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 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 年 10 月 26 日,我国地质学家尹 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 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 砂直(集作“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 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 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 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 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 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 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只有当我们 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 正确的结论。 (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 6.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B.王之涣的《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 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 C.《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 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D.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 是恰当的 7.对作者在文章第4段大量引用史料的目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我国历史上有大量的关于“雨土”天气现象的记载,“黄沙直上”可能是这 种天气现象的如实描写。 B.作者引用《旧唐书》中关于“雨土”天气现象的记载,是为了说明王之涣的 时代,玉门关一带确有可能发生这种天气现象 C.这段文字与前面的论述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王之涣的《凉州词》是写 黄沙弥漫的悲凉之景而不是写边塞风光。 D.这段文字引用历史文献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时,准确地写明了时间、地点 和当时的情景,目的是增强说服力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 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C.持“黄河远上”观的人没有用历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也不能用今天的事 实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D.人们对《凉州词》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 已,主要是评赏的角度不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 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 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 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
在中华书局 1999 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 砂直(集作“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 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 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 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 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 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 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只有当我们 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 正确的结论。 (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 6.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B.王之涣的《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 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 C.《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 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D.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 是恰当的。 7.对作者在文章第 4 段大量引用史料的目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历史上有大量的关于“雨土”天气现象的记载,“黄沙直上”可能是这 种天气现象的如实描写。 B.作者引用《旧唐书》中关于“雨土”天气现象的记载,是为了说明王之涣的 时代,玉门关一带确有可能发生这种天气现象。 C.这段文字与前面的论述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王之涣的《凉州词》是写 黄沙弥漫的悲凉之景而不是写边塞风光。 D.这段文字引用历史文献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时,准确地写明了时间、地点 和当时的情景,目的是增强说服力。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 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C.持“黄河远上”观的人没有用历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也不能用今天的事 实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D.人们对《凉州词》诗中第—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 已,主要是评赏的角度不同。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一 l2 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 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 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 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
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 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 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 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 而愈 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间]实伤娠,胎已去矣。” 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 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 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 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 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色黑,长可尺所。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 太祖亲理,得病篙笃,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 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 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 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 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竞。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 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 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侮杀华佗,令此儿强死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竞:拷问.死于狱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黄琬辟 辟:开辟B.当引某许,若 至,语人 语:告诉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差:病愈D.若其虚诈,便收送 之 收:逮捕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无所知,因破取 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C D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11.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项是 ①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②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③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④太祖亲理.得病笃重 ⑤佗针鬲,随手而差 ⑥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A.①③⑥ B.②③⑤C.③④⑥ D.②④⑤
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 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 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 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 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李将军妻病甚, 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间]实伤娠,胎已去矣。” 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 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 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 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 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色黑,长可尺所。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 太祖亲理,得病篙笃,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 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 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 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 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 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 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侮杀华佗,令此儿强死 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竞:拷问.死于狱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黄琬辟 辟:开辟 B.当引某许,若 至,语人 语:告诉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差:病愈 D.若其虚诈,便收送 之 收:逮捕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A B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无所知,因破取 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C D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11.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项是 ①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②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③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④太祖亲理.得病笃重 ⑤佗针鬲,随手而差 ⑥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A.①③⑥ B.②③⑤ C. ③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有人要他出来做官, 他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髙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 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将财物退还郡守,自 己偷偷逃跑,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 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答题表里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3分)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分) ③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 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4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1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艰难苦恨繁霜 鬓 (杜甫《登高》) 黄鹤之飞尚不得 (李白《蜀道难》)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有人要他出来做官, 他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 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将财物退还郡守,自 己偷偷逃跑,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 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答题表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3 分)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 分) ③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 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4 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 分) 1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艰难苦恨繁霜 鬓, (杜甫《登高》) 黄鹤之飞尚不得 过, (李白《蜀道难》) (2)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